劉道玉與湖北省委矛盾由來已久,並非占座這種小事。而是激情的教改派校長與體製慣性的衝突

來源: 頭發與財富成反比 2019-05-15 20:23:4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613 bytes)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爆17年前免職內幕
  人物檔案 
  劉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棗陽人。中共黨員。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1981至1988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在任內,他率先推行了一係列教育改革:學分製、主輔修製、插班生製、導師製、貸學金製、學術假製度等,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記者:你被免職究竟是什麽原因?
  
    劉道玉:原因是多重的:改革理念的分歧、"功高蓋主"引起的嫉妒、我的所作所為對某些領導人的權威提出的挑戰……但我認為核心的問題,是利益的衝突。
  
    例如國家教育部門那位主管,就認為我威脅到他的地位。1982年,教育部長蔣南翔任職到期,誰來接任?中共中央組織部到教育部來,對處長以上幹部進行一次"部長­候選人"的民意測驗,我的得票是第一位,當時的這位副部長得票比較低,據說他為此還氣病了。當然,我是堅決不想當的,當時我就到中組部去陳述說,我已經在197­9年當了一回教育部的"逃兵",任命了我也不會來的,千萬不要任命我,免得我也被動,你們中組部也被動。
  
    這是這位主管第一次感到我威脅到他的位置:論年齡我比他年輕十歲,論在群眾中的威信我比他高,論教育論著我也比他多。
  
    1985年,中央要把教育部改成比部高半級的國家教委,據說人事方案之一是由萬裏副總理兼任教委主任,我擔任第一副主任,這消息傳得非常廣,我得知後,再一次到­中組部去陳述我不能擔任這個職務的理由。我非常高興後來中央決定了另一套人事方案,但這位主管又一次感到我是他的威脅。
  
    關於改革理念,我與他們也說不到一起去,發生過三次衝突。
  
    一次是關於"學分製"的。這位主管在會議上公然說,搞什麽學分製啊,美國搞學分製失敗了,蘇聯不搞學分製,衛星上了天!有次我與他辯論說:"××同誌,如果你不­是健忘,你就是無知。你從哪裏得知'美國學分製失敗了'?據我所知美國現在各大學依然還是學分製,而且更有發展。至於蘇聯不搞學分製,我們也沒有說學分製是大學­培養人才唯一的製度,可以試驗嘛。"
  
    第二次是關於培養"創造型人才"的問題。他批評我們武大說:提出"創造型人才",就是好大喜功,好高騖遠,大學四年怎麽可能培養出"創造型人才"?我說:培養"­創造型人才",是我們提出的辦學指導思想,培養創造性人才也有一個漸進過程。我們這麽提,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開發學生的創造性素質,為他們今後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奠定基礎;也不排除少數出色學生在學習期間就能出創造性成果,現在不是就有學生出版了文學作品、學術論文嗎?你認為大學四年培養不出"創造型人才"就不能提這­個目標,我倒要反問你:現在提"要培養學生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否能保證大學四年樹立這樣的世界觀?如果說學生做不到,是不是我們也不能­這樣提?
  
    第三次,是關於政治輔導員問題。一百個大學生配一個政治輔導員的製度,是1962年由清華首創,推廣到全國,是"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反修防變的產物。我調­查研究發現,這個製度並不受學生歡迎,政治輔導員隊伍也極不穩定——選業務好的教師來幹,他不安心;選業務不強的教師來幹,他沒有威信。1985年,我將這個製­度取消了。那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啊!教委主管指責我說:你取消政治輔導員,就是削弱思想政治工作。我說,加強思想工作不在於形式而重在實效,我們將英國牛津、劍­橋的導師製引進來,規定每個講師以上教師都要帶十個學生,將教書育人製度化,這就是加強思想工作。
  
    這幾次爭論,他雖然輸了理,但他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對我耿耿於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