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指示”有起因

來源: 蕭嵐 2019-05-07 10:19:1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926 bytes)
回答: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走資派還在走2019-05-07 05:55:24
“五七指示”的起因

                              ·丁 東·

    1966年5月7日,毛澤東給林彪寫了一封信,這就是有名的“五七指示”
。而這封信的起因,卻少見提及。近日,讀到《邱會作回憶錄》,才窺見事情的來
龍去脈。

    毛澤東這封信是對林彪送上的總後勤部《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副業生產的報告
》的批示。這個報告就是邱會作主持起草的。邱會作為什麽要起草這個報告?得從
部隊為什麽要搞農副業生產說起。

    此事要追溯到三年困難時期。當時食品供應緊張已經殃及部隊,地方不能保證
糧食供應,個別地方無糧供應,憑證買不到肉食和食油,有錢買不到蔬菜。邱會作
講了三個例子:1961年夏天駐山東的部隊,80%以上是吃地瓜幹,有時一星
期也領不到一顆糧食。地瓜幹又是1958年、1959年存下來的,原來根本不
是當口糧的,而是做豬飼料,多數都是有黴點的,吃這種地瓜幹苦得難以下咽;1
961年秋駐河南周口的部隊吃的麵粉,有20%以上都有雜質,如樹葉、草、麥
杆等,這種麵就像麥麩子拌幹草喂牲口吃的細料;1961年駐四川綿陽的部隊吃
的大米有20%以上的稻殼、砂子、泥土等。他說,這是我親自在部隊看到的,同
部隊一起吃過這種糧食做的飯。部隊的糧食定量每人每天一斤半,除去不能吃的東
西,真正下肚的糧食也就是一斤多一點,戰士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見天吃這
種飯能行嗎?糧不夠,瓜菜代,當然是出路,但部隊哪有瓜菜?蔬菜、肉食、食油
都沒有。這種生活不能長期下去。

    當時,部隊固然吃不飽,地方挨餓的現象更嚴重。周恩來讓邱會作參與過幾件
救災的事。1960年5月,廣西橫縣駐軍給邱會作發了一個電報,稱政府機關因
饑餓不能工作了,要求借軍糧。周恩來讓邱會作去秘密調查。他到橫縣一看,縣委
書記躺到床上起不來了,有氣無力,作揖流淚,伸出四個手指,意思是四五天沒吃
飯了。原來這個縣為了保“衛星縣”的名譽,斷糧也不敢報災情,已經餓死100
0多人,每天還在死人。1961年冬,甘肅省玉門、酒泉災情嚴重,周恩來隻好
讓邱會作撥出軍糧調汽車星夜兼程送到村裏,早一天送到,就少死好多人。當時,
來部隊的家屬大增。家屬絕大多數是專門到軍隊吃飯的,而且不打算再走。他們說
:“橫直是餓死,死在家裏,還不如在部隊死在自己的親人麵前。”

    軍隊困難,國家更困難。軍隊向國務院多要糧食也張不開口。於是,在196
0年冬天由賀龍主持的軍委常委會上,邱會作提出“自己動手搞生產,別無他法。
”當時總政領導人提出異議,主要是怕影響突出政治。羅瑞卿向賀龍提議,由邱會
作起草一個軍委給中央的報告。於是,邱會作在1961年2月起草了一個軍隊動
手搞農副業生產保證自己供應的電文,上報羅瑞卿,一周沒得到答複,又直接報給
林彪,才得到支持。有了這個文件,全軍開始種菜、養豬、生產糧食和副食,大多
數連隊都有了一塊菜地,一個豬圈,一個作坊,當年就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

    從此,軍隊開展農副業生產不但合法化,而且成為長期方針固定下來,並影響
到阿爾巴尼亞、古巴、阿爾及利亞等國家的軍隊,《關於進一步搞好部隊副業生產
的報告》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毛澤東的信傳達到中央軍委,總政主任蕭華對
邱會作說:“恭喜你得了大獎。”

    當然,“五七指示”的內容遠遠超出了軍隊從事農副業生產的範圍。其主要影
響有二:一是體現了毛澤東對林彪的借重,全國人民學解放軍成為一時之風。二是
勾劃了一幅新的社會藍圖。軍隊要成為亦工、亦農、亦學、亦民的大學校,工、農
、學、商和黨政機關也要以本業為主,兼學別樣。在“文革”中,幹部下放勞動的
機構稱為“五七幹校”,其他職業的人到農村勞動稱為“五七”道路。後人研究毛
澤東的社會理想,都不能回避“五七指示”。但軍隊從事農副業生產的起因,反而
無人注意了。

□ 原載《人物》2011年第4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