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James K. Polk(波爾克)
第11屆總統
任期:1845-1849
政黨:民主黨
評分:54
波爾克是被很多史學家評為美國內戰之前最得勢的總統,幾乎他所有對內對外的政策都得獲得成功。他統帥美國對墨西哥的戰爭,迫使墨西哥放棄從德克薩斯到加利福尼亞的大片土地。美國疆土擴張到西海岸是他最大的曆史功績,從此美國一躍成為世界強權。在國內,他降低了關稅並改善了美國的銀行體係。波爾克是個奴隸主,在田納西有大片的莊園。他隻做了一屆總統就回到田納西,離開白宮三個月後病逝。
#19. William McKinley(麥金萊)
第25屆總統
任期:1897-1901
政黨:共和黨
評分:55
麥金萊是最後一位經曆過美國內戰的總統。在他之前往往是戰爭中獲勝的將軍眾望所歸地成為總統,而他是唯一一位在內戰從普通士兵做起的總統。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曆來美國總統總與國會搞不好關係,而麥金萊所麵臨的是史上最友善的國會,一切政令都暢通無阻。他統帥美國打贏了美西戰爭,直接的結果是古巴獨立,美國還從西班牙人手中取得了波多黎各、菲律賓和關島。 麥金萊積極幹預外國政局的大膽做法使美國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主要的角色。 在國內,他簽署了《丁格利關稅法案》(Dingley Tariff Act),是當時曆史上最高的保護關稅,以扶持國內產業。麥金萊的任期是美國經濟空前繁榮的年代,工業化迅速加快。也許是因為力圖政府在國際國內大小事務中無所不在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滿,麥金萊在總統連任後不久被一位無政府主義者所暗殺。
#18. George H.W. Bush(老布什)
第41屆總統
任期:1989-1993
政黨:共和黨
評分:61
布什十八歲準備上大學時,美國遭遇了珍珠港事件。布什推遲入學,加入美國海軍。戰後才返回耶魯上學。布什在美國政界的角色非常豐富,先後擔任過駐聯合國大使、駐京辦事處主任(相當於第一任駐華大使)、中央情報局局長、副總統等。他是美國152年來第一位通過選舉升級為總統的副總統。1988年就職總統後,布什麵臨空前的世界風雲的巨大變換,包括長期冷戰的結束、蘇聯的解體以及柏林牆的倒塌。布什坐看雲起時,沒有插手這些外交事務,但他確實十分在意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對科威特的入侵。於是他獲得聯合國和國會的支持,派遣四十多萬美國士兵入侵伊拉克,為的是解放科威特。布什的這一決定直至今日仍餘波未平,一直遭到強烈爭議。布什在任時還簽署了如今被特朗普推翻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由於麵臨經濟衰退,布什不得不違背自己競選時的承諾,實施加稅。1992年再選時被克林頓擊敗。
#17. James Monroe(門羅)
第五屆總統
任期:1817-1825
政黨:民主共和黨
評分:61
第五屆總統門羅是美國開國元勳之一,他所在的“民主共和黨”是美國早期的一個政黨,有別於日後的民主黨和共和黨。門羅最著名的是他的“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他視拉丁美洲為美國後院,不準歐洲殖民者吞噬。雖然門羅將他的總統任期誇耀為“好感時代”(Era of Good Feelings),但有些名不副實。奴隸製是令他頭痛的問題:北方各州廢除了奴隸製,但南方仍然施行奴隸製。所謂的“密蘇裏妥協”(Missouri Compromise )曆史事件是他力圖保持南北平衡的證明之一,他讓密蘇裏州作為一個奴隸州加入美國,而緬因州作為一個自由州同時加入,以示政府不偏不倚的態度。門羅在1819年購入佛羅裏達州,一度拖垮了美國經濟,陷入曆經四年的被稱為“1819年的恐慌”(Panic of 1819)。
#16. Andrew Jackson(安德魯·傑克遜)
第七屆總統
任期:1829-1837
政黨:民主黨
評分:62
傑克遜大膽的個性和動輒否決國會決議的傾向造成了當時的兩個新政黨 - 傑克遜的支持者被稱為民主黨,反對他的人成為了輝格黨。兩黨最大的衝突發生在傑克遜指責美國第二銀行是腐敗的機構,最後將其解散。傑克遜在任期內還清了美國國債。今天二十美元鈔票上印的是傑克遜的肖像,恐怕與他較早插手美國銀行事務有關。傑克遜還率先推行了“印第安人排遣法”(Indian Removal Act),將美洲原住民從他們世代的家園趕進為他們劃定的印第安人保護區。傑克遜幸免於一次暗殺事件,是遭遇暗殺的第一位總統。
#15. John F. Kennedy(肯尼迪)
第35屆總統
任期:1961-1963
政黨:民主黨
評分:62
肯尼迪雖然就任總統的時間不長,但一直是國內國外頗引人注目的總統。他在職期間正是冷戰的高峰期,他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對付蘇聯人身上。
肯尼迪指使中央情報局企圖推翻卡斯特羅的古巴政府,采取軍事措施處理古巴導彈危機,造成史上著名的豬灣入侵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差點引發一場熱核戰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肯尼迪時代美國國力在世界遙遙領先,美國民眾愛國自豪感高漲。肯尼迪在就職演說上曾有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麽,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麽”(“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這話如果今天的總統不識時務地從口中說出,恐怕隻能招來嘲笑。肯尼迪在國內推行他的所謂“新前線計劃”(New Frontier Plan),力圖消滅貧窮,改革稅製,頒布勞工和教育修正案,推動民權立法等等,但大部分都難以實現。肯尼迪在任內被暗殺。這一震驚世界的暗殺事件以及後來他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的遇刺案件所引發的各種陰謀論的猜測至今未絕。
#14. John Adams(亞當斯)
第二屆總統
任期:1797-1801
政黨:聯邦黨人
得分:63
亞當斯是美國第一任副總統。但華盛頓不太傾聽亞當斯的意見。亞當斯這個副總統當得可有可無。在華盛頓離任之後亞當斯繼任為第二屆總統。亞當斯很快卷入了英法之間的戰爭,當他試圖與法國談判條約時,法國外交部長向他索賄,被亞當斯拒絕。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XYZ事件”(The XYZ Affair),"X"、"Y“和"Z"是在有關該事件的法律卷宗中三位涉事的法國外交官的代稱,因此得名。這一事件增加了亞當斯的支持度。由聯邦黨所控製的國會利用民眾對法國的怒火壯大國家軍隊,同時指責傑佛遜一派的共和黨人親法國的態度。亞當斯利用這個機會簽署了《外國人和煽動法》(Alien and Sedition Acts),允許驅逐對美國政府有不同看法的外國人。亞當斯是以微弱的優勢擊敗傑佛遜當上總統的。傑佛遜隻好成為他的副總統。但傑佛遜非常強勢,不肯像亞當斯當總統時那樣無聲無息,而且二人政見不同,因此總統與副總統兩位一直爭執不斷,二人所領導的聯邦黨和共和黨也因為對法國的態度而爭鋒相對。亞當斯與扶持他上台的同黨領袖漢密爾頓的關係也不十分融洽。亞當斯在競選連任時被傑佛遜擊敗。
#13. James Madison(麥迪遜)
第四屆總統
任期:1809-1817
政黨:民主共和黨
評分:64
麥迪遜是開國元勳中最重要的文膽,其最大的曆史功績是起草美國憲法的第一稿,因此被稱為“憲法之父”。他還與漢密爾頓和約翰·傑伊共同撰寫了《聯邦論》(Federalist Papers)。幾年後,他撰寫《民權法案》(Bill of Rights)。麥迪遜曾在傑佛遜任總統時任國務卿,當時他主導了收購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國的版圖擴大了一倍。傑佛遜離職後他繼任總統。美國建國之後仍然與英國間隙不斷,英國不斷襲擊美國商船,最終導致麥迪遜在不情願之中發動了對英的1812年戰爭。雖然在新奧爾良一戰大勝,但整個戰爭並未產生決定性的成果。盡管如此,很多美國人仍然把這場戰爭視為抵抗英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這一戰爭使麥迪遜深信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的重要性,於是他組建了美國第二銀行(十幾年後別傑克遜總統關閉),並頒布了1816年保護性關稅。
#12. William J. Clinton(克林頓)
第42屆總統
任期:1993-2001
政黨:民主黨
評分:64
克林頓是第一位嬰兒潮時期出生的總統。在任期內他通過了幾項積極的國內立法,包括《家事及醫療休假法》、《禁止對婦女施暴法》《反槍械暴力法》等,並實施教育改革。他還簽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最終實現了之前多少美國總統夢寐以求的聯邦預算盈餘,為打擊伊拉克的核武計劃進行空襲。在他的第二個任期內發生與白宮實習生萊溫斯基暗通款曲的醜聞,眾議院啟動彈劾程序,但最終被判無罪。克林頓在任期間美國經濟狀況較好,雖然存在沾花惹草的汙點,但美國民眾對他的領導能力印象尚好。特別是在他後麵的幾屆總統都在國內國外的各種事務都麵臨挑戰,令很多人懷念克林頓時代。
#11. Woodrow Wilson(威爾遜)
第28屆總統
任期:1913-1921
政黨:民主黨
得分:67
威爾遜是此前半個多世紀之內僅有的兩名民主黨總統之一,從他以後兩黨開始大致平分秋色。威爾遜在任期內實施了各種改革,包括新的稅收立法、禁止童工、禁止不公正的商業行為以及將鐵路工人每日工作時間限製在8小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起初威爾遜政府力圖保持中立,但隨後美國的商船不斷遭到德國潛艇的騷擾,因此威爾遜說服向國會向德國宣戰。1918年德國簽署停戰協議,威爾遜與其他各國政要出席巴黎和會。在會上威爾遜提議成立一個跨國組織以商討世界大事,這就是聯合國的前身 - 國聯。但威爾遜回到國內後他的國聯建議以及他起草的《凡爾賽合約》(Treaty of Versailles )未獲參議院通過。因此美國從未正式加入國聯。在國內事務中,威爾遜的一大貢獻是成立了至今仍對美國經濟發揮重大作用的聯邦儲備係統,並成立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此外威爾遜還簽署了《克雷頓反壟斷法》(Clayton Antitrust Act),以阻止商業寡頭的出現。威爾遜的一大汙點是他毫不掩飾地堅持種族隔離政策。
#10. Ronald Reagan 裏根
第40屆總統
任期:1981-1989
政黨:共和黨
得分:69
演員變成政治家的總統裏根帶來了經濟增長,創造了就業機會,尋求減少政府支出,並加強了國防力量。但他的行為也導致了更多的政府債務。 裏根的經濟政策被稱為“裏根經濟學”(Reaganomics)。他進行了重大的稅製改革,許多人認為這些改革主要使富人受益。 他在政治協調、危機處理、經濟管理等方麵的領導能力,使他獲得很大的聲譽。在裏根的任期內,美國在戰後的和平年代經曆了最長的經濟繁榮期,在外交事務上裏根對結束冷戰做出貢獻。1984年裏根在高齡73時競選連任。人們擔心他是否還能勝任,的確有時他變得健忘,有時前言不搭後語。他的競選對手蒙代爾也希望以此作為突破口。當在辯論中問及這一話題時,裏根回答:“我不想用年齡在競選中借題發揮,我不會利用對手的年輕與不更事來達到政治目的。”他的話引來聽眾掌聲,連在台上與他辯論的蒙代爾發出笑聲。結果他在第二任期的競選中大獲全勝,美國的五十個州他贏了四十九個,隻留了蒙代爾的家鄉明尼蘇達州留給他拿走。這一次創下美國大選的最懸殊紀錄。
#9. Lyndon B. Johnson(約翰遜)
第3屆任總統
任期:1963-1969
政黨:民主黨
得分:69
約翰遜在1963年肯尼迪被暗殺兩個小時後在空軍一號上宣誓接任總統,當時匆忙的程度就連一本《聖經》也沒有來得及去找。一直有人懷疑肯尼迪的暗殺事件是個約翰遜主導的陰謀。他與肯尼迪不和是不爭的事實。肯尼迪的黨羽特別是羅伯特·肯尼迪常把約翰遜譏為鄉巴佬。但約翰遜是老牌政客,肯尼迪需要他拉攏南方選民。約翰遜上任時美國正值最好的時代,經濟發展穩定,失業率低。他繼承了肯尼迪去世前製定的政策,其中包括修訂的民權法案和減稅法案。他最具影響力的是1965年他向國會提出的偉大社會計劃(Great Society)其中包括教育補助、醫藥改良、環境保護、犯罪預防和平等投票權等。在他任期內建立了至今仍然發揮重大作用的醫療係統Medicaid和Medicare。1965年他全麵改革了移民係統,全部取消了對所有國家的移民配額,外國移民開始大量湧入美國,尤其是亞洲和墨西哥移民。長達八十年之久《排華法案》才最終被推翻。約翰遜所支持的太空計劃於1969年將宇航員送上月球。輿論普遍把越南戰爭怪罪在約翰遜頭上,其實在肯尼迪時代就有一萬六千名美國軍事人員駐紮在南越。約翰遜上台準備減少駐南越部隊,當年撤出了一千人。1964年美國的兩艘驅逐艦遭到北越魚雷艇的襲擊。約翰遜生怕越南成為另一個朝鮮,於是決定出兵越南,從此使美國陷入越南戰爭的泥潭。
#8. Barack H. Obama(奧巴馬)
第44屆總統
任期:2009-2017
政黨:民主黨
評分:71
奧巴馬是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這本身就使他成為裏程碑式的人物。他也利用這一契機力圖帶來積極的社會變革。奧巴馬在2008年經濟衰退之後上台挽救了美國經濟。他在任期內關注民權,倡導改善長期以來積重難返的種族關係。但並非一日之功。他還立法支持同性婚姻,通過了《平價醫護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從而推動了被稱為“Obacare”的醫保政策。這一政策是奧巴馬最大的執政遺產,特朗普上台後急於將其推翻,但發現阻力重重,因為這一政策仍使眾多美國民眾受惠,特別是中下階層的民眾。
#7. Dwight D. Eisenhower(艾森豪威爾)
第34屆總統
任期:1953-1961
政黨:共和黨
得分:74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最高統帥的五星上將“艾克”將軍,得勝回朝之後的去向倍受矚目。艾森豪威爾先當上哥倫比亞大學校長,但他社會活動太多,很少操心學校事務,使教職員頗有怨言。於是他決定辭職,但學校還想利用他的名氣,拒絕他辭職。他身邊的人建議他索性競選總統吧。作為軍人,他並不隸屬於任何政黨,也一直對政治沒有興趣。杜魯門總統想拉他進民主黨,好作為下屆總統的民主黨提名人。但他對羅斯福的經濟政策以及杜魯門對朝鮮和中國的外交政策頗有異議,他同時也反對以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塔夫特為首的共和黨人的孤立主義。艾森豪威爾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第一位總司令,而塔夫特最反對NATO,主張不要去管國外的事。為了阻止塔夫特競選,他決定索性加入共和黨來競選總統,共和黨正求之不得。作為自由派的他為了安撫共和黨中的保守派,他選擇了反共最堅決的尼克鬆當他的競選夥伴。他在競選演說中說,如果他當上總統,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結束朝鮮戰爭。這一承諾深得人心。作為從沙場回來的將軍,他最知道何時開戰何時休戰。果然他借助無人可比的聲望贏得競選,成為胡佛之後的第一位共和黨總統。上任後他把注意精力放在對付蘇聯,一邊進行核軍備競賽,一邊與蘇聯談判以降低冷戰的風險。在國內,他繼續執行羅斯福的“新政”(New Deal),並在學校和武裝部隊中開始廢除種族隔離。對於他的總統表現史學家們的評價頗有褒獎。
#6. Harry S. Truman(杜魯門)
第33屆總統
任期:1945-1953
政黨:民主黨
評分:75
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第四任期開始後不到三個月便去世,杜魯門於1945年繼任總統。他是美國近代唯一一位沒上過大學的總統。上台不久他被告知美國發明了一種殺傷力極大的武器 - 原子彈。在波斯坦會議上,杜魯門向斯大林自豪地暗示他準備對日本動用一種從未有過的炸彈。斯大林對他會心一笑,其實他早就通過情報網得知美國擁有原子彈的消息,比杜魯門自己還早得多。1945年8月,日本拒絕了《波斯坦宣言》的投降條件,於是杜魯門成為曆史上唯一下令使用原子彈的世界領袖。事後他為自己辯護說,原子彈不但挽救了無數美國人的生命,也挽救了無數日本人的生命。據估計,如果美國在日本本土作戰,傷亡人數可高達五十萬。二戰一結束,杜魯門就馬上麵對東西方對抗的難題。他用空投解決柏林危機,組建NATO,協助以色列建國,實施馬歇爾計劃,以扶持戰後羸弱的西方陣營。他實現羅斯福的構想建立聯合國,並邀請羅斯福夫人加入美國第一任駐聯合國代表團。當蘇聯想把東方陣營擴大到土耳其和希臘時,他呼籲國會對這兩個國家提供援助。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杜魯門主義”(Truman Doctrine)。 杜魯門卻在中國遭遇挫敗。1946年馬歇爾基本上都呆在中國以調停國共兩黨的內戰。調停失敗回國後馬歇爾告訴杜魯門蔣介石政權已經氣息奄奄,需要美國大規模的軍事幹涉才能抵抗共黨。但杜魯門擔心這樣會消弱對抗蘇聯的力量而躊躇不前。結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美國又多了一個長期的敵人。這一結果更讓杜魯門下決心出兵朝鮮,以阻止共產主義勢力在世界各地繼續蔓延。在國內,杜魯門麵臨經濟狀況和國會的挑戰。他嚴厲指責共和黨把持的國會處處與他作對,稱它是“無所事事的國會”(Do Nothing Congress)。在1948年競選連任時遭遇共和黨人的巨大挑戰。當時他在國內的支持率隻有36%,所有人除了他自己都認為他連任失敗是板上釘釘。在投票結果揭曉的前夜報章早已印好了《杜威擊敗杜魯門》的頭版頭條。結果第二天人們發現杜魯門居然反敗為勝。杜魯門手持報紙嘲笑媒體出醜的照片成為曆史經典。
#5. Thomas Jefferson(傑佛遜)
第三屆總統
任期:1801-1809
政黨:民主共和黨
得分:80
作為開國元勳之一的傑佛遜是美國《獨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的主要起草人。傑佛遜一係列包括民主、共和製、個人權利等
鮮明的政治主張激勵了華盛頓等人決心與英國一刀兩斷,獨立建立新的國家。華盛頓就職開國總統之後任命傑佛遜為國務卿。但傑斐遜和另一位元勳亞曆山大·漢密爾頓之間產生政治間隙,導致兩個黨派的形成:以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黨和以傑佛遜為首的民主共和黨人。當選總統之後便麵臨因獨立戰爭而產生的八千三百萬美元的國債。作為親法派的傑佛遜聯合法國對抗英國,從而減少軍隊開銷,降低國家債務,在他兩屆任期結束時國債減少了兩千五百萬。他於1803年完成“路易斯安那采購交易”(Louisiana Purchase),從拿破侖手中得到美國中部從蒙塔納到路易斯安那的大片領土,使美國的版圖擴充了一倍,達到十五個州。他促進商業和海運,派遣海軍打擊幹擾美國船的地中海海盜。傑佛遜還簽署了《禁止奴隸輸入法案》(Act Prohibiting Importation of Slaves),從此再無非洲黑奴進入美國。對於傑佛遜的私生活近代史學家頗有指摘。他一方麵作為大莊園主擁有大批奴隸,並與其中一個女奴有五個私生子(也有七個的說法);另一方麵他又在講壇上激昂地宣稱人人一出生就是平等的。但史學家們還是對他的政治貢獻高度讚揚,除了建國功業之外,還奠定了美國宗教自由和容忍的傳統。傑佛遜婉拒任第三期總統,認為華盛頓已經做出了表率,總統不能無限期地做下去。這樣就會有獨裁危險,與建國精神不符。離開白宮之後,傑佛遜投身於教育事業,在家鄉親手建立了佛吉尼亞大學,並根據他的意願校園建築都模仿古希臘古羅馬式樣。而他在去世時早已個人債台高築,未能給後代留下物質遺產。作為共和製、民主、自由、人權的偶像,在美國曆史上對傑佛遜的紀念僅次於華盛頓,他的頭像頻頻出現在各種雕塑、建築、郵票、鈔票上。
#4. Theodore Roosevelt(老羅斯福)
第26屆總統
任期:1901-1909
政黨:共和黨
評分:81
在麥金萊總統被暗殺後,作為副總統的42歲的老羅斯福接替總統職位,成為美國迄今最年輕的總統(第二年輕的是肯尼迪,上任時43歲。第三是克林頓,46歲)。由於美此前沒有法律規定可以在中途不經競選更換副總統,老羅斯福在第一任期內沒有自己的副總統。直到1967年第二十五修正案生效後才有了新的規定,當時尼克鬆在他的第一任副總統阿格紐因受賄辭職後,依新法自己選擇福特繼任副總統。老羅斯福熱衷於國際事務,他扶持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開始在建造至今還在發揮重要作用的巴拿馬運河。1906年他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原因居然是調停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日俄戰爭。他在外交上以“蘿卜加大棒”聞名,一方麵以和平方式進行談判,但一言不合便毫不猶豫地開打,使他成為國際上令人懼怕的對手,古巴、菲律賓、南非都讓他打了一個遍。老羅斯福連任兩屆之後扶持塔夫特繼任下一屆總統。但他發現這是一個敗筆,很不滿意塔夫特的保守主義政策。為了阻止塔夫特連任,老羅斯福決定再次出馬競選,但由於他已經當了兩屆,因此得不到共和黨的黨內提名,於是他又組新黨,稱”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用以接受提名參加1912年的競選。在競選之前他對記者說,他健康得像頭”大公鹿“(a bull moose),還可以再幹幾年總統。因此這個短命的黨在曆史上更多地被稱為”The Bull Moose Party"。由於他的攪局,分散了共和黨的力量,使塔夫特連任失敗,而民主黨的威爾遜則乘虛而入,成為幾十年來第一位民主黨總統。在一次競選演說中,老羅斯福遭遇槍擊。子彈擊中上衣口袋的金屬眼鏡盒,又穿過他的厚達五十多頁的演說詞,速度放緩後打擊他的胸部。槍手立刻被製服,他告訴聽眾他沒事。作為老獵手並且在哈佛學醫的他意識到子彈隻是在淺層皮膚。如果沒有咳血,說明子彈沒有進入肺部。於是他穿著帶血的衣服繼續他的演說,直到結束從就醫。醫生發現子彈在肋骨中間,取出很困難,但對生命無礙。從此老羅斯福在身體裏帶著子彈度過餘生。二十年代柯立治總統批準了在拉什莫爾山的四總統雕塑計劃,此後成為美國的一大風景點。老羅斯福有幸能在那裏與華盛頓、林肯、傑佛遜三位先賢並列,恐怕多少因為他當時剛去世不久,人們對他還記憶猶新。不過曆次最佳總統評選,老羅斯福還是總能被列入前五名。
#3. Franklin D. Roosevelt(小羅斯福)
第32屆總統
任期:1933-1945
政黨:民主黨
得分:89
很多人誤以為小羅斯福總統是老羅斯福總統的兒子。其實他們隻是遠親,反倒是小羅斯福的夫人愛琳娜在血緣上更近一些,她是老羅斯福的侄女。小羅斯福最大的特點是他美國有史以來任職超過兩屆的總統,他破天荒地一口氣連任四屆。1932年他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力爭連任的人稱“饑餓總統”的胡佛。在上任時正值美國從未有過的最慘烈的大蕭條時期,失業率高漲,銀行係統完全崩潰。小羅斯福施行新政,刺激國內經濟,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他是第一位總統通過廣播與普通民眾對話,用《爐邊聊天》(Fireside Chats) 的廣播節目與民眾促膝談心,安撫農民和失業的工人。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我們唯一要擔心的是恐懼本身”(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羅斯福在國會發表重要的宣戰演說。在準備講稿時國務卿建議多談一談美國與日本的利害關係,但羅斯福把全部演說壓縮在七分鍾。廢話少說,美國隻有奮起反擊一途。羅斯福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美國民眾,也鼓舞了正在世界各地浴血奮戰的各國人民。這成為美國總統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演講之一,從此羅斯福挺身而出成為反法西斯正義之師的世界領袖,他給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以極大的外交和軍事支持。羅斯福極力說服本來十分瞧不起老蔣的丘吉爾和斯大林讓蔣介石在世界舞台頻頻亮相,1943年羅斯福邀請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與他和丘吉爾平起平坐。他稱美英中蘇為世界的“四大警察”(Four Policemen)。這是中國從未有過的世界待遇。羅斯福去世後不久聯合國成立,中國成為永久常任理事國,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羅斯福生前曾大力扶持中國站上世界舞台。羅斯福在39歲時患上小兒麻痹症,腰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覺,於是成為唯一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美國總統,而且一當就是四屆。當年華盛頓立下道德標杆,婉拒第三期總統,此後一百多年沒人能破這個例。盡管憲法並無限製,但畢竟有國父榜樣在先。但羅斯福以戰爭特殊時期需要經驗為由連選連任,而且當時眾望所歸,無人可望其項背,四次競選都以壓倒多數獲勝。每次對手隻能贏得屈指可數的零星數州,無法以羅斯福打破慣例來作為競選突破口。羅斯福去世後,為了杜絕羅斯福現象重演,1947年國會通過第二十二修正案,明文規定以後總統任期不得超過兩屆。
#2. George Washington(華盛頓)
第一屆總統
任期:1789-1797
政黨:無
評分:93
作為國父,華盛頓成為眾多畫家、雕塑家、作家、史學家們永恒的題材。華盛頓主要功績還是任職總統之前在獨立戰爭中身先士卒的赫赫軍功。當選總統之後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怎樣稱呼他。內閣官員們為他列舉一些"His Excellency"、"His Highness the President"等堂皇的稱呼供他選擇,但華盛頓都不喜歡,隻要大家以後稱他"Mr. President",從此曆屆總統都用此稱呼。華盛頓本來這想任一屆總統,但內閣裏紛爭不斷,特別是國務卿傑佛遜與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這兩位政治巨頭幾乎水火不相容。華盛頓有必要再任一屆來保持政府的健康運作。華盛頓反對建立任何黨派,但容忍不同的政治立場。於是在他的眼皮底下漢密爾頓建立了聯邦黨( Federalist Party),主張強有力的國家,建立國有銀行和國家信用體係。而傑佛遜則持相反意見,針鋒相對地建立了民主共和黨,反對中央集團,認為這樣會導致獨裁專製。傑佛遜主張聯邦政府應隻負責協調各州,為各州提供幫助。華盛頓本人更趨向於漢密爾頓的政見。華盛頓宣布有必要定下一個國家節日來感謝上帝,感謝土地,感謝人民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從此有了第一個美國節日 - 感恩節。華盛頓曾擁有黑奴也曾參加販奴交易。但在1799年將自己的奴隸全部解放。他預感到種族問題將是美國的一大問題,但解決的時機尚未成熟,隻能留待後人。在華盛頓在任期間,歐洲發生了法國大革命和英法戰爭,美國宣布中立,但很難做到不偏不倚,特別是各位閣員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傑佛遜是明顯的親法派,而漢密爾頓和副總統亞當斯則對法國沒那麽多好感。華盛頓政府與英國和法國各自簽署的這樣那樣的協議總是會引起另一國家的不滿。1793年華盛頓被全票推舉連任總統。為了避免造成獨裁者的印象,華盛頓獨自駕一輛簡單的馬車趕赴就職典禮。這次第二屆總統就職典禮在費城舉行,華盛頓發表了美國曆史上最簡短的總統就職演說,一共隻有四句話,135個字。華盛頓的連任是漢密爾頓與傑佛遜唯一一次意見一致。他們知道隻有華盛頓站在中間才能把他們擺平。史學家們一向高度讚揚華盛頓定下了隻做兩屆總統的典範。其實他在第二任後期已經心力憔悴,健康惡化,早已無心戀棧。反倒是第三屆總統傑佛遜是史上以政治理由拒絕第三次任期的第一人。華盛頓高屋建瓴,他所代表的美國精神為這個國家的這二百多年指引了一條坦途。在他的葬禮上,悼詞上寫著:“戰爭中他是第一,和平時他是第一,在人民心中他也是第一。”(first in war, first in peace, and first in the hearts of his countrymen)
#1. Abraham Lincoln(林肯)
第16屆總統
任期:1861-1865
政黨:國家聯盟(共和黨)
評分:95
林肯出身貧寒,靠自學成為律師。他在擔任總統之前就堅決反對奴隸製,這也是他的競選宣言。在一次競選辯論時,他的對手嘲諷他一邊主張廢奴,一邊又享受著身為大奴隸主的老丈人的恩澤,說他是“兩麵派”。林肯摸了摸自己滄桑的麵頰,回應道:“如果我有兩張臉,你認為我還會保留現在這張臉嗎?”在1861年3月份總統宣誓就職之前,林肯早已坐在火山口上。南方蓄奴州在得知林肯當選總統後,南卡萊羅納州宣布退出美利堅合眾國,南方的另外六個州也隨後跟進。2月份七個南方蓄奴州宣布成立“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組織臨時議會,選出傑斐遜·戴維斯為首任美利堅聯盟國總統。 3月2日德克薩斯州也加入聯盟國,並罷黜拒絕宣誓擁護聯盟國的前州長。3月4日林肯宣誓就職,在就職演說中他為了安撫南方各州宣稱無意立即廢除奴隸製,但一場內戰早已蓄勢待發。4月,同盟國軍隊在南卡萊羅納州的薩姆特堡向合眾國軍隊開火。這就是打響了美國內戰的第一槍的薩姆特堡戰役(Battle of Fort Sumter)。林肯率領北方部隊奮起反擊。林肯在任四年幾乎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放在這場南北戰爭上。1864年林肯乘著戰爭節節勝利的東風競選連任成功。1865年4月羅伯特·李將軍代表南方宣布投降,短命美利堅聯盟國壽終正寢,美國曆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宣告結束。林肯以毫不妥協的政治立場維護了國家統一,並發表《解放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為徹底廢除奴隸製鋪平了道路。1865年4月11日他在演說中他宣布賦予黑人選舉權,這更進一步激怒了一些種族主義者。三天後林肯被暗殺。林肯之死,使他成為為國家為自由捐軀的烈士。林肯使美國人民意識到《獨立宣言》更能體現美國價值觀。比起美國憲法主張容忍不同政治觀點(包括奴隸製)的基本觀念(,而《獨立宣言》更強調所有人的自由和平等。這是美國的立國之本,也是林肯的偉大之處。
(全文完)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