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完整工業體係對一個國家如此重要 (3)

來源: bebe2014 2019-03-15 07:36:4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099 bytes)

第一個,液晶麵板行業。

2004年,我在某國企當15inch麵板的產品經理。當時我才是研究生畢業剛工作不到兩年的愣頭青。整個團隊花了3個月做設計,一個月做mask定材料,2個月試做,正式投產前我們的預估成本是每片220美金。這時候市場價格260美金。6個月後我們大概有了全球25%的15inch市場份額,這時候市場價是可怕的160美元,我們的成本是180美元,虧的姥姥家都不認識。

咱可以去看看BOE的財報,嗯基本上三年盈利一次嗬嗬。按市場經濟的說法,這種企業應該關門?但是你算一下,大致的關係在2005年,中國麵板行業每虧損1塊錢,中國的液晶顯示器和電視機企業就會成本下降20塊錢。這就是國產化的力量。

感謝BOE、tianma、SVA、TCL這些年的努力和付出,沒有麵板業國家的巨大投入,就沒有國產電視機行業的成功。中國政府在液晶麵板行業的投入大約是1000億,而2014年中國液晶電視產量1.4億台,多少年的投入幾個月電視機行業就賺回來了。

第二個例子是我現在做的新能源。

2010年,我們和所有的氣體國際巨頭,包括linde,AL,AP,都是世界五百強級別的公司談一種烷烴類氣體的供應。他們的報價很接近,45000一公斤,即使我們知道他們背後的供應商成本在25000以下。然後我們努力培養了福建的一個國內供應商,成本高一些,28000的水平吧,我們用31000的價格買。然後不到一年,這些五百強又來找我們了,說27000賣給你們。那按某些自由市場經濟信徒的觀點,我們應該拋棄國內廠家,和國外大企業合作?鬼才這麽幹。我們很清楚等國內這家死了,這些國外大鱷會毫不猶豫的漲價到40000以上的。順便提一句,和我們談判的,都是這些國際大公司中國子公司的中國籍買辦。

再舉一個例子,2013年,我們收購了一家美國公司,這家公司債務纏身,假如中國土豪不出手,絕對死的透透的。即使這樣,這筆收購受到了美帝議會的反壟斷調查,收購拖延了三個月。而所謂的反壟斷,過程中美帝議員真正關心的,並不是壟斷,而是我們企業和中國政府的關係,以及由此導致的技術軍事應用。

這家公司的生產技術需要使用0.5毫米厚的卷繞式鋼板,當我們國產化之後希望在中國生產時,美國和日本的供應商都表示不能對中國出口,因為根據巴統規定,這是戰略物資對中國禁運。而在我們和寶鋼達成一致由寶鋼開始生產這種鋼板樣品6個月後,美帝果斷取消了這種鋼板對中國的禁運。

所以為什麽要工業化國產化?因為這個世界從過來不是自由市場經濟,仍然是典型的叢林法則。任何時候,隻有你能造的出來,別人才和你談自由市場。當你造不出來,麵對的或者是高價傾銷,或者是徹底禁運。

當然,假如我們的目標不是工業化,僅僅是發展發展服務業,目標是人力和原材料輸出國外加高級產品傾銷地,那國產化什麽的確實沒什麽必要。

———————————

做一下說明,後麵兩個例子我們都已經是民營企業了,雖然是巨無霸級別的民營企業,但屬性就是民營企業。

國際封鎖不僅針對國企,民企也一樣,隻要你是中國企業。而打破這種壟斷,民營企業一樣在努力。

想想蔣委員長這麽厚道的人,日本人造了濟南慘案,北伐就繞道;日本人918,不抵抗,等待國聯製裁。國際社會上這麽合群這麽友好的人,得到了什麽?但蔣委員長好歹是個中國人,也有一顆中華富強,不挨揍不挨餓的雄心。可不是某些人那樣“做不做狗沒關係,隻要人民過得好”。中國這麽大體量,做了狗,人民能過好?沉渣泛起,滿洲國都被懷念了。人家霸占了良田礦山,中國人做苦勞,然後吃口大米白麵就是經濟犯罪也是這幫人憧憬的。45年抗戰勝利,蔣委員長幾乎第一時間把自己的核武器列入議事日程。吳大猷,華羅庚先生都是該計劃的負責人。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這批留學生本來就是要去學習核技術的。這個時候我們的盟友美國人表態,想都不要想。清華牽頭,北大參與,聘請錢三強先生籌建核能研究所。結果錢先生在中國自己的海關被扣了兩個月,美大使館密函中研院,百般阻撓。這些密函有些被梅校長留下來,可以用來打臉以為蔣公執政中國就能跟全世界做好朋友、人家就不卡脖子的幼稚病患者。

補充一句:一般核能研究用的設備、材料跟武器級設備、材料差距很大。跟大部分人理解不同,日本那麽多核電站,讓他馬上造個核武器出來是不可能的。解放前錢三強到國際上去買實驗設備都買不到。這個時候國家沒有“站錯隊”吧?土耳其也沒站錯隊吧?別人賣給他的導彈都不含技術轉讓。中國要便宜賣給他,含技術轉讓。美國、北約跑來施壓了。施壓的目的根本就不在於武器擴散,而是自己要推銷自己的武器。

人家不賣給中國,歸根到底是中國太大,潛力太大,沒有人願意培養一個強大對手。什麽意識形態都是“讓你丫戴帽子”“讓你丫不戴帽子”的借口。中蘇交惡,美國的黑鷹就賣過來了,F15也差一點,因為這個時候你有用啊,管你什麽意識形態呢,配合我遏製蘇聯就行。法國人造不出氫彈,盟友美國英國也沒賣給他啊,最後還是TG沒節操技術交換了。“先進技術是不能靠引進的”這都是幾代中國人血淚教訓。

印度人好吧,民主國家,美蘇最愛。到現在印度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冤大頭。養活著美、俄、法、英幾大軍火販子。價格貴的離譜不說,經常延遲交貨,再訛詐一筆。印度這樣的朋友,全世界都會喜歡啊。中國如果也這樣,就不會“世界為敵”了。這是我們要的嗎?中國把自己的血汗錢去當冤大頭,人民生活怎麽提高?

前幾年吵得很凶的稀土壟斷,也挺有意思。在過去一個大宗商品牛市中,所有資源價格都在漲,稀土這麽稀缺的戰略資源不漲反跌。然後中國人稍微想提個價。別人不幹了,說你搞壟斷。鐵礦石漲得,稀土漲不得?嗯,人家是民主國家,民主國家的壟斷不算壟斷,操縱不算操縱。好吧,我們隻要繼續賤賣就能跟全世界快樂玩耍了!你啥都賤賣靠什麽提高人民生活啊?

工業化國產化不能保證所有國產化的產品最低價,但是能保證一攬子產品最低價。挑個別商品中國比國外貴來論證中國物價更高是以偏概全的。請解釋為何聯合國數據中國購買力(ppp)計GDP超美國,而美元計GDP排第二。看不懂請自行補課。

----------------------------

當年有人提議我們搞個盤尼西林廠吧。宋子文部長講話,美國能生產,幹嗎要自己建?這就是當年最中樞的人的見識。

當年有一種叫做買辦的存在,他們的富可敵國。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品行甚至非常值得稱道。這些人巨富的的基礎之一就是壟斷貿易的暴利。當你無法生產一樣產品的時候,這種暴利是非常驚人的。

膠卷時代,全球有成熟彩膠技術的隻有四個國家。美、德、日、中。中國的叫樂凱,沒錯,非常矬。但是樂凱賣15的話,柯達在中國很難賣過30。而在蘇聯,這個價格可能賣到100。那麽這個價格下蘇聯人民的淨福利損失就是70元。假設俄國的買辦階層都不持有美國綠卡,隻賺取10的利潤。實際的結果就是以損失60的整體國民福祉,創造了極少的暴富者。無論這個交易過程如何形式合法如何買賣公平,它帶來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公平。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做幾條價格對比曲線。看看ABB、施耐德繼電保護設備在正泰、德力西市場份額擴大過程中價格變動情況。看看摩托羅拉、愛立信基站設備在華為、中興份額擴大過程中的變動情況。不要覺得跟我們普通人沒關係,所有的基礎設施的最終承擔者就是一國國民。

做生意要算賬,但是怎麽算是個大問題。造盤尼西林廠要花錢,沒錯,甚至花冤枉錢。沒錯。因噎廢食嗎?所有的都有失敗的可能。但是一流的企業一流的國家一定不吝投入。

“比較優勢”通過公平交易可以使雙方獲益。這個本身是要約束條件的,在這個現實世界中經常是不具備的。曾經有一陣子科特迪瓦產生了經濟奇跡,他們種可可有比較優勢。好景不長,過兩年就被收割了。初中世界地理有講過。不在饑荒臨界點時農產品的可替代性實際上是遠高於工業品的。中國這樣的大國這樣的人口基數,不完成工業化不實現核心產業的工業化自主化,是沒有前途的。

“先進技術是不能靠引進的”這句話是慘痛教訓後的真知灼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