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曾回首, 回首越南戰爭

來源: bebe2014 2019-03-19 09:34:3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784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bebe2014 ] 在 2019-03-19 09:50: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越戰(1955年-1975年)。其發生在冷戰時期的越南(主戰場)、老撾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最終美國在越南戰爭中遭受嚴重損失,綜合國力隨之削弱,冷戰的優勢逐漸為蘇聯占據。

----

為爭奪對越南全境的控製權,北越和法國進行長達9年的法越戰爭。法國軍隊在美國的支持下,控製西貢、河內等主要城市,但廣大農村已經落在胡誌明領導的遊擊隊手中。1954年,北越在奠邊府戰役中贏得對法軍的決定性勝利,法國撤出越南北部。

戰事結束後,雙方開始和平談判,談判在瑞士日內瓦舉行,1954年7月21日美國、蘇聯、法國、英國、中國、北越、南越、柬埔寨、老撾九國外長,達成協議,稱為《日內瓦協定》。根據日內瓦會議的決議,南北越暫時以北緯17度線分治,越南北部由胡誌明統治,南部由保大皇帝控製。

《日內瓦協定》內容重點是:法國撤出越南,並承認越南、柬埔寨、老撾為獨立國;以北緯十七度為界,分割南北越南;南北越為中立國家,不得與任何國家締結軍事同盟,不得進口軍火,不得依附任何集團國家;南北越在1956年7月以前實行普選,由普選再統一南北越。

按照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規定,統一國家的選舉定於1956年7月舉行,但是這場選舉卻沒有舉行。同時北方也沒有同意進行選舉[36][37]。最後,美國和兩越都沒有簽署協議中的選舉條款。這樣看來,分裂的越南似乎將成為常態,就像分裂的朝鮮半島一樣。

後來隻有法國和北越簽署這個協議。法國撤出印支三國之後,美國為了阻止北越的共產黨勢力向南越擴張,全力支持吳廷琰在南越建立反共政權,1955年,吳廷琰在西貢發動政變推翻保大,建立越南共和國,世稱南越。

-------------

法國退出後,1955年1月起,美國將“美駐印支軍事顧問團”改為“美駐南越軍事援助顧問團”,1954年至1959年平均派遣軍事顧問650人。1960年上升到900人。1963年底,美國在南越的軍事顧問和支援部隊達16,300人。

1959年,越共中央委員會決定武裝統一越南,並派遣大量軍事人員前往南越組織進行煽動,武裝顛覆。

--------------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維也納會麵。赫魯曉夫肆意欺淩這位年輕的美國總統,試圖通過恫嚇的方式使他在某些關鍵爭端上向蘇聯讓步。特別是柏林,那裏大量的技術工人都已逃到西方。赫魯曉夫的恫嚇行動步步升級;8月,柏林牆在一夜間修成,西柏林東德封鎖;9月,蘇聯恢複核試驗。嚴峻的形勢使肯尼迪認為,「如果美國從亞洲撤退,就可能打亂全世界的均勢(施萊辛格語)。」這時候中南半島的衝突是當時冷戰中唯一的熱戰。肯尼迪和他的顧問很快決定,要在越南問題上顯示出美國的力量和對抗共產主義的決心。同時認為,衝突最好遵循朝鮮模式,隻局限在通過代理方使用常規武器,作為減輕兩超級強權間直接核戰爭威脅的一種方式。

--------

1962年,中蘇論戰爆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都需要在「國際共運」中樹立自己的形象,轉而都積極支持北越在南越發動的人民戰爭。蘇聯結束“廚房辯論”對美緩和的時期;中國渡過三年困難時期,結束“三和一少”政策。

------

1963年,由於特種戰爭不順利,美國決定支持南越軍方於該年11月1日發動軍事政變,軍方推翻並槍殺吳廷琰[38],由楊文明組成軍政府控製南越政權。1963年11月22日,約翰·肯尼迪遇刺身亡林登·約翰遜宣誓就任美國總統,他擴大美國參與越戰的角色,標誌著美國對越政策進入全麵戰爭的新階段。1964年1月,南越陸軍第一軍軍長阮慶發動軍事政變,自任越南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兼總理。

 

------------

南越正規軍越南共和國軍麵對被俗稱為“越共遊擊隊”的民族解放陣線節節敗退。為了阻止北越對越共遊擊隊的物資和人員支持,南越海軍對北越沿岸海軍基地進行襲擊。美國海軍也派出艦艇協助,進行電子戰支持,

1964年7月31日,南越海軍從峴港派出幾艘炮艇,炮轟北越北部灣的兩座小島,美海軍驅逐艦馬多克斯號在附近遊曳。8月2日,馬多克斯號稱在離海岸30海裏的國際水域內遭到3艘北越魚雷艇襲擊,並在附近的航母提康德羅加號支援下擊沉其中一艘北越魚雷艇。8月4日,馬多克斯號與特納·喬伊號驅逐艦往北航行時,稱後者被雷達訊號追蹤並宣稱受到攻擊,兩艘船隨即採取應對措施。美國以轟炸北越海軍基地作為報複,是為著名的“東京灣事件”(又稱“北部灣事件”)。

東京灣事件是越戰的重大分水嶺,北越和美國雙方都把它看作對方的蓄意攻擊,並做出強硬反應。越共遊擊隊對多處美軍基地進行報複性攻擊。北越325師進入南越領土集結,標誌著北越正規軍(越南人民軍)對南越的公開進攻。美國政府宣稱北越攻擊位於公海上的美國軍艦,但並未提及他們的任務。

8月5日,美國出動大批飛機轟炸北越。北越防空部隊當天擊落美機8架,擊傷3架,俘虜一名美國飛行員。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當夜宣布增兵越南的六點計劃。

美國國會於8月6日召開秘密聽證會,8月7日眾議院以400票對零票、參議院以81票對2票通過「東京灣決議案」,授權總統以他的判斷“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武裝部隊——去援助東南亞集團防禦條約中的任何一個為保衛其自由而請示支援的成員國或條約簽字國。”

1964年11月,約翰遜在美國大選中以壓倒多數的選票當選總統,體現國內同仇敵愾的戰爭決心意誌。

-----------------

1969年1月20日,尼克鬆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上宣稱:“我們陷入戰爭,需要和平。”“我們陷入分裂,需要團結。”

*** 1972年2月,尼克鬆夫婦到達中國。之前尼克鬆還聽取基辛格超過40個小時的報告來準備

1972年3月,武元甲動員幾乎全部北越軍事力量,發動比1968年春節攻勢更大規模的“復活節攻勢”。北越的復活節攻勢以失敗告終,損失超過10萬人,武元甲也因此被撤職,文進勇接任越南人民軍司令。復活節攻勢的失敗,美國B-52戰略轟炸的威力,以及急於同美國改善關係的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迫使北越回到談判桌前。

*** 尼克鬆利用有所改善的國際環境來解決核和平問題。宣布自己將訪問中國後,尼克鬆也決定前往蘇聯談判。總統與第一夫人於1972年5月22日到達莫斯科. 尼克鬆與勃列日涅夫激烈談判[56]。雙方同意擴大雙邊貿易,並且達成兩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軍控協議,一個是SALT I,這是兩個超級大國簽署的第一個全國限製軍備的協議[32];另一個則是反彈道飛彈條約,該條約禁止任何一方研發用於攔截來襲導彈的防禦係統。尼克鬆和勃列日涅夫宣布雙邊關係進入“和平共處”的新時代.

 
 
19

1973年1月27日,參加“關於越南問題的巴黎會議”四方(美國、北越、南越、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在巴黎正式簽定《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複和平的協定》(即巴黎和平協約)。隨後兩個月內,駐越美軍全部撤出南越,僅留下如海軍陸戰隊使館衛兵等小規模的部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