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董並生:希羅多德《曆史》純屬虛構

來源: 流沙河上 2019-05-07 19:14:3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1955 bytes)

董並生:希羅多德《曆史》純屬虛構

對於“西方曆史之父”——希羅多德的唯一著作《曆史》,西方人其實並不相信。我們以“西歐中心論”的教父——黑格爾為例,看他怎麽說。

“任何民族和先前的世界曆史民族傑出的時候,通常被看作是那個民族曆史的第二時期。希臘人的世界曆史的接觸,便是和波斯人的接觸;在這裏邊,希臘表現得最為光榮。米太戰爭的發動,乃是由於愛奧尼亞各城市對波斯人的反抗,雅典人和耶利多裏人作各城市的後援。雅典人所以要卷入這個漩渦的特殊原因,乃是由於庇士特拉妥斯的兒子在雅典企圖再握政權而失敗了,於是從希臘逃到了波斯王那裏。「曆史之父」---希羅多德斯---對於這幾次米太戰爭留下了輝煌的描寫,我們現在講到希臘曆史的第二個時期,不需要再來多考究這些戰爭。”[ [德]黑格爾《曆史哲學》中文版第264頁,上海書店1999年9月第1版2000年2月2刷]

黑格爾研究曆史為何對他的學生們講:“不需要再來多考究這些戰爭”了呢?我們知道,希羅多德《曆史》的主題是描寫波斯與希臘之間戰爭,即“希波戰爭史”的。然而,從希羅多德《曆史》的內容來看,所謂的“希波戰爭”本質上完全是虛構。

古希臘“雅典城邦”的國土規模

古希臘偽史說雅典是一個城邦國。那麽什麽是城邦呢?

“城邦不僅包括一個城市中心區(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裏它常常由堅固的圍牆護衛著),還包括方圓數英裏的農村地區,那裏星散著各式各樣的小型聚居點。城邦的居民可以住在城市中心也可以住在村落或是孤立的農舍。”[ [美]托馬斯·R·馬丁《古希臘簡史》中譯本第67頁,上海三聯書店2011年12月第1版]

據說,雅典是上千個希臘城邦中一個,位於阿提卡半島。古阿提卡麵積不超過80平方公裏,北依[Kitheronas]山麓,三麵環海。

“古阿提卡”指以雅典為中心、突入愛琴海的三角形半島的地域,北部邊界是半島北部現代希臘語稱作[Kitheronas](古希臘語:Kithairon)的著名山麓,全長約16公裏。山麓以北即維奧蒂亞。

“阿蒂卡(阿提卡)是一個方圓不超過80平方公裏的半島。”[ [美]時代-生活圖書公司編著《民主的曙光·古雅典》中譯本第9頁,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年9月]

80平方公裏什麽概念?大體相當於珠江三角洲地區的一個小鎮的麵積。(如廣東省中山市東升鎮麵積:79.2平方公裏)

雅典城邦隻是阿提卡半島的一部分,小鎮中的一個聚落中心而已,著名的“考古遺址”——雅典衛城就是這樣一個小城堡。雅典城邦被限製在這樣的一個狹窄的自然地理環境中。

19世紀的“雅典衛城”——不起眼的一座普通小城堡

這座著名的雅典衛城“實際上到1831年,它才不再被當做堡壘使用,三年後,希臘國王奧托(Otho)坐在帕特農神廟的一個飾有橄欖枝、愛神木和桂枝的寶座上,正式為衛城的重建舉行了開工典禮。”[ [英]保羅?卡特裏奇《劍橋插圖古希臘史》中譯本第254頁,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

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島,先是受到波斯帝國的攻擊,後來被馬其頓所征服。公元前86年又遭羅馬將軍蘇拉摧毀,不久並入羅馬版圖。公元五世紀西羅馬滅亡後,依托於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治下。公元1453年拜占庭為土耳其所滅,又歸於奧斯曼帝國。

“在奧斯曼統治時代後期,雅典的人口僅1萬多,城市中建有36座教堂、清真寺和一座伊斯蘭修道院,參觀的西方遊客經常往來於城市中。”[ [英]尼古拉斯?杜馬尼斯《希臘史》中譯本第184頁,東方出版中心2012年4月第1版]

希羅多德《曆史》說,對於雅典這麽一個小鎮,東方的波斯帝國動員了當時所知全世界的兵力,加上後勤人員及家屬共五百多萬人的萬國聯軍征討之,愣是沒有攻打下來,反而被殺得片甲不留,連波斯國王都落荒而逃。下麵我們看一下這位西方曆史之父是怎樣描述這場戰爭的。

1.波斯大軍被描述成一支陣容龐大的萬國聯軍

讓我們看一下波斯大軍克謝爾克謝斯元帥出征雅典時的陣容。

先羅列一下構成這支聯軍陸軍的國家或民族:

波斯人

美地亞人

奇西亞人

敘爾卡尼亞人(裏海人)

亞述人

迦勒底人

巴克妥利亞人

斯奇提亞人

印度人

阿裏亞人

帕爾提亞人

花拉子米歐伊人

粟格多伊人

健達裏歐伊人

迪達卡伊人

卡斯披亞人

薩朗伽伊人

帕克壯耶斯人

烏提歐伊人

米科伊人

帕利卡尼歐伊人

阿拉伯人

埃西歐匹亞人

東方埃西歐匹亞人(從日出的方向那一麵來)

利比亞人

帕普拉哥尼亞人

裏巨埃斯人

瑪提耶涅人

瑪利安杜尼亞人

敘利亞人

普裏吉亞人

阿爾美尼亞人

呂底亞人

美西亞人

色雷斯人

披西達伊人

卡貝列斯人

米呂阿伊人

莫司科伊人

提巴列諾伊人

瑪克羅涅斯人

摩敘諾依科伊人

瑪列斯人

科爾啟斯人

科爾啟斯人

阿拉羅狄歐伊人

撒司配列斯人

紅海島上部落

派歐尼亞人

埃歐爾地亞人

波提阿人

卡爾奇底開人

布律戈依人

披埃裏亞人

馬其頓人

佩萊比亞人

埃尼耶涅斯人

多羅披亞人

瑪格涅希亞人

阿凱亞人等[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3-540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當時所知道的全世界民族幾乎全部參加了進攻雅典的波斯聯軍。(甚至包括當時不存在的民族)

檢驗一下聯軍部隊

先看陸軍:

波斯人

“他們頭上戴著稱為提阿拉斯的軟氈帽,身上穿著五顏六色的帶袖內衣,上麵有象魚鱗那樣的鐵鱗;腿上穿著褲子。他們沒有一般的盾牌,而用的是細枝編成的盾,盾的背麵掛著他們的箭筒。他們使用短槍、長弓、蘆葦製成的箭,此外還有掛在右胯腰帶地方的短劍。他們的統帥是克謝爾克謝斯的妻子阿美司妥利斯的父親歐塔涅斯。”[ 同上第493頁]

美地亞人

“美地亞人的裝束是和波斯人的裝束一樣的。他們的將領是出身阿凱美尼達伊家的提格拉涅斯。”[ (同上)]

奇西亞人

“奇西亞人的裝束和波斯人相同,但是他們不戴軟氈帽,而是戴著頭巾。他們的將領是歐塔涅斯的兒子阿納培司。”[ (同上)]

敘爾卡尼亞人(他們住在裏海的東南岸)

“敘爾卡尼亞人的裝備和波斯人一樣。他們的將領是美伽帕諾斯,這個人後來成了巴比倫的太守。”[ (同上)]

亞述人

“頭上戴著青銅的頭盔,它是人們用青銅以一種難於形容的異邦樣式編成的。他們帶著埃及式的盾牌、槍和短劍,此外還有安著鐵頭的木棍;他們穿著亞麻的胴甲。希臘人稱這些人為敘利亞人,但異邦人則稱他們為亞述人。”

迦勒底人

“他們的將領是阿爾塔凱耶斯的兒子歐塔司佩斯。”

巴克妥利亞人

“巴克妥利亞人頭上戴的和美地亞人頭上戴的極為相似。他們帶著本國製造的藤弓和短槍。”[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4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斯奇提亞人

“屬於斯奇提亞人的撒卡依人戴著一種高帽子,帽子又直又硬,頂頭的地方是尖的。他們穿著褲子,帶著他們本國自製的弓和短劍,此外還有他們稱之為撒伽利司的戰斧。這些人雖是阿米爾吉歐伊斯奇提亞人,卻被稱為撒卡依人,因為波斯人是把所有斯奇提亞人都稱為撒卡依人的。巴克妥利亞人和撒卡依人的將領是大流士和居魯士的女兒阿托撒之間所生的兒子敘司塔司佩斯。”

印度人

“印度人穿著木棉製的衣服,他們帶著藤弓和安著鐵頭的膝箭,這就是他們的裝備。他們是配置在阿爾塔巴鐵斯的兒子帕爾納紮特列斯的麾下出征的。”

阿裏亞人

“阿裏亞人是裝備著美地亞弓的,但是在所有其他方麵都和巴克妥利亞人一樣。他們的將領是敘達爾涅斯的兒子西撒姆涅斯。”

帕爾提亞人,花拉子米歐伊人、粟格多伊人、健達裏歐伊人和迪達卡伊人

他們的“裝束和巴克妥利亞人的裝束一樣。帕爾提亞人和花拉子米歐伊人的將領是帕爾那凱斯的兒子阿爾塔巴佐斯;粟格多伊人的將領是阿爾泰歐斯的兒子阿紮涅斯;健達裏歐伊人和迪達卡伊人的將領是阿爾塔巴諾斯的兒子阿爾杜庇歐斯。”

卡斯披亞人

“卡斯披亞人穿著皮裘,他們帶著國產的藤弓和短刀。他們的將領是阿爾杜庇歐斯的兄弟阿裏奧瑪爾多斯。”

薩朗伽伊人

“薩朗伽伊人由於穿著染色的袍子而十分引人注目。他們穿著高到膝蓋的靴子,帶著美地亞的弓和槍。他們的將領是美伽巴佐斯的兒子培倫達鐵斯。”

帕克壯耶斯人

“帕克壯耶斯人也穿著皮裘,他們帶著本國製的弓和短劍;他們的將領是伊塔米特列斯的兒子阿爾塔翁鐵斯。”

烏提歐伊人、米科伊人和帕利卡尼歐伊人

他們的“裝備和帕克杜耶斯人的裝備相同。統率烏提歐伊人和米科伊人的將領是大流士的兒子阿爾撒美涅斯。統率帕利卡尼歐伊人的是歐約巴佐斯的兒子西洛米特列斯。”[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4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穿著腰間係帶的稱為吉拉袍子。在他們的右麵帶著長弓,這種弓在把弓弦放開的時候兩端是向後彎曲的。”

埃西歐匹亞人

“埃西歐匹亞人穿著豹皮和獅子皮的衣服,他們帶著不下四佩巨斯長的、椰子樹幹製成的弓和藤製的短箭,箭頭不是鐵的,而是磨尖了的石頭,也就是人們用來刻印章的那種石頭。他們還帶著槍,槍頭是用羚羊角削製而成的。此外,他們還帶著有木節的棍子。當他們出戰的時候,他們把他們一半的身體塗上白堊,身體的另一半塗上赭紅。指揮阿拉伯人和住在埃及上方的埃西歐匹亞人的將領是大流士和居魯士的女兒阿爾杜司托涅所生的兒子阿爾撒美斯。”

埃西歐匹亞人(從日出的方向那一麵來)

“埃西歐匹亞人(原來參加出征的有兩種埃西歐匹亞人)是配置在印度人的部隊裏的。他們和另一部分的埃西歐匹亞人在外表上沒有任何不同之處,不同的隻是言語和頭發而已。原來東方的埃西歐匹亞人是直頭發的,但是利比亞的埃西歐匹亞人卻有著全人類當中最富於羊毛性的頭發。亞細亞的這些埃西歐匹亞人的裝備大部分是和印度人一樣的,但是他們在頭上卻戴著從馬身上剝製下來的整個前頭部,馬的耳朵和鬃毛還都留在上麵。他們用馬鬃來代替冠毛,他們並使馬的耳朵硬挺地豎在那裏。他們不用盾牌,而是用仙鶴皮當作一種防護武器。”

利比亞人

“利比亞人是穿著皮革製的衣服參加出征的,他們用給火烤硬的一種木製投槍。他們的將領是歐阿裏佐斯的兒子瑪撒該斯。”

帕普拉哥尼亞人

“帕普拉哥尼亞人頭上戴著編製的頭盔,他們帶著小盾、不大的槍,此外還有投槍和短刀。他們穿著他們本國特有的、到下腿一半地方高的靴子。”[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5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裏巨埃斯人、瑪提耶涅人、瑪利安杜尼亞人和敘利亞人

他們的“裝備和帕普拉哥尼亞人的裝備一樣。波斯人把這些敘利亞人稱為卡帕多啟亞人。帕普拉哥尼亞人和瑪提耶涅人的將領是美伽西多羅斯的兒子多托司,瑪利安杜尼亞人、裏巨埃斯人和敘利亞人的將領是大流士和阿爾杜司托涅之間所生的兒子戈布裏亞斯。”(同上496頁)

普裏吉亞人、阿爾美尼亞人

“普裏吉亞人的裝備除去很小的差別之外,大都和帕普拉哥尼亞人的裝備一樣。根據馬其頓人的說法,這些普裏吉亞人當他們住在歐羅巴,與馬其頓人為鄰的時候,他們稱為布利該斯人;但是當他們移居到亞細亞去的時候,他們便也改變了自己的名稱並稱為普裏吉亞人了。從普裏吉亞移居來的阿爾美尼亞人的武裝和普裏吉亞人的裝備一樣。他們這兩種人都是以大流士的女婿阿爾托克美斯為統帥的。”

呂底亞人、美西亞人

“呂底亞人的武裝和希臘人的武裝十分相似。呂底亞人先前被稱為邁奧涅斯人,而後來則改變了名字並按照阿杜斯的兒子呂多斯的名字來稱呼了。美西亞人在頭上戴著他們本國特有的盔,他們帶著小盾和用火烤硬的木製投槍。這些人是從呂底亞來的移民,他們由於奧林波斯山而被稱為奧林皮埃諾伊人。呂底亞人和美西亞人的將領是曾和達提斯一道進攻馬拉鬆的、阿爾塔普列涅斯的兒子阿爾塔普列涅斯。”

色雷斯人

“色雷斯人頭上戴著狐皮帽,身上穿著緊身內衣,外麵還罩著五顏六色的外袍。他們的腳上和腰部穿著幼鹿皮的靴子,同時帶著投槍、小圓盾和小短劍。這些人在他們渡海到亞細亞之後便稱為比提尼亞人,但在這之前,他們自己說,由於他們居住在司妥律蒙河河畔,他們便稱為司妥律蒙亞細亞的色雷斯人的將領是阿爾塔巴諾斯的兒子巴撒凱斯。”[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6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披西達伊人

“[披西達伊人]帶著生牛皮的小楯,他們每個人使用兩支獵狼用的投槍;他們帶著青銅的頭盔,在這種頭盔上有青銅製的牛耳和牛角,在這上麵還有頂飾。他們的腿上裹著紫色的布帶。在他們的國土上有一個奉祀阿列斯神的神托所。”

卡貝列斯人、米呂阿伊人

“卡貝列斯人是邁奧涅斯人;他們被稱為拉索尼歐伊人,他們的裝束和奇裏啟亞人相同。米呂阿伊人帶著短槍,他們的衣服是用別針扣起來的。他們當中有的人帶著呂奇亞的弓,頭上戴著皮帽子。統率所有這些人的將領,是敘司塔涅斯的兒子巴德列斯。”

莫司科伊人

“莫司科伊人頭上戴著木盔,他們帶著盾和短槍,但短槍的槍頭卻是很長的。”

提巴列諾伊人、瑪克羅涅斯人、摩敘諾依科伊人

他們的“裝備和莫司科伊人的裝備是相同的。至於統率他們的將領,則莫司科伊人和提巴列諾伊人的將領是阿裏奧瑪爾多斯,他是大流士和居魯士的兒子司美眾迪斯的女兒帕爾米司所生的兒子;瑪克羅涅斯人和摩敘諾依科伊人的將領是擔任海列斯彭特的賽司托斯的太守的、凱拉司米斯的兒子阿爾塔烏克鐵斯。”

瑪列斯人、科爾啟斯人、科爾啟斯人、阿拉羅狄歐伊人、撒司配列斯人

“瑪列斯人戴著他們本國特別編的頭盔,他倆帶著革製的小盾和投槍。科爾啟斯人戴著木盔,帶著生牛皮的小盾、短槍,此外還有刀。瑪列斯人和科爾啟斯人的將領是鐵阿司披斯的兒子帕蘭達鐵斯。阿拉羅狄歐伊人和撒司配列斯人的裝備和科爾啟斯人的裝備相同。他們的將領是西洛米特列斯的兒子瑪西司提歐斯。”

紅海島上部落

“從紅海(埃律特列海)方麵以及從國王使所謂‘強製移民’定居的那些島來的島上部落,他們的裝束和武器酷似美地亞人。這些島民的將領是巴該歐司的兒子瑪爾東鐵司。”[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7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2.波斯萬國聯軍的人數

波斯萬國聯軍的人數有多少呢?

希羅多德說:“全部陸軍的總數看來是一百七十萬人。”[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3-498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另外,還有大規模的萬國騎兵與龐大的萬國海軍!

波斯萬國聯軍鐵騎八萬、戰艦三千

腓尼基人和巴勒斯坦的敘利亞人一道,提供了三百隻船

至於他們的裝備,則他們頭上戴著和希臘的樣式很相似的盔,穿著亞麻製的胴甲,帶著沒有框的盾牌以及投槍。根據腓尼基人他們自己的說法,這些腓尼基人在古昔是住在紅海的岸上,而從那個地方遷移過來之後,他們便定居在敘利亞的沿岸地帶。敘利亞的那塊地方以及一直到埃及的地方總稱為巴勒斯坦。

埃及人提供了二百隻船

他們頭上戴著編成的盔,拿著大邊的、向裏麵凹的盾牌,海戰用的矛和大戰斧。他們大多數的人穿著胴甲並帶著大刀。

賽浦路斯人提供了一百五十隻船

說到他們的裝備,則他們王公的頭上都纏著頭巾,他們的一般人則穿著緊身衣;在所有其他方麵,他們是和希臘人一樣的。按照賽浦路斯人自己的說法,他們是由以下的一些民族構成的。有一些人是撒拉米司和雅典出身的,有一些人是阿爾卡地亞出身的,有一些人是庫特諾斯出身的,有一些人又是埃西歐四亞出身的。

奇裏啟亞人提供了一百隻船

他們也戴著他們本國特有的盔,拿著生牛皮製造的圓牌代替盾牌使用,穿著羊毛的緊身衣。他們每個人都帶著兩支投槍和一把與埃及的彎刀很相似的刀。這些奇裏啟亞人在古昔是叫做敘帕凱奧伊人,他們現在的名字是由於腓尼基人阿該諾爾的兒子寄裏科斯而得到的。

帕姆庇利亞人提供了一百隻船

他們的裝備是和希臘人相似的。這些帕姆庇利亞人是和阿姆披羅科司與卡爾卡司一道從特洛伊離散出來的那些人的後裔。

呂奇亞人提供了五十隻船

他們穿著胴甲和脛甲,帶著山茱萸製的弓和沒有羽毛的箭以及投槍。他們的肩上披著山羊皮,頭上戴著四周有一圈羽毛的帽子。他們還帶著匕首和彎刀。呂奇亞人是克裏地出身的,過去他們是叫做鐵爾米萊人。他們的名稱來自雅典人潘迪昂的兒子呂科斯。

亞細亞的多裏斯人提供了三十隻船

他們的武器是希臘式的,而他們自己則是伯羅奔尼撒地方出身的。

卡裏亞人提供了七十隻船

他們帶著彎刀和匕首,但是在其他方麵卻和希臘人一樣。在我這部曆史一開頭的地方,我就談到了他們,而且提到了他們先前叫做什麽名字。

伊奧尼亞人提供了一百隻船

他們的裝備和希臘人相似。這些伊奧尼亞人,當他們居住在伯羅奔尼撒的今天稱為阿凱亞的那個地方的時候,在達納島司和克蘇托斯來到伯羅奔尼撒之前,正如希臘人所說,他們是叫做沿海地區佩拉司吉人的:他們的伊奧尼亞人的名稱則來自克蘇托斯的兒子伊昂。

島上居民提供了十七隻船

他們的裝備是希臘式的。他們也是屬於佩拉司吉族的,他們後來由於與雅典出身的十二城市的伊奧尼亞人相同的理由而被稱為伊奧尼亞族。

愛奧裏斯人提供了六十隻船

他們是希臘式的裝備。按照希臘人的說法,在先前他們被稱為佩拉司吉人。

其他自彭托斯隨軍出征的人們提供了一百隻船

他們是希臘式的裝備。他們是伊臭尼亞人和多裏斯人的移民。

阿爾斂米西亞(娘子軍)提供了五隻船

阿爾斂米西亞以婦女之身,竟然隨著大軍出征希臘,這實在是使我驚歎不置的事情。原來在她的丈夫死時,她隻有一個未成年的兒子,因此她便親自執掌國政。這次她不是由於必要,僅僅是由於逞勇好勝才參加了出征。阿爾鐵米西亞是她的名字,她是呂戈達米斯的女兒,因而從她的父係來說,她是一個哈利卡爾那索斯人,但從她的母係來說,她是一個克裏地人。她是哈利卡爾那索斯人、科斯人、尼敘洛斯人、卡律德諾斯人的首領,她提供了五隻船。她的船在全部水師當中,是僅次於西頓的最出名的好船。在所有的同盟者當中,是她向國王提供了最好的意見。我上麵所說的,由她領導的城市,我敢說都是多裏斯族的;哈利卡爾那索斯人是特羅伊真人,其餘的人則是埃披道洛斯人。

海軍戰鬥員

在所有的船隻上,波斯人、美地亞人和撒卡依人是戰鬥員。提供了行駛得最好的船隻的是腓尼基人,而在腓尼基人當中則是西頓人。這些人和編入陸師的那些人一樣,也各自有他們本族的首領,我在這裏不提他們的名字了,因為對於我的曆史的目的來說,我並不是非這樣做不可的。各族的這些個別的首領是不值一提的,而且每個民族的每個城市又都有它自己的一個首領。不過他們不是以將領的資格,而是以和其餘的參加軍隊的人們同樣的隸臣資格參加出征的。

海軍統帥

統率水師的將領是大流士的兒子阿裏阿比格涅斯、阿司帕提涅斯的兒子普列克撒司佩斯、美伽巴鐵斯的兒子美伽巴佐斯、大流士的兒子阿凱美涅斯、統率伊奧尼亞和卡裏亞水師的則是大流士和戈布裏亞斯的女兒之間所生的兒子阿裏阿比格涅斯、統率埃及水師的是克謝爾克謝斯的同胞兄弟阿凱美涅斯,其他二人則指揮其餘的水師。

除去上述的水師提督們以外,船上的人們當中最有名的是這樣一些人:

西頓人阿努索斯的兒子鐵特拉姆涅司托斯、

推羅人西羅莫斯的兒子瑪頓、

阿拉多斯人阿格巴羅斯的兒子美爾已羅斯、

奇裏啟亞人歐洛美東的兒子敘恩涅喜斯、

呂奇亞人西卡司的兒子庫貝爾尼司科斯、

賽浦路斯人凱爾西司的兒子戈爾哥斯和提瑪戈拉斯的兒子提莫納克斯,

在卡裏亞人中間則有圖姆涅斯的兒子希司提埃伊歐斯、

敘塞爾多莫司的兒子披格列斯和坎道列斯的兒子達瑪西提摩斯。

集合到一起的三十橈船、五十橈船、輕艇以及運送馬匹的長船,則算起來總計有三千之數。[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9-503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希羅多德說:“騎兵的人數,除去駱駝和戰車以外,是八萬人。”

波斯萬國聯軍海軍人數有多少?

“從亞細亞來的船有一十二百零七隻,原來在這些船上的各個民族的人數、假定每隻船上有二百人 ,則是二十四萬一千四百人。

在所有這些船上,除去每隻船上的各地的地方士兵之外,都有三十名波斯人、美地亞人和撒卡依人,這樣就得再加上三萬六千二百一十個人。

在這兩項人數之外,我還得再加上五十橈船上的士兵。我假定他們每隻船上是八十人;當然這個數目也可能多些也可能少些。前麵已經說過,這樣的船一共集合了三千隻,這樣,上麵的人員就得是二十四萬了。

這些人都是乘船從亞細亞來的,他們的總數是五十一萬七千六百一十人。”

僅來自亞洲的波斯聯軍海軍人數就達:517610人。

波斯萬國聯軍陸軍、海軍、騎兵總數:2641610人

其中:

亞非籍:2317610人

歐洲籍:324000人

“這些人都是乘船從亞細亞來的,他們的總數是五十一萬七千六百一十人。步兵的人數是一百七十萬人,騎兵的人數是八萬人。

在這之外,我要加上阿拉伯的駱駝兵和利比亞的戰車兵,估計他們有兩萬人。

因此,如果把水師和陸軍的人數加到一起的話,則他們的總數就是二百三十一萬七千六百一十人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39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從歐羅巴帶來的大軍加到這上麵,但計算時必需隻能以我個人的測度為限。色雷斯和色雷斯附近海上諸島的希臘人提供了一百二十隻船。這些船上的人員算起來應當是兩萬四千人。

所有各個民族,

那色雷斯人、

派歐尼亞人、

埃歐爾地亞人、

波提阿人、

卡爾奇底開人、

布律戈依人、

披埃裏亞人、

馬其頓人、

佩萊比亞人、

埃尼耶涅斯人、

多羅披亞人、

瑪格涅希亞人、

阿凱亞人、

色雷斯沿岸地帶的居民等,

我假定這些民族的全部人數是三十萬人。

把這些人和從亞細亞來的人加到一起,則士兵的總數就是二百六十四萬一千六百一十人了。”

加上後勤人員等非戰鬥員,波斯萬國聯軍總人數達:五百二十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人!

“至於隨軍的雜務人員和運糧小船上的人員以及隨軍的其他船舶上的人員,則我以為他們不是比士兵少,而是比士兵還要多。但是假定他們和士兵的人數相等,不多也不少。這樣,他們的人數等於士兵,因而也就同樣是好幾百萬人了。

這樣看來,大流士的兒子克謝爾克謝斯一直率領到賽披亞斯岬和鐵爾摩披萊的全軍人數就是五百二十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人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40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3.出征名目

出征須有名目,波斯國王號召全人類,集結數百萬大軍,原來隻是為了討伐一個小小的邊遠村落(雅典)?

“克謝爾克謝斯渡海到歐羅巴之後,就看他的軍隊在笞打之下渡過。……他的軍隊一刻不停地渡了七天七夜。

當克謝爾克謝斯渡過海列斯彭特的時候,一個海列斯彭特人向他說:‘宙斯啊,為什麽你變成一個波斯人的樣子並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克謝爾克謝斯?而率領著全人類前來,想把希臘滅亡?’……”[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491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國王在這次出征中,是揚言打算進攻雅典的,但他進攻的目的實際上卻是整個希臘。”[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17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國王是波斯國王克謝爾克謝斯,揚言就是號召,就是出師的名義。

雅典隻是當時希臘地區存在的不同民族、語言各異、互不統攝的上千個聚落(村落、城邦)中的一個,其規模約相當於今天華南地區的一個普通小鎮……

4.兩軍對陣

數百萬波斯聯軍的對手,希臘軍隊有多少人呢?請看希羅多德對“當時”一塊碑文內容的記述:數千希臘人對三百萬波斯大軍!

“碑上的銘文是這樣的:‘四千名伯羅奔尼撒人曾在這裏對三百萬敵軍奮戰。’”[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55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如此碑文,西方如此古董,真的可信嗎?

兩軍對壘開始了

“國王克謝爾克謝斯便在特拉奇司的瑪裏司紮營,而希臘人則在隘路中設營。大多數希臘人稱他們所占據的這個地方為鐵爾摩披萊……

在那裏等候波斯人的希臘人是這樣一些人。

斯巴達的重武裝兵三百名;

鐵該亞人和曼提涅亞人一千名,雙方各占一半;

從阿爾卡地亞的歐爾科美諾斯來一百二十人,

從阿爾卡地亞的其餘的地方來了一千人;

除去這些阿爾卡地亞人之外,

從科林斯來四百人,從普列歐斯來二百人,從邁錫尼來八十人。

以上都是從伯羅奔尼撒來的人。

從貝奧提亞來的則是鐵司佩亞人七百名,底比斯人四百名。”[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45-546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大概就是這樣四千餘希臘人開始了與波斯數百萬大軍相抗衡……

兩軍對壘,一場惡戰

“敵人是那樣的多,以至於在他們射箭的時候竟可以把天上的太陽遮蓋起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55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希臘人“退到道路的狹窄的部分去,……在那個地方,凡是手裏還有刀的就用刀來保衛自己,手裏沒有刀的就用拳打牙咬的辦法……”打得難解難分……

斯巴達的統帥是國王列歐尼達司。他率領著有子嗣的三百名先鋒部隊來到了鐵爾摩披萊,為的是使其他的聯盟者也學他們的榜樣去作戰。於是一邊繼續開著奧運會,一邊派出三百名精兵抵擋波斯大軍。

希臘人很浪漫,在波斯萬國聯軍數百萬大軍壓境的時候,還在從容不迫的開著奧運會。“原來奧林匹亞祭也正是在進行這些事情時舉行的。”[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47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令人不解的是,波斯人發動波希戰爭的主要目標是攻占雅典,可是在攻占雅典的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看到希臘人的抵抗。其他城邦人為了防衛自己的城邦,放棄了雅典。“阿提卡已經被他們放棄了,因此他要他們就其他的地方進行考慮。”[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79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雅典位於阿提卡半島中部。當伯羅奔尼撒諸將正在打算如何保衛自己的城邦時,“來了一個雅典人,他帶來消息說,異邦人已經到了阿提卡並正在那裏的全部土地上放火打劫。原來隨著克謝爾克謝斯穿過了貝奧提亞的軍隊燒掉了離開當地而到伯羅奔尼撒去的鐵司佩亞人的地市以及普拉塔伊阿人的城市,然後到達雅典並把那裏附近的一切都蹂躪了。”

而號稱神勇的雅典軍自己也沒有進行有效的抵抗,雅典居民大多都跑掉了,波斯大軍費力攻占的基本上是一座空城。“在異邦軍渡過出征出發點的海列斯彭特並進入歐羅已之後,他們到達了阿提卡;他們在渡海進入歐羅巴這件事上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到阿提卡又用了三個月;當時卡裏亞戴斯正是雅典的執政官。他們在那裏攻占了當時居民已經跑掉的城市,但是他們在神殿裏發現了少數雅典人,一些神殿住持和貧苦居民,他們用門和木材作為壁壘來保衛衛城,防備進攻。”

留下來進行抵抗的少數雅典人,部分原因是因為貧窮,沒有逃跑的經濟能力;部分是由於迷信,相信神的啟示,認為雅典衛城的木柵欄可以抵禦百萬波斯聯軍的進攻。

更令人不解的是,波斯大軍數百萬,麵對一座空城,愣是久攻不下。空城中的少數抵抗者沒有什麽武器,就是用幾塊石頭丟向波斯大軍而已……

“波斯人駐紮在衛城對麵,雅典人稱之為「阿列斯之山」的丘陵上麵,並且用向壁壘上射火箭的辦法來圍攻他們,火箭是把箭的四周包上麻屑再點上了火的。盡管雅典人處於絕望的地步而壁壘對他們又毫不濟事,他們卻仍舊對圍攻者進行了抵抗。他們也不聽佩西司特拉提達伊家向他們提出的投降條件,而是講求各種對策來保衛自己,主要是用這樣的辦法,即當敵人攻到門那裏的時候,他們就把大石塊向異邦人的身上砸去。結果克謝爾克謝斯在長時期之內竟攻不下這個地方而致束手無策。”[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80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後由於找到了一條無人把守的通道,波斯軍才攻入了雅典衛城。

“在衛城的前麵、門和山道的後麵有一塊無人把守的地方,而誰也想不到會有人從那裏登上去的。雖然這個地方非常陡峭,卻還有一些人在開克洛普斯的女兒阿格勞洛斯的神殿附近的地點攀登上來了。當雅典人看到異邦人登上了衛城,他們就有幾個人從城上跳下去摔死了。其他的一些人則逃到內部的聖堂去避難。攀登上來的波斯人首先到門那裏去把它打開並且殺死那些請求庇護的人。當他們把所有的雅典人都殺死之後,他們便搶劫了神殿,然後又把整個衛城放火燒掉了。”

實際上,所謂雅典衛城隻是在一個小土堆上的一個小城堡,幾百人就完全可以拿下。19世紀30年代希臘國王修複了雅典衛城,現在擺在那裏供參觀,任何人到現場一看就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

“雅典衛城東西長約300米,南北最寬處約130米,海拔約128米,沿山建有石牆,大門開於西麵。”[ 《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第1版第592頁,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8年8月]

這座著名的雅典衛城“實際上到1831年,它才不再被當做堡壘使用。”[ [英]保羅•卡特裏奇《劍橋插圖古希臘史》中譯本第154頁,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2月]

在人們印象中,希臘人都非常蠻勇,經常給亞洲富裕的地方當雇傭軍。特別是有所謂的重武裝兵種,好生了得,關鍵時刻卻都不見了蹤影……雅典的神勇之師哪裏去了呢?原來被編故事者編到水師裏麵去了……(本來雅典人並不擅長水麵戰鬥,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不惜揚短避長)

5.海戰觀火

麵對波斯萬國聯軍的三千艘戰艦和數十萬水師,希臘人也動員了自己的水師準備迎戰。

阿爾鐵米西昂戰役中希臘的水師構成

“雅典人提供了一百二十七隻船,

科林斯人提供了四十隻船,

美伽拉人提供了二十隻船;

卡爾啟斯人提供了二十隻船的船員,船是雅典人提供的:

埃吉納人十八隻,

希巨昂人十二隻,

拉凱戴孟人十隻,

埃披道洛斯人八隻,

埃列特裏亞人七隻,

特洛伊人五隻,

司圖拉人兩隻,

凱歐斯人兩隻和兩隻五十橈船;

歐普斯的羅克裏斯人也帶了七隻五十橈船前來助陣。

集合在阿爾鐵米西昂的船隻一共是二百七十一艘,那些五十橈船還不計算在內。……”[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62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二百七十一艘對三千艘雙方力量對比十比一,顯然是眾寡懸殊。

這些希臘水師不僅數量少,也沒有海戰經驗,憑什麽打勝仗呢?憑得是“勇氣和熱誠”。

“普拉塔伊阿人和雅典人同樣地乘上了這些船,這樣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麽海上事務的經驗,而隻是因為他們有勇氣和熱誠。”[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62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當克謝爾克謝斯的士兵和他的將領們看到希臘人隻乘著少數的船隻向他們攻來的時候,他們以為希臘人一定是發了瘋,因此他們自己便向海上進發,以為自己這樣可以輕而易舉地戰勝希臘人。他們這樣的想法是完全有根據的,因為他們看到希臘人的船隻是如是之少,而他們自己的船隻卻比希臘人的船隻多好多倍,而且比他們更精於航術。”[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65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開戰第一個回合,雅典人小試牛刀,俘獲波斯戰船的第一人是雅典人。

“但是在看到信號的時候,希臘人先把他們的船尾聚攏在一起,船頭則向著異邦人列陣。在第二次信號的時候,盡管他們給壓製在一塊狹小的地區之內而和敵人的戰船相對地密接到一處,他們仍然是努力奮戰起來。

他們當場拿捕了三十隻異邦船,同時俘獲了撒拉米司國王戈爾哥斯的兄弟、軍中知名之士凱爾西司的兒子披拉昂。拿捕敵船的第一個希臘人是一個雅典人,埃司克萊歐斯的兒子呂科美戴斯,他後來取得了勇武的獎賞。雙方在海戰中未見肯定的勝負,到夜幕降臨的時候,就此罷手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65-566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獲勝的原因,除了“勇氣”,還有“運氣”

到了第二天,不須雅典人動手,波斯的大部分戰船就遭受到了滅頂之災。原來,連夜電閃雷鳴、豪雨如注,波斯的戰船大部分被暴風雨給摧毀了。希羅多德評論說:“這一切都是天意。”[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66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原來雅典獲勝是老天爺的安排……老天有眼,暴風隻毀壞波斯船、希臘船卻風雨不動安如山。

海戰失利後,波斯萬國聯軍統帥波斯國王克謝爾克謝斯嚇破了膽,於是就留下幾十萬殘兵敗將,率眾逃回波斯去了。

“當克謝爾克謝斯知道了他所遭受的慘敗的時候,他就害怕希臘人會由於伊奧伊亞人的建議或基於自己的考慮而到海列斯彭特去把他的橋梁毀掉,這樣他就會被切斷退路而留在歐羅巴,並有遭到殺身之禍的危險,因此他就打算逃走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98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在逃到海列斯彭特渡口時,隻剩下國王孑身一人……

“克謝爾克謝斯卻把瑪爾多紐斯留在帖撒利亞,他自己則火速地向海列斯彭特方麵趕路,而在四十五天裏來到了渡口,但是帶回來的軍隊可以說是幾乎等於零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06-607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波斯國王逃走時,留下三十萬大軍交給瑪爾多紐斯統帥。

在波斯軍第一次攻入雅典衛城、並將整個衛城燒掉之後十個月,三十萬大軍在瑪爾多紐斯統帥下再度攻入了雅典,結果還是一座空城。

“當他來到阿提卡的時候,他卻發現雅典人已經不在那裏了,但是他卻聽說,他們大部分都在撒拉米司海麵的船上了。於是他攻占了空無一人的雅典城。在國王第一次攻占該城和瑪爾多紐斯後一次進攻該城之間,相隔是十個月。”

這次雅典人又哪裏去了呢?希羅多德如是說:“他們指望著伯羅奔尼撒的軍隊會來幫助他們,他們就留在阿提卡。但是,在看到伯羅奔尼撒人行動遲緩而侵略者據說已經到達貝奧提亞的時候,他們於是就把他們的全部財物轉移到安全地帶,他們自己則渡海到撒拉米司去。”[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23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原來是盼不到援軍,於是就望風而逃……

不久,波斯元帥瑪爾多紐斯聽說伯羅奔尼撒軍隊要來幫助雅典,於是就倉惶撤退,撤退時再放一把火,將雅典燒了。

“瑪爾多紐斯聽了這話的時候,他便不再想留在阿提卡了。但是,在他聽到這事之前,他沒有任何舉動,而是想知道雅典人作何打算,想知道他們預備如何做,因此他既未傷害,又未蹂躪阿提卡的土地,因為他還是一直在認為雅典人會和他締結和約的。但是當他不能說服他們並知道了事情在全部真實情況的時候,在帕烏撒尼亞斯率部進入地峽之前,他便撤退了;但是在撒退之前,他首先把雅典用火點著,並且把還留在那裏的任何城壁或家宅或神殿完全摧毀破壞。”[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27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這次編故事者忘記在十個月前,雅典已經被徹底燒過一次,於是不小心將燒過的廢墟又燒了一次。

6.最後一戰結局

普拉提亞(普拉塔伊阿)決戰

波斯萬國聯軍(約35萬人)陣營:

異邦軍三十萬人和瑪爾多紐斯聯盟的希臘人約五萬人[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38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希臘聯軍(11萬人)陣營:

右翼拉凱戴孟人一萬名(其中斯巴達人五千名)

斯巴達人每人有七名輕武裝的希勞特(三萬五千名護衛軍)

鐵該亞人一千五百名重武裝兵

科林斯人五千名

波提戴阿人三百名

阿爾卡地亞人六百名

希巨昂人三千名

特羅伊真人一千名

列普勒昂人二百名

邁錫尼人和提律恩司人四百名

普裏歐斯人一千名

赫爾米昂涅人三百名

埃列特裏亞人和司圖拉人六百名

卡爾啟斯人四百名

阿姆普拉奇亞人五百名

列島卡地亞人和阿那克托利亞人八百名

帕列人二百名

埃吉納人五百名

美伽拉人三千名

普拉塔伊阿人六百名

左翼雅典人八千名

集結在普拉塔伊阿的重武裝兵和輕武裝兵,加到一起就是差一千八百整整十一萬人了。但是在那裏的鐵斯佩亞人卻把他們補足為十一萬人。原來殘存的鐵斯佩亞人也在軍中,他們是一千八百人,但並不是重武裝兵。[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35-636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肉博戰

“這場戰鬥竟形成了肉博戰;原來異邦軍抓住了對方的長槍,並把它們折斷了。波斯人論勇氣和力量都是不差的,但是他們沒有防護的武裝,此外他們的訓練不夠,論戰鬥的技術到底也比不上他們的對手;他們總是單身地,十個一群或者是更多或更少的人一群地衝出來,殺到斯巴達人中間去,結果就都死在那裏了。

瑪爾多紐斯本人騎著一匹白馬,在身邊率領著最精銳的一千名波斯軍士兵作戰的地方,也正是他們對敵人施加最大壓力的地方。

……

當瑪爾多紐斯陣亡,而他的衛隊,也就是軍隊中最強的那一部分也都戰死的時候,其他的士兵便也逃退並在拉凱戴孟人的麵前屈服了。原來使他們受到損害的主要原因是他們身上缺乏衛護的武裝,而他們這樣的輕武裝兵(幾乎等於毫無護身之具),都要和重武裝兵作戰。”[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51-652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戰爭結局:波斯聯軍全軍覆沒

“波斯人和剩下的大群人們逃到木造壁壘裏麵去……至於異邦軍這一方麵,城壁剛一陷落,他們的陣勢就亂了,他們中間沒有一個人想進行抵抗;成萬已經給嚇得半死的人們給壓迫到一個狹小的地方去任人宰割,這結果給希臘人造成了這樣一個盡情殺戮的機會,三十萬人的一支大軍,除去和阿爾塔已佐斯一起逃跑的四萬人之外,隻不過有三千人活下來罷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54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希臘聯軍傷亡微甚:“斯已達出身的拉凱戴孟人在戰鬥中死亡的一共是九十一個人,鐵該亞人是十六個人、雅典人是五十二個人。”

以上是曆史之父希羅多德所描述的第二次波希戰爭的故事梗概。細節上不必說,僅從梗概上看,一望可知該故事的虛構性。

7.編故事者的目的何在?

我們不禁要問:編故事者編故事的目的是什麽呢?

讓我們繼續看故事的編排。

話說普拉提亞(普拉塔伊阿)決戰前夕,波斯統帥經過占卜,派出馬其頓蠻王亞曆山大作為和談的使者,提出條件說隻要雅典同意與波斯締結盟約,就可以對雅典人過去所犯下的一切罪行既往不咎,全部歸還所占的雅典領土,此外還可以讓雅典自己選擇更多的土地,隨便選擇什麽地方的土地,並且按照自己的法律去生活。並把被燒掉的全部神殿重新修建起來。[ 參看《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8卷相關內容]

這時,斯巴達代表對雅典人說:“自古來一直以把自由給予許多人而知名的你們雅典人……”[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19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雅典人對斯巴達代表說:“全體希臘人在血緣和語言方麵是有親屬關係的,我們諸神的神殿和奉獻犧牲的儀式是共通的,而我們的生活習慣也是相同的,雅典人如果對上述的一切情況表現出不誠實的態度,那是很不要當的。如果你們以前不如道的話,那末現在你們要知道,隻要是有一個雅典人活著,我們就決不會和克謝爾克謝斯締結協定。”[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20-621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雅典人對馬其頓亞曆山大說:“由於我們是渴望自由的,因此我們將盡我們能力之所及來保衛我們自己。……隻要太陽還接著與它目前的軌道相同的軌道運行,我們是不會和克謝爾克謝斯締結協定的。”

原來編故事者最想表達的一句話:雅典人崇尚自由!這就是借“曆史之父” 的嘴,口述出來的“春秋大義”。

波斯國王發動戰爭原來也是為了希臘人的“自由”

波斯國王克謝爾克謝斯釋放三名希臘間諜時這樣說:“把他們放回希臘的話,即當希臘人聽到他的兵力情況時,就會在波斯人出征之前,自發地把自己那特有的自由呈獻過來,這樣波斯人就不需要再費事征討他們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22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波斯國王喜歡:雅典“特有的自由”!什麽是特有的?隻此一家,別無分店之謂也。

自由原來是雅典的特產!

希臘人的自由是哪裏來的呢?原來是神之賜予!

神托如是說:“當他們用層層的船隻,圍住了佩戴黃金寶劍的阿爾鐵米司的神聖海岸,和那海浪拍擊的庫諾敘拉;當他們滿懷妄想,奪去了雅典的光榮,以恣意的驕睢,貪求完全的飽足。那瘋狂的暴怒,那絕滅百族的野心,終必煙消雲散;因為這是天理不容。青銅將和青銅撞擊,那赫然震怒的戰神,命令用血染紅四海。但是洞察一切的克洛諾斯之子(指宙斯)和女王尼凱將把自由的曙光賜給希臘。”[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590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雅典人本來是來自於非洲(黑色雅典娜)及西亞(敘利亞)等地的移民,而那些歐洲蠻夷(德、法、英學者)們卻硬要將其說成是自己的祖先,並且生造出一個個光榮的花環,不斷往自己“偽祖先”的脖子上套……

雅典真的是自由的國度嗎?

同樣在這位“曆史之父”的筆下,當波斯元帥瑪爾多紐斯提出和談條件時,作為雅典政治家五百人會議議員的呂奇達斯,僅僅因為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而被雅典人砸死了。

“於是一位名叫呂奇達斯的議員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說他認為最好是接受穆裏奇戴斯帶給他們的建議並把這個建議向民會提出。……但是會場上的雅典人,以及聽到這個說法的會場外的雅典人卻大為激怒,他們把呂奇達斯包圍起來,用石頭把他砸死了。環繞著呂奇達斯的事件,在撒拉米司發生了不小的喧騷,而當雅典的婦女知道所發生的事件的時候,她們就相互激勵地聯合在一起,自動地到呂奇達斯的家裏去,把他的妻子兒女也都用石頭砸死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下冊第623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第1版]

在中國古代,當麵臨戰爭局麵時,往往都有主戰派與主和派,非常正常;而在西方“曆史之父”的筆下,一方麵標榜雅典是一個自由的國度,一方麵當雅典議會中有不同意見發表出來,就不惜編個故事將其砸死了事。

這還不算完事,而那些自由民的妻女們,也個個像是暴民,到議員家去將其全家都砸死了。自由乎?暴政乎?

希羅多德說“雅典人”本來不是“希臘人”,是外來民族,說的是外語。雅典人沒有自己的曆史、沒有自己的傳統,甚至沒有自己的語言。希臘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叢腓尼基借用了字母當作自己的文字;雅典人放棄自己的語言,使用了他人的語言……

“雅典人……是過去的佩拉司吉民族。”[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25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佩拉司吉人是講著異邦話的(指希臘語之外的語言——譯者)……屬於佩拉司吉族的阿提卡人在他們成為希臘族之後,必定是忘掉了自己的語言而學習了另一種語言。……佩拉司吉人是一個異邦的民族,他們在任何地方也不曾大大地膨脹過。”[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26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在希羅多德的筆下:希臘人智慧遠高於異邦人,而希臘人中雅典人最聰明。

“希臘人從遠古的時候起,便以較大的智慧和遠非愚蠢簡單而有別於異邦人……希臘人中間素稱是最聰明伶俐的雅典人。”[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28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雅典人最聰明,而雅典僭主佩西司特拉托斯為了複位,卻采用了“曆史上最愚蠢的辦法”。(同上)希羅多德稱為“曆史上最愚蠢的辦法”是怎樣的呢?

策劃佩西司特拉托斯複位作雅典僭主者,指使一位村姑裝扮成女神乘坐一輛戰車到雅典城內招搖過市,又派出許多人進城四下逢人便說:“哦,雅典人啊!熱烈歡迎佩西司特拉托斯吧,把人間的最高榮譽給予他的雅典娜神親自把他帶回衛城來了”。於是,這個消息就傳遍了各個村落。而“城裏的人也深信那個婦人是真正的女神,便向她這個凡人膜拜並且歡迎了佩西司特拉托斯。”[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28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典型的裝神弄鬼、妖言惑眾!原來號稱人類智慧光芒的那些“民主”雅典的思想巨人們,不過是一個個迷信於神托之啟示的原始蒙昧的部落民而已。

雅典僭主佩西司特拉托斯如何取得權力?

原來在雅典人內部發生了由阿爾克美昂的兒子美伽克列斯所領導的“海岸派”與由阿裏斯托拉伊戴斯的兒子裏庫爾哥斯所領導的“平原派”之間的黨派鬥爭。這時,佩西司特拉托斯想出了一個辦法,乘機糾合了一個第三黨“山地黨”。他的策略是施苦肉計:弄傷自己和自己的騾子,趕著車進了市廣場,揚言有人想在他驅車回鄉下的路上殺死他,於是要求民眾派衛兵保護他。

“被他的花言巧語所欺騙的雅典人就給他選出了一隊市民作為他的衛兵,佩西司特拉托斯不使這些衛兵拿槍而使他們拿棍棒,在他到任何地方去的時候他們都拿著棍棒伴隨著他。佩西司特拉托斯便和他們一道發動了政變並占領了衛城。這樣,他便取得了雅典的統治權。”[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27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雅典小小部落,原來有如此複雜黨派派係,不僅有“海岸派”、“平原派”之間的黨爭,還有“山地黨”。出了一個“聰明人”,略施苦肉計、再加上幾條木棒,軟硬兼施下就可以坐上雅典僭主的寶座。窩裏鬥的雅典部落民們也太容易被欺騙、太軟弱了點……雅典人果然“不凡”,想出如此奇妙苦肉計,為後人“立極”,到今天依然不乏傳人,兩千幾百年後,阿扁向自己肚皮打上一槍、居然也連任了中華民國總統……

這位雅典僭主曾經三次攫取雅典政權。第一次靠得是謊言,第二次靠得是妖言,第三次靠什麽呢?

第三次攫取政權,僅靠花言巧語或者裝神弄鬼已經不靈了。於是,又玩起新的花樣,使用了經濟力與軍事力。

“從伯羅奔尼撒來了一隊阿爾哥斯人的雇傭兵,又有一個叫做呂戈達米斯的那克索斯人自願地來為他們服務,他在這件事上特別熱心,不但提供人力,而且提供了金錢。”[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28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這次佩西司特拉托斯使用了外國軍事力量(雇傭兵),向自己的國家發起了攻勢。

“他們在阿提卡首先占領了馬拉鬆,在那裏登岸之後便紮下了營,市內的同黨前來應援,地方上各戴美的人們也都前來應援,因為他們愛僭主政治是甚於愛自由的。”

原來雅典有許多人並不喜歡自由,而更喜歡僭主政治。

麵對僭主挾外來勢力的軍事攻勢,雅典軍隊在幹什麽呢?

雅典軍抵抗叛軍時,也曾竭盡全力,“他們集合了全部軍隊,揮戈指向返國的亡命者。”[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29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雅典軍隊稱為“市民軍”,明堂十分好聽,卻在外國雇傭兵麵前不堪一擊。

當佩西司特拉托斯發起進攻時……“這時雅典的市民軍剛剛用完了他們的午飯,飯後他們就各自幹起自己的事情來,有的人玩骰子,有的人睡覺,所以當佩西司特拉托斯的軍隊一經進攻,他們就被擊潰了。”[ [古希臘]希羅多德《曆史》中譯本第1版上冊第30頁,商務印書館1959年6月]

如此雅典軍隊,如何可以抵禦後來數百萬的波斯萬國聯軍?實在也是難為杜撰故事者,編前半段時怎可能顧及後半段呢?

說到這裏,我們應該可以理解,西歐中心論教父——黑格爾為何不讓他的學生們考究“曆史之父”所講述的希波戰爭了吧。

大家來說,西方曆史之父——希羅多德如何能與司馬遷相比呢?

(見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西方歐洲“古典曆史”辨偽》,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