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紅二代張又俠 上將

來源: bebe2014 2019-03-22 10:32:2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472 bytes)

中越戰爭[編輯]

張又俠的父親張宗遜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畢業於北京景山學校。1968年12月,18歲的張又俠參軍入伍,成為陸軍第十四軍四十師一一九團六連戰士,隨後逐級升遷。曾經先後兩次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的戰爭,是為數不多的擁有實戰指揮經驗的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

1976年,時任十四軍四十師一一八團連長的張又俠隨軍駐雲南。因為在1979年中越戰爭中表現出色,升任營長。1980年,升任一一八團副團長。1983年,調任一一九團團長。1984年,率部參加兩山戰役[1]

兩山戰役[編輯]

1984年4月28日,老山戰役爆發,張又俠指揮一一九團主攻中部製高點鬆毛嶺主峰662.6高地,采取了多點突破,斷敵退路等戰法,僅用七分鍾占領662.6高地。隨後指揮一一九團乘勝前推,2小時內相繼攻克鬆毛嶺地區的18個高地,為主攻部隊奪取老山主峰掃清了障礙。4月29日到4月30日,張又俠又指揮一一九團繼續發展進攻,經過戰鬥全部攻占了那拉地區各要點。

中國軍隊順利攻克老山據點,引起越南共產黨高層,包括總書記黎筍國防部長文進勇的震驚。越南人民軍第二軍區司令武立中將下令,將第二軍區五個主力師全部調用,直指老山陣地最前線鬆毛嶺。6月11日,越軍發動團級規模的試探性攻擊,中國軍隊在鬆毛嶺、八裏河防線均成功守住據點。根據情報判斷後,6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四軍前線指揮部調遣四十一師師部、一二三團等支援老山前線。並以一一九團配屬師炮兵團等部隊鎮守662.6高地、那拉地區。張又俠改變了原先在33個高地平均分配兵力的狀況,而將一一九團的主要兵力集中於那拉方向主要高地附近,以2個步兵營占領陣地,1個步兵營為第二梯隊位於南榔、裏頭寨地區;團炮兵群配置在三轉彎、那馬西側公路沿線,以重點守備,並仰仗步炮結合而成的防禦體係[1]

7月11日,越南人民軍316師174團、312師141團、313師266團、356師149團、876團及198特工團、821特工團等部隊,乘夜暗從清水口子方向秘密潛入老山地區,準備分五路向中國軍隊陣地發起加強師規模進攻,並派174團、876團分別主攻那拉、鬆毛嶺。越軍副總參謀長黎玉賢和二軍區司令武立坐鎮河江,二軍區副司令黎威密、副參謀長裴文勝率前指在穀怩督戰。其餘越軍分布在南嘎、清水、八裏河東山方向,計劃在那拉地區打開突破口,逐次占領老山地區各陣地[1]

淩晨5時,越南人民軍174團的步兵分隊首先接近一一九團在那拉地區的陣地前沿,戰役響起。越軍149團主力向150、169高地進攻,並偷襲142高地。同時,5時45分,越軍876團的一個營向解放軍一一九團二營控製的100號高地、622.6高地發動突襲。而876團另2個營進攻一一九團四連防守的634高地、11、138高地;張又俠的一一九團在鬆毛嶺、那拉一線苦戰越軍精銳的2個團攻勢。而越軍此次攻勢除主攻方向的鬆毛嶺和那拉地區外,還有老山主峰和八裏河東山方向。但因彼此之間缺乏協作,作戰發動時間相差很大,促使越軍戰前預計的偷襲隻能轉為強攻,且因缺乏協同動作,使得解放軍得以集中炮火封鎖越軍的進攻路線[1]

下午14時30分,第十四軍前線指揮部判斷越軍攻擊力大退,改為轉入反擊,命入夜前奪回169號、150號警戒陣地。16時30分,張又俠命令一一九團1連1排進至149號高地。 17時20分,119團向169號高地實施急襲,並成功占領169號高地、150號高地。此役決定了中方軍隊在老山戰場的決定性勝利,張又俠率領的一一九團也因此立首功[2]。戰後,119團被昆明軍區榮記集體一等功,獎給“一等功臣團”錦旗。張又俠很快升任第14軍40師副師長,麾下兩支部隊因功獲稱號“老山穿插英雄連”(第40師第119團第4連)、“老山防禦英雄連”(第40師第119團第7連)。

7月26日開始,四十師與調上來的第十一軍三十二師逐步交接了防務,並以四十一師配屬第十一軍,仍在八裏河東山地區進行防禦。8月4日,第十四軍前指率所屬部隊(欠四十一師)回撤至雲南馬關地區休整。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