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不絕對,就是…..”--時傳祥的遭遇(圖)

來源: 2019-02-24 20:43:1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文革小報”尋根又六十四篇。

“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此刻咱國“馬屁高手”李鴻忠李大官員的“治聖金句”。什麽意思呢?就是把“領袖”、“聖上”、“主子”的充分幸福放在“自己”的扭曲感之上:

“聖上”無限大,大到太祖左手這位把“自我”精華成那隻堅定的左手!

是為“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的內涵。

李大官員弄出這個“金句”來當然是經曆之乖,前麵不少範例給“教育”出來的,尤其是文革時代的範例,比如時傳祥時“同誌”的遭遇。

時傳祥,祖籍山東齊河鄉村,1930年代15歲進北京城,職業是“掏糞工”。太祖得天下後成為“翻身得解放“的掏糞工,因為工作盡心盡力,1959年被選“全國勞動模範”。看照片:

憨實的老小夥。

既是“翻身得解放“的掏糞工,又被選為全國勞動模範,時傳祥熱愛太祖不在話下,包括文革起後也繼續熱愛太祖。上“小報”:

取自1966年秋,北京礦業學院的“紅衛兵戰報”。

怎麽樣?“我就是保黨派,我就是要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啃他幾口,豁出性命也要和他們拚到底,誓死保衛黨中央,誓死保衛毛主席。”

上嘴咬都成了選項,老時“同誌”,忠誠夠不夠“絕對”?

再看一個:

取自1966年秋,北京的“抗大戰報”。僅列其中一段:

“絕對”不?

用此刻的流行語說,忠誠這玩意兒,“沒有最絕對,隻有更絕對”。老時“同誌”的忠誠還是不夠“絕對”,前麵那次講話不久,有人想起了這件事兒:

WOW!

老時“同誌”為什麽和“最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握手時那麽開心?!

得,忠誠肯定不絕對!

於是,有了:

取自1967年夏,北京的“美術風雷”。

這個重點還在那幾位作畫歌頌劉大人的畫家,老時“同誌”隻是配角。

專門“打時”的當然有:

取自1967年春,北京的“城建戰報”。很長,挑著貼幾張:

得,不單老時“同誌”是壞蛋,連他爹都是家有一頭牛的“中農”,還給他三哥買過“童養媳”。

忠誠“不絕對”的“曆史根源”有了,*_*。

順便說一句,“打時”有太祖身邊伸出來的“黑手”應該是事實,看這個:

取自1967年初,上海的“反到底”。

“時工賊”與“劉工賊”,為了一個共同的“反革命目標”聯係到一起了,^_^。江女士對老時的徹底走衰有“一錘定音”的效果。

有太祖身邊人的“關照”,老時被鬥,被打,被關,不在話下。最可惡的是,1971年,這位當年太祖還在江西的茅坑裏方便時就已經在北京掏糞的憨人,居然被“遣送”回山東鄉村“老家”。

老時沒熬過文革。死於1975年。

文革中被發現“忠誠不絕對”的一位太祖粉。

最後隻想問一個問題。如果,老時命硬些,被打、被鬥、被關、被遣返後沒被折騰死,活過了文革。如果他活著“被平反”了,如果那樣,老時會不會像另一位著名太祖粉、腿被搞瘸的羅瑞卿羅大將那樣,還在“被平反”後路過天安門給太祖行禮呢?

老時死早了,沒有老羅那個機會,隻是個假設的問題。更該思考的問題是,在“忠誠不夠絕對”被懲罰後,是該檢討“忠誠”,還是該越發的“忠誠”?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