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完整工業體係對一個國家如此重要 (2)

來源: bebe2014 2019-03-15 07:31:19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903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bebe2014 ] 在 2019-03-15 07:31:51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你以為製造業,是你有錢就能買來的?是你想買就能買來的?

我想說的是,一種儀器,如果國產沒有,那麽國外產品會以翻一番的價格賣給你。唯有真正有競爭力的國產產品生產出來,他們的價格才會不約而同地大幅下降。

無法工業化就意味著需要在國際市場上高價采購,隨時麵臨技術封鎖和禁止出口。

 

舉大家熟知的行業舉例,並進行粗淺的討論。

1、集成電路行業國產化。

....

 

2、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

跟上國際社會發展的腳步非常困難,中國不能長期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在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上更不能長期受製於人。中國無法從國外買來一個現代化。(除非13億人民加班加點種地紡織搞代加工來支撐5千萬上等人的現代化生活)

軌道交通領域就是一個標準例子。記得到2010年,發改委一共批了25+10共35個城市50條地鐵線路的建設,每條地鐵的成本大約為200億,其中機電設備(機車、軌道、盾構機、接觸網、屏蔽門、自動售檢票等等)至少80億,50條線就是4000億。隻有形成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研發製造體係,才能有效降低地鐵造價。

如果購買全進口設備,機電設備成本至少要上浮50%,而花了這麽多錢,有哪些人得到好處呢?國際產品生產商啊!他們的毛利至少在50%以上,所以產品生產商的工程師才能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5個小時,一年有一個多月假期,到中國都是商務艙+五星酒店。產品代理商花了5%的商業成本拿走8%左右的利潤,增值稅17%(地鐵建設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增值稅就是左手倒右手),進口退稅,清關報關什麽的,代理商做了4000億的生意,隻留下300億的利潤,僅僅直接創造了3000人左右的就業崗位。

如果實現國產化,4000億的工業銷售額額會養活多少人?反正華為2013年有2390億元銷售額,有15萬員工(華為的員工工資還很高),為華為做外包或者下包的配套企業也不計其數;4000億的機電設備采購直接創造40萬人以上的工作崗位,我認為是比較保守的。

40萬高收入人群的消費又能帶動多大的餐飲娛樂家電汽車住房市場?

所以,工業界建立完整工業體係,在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實現國產化,才是真正共同富裕的方法。否則隻有一小撮人富裕起來。

隨便講個AFC(自動售檢票係統)國產化的故事。主角是上海華虹。上海軌道交通1、2號線的AFC全部從美國CUBIC公司的產品,於1998年9月完成1號線調試。1999年3月運營。但是全部進口的缺點有造價昂貴、運營費用高、關鍵技術保密導致係統維護和升級困難、備品備件不足、資深維保人員要從美國飛過來,而且工時費從美國出發時開始計算。於是在3號線招標時候,政府就要求國外供應商提供國產化措施,遂由上海華虹和西班牙INDRA公司聯合體中標,在實施中逐步實現應用軟件本地化,維修零部件的國產化。

其實這個時候上海華虹的水平還有限,但是架不住政府扶持——政府認為上海華虹初步具備了獨立設計和製造的能力,於是在2001年末1號線北延線的AFC招標中,上海華虹用6000萬的價格幹掉了CUBIC公司,並且實打實的在2004年把活幹完了,而且培養了一票人,被高新現代、上海郵通、上海華騰之類的單位再高薪一挖——到2008年時,國內AFC行業就基本沒外國公司什麽事了。

一條線一個億的合同額,50條線就被上海華騰、上海華虹、南京熊貓、高新現代、北大方正、浙大網新這些單位給瓜分了大頭。

而且這個時候,上海華虹還跟複旦微電子(你看我第一個說的就是微電子嘛!)合作,可以整係統的提供國產化產品,還帶動了微電子行業的發展。

這個故事厲害的地方在於,從引進技術到踢開老外,隻用了8年不到的時間,而且還培養了一大批從業人員。

3、石油化工領域設備國產化

前麵兩個例子的規模都不算大,真正大頭的在這裏呢!

請問:一個百萬人口地區的基本生產需要哪些工業?

回答:小煤礦、小鋼鐵廠、小機械廠、小化肥廠、小水泥廠、小發電廠、小紡織廠、小印刷廠、小食品廠。

其實是1970年國家製訂第四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所提出來的一個方案,具體內容是由中央財政撥出80億元的專項資金,扶持各省區發展小煤礦、小鋼鐵廠、小化肥廠、小水泥廠和小機械廠等五類工業項目。

當時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成套技術設備的引進,對外實際簽訂的項目共26個,其中投資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有遼陽石油化纖總廠(29億人民幣)、武鋼的一米七軋機(27.6億人民幣)、大慶化肥廠(日元貸款,匯率調整,投資增加到26.7億人民幣)、上海石油化工總廠(20億人民幣)、天津石油化纖廠(13.5億人民幣)

注意啊,這是1970年的116.5億,那時的官方匯率是人民幣兌美元是2.46哦!47億美元哦!!!1970年外匯儲備花得隻剩2000萬美元,直到1975年才有5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另外,1979年中國貨幣供應量為26億元,GDP為272億美元(數字均來自網絡,請有識之士打臉)

所有跟帖: 

文章挺好的,但請不要用GDP。1978年前中國沒有GDP一說,教育醫療大量水庫農田建設都不算GDP,這種GDP還有意義嗎? -研究研究- 給 研究研究 發送悄悄話 研究研究 的博客首頁 (92 bytes) () 03/15/2019 postreply 08:22:0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