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完整工業體係對一個國家如此重要 (4)

來源: bebe2014 2019-03-15 07:37:3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070 bytes)

最後再講個故事

陳誌武:”我在一本書的序言裏,說了很多讓國防科大教授很憤怒的話:國防科大銀河計算機係花那麽多的錢,就是給中國未來計算機博物館提供很多的展品除此之外沒有享受任何的好處。(博鼇論壇)“

經濟學沒有國界,經濟學家卻有國家。陳教授果然是美國人。

來看看曆史 :

1949年11月,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聯合成立了一個多邊出口控製協調委員會,總部設在巴黎,又稱“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組織”

銀河I億次機宣布成功之後,巴統組織放開了億次機對中國的銷售;銀河II十億次機宣布成功之後,巴統組織放開了十億次機對中國的銷售......

我們有13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1/5。

對英法德這些國家來說,人口6千萬左右,很多東西是自己生產還是去國際市場買,最多讓全球的供需變化波動個百分之一二,對市場的影響不大,花費總額相對也不高,對價格可以不太敏感。

日本1.2億,韓國才5千萬,美國也就3億。

但中國不一樣,13億人如果全推到國際市場,是會強烈影響整個市場供需的。自己能生產加出口中低端市場,現在幹脆全指望其他國家,一消一漲,幾乎是1/3的供需變化,這個量級的變化會帶動原材料價格、全球加工分配、產業分配等一係列元素的劇烈變化,最終反映到產品價格上,可能數倍於自己生產的價格了,也就是說中國產的時候人均10塊錢的東西,如果不產從國外買可能就要花50塊了。

這多出的40塊、400塊、4000塊乘以13億,就是能生產的國家因為技術優勢從中國可以獲得的利潤,這部分利潤讓他們隻有幾千萬的人民分去過發達國家的生活了,也就是中國自己做能省下來的錢。

即使是價格已經比較透明的產業,也要自己搞,因為13億人的市場總量太大,而我國的人力和資本精力遠不到飽和,利用生產要素和本土優勢完全可以自己把市場消化掉,然後坐望國際市場,不至於出現產業分布畸形,而且產業升級的時候也馬上跟得上甚至有機會領頭。

所以除非是中國不需要的,或者是要也要的不多的,別的東西能拖到國內做,就盡量做,能多做點,就盡量多做點。

近幾年,電視的價格急劇下降,

小米電視2,40英寸居然隻要1999

因為有兩家公司,一家叫做京東方,一家叫做華星光電。

我想對那些頂著虧損繼續經營下去的人說聲謝謝。

為什麽要工業化國產化,就是為了讓我們有一張不被欺負的臉。

什麽叫被欺負的臉?請看土耳其2009年開始的防空導彈采購計劃!

土耳其屬於北約成員,招標的是歐盟的紫苑導彈,愛國者3,中國的紅旗9和俄羅斯的S300。美國人報了天價,不允許技術轉讓,不讓土耳其組裝生產,俄羅斯陽奉陰違,隻願意提供S300,不願意提供S400,價格天價,歐洲紫苑導彈不願意轉讓技術。

隻有中國價格合適,性能中等偏上,還願意轉讓技術。然後呢?然後宣布中國中標,然後呢?迫於北約和老美的壓力,土耳其被迫中止了這筆合同!

什麽叫被欺負的臉?這就是被欺負的臉!

再說一個運輸機的話題,中國曾經向俄羅斯買了好幾十架伊爾76,因為我們自己造不出大運。後來因為成本問題,我們不願意再增加費用,合同被凍結。最近俄羅斯說,要麽升級到伊爾476算了,但你得加費用,中國直接給拒了,加費用別想,趕緊把伊爾476給我拿過來,別廢話,要不勞資不買了,老子的運20差不多再有幾年就能飛了,怕你個屁!

沒有工業化國產化,哪來這麽高速發展的經濟,沒有國產化,我們能有這麽多高鐵?我們的高鐵能出口到國外?沒有劉誌軍那個大貪官堅持的要麽技術轉讓,讓我們山寨,要麽滾的節操,你出門還得坐綠皮車呢!

所有跟帖: 

盲目工業化化追求大而全的惡果就是農業被犧牲了這種危害早晚回顯示出來 -aebny- 給 aebn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5/2019 postreply 08:17:5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