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牌汽車從仿製開始起步。

來源: 蕭嵐 2019-05-09 11:07:5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1094 bytes)

20世紀20年代中期,由於資本主義興起,民國的汽車行業持續發展。

截至1929年東北已有30縣市有了民辦汽車企業,但仍然沒有人試圖嚐試自行製造汽車。

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關東軍炸死,其子張學良就任東三省保安總司令。

僅一星期,少帥張學良就宣布服從南京國民政府,使東三省迎來了短暫的和平。

而當時的國民政府十分重視國產汽車行業的發展,這給國產汽車的萌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在這樣的條件下,張學良所管轄的東北奉天迫擊炮廠的廠長李宜春響應政府號召,建議製造汽車。

張作霖與其子張學良

這一提議得到了張學良將軍的特別讚許,少帥本人就對汽車鍾愛有加。

當年他還買回一輛別克牌轎車作為自己的禦用座駕,還常常將司機趕到後座去自己來駕駛。

迫擊炮廠廠長的提議正合少帥的心意,也正值和平時期,迫擊炮廠也麵臨改製。

於是奉天迫擊炮廠改為遼寧迫擊炮廠,並設附屬民用品工業製造處,即民生工廠。

張學良尤其喜愛別克牌汽車

1929年,張學良將原本迫擊炮廠結餘的4萬元撥給民生工廠,作為研製汽車的材料試驗費。

不久後又撥款70萬元作為試驗和生產費用,相當於今天至少上千萬人民幣的資金。

在人力方麵,由於迫擊炮廠沒有任何汽車工業設計基礎,廠長李宜春從美國聘請來技師麥爾斯作為總工程師。

此外,他還從國內外聘來眾多大學、專科畢業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工程的主要職務。

一時間,民生工廠人員擴充至207人,其中30名技術人員,177名工人,陣容在當時稱得上豪華。

遼寧迫擊炮廠

一切準備就緒,廠長李宜春提議“應國內需要,宜首先製造載貨汽車”,張學良表示同意。

遂命李宜春從美國購回“Republic”牌載貨汽車,通過拆解的方式研究了其樣式及原理*。

*注:《東北年鑒》載:1929年5月“遼寧迫擊炮廠,因國內和平統一,軍事告終,軍械需要銳減,該廠廠長擬利用固有機械設備,試製汽車,先由底盤著手,現在試驗中。化兵為工,誠上策也。”

Republic牌載重貨車

同時,李宜春還派民生工廠的技術人員到美國先進的汽車廠進行實習,包括福特、通用這樣的大廠。

研發隊伍得到了當時許多國外汽車行業的內部資料,甚至包括圖樣設計這樣的重要材料。

經過對Republic牌汽車的研究,民生工廠決定計劃生產兩種型號的民生牌載貨卡車。

一種是最大載貨量2噸的55型,比較適合城鎮路況較好的地區。

另一種100型則能載重3噸,適應鄉村較為複雜的行駛環境。

博物館中的民生牌汽車

民生工廠對Republic牌載重貨車整車拆解試驗,找出其中的易損耗部件,結合國內實際另行設計製造。

對於結構簡單加工難度低的結構件,工廠可以直接仿製生產。

對於少部分重新設計且生產難度較大的零部件,民生工廠自行繪製圖紙,委托國外工廠加工製造。

當然,對於最為核心的發動機、傳動係統、電氣係統以及輪胎等還是隻能從美國買回原廠配件*。

*注:據當時的《國民日報》報道:“通體製造除少數單件和發動機、後軸、電氣裝置及輪胎等,或以設備較繁或以原料無出,在事實上難期製外,其餘各件均由本廠自行設計製造。”

雖然民生牌汽車沒能實現自主設計,甚至也沒能完全自主生產,但整體的“國產化“率依舊驚人。

據統計,首款民生牌汽車全車共計666種零部件,其中有464種實現了國產,其餘均為進口。

如此算來,如果僅看數量,民生牌汽車超過70%的零件為國產,算是一個奇跡。

1931年6月,民生工廠宣布民生牌55型汽車研製成功,載重量超過預期的2噸,達到了2.5噸。

因此這台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也將型號從原來的55型改成了75型。

民生牌75型載重貨車采用六缸水冷汽油發動機,最大輸出65馬力,時速25公裏。

除了性能優良外,民生牌75型載重貨車還有部分創新性的設計。

例如重新改良的緩衝式後軸以及四部分分體式的水箱,都是結合實際的合理改進。

1931年9月12日,上海舉辦了全國道路建設協會10周年幾年展覽會。

民生牌汽車作為展覽的重頭戲被放置在展廳的中央,在福特、別克、奧茲莫比爾、雷諾等眾多外國品牌車輛中顯得格外亮眼,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大家談論的焦點。

展出的民生牌汽車,車頭保險杠上寫著:

“載重後行駛粗劣之路能力極強,駛平坦之途速率增大”

民生牌汽車的成功研製得到了當時國民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度表揚。

當時甚至掀起了一股汽車製造的風潮,隻不過還沒等他們付諸行動,悲劇就發生了。

1931年的9月18日,日寇發動“九一八”事變,包括遼寧迫擊炮廠在內的眾多軍工民企被強占。

民生工廠內還沒來得及出廠的民生牌汽車被日軍全部據為己有。

民生牌汽車僅僅在上海展出了6天之久,這個中華民族最早的汽車工業嫩綠苞芽還沒等來枝繁葉茂的那一天就被無情地掐了去。

當時民生工廠計劃來年生產100輛75型、50輛100型,甚至已經生產和采購了能組裝50輛左右的零部件。

向美國訂購的46台汽油機已經運抵牛莊(今營口市),不得不緊急轉運至天津。

民生牌汽車的傳奇就此結束,民國汽車工業設計上短暫的春天也就此結束。

人們還記得那年9月《盛京時報》上刊登的那句:“民生工廠自製國產40輛工程將告竣……樣式精美,輕便異常。”

據說,“九一八”事變爆發的消息傳到上海,群情激憤,300多輛各式汽車自發開上街頭。

他們浩浩蕩蕩地組成車隊,強烈抗議日本侵占東北。

在代表遼寧的車隊中,隱約能看到一輛披著黑紗的卡車,車頭寫著“國產汽車”四個大字。

自那以後,汽車國產之事已鮮有人談起。

國產汽車再一次成為人們茶餘飯後共論的熱點時,一晃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個世紀。

當解放牌卡車駛上街頭,不知道人群中是否還有長者能記起那台被戰爭扼殺在搖籃裏的民生牌汽車。

隻要尚有一絲希望存於我們的記憶中,死亡就不是終點。

在同一片土地上,新中國有了自己的汽車工業,有了眾多自己的品牌。

我國的汽車技術早已今非昔比,但我們應當知曉,在茁壯之前我們也曾有過一個可愛的孩子。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