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在社稷,名滿寰區

來源: 宜城漁翁 2019-03-14 18:41: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792 bytes)

功在社稷,名滿寰區

 

    郭沫若長周恩來六歲。1926年6月,郭沫若在陽翰笙、李—氓陪同下到周恩來住處商定郭沫若參加北伐之事。從此,周恩來和郭沫若結下了50年的深情厚誼。

 

    1939年7月,周恩來正在蘇聯治傷。郭沫若的父親郭朝沛先生病逝,郭氏兄弟收到軍政要員、知名人士和國際友人送來的挽聯和挽幛共三百多副。周恩來送的挽聯是:

 

功在社稷,名滿寰區,當代文人稱哲嗣;

我遊外邦,公歸上界,遙瞻祖國吊英靈。

 

  “哲嗣”是對別人兒子的敬語。這副挽聯,既表達了對郭朝沛先生的沉痛悼念,又對郭沫若作了高度的評價。周恩來盛讚郭朝沛之子郭沫若“功在社稷,名滿寰區” 。

 

    人們熟知,郭沫若是一位文化巨匠。 不為人熟悉的是,他還是一位革命的將軍。郭沫若曾經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北伐中將。一點,多看一些文章,可能對認識和評價郭沫若有所幫助。

   

    1978年6月18日,鄧小平在《在郭沫若同誌追悼會上的悼詞》中指出,郭沫若是“繼魯迅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我國文化戰線上又一麵光輝的旗幟”。

 

    鄧小平說,“郭沫若同誌不是革命的科學家和文學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社會活家。他在科學文化方麵作出的獻,在革命踐中立下的功得了全中國人民和世界步人士的尊敬”!

 

    郭沫若的巨大成就和多方麵的貢獻,他對祖國、人民無限忠誠的高貴品質,無可替代的曆史地位,既有周恩來、小平等老一產階級革命家的科學斷,也得到了如茅盾、巴金、曹禺、夏衍、周穀城、侯外、周培源、華羅庚等著名文學家、史學家、科學家的高度(參見《悼念郭老》一書)。

 

    郭沫若一貫敬佩周恩來。 他說:“我對於周公向來是心悅誠服的,他思考事物的周密有如水銀瀉地,處理問題的敏捷有如電火行空,而他一切都以獻身的精神應付,就好像永不疲勞。他可以幾天幾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勞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觸,他的全部心神便和上了發條的一樣,有條有理地又發揮著規律性的緊張,發出和諧而有力的節奏。”

 

    在“文革”複雜的環境、別離的日子、危難的時刻,郭沫若就更是敬佩、懷念周恩來。郭沫若將對周恩來的敬佩和愛戴,傾注在那—首首哀思和悼念的詩作中。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在北京逝世。噩耗傳來,郭沫若悲痛欲絕,木然呆坐很久、很久。然後,他用顫抖的手在日記上寫下兩行歪歪斜斜的字跡: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

 

  1月13日,郭沫若把悲痛和哀思熔鑄成詩:

 

革命前驅輔弼才,巨星隱翳五洲哀。奔騰淚浪滔滔湧,吊唁人濤滾滾來。

盛德在民長不沒,豐功垂世久彌恢。忠誠與日同輝耀,天不能死地難埋。

 

  彌:更、越來越。彌恢,更加恢宏。

 

      粉碎“四人幫”以後,郭沫若作《念奴嬌·懷念周總理》詞—首:

 

光明磊落,與導師,協力、同心、共命。五十餘年如一日,不斷長征、躍進。

統一九州,抗衡兩霸,中外人愛敬。一朝先謝,五洲熱淚飛迸。

何期王張江姚,四人成幫,誹謗恣蹂躪。黑雲壓城城欲摧,一擊頓成齏粉。為黨鋤奸,為國除害,為民平大憤。域中今日,忠魂與眾同慶。

 

  1978年2月,郭沫若去世前四個月,作四言詩《紀念周總理八十誕辰》:

 

光明磊落,大公無私。忠於革命,忠於導師。

經緯萬端,各得其宜。豐功偉績,萬古長垂。

 

   這些,都是郭沫若晚年的作品。這些才是郭沫若的詩。

 

    1967年的5月,天津南開大學造反派在20世紀30年代的舊報紙裏翻到一則“伍豪等脫離共黨啟事”。有人告訴他們,“伍豪”就是周恩來。他們把關於這則啟事的材料送到中央文革。於是,江青等人就把它當作投向周恩來一發重磅炮彈,開始借端發難。江青拿到這則啟事,5月17日,報送林彪、周恩來、康生,並附信說:“他們查到一個反共啟事,為首的是伍豪(周xx),要求同我麵談。”隨信附上紅衛兵交來的上海報紙上刊登的《伍豪等脫離共黨啟事》。

 

    這就是文革中的“伍豪事件”,周總理的處境十分艱難。 由於中央文革小組的放縱, 貼周恩來的大字報的事件終於發生了。公開貼攻擊周恩來的大字報,正是迎合了江青一夥的心裏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1967年6月初,為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周年,舉行討論會。在6月5日舉行的大會閉幕式上,郭沫若念出一首“詩”,“獻給在座的江青同誌”:

 

親愛的江青同誌,

你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你善於活學活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

你奮不顧身地在文藝戰線上陷陣衝鋒,

使中國舞台,

充滿了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我們要使世界舞台,

也充滿著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就是這樣一首“打油詩”,成了許多人攻擊和謾罵郭沫若的理由。有誰知道, 其時江青氣焰囂張,權利炙手可熱。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郭沫若心裏擔心周總理的安危,違心地說出這些,應該可以理解。就算是“瑕”,也不能掩“瑜”。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更不可取。

 

        1976年,已是84歲高齡的郭老, 創作出《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這首 萬人傳唱的詞,才是郭沫若心裏真要想說的話。

 

《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郭沫若 1976年10月26日

 

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幫,政治流氓文痞,狗頭軍師張。還有精生白骨。自比則天武後,鐵帚掃而光。篡黨奪權者,一枕夢黃粱!   

野心大,陰謀毒,詭計狂。真是罪該萬死,迫害紅太陽,接班人是俊傑,遺誌繼承果斷,功績何輝煌。擁護華主席,擁護黨中央。

 

    郭老博大精深,著作浩瀚。近年,社會上有人反郭。特別是對郭老一些急就章,有人認為有奉製之嫌。“金無足赤”,郭老也不是完人。善意的批評和學術上的爭論,並不會有損郭老的地位和形象。那些非議郭老對於領袖的崇拜,常有詩詞唱和,實在應該曆史地看問題。

 

漁翁以為,郭老是以周總理為友為師的。他們都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忠君愛國,以天下為己任。此外,“自保”,也是他們共同的特點,多少也出於無耐。郭老在文革一開始就宣布燒掉自己的全部著作,是“響應”,也是自保和悲憤。

 

既便如此,郭老在文革中還是曆經苦難,先後失去兩位愛子,當著周總理的麵,本人受到“白骨精”在十萬人大會上的羞辱。更有甚者,白骨精還追殺到郭府,當麵嚴詞指令郭老反周。麵對惡毒的江青,郭老在關鍵的時刻保持了莊嚴的沉默。能說這不是一個老知識分子的氣節嗎?愛憎何等分明!他就是要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護周總理,自己亦師亦友的英名,正是“滄海橫流,方現出英雄本色”。

 

至於那些因反毛反共而反郭的“精英”們,自當別論。隻有等到共產黨因自身的腐敗而垮台,他們才有機會撼動郭沫若這顆大樹,否則,隻能做“蚍蜉”了。杜工部早在八百年前就為他們做了結論,“爾曹身與名俱裂,不費江河萬古流”。還有一些自命不凡的人,想借批郭而出名。還是先學一下郭老的最後一首萬人傳唱的“水調歌頭”, 等你門也有了這樣超天才,空前絕後的時侯,再來議論不遲。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好文!大讚!-:)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4/2019 postreply 19:41:21

讚樓主 我是很崇拜郭老的 再怎麽說 郭老的思想水平和學術水平都要比當代所有的官僚和知識分子都高 -子淩灘- 給 子淩灘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14/2019 postreply 20:11:55

是啊,說得好。現在一些人恨中國政府,故意給郭老等人潑汙水。非常無恥! -有言- 給 有言 發送悄悄話 有言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4/2019 postreply 22:22: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