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月20日,尼克鬆宣誓就任美國第37任總統。3月2日,傳來了珍寶島的槍聲。中蘇關係驟然緊張,瀕臨戰爭邊緣。在諸多敘述中,有一種說法廣為流傳。說是珍寶島衝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科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他們力主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同時,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秘密與基辛格會談,想要獲得美國的首肯。尼克鬆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於是,美國政府把會談秘密捅給了報社。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一則消息,標題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勃列日涅夫得知美國泄露了蘇聯的秘密,加上中國已經準備好要打一場核戰爭,隻好不了了知。
這個說法過於誇張離譜,事實上,無論是多勃雷寧,還是基辛格,都從來沒有承認過此事,也沒有在各自的回憶錄中敘述過他們曾有這樣的會談。《華盛頓明星報》的報道倒是確有其事,可這是一份沒有名氣的小報。
毛澤東發起了珍寶島之戰。中國在島上先埋伏了一支部隊,對上島巡邏的蘇軍邊防部隊實施了突襲。
珍寶島之戰發生後,當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即給毛澤東和周恩來打電話,遭中方的電話接線員拒絕。蘇方隨後通過外交渠道向中方表達了談判意願和建議。中方的答複是正在考慮。一直拖到5月24日,中方才答應舉行談判。6月13日,蘇聯政府做出回應,建議在莫斯科恢複1964年中斷的兩國邊界談判。7月10日,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在蘇聯最高蘇維埃會議上重申蘇聯政府關於恢複邊界談判的建議,還宣布準備同中國討論國家關係問題。半個月後,蘇聯部長會議秘密致函中國國務院,建議回到蘇方1964、1965年和1966年提出的關於舉行雙方最高級會晤的建議上來,會晤可以把意識形態分歧放在一邊,討論兩國關係正常化問題。
從這個過程來看,在《華盛頓明星報》報道之前,蘇方一直在謀求與中方談判,而美國當時並不知道這些。即便現在,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也沒有談到中蘇之間曾有過這樣一個秘密接觸過程。9月11日,中蘇雙方終於在北京機場實現了周恩來和柯西金的會見。柯西金是在參加胡誌明葬禮後,從河內飛回莫斯科,在杜尚別停留時接到莫斯科指令,說中方同意在北京機場與其會麵。柯西金馬上又從杜尚別飛往北京。這一過程說明,蘇方是多麽重視與中方領導人的會麵。珍寶島事件出乎蘇聯領導層的意料,他們急於通過高層接觸了解中方的真實意圖。如果你留意的話,蘇聯最初的建議是在莫斯科舉行會談。而周恩來和柯西金的會談最終是在北京機場舉行。中國實際上回絕了蘇方在莫斯科舉行會談的建議。
周恩來與柯西金的會麵從上午11點持續到下午四點,其間周恩來設便宴招待了柯西金及其一行。雙方會談達成了簽訂一個關於維持邊界現狀、防止武裝衝突、雙方武裝力量在邊界爭議地區脫離接觸等四項臨時措施的協定,緩和了雙方由珍寶島之戰引發的緊張關係。從珍寶島之戰發生到北京機場會談,蘇聯鍥而不舍地持續了半年的外交努力,所謂蘇聯要對中方動用核武根本是謠言。問題是:誰製造了這個謠言?
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
“中蘇軍隊在西伯利亞與中國邊境接壤處烏蘇裏江珍寶島上的衝突,把尼克鬆的構想變成了一個機會。要不是蘇聯駐美大使阿納托利•多勃雷寧多次來我辦公室告狀,白宮還不會那麽快就注意到了這場衝突。在當時的冷戰期間,蘇聯來向我們報告跟平時的話題——或者說跟任何事情——毫不相幹的這麽一件事,實為罕事。因此我們的結論是:很可能是蘇聯先動的手。而且他們在占領捷克還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向我們作了這樣一個通報,一定別有用心。蘭德公司的艾倫•惠廷對中蘇邊境的衝突寫的一份研究報告更證實了我們的懷疑。惠廷的結論是:由於事件發生地點靠近蘇聯的後勤基地,與中方後勤基地相距甚遠,因此侵略者很可能就是蘇聯。他還說下一步蘇聯可能要襲擊中方的核設施。若中蘇戰爭迫在眉睫,美國政府必須決定自己的立場。我以國家安全顧問的身份,要求進行部門間的審查。
結果表明,我們對衝突直接原因的分析有誤,至少對珍寶島事件的分析有誤,但歪打正著,根據錯誤的分析卻作出了正確的判斷。近期的曆史研究表明,正如多勃雷寧所說,珍寶島事件的確是中方先動手。中方設了一個圈套,讓蘇聯邊境巡邏部隊遭到重大傷亡。”
上麵第一段引文中需要指出兩點:第一,基辛格並沒有說多勃雷寧就向中國動用核武器征求美國意見。多勃雷寧根本提也沒提。第二,多勃雷寧告訴基辛格,是中方先動手,基辛格不相信。
第二段基辛格玩弄了一點文字遊戲。前一段末尾他寫道他命令調查,第二段已開始他寫道,“結果表明……”,給人印象好像經過調查,美國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其實不然,他還是誠實地告訴讀者:“近期的曆史研究表明,正如多勃雷寧所說,珍寶島事件的確是中方先動手。”基辛格是直到寫作《論中國》時,也即2011年左右,才知道中方先動手,“中方設了一個圈套,讓蘇聯邊境巡邏部隊遭到重大傷亡。”
基辛格接著寫道:
“但實際上,中國這一舉動的效果適得其反——蘇聯加緊了在邊境上的騷擾,在新疆邊境上消滅了中方一個營。”
1969年8月13日,在中國新疆的鐵列克提戰鬥中,中方的主陣地人員幾乎全部陣亡,38人犧牲(一說28人),包括3名記者。基辛格不但把這誇大成一個營,而且開始渲染核大戰:
“1969 年夏天,中蘇可能發生戰爭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部署在中國邊境上的蘇聯部隊增加到了42 個師,達100 多萬人。蘇聯的中層官員開始向全世界各國他們相識的同級官員詢問,若蘇聯先發製人,攻擊中國核設施,他們各國會如何反應。”(基辛格《論中國》)。
發生邊境衝突,蘇聯增加邊防部隊很正常。但是說蘇聯的中層官員向各國同級官員詢問對核戰的反應就太搞笑了。基辛格這麽寫是因為他找不到蘇聯高級官員要對中國打核戰的真實言論。說中層官員就可逃避造謠的指責。中層官員千千萬,誰會記得哪一個中層官員的姓名?
當時,他自己、也可能是讓某個下屬把自己造出來的這個謠言拋給了一個小報記者。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登載了蘇聯要對中國動核外科手術這個聳人聽聞的消息。基辛格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很老練,他知道像《華盛頓郵報》或者《紐約時報》都不會登這種沒有可靠消息源的新聞,隻有藉藉無名的小報才會幹這種搏人眼球的勾當。
接下去,基辛格寫了一連串美國政府對中蘇可能的衝突和戰爭的表態,其中以9月5日副國務卿埃利奧特•理查森在美國政治學協會上的表態達到最高層級。然後基辛格總結說:“策劃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為對華開放政策作好心理上的鋪墊。”
在經過最初的漠視之後,尼克鬆和基辛格突然意識到這是他們實現與中國和解的天賜良機:中國出於對自己遭受蘇聯攻擊的擔心,可能會在台灣問題上對美國讓步,換取美國的和解以及安全上的幫助。尼克鬆和基辛格開始尋求與中國更高層次的接觸。尼克鬆和基辛格當時都認為是蘇聯挑起了衝突。多年之後,當他們得知是中國先動的手,不知還會認為這個機會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鐵列克提事件是怎麽發生的呢?前麵敘述了珍寶島衝突之後,蘇聯通過秘密外交渠道要求與中國談判。中國拖了3個月才同意談判。為什麽要拖3個月?是因為在等美國的反應。珍寶島之戰雖然不全是打給美國人看的,但是打了之後美國人一定會看到。毛澤東深知珍寶島的槍聲會吸引全球的關注,所以精心挑選了珍寶島之戰的日期:在尼克鬆入主白宮之後一個半月。哪知道尼克鬆和基辛格那麽笨,等了三個月他們還沒反應過來,所以隻好一邊敷衍蘇聯人,一邊繼續等。蘇聯人耐性又等了3個月,中國還是沒談判的具體行動。蘇聯人火了,想賴還是怎麽地?你挑起的衝突,說願意談判卻沒有行動,看來還得給你一下子你才會動,於是在8月13日,在新疆鐵列克提給了中國一下子。
這時候,美國才有了反應。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的核戰消息出來了。9月5日,美國副國務卿發話:“兩個共產黨巨人之間在思想意識上的分歧與我們無關。但是,如果他們的爭吵升級為嚴重破壞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事件,我們則不得不深表關切。”
尼克鬆當局仍按照自己的需要繼續渲染中蘇之間可能爆發的戰爭,甚至核大戰。中國也配合演出,大挖防空洞。演戲講究的是逼真,要舍得花本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開了蘇聯的全部檔案。根本找不到涉及蘇聯準備向中國實施核攻擊的檔案資料。葉利欽痛恨蘇聯,沒有必要銷毀或者隱藏此類檔案,所以,並沒有曆史證據可以確鑿證明蘇聯當年曾企圖對華實施核攻擊。姑且存疑吧。當了冤大頭的蘇聯依然看不懂美中兩家在玩什麽把戲。
就在全世界彌漫著中蘇即將大戰的詭譎氣氛中,巴基斯坦駐華盛頓大使把周恩來的一封親筆信送到了白宮的橢圓形辦公桌上。周恩來在信中表示願意在北京接待尼克鬆的特使。於是,1971年7月,尼克鬆派基辛格秘密飛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