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長:暗殺慈禧,怒懟蔣介石,死時卻連棺材都買不起

可能所有人都知道蔡元培是一代教育家,是北大校長,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是個充滿俠義的殺手。

名字多,頭銜也多

介紹蔡元培是個麻煩的事,首先是名字多,本名是蔡元培,又化名蔡振、周子魚,先是字鶴卿,又字仲申啊,民友啊,孑民啊什麽的,反正一大堆,估計厲害的人物都有這麽多字。

其次頭銜也多,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學家、學問家,等等。

當過國民黨的中央執委、國民政府的監察院長、中華民國的首任教育總長等,都是部級大員。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當過北大的校長。

你見過造炸彈的校長嗎?

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蔡元培去北大教書之前是幹什麽的,他是造炸彈搞暗殺的。他也不是一出生就造炸彈搞暗殺的,在造炸彈搞暗殺之前,他也還是教書的,這其中有一段故事。

但凡厲害人物,都有一個傳奇的少年經曆,蔡元培17歲中秀才,23歲中舉人,24歲中進士,26歲成為翰林院編修,基本夠得上傳奇。

正當親友覺得他前途無量時,蔡元培卻甩手不幹。1898年10月,本當大展身手的蔡元培卻打了個長期休假報告,悄悄地離開北京,跑回老家去了。

放著前途無量的黨校幹部不做,非要跑回去做個連編製都沒有的教書匠,一般人還未必敢,但蔡元培敢,他就是為教育而生。

到校後的蔡元培,躊躇滿誌,聘任新教員,修訂新章程,還把政府嚴厲查禁的《強學報》、《時務報》、《國聞報》拿來給學生看,學堂內一時嘩然。

有人改革,就有人阻攔,還是在大清朝的眼皮子底下,舊派教員薛炳、任秋田就特別不服,但又沒有炸彈,也沒有手槍,就打小報告,請學堂的督辦徐樹蘭幹涉。

徐樹蘭一聽,急了,將大清帝國的專製主義核心價值觀“正人心”的上諭送來,讓蔡元培掛在學堂上,每天對著看幾遍,好好改造下思想。

蔡元培一聽,火了,這算什麽,你掛我就辭職。學督以為他在嚇唬,堅持要掛,蔡元培真來勁了,憤而離去。

前排左五為蔡元培,左六陳獨秀

在一個腐朽沒落還如此冥頑不靈的朝廷下談教育救國,那簡直是個笑話,最好的辦法就是推翻它,把它炸得稀巴爛,再建立起新的秩序。

蔡元培開始了他的炸彈救國。

1904年,蔡元培秘密加入了楊篤生成立的“暗殺團”,“跪而宣誓,並和雞血於酒而飲之”,成了名副其實的刺客、殺手。

是殺手就得殺人,“暗殺團”的首要目標便是大清帝國的最高領導人——慈禧。

蔡元培想到了炸藥,可以在慈禧出行的路上埋伏,或者幹脆挖個地洞到慈禧的寢宮下麵,再將其炸死,也不是不行。後來汪精衛就是這樣做的,差點就把攝政王載灃炸死。

蔡元培帶領研製小組,買書籍、買材料,日夜攻關,反複試驗,終於研製出一種體積小、威力大的炸藥出來,準備伺機而動。

11月19日,暗殺團成員萬福華在上海行刺前廣西巡撫王之春,未成,被捕入獄。暗殺團成了恐怖集團,老窩也被清政府給端了,蔡元培隻好藏了起來,短暫的刺客生涯也就告一段落。

第二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蔡元培加入其中,並被孫中山委任為上海分會的主持人,還是黃興親自將孫中山的委任書送到上海。

就這樣,蔡元培便跟著孫中山幹革命去了。

從唐至清,1200多年,翰林何其多,然而,以翰林身份,造炸彈、搞暗殺、幹革命,除了蔡元培,世間再無第二人。

意外的首任教育總長

1911年,意外的武昌起義卻意外地成功了,而孫中山也意外地成為了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蔡元培則意外地成為了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魯迅、許壽裳、王雲五等一群牛人便是這個時候被蔡元培發現,並請進教育部的。

總共也就三十來個人,辦起事來比現在動輒上千上萬的部門還牛,短短的兩個月裏,他們分別起草了小學、中學、專門學校以及大學的各項製度。

“中華民國全部學製草案,實於此時大略完成。”後來的北京政府正是在此基礎上製定了著名的“壬子癸醜學製”。

蔡元培還首次將“五育並舉”的教育思想,寫進了中國的教育政策中,“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

一般人還真沒有這樣的氣魄和膽量,蔡元培就是這樣牛。

蔡元培又辭職不幹了

1912年7月2日,為抵製袁世凱的專製獨裁,蔡元培又辭職不幹了。袁世凱說:“我代四萬萬人堅留總長!”蔡元培答:“元培亦對四萬萬人之代表而辭職!”

不卑不亢、擲地有聲,蔡元培以46歲高齡又跑到歐洲遊學去了。

三年後,袁世凱早已命喪黃泉。一份來自教育部長範源濂的急電再次撩動了蔡元培平靜的心:“國事漸平,教育宜急。現以首都最高學府,尤賴大賢主宰,師表群倫。海內人士,鹹探景仰。用特專電敦請我公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一席。務祈鑒允。早日回國,以慰瞻望。啟行在急,先祈電告。”

或許正是“教育宜急”這四個字真正打動了蔡元培的心,1916年10月2日,蔡元培啟程回國。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抵達北京,當天的報紙上是這樣登載的:大風雪中來此學界泰鬥,如晦霧之時,忽睹一顆明星也。北京成新政新事,人們對改革之舉充滿期待。

蔡元培注定要改寫曆史。

大學真精神之一:

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

蔡元培之前,北大是什麽樣的呢?最好的辦法就是采訪下附近的妓女。

在北京最為繁華的煙柳之地“八大胡同”,就流傳著“兩院一堂”的說話:來這裏尋歡作樂的大爺,多是“兩院一堂”的人,“兩院”指的是參議院、眾議院,最高立法機構;“一堂”呢?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全國最高學府。

說北大學生愛逛窯子,還真沒冤枉。

在學校裏麵,學生都不叫學生,叫“老爺”;老師也不叫老師,叫“中堂”。有“老爺”上課還隨身帶著跟班,上課時間到了,跟班跑到老爺麵前,口呼:“大人,請上課。”

體育課更搞笑,體育老師都是這樣對學生發號施令的:“大人!向右轉!”“大人!向左轉!”

這樣的地方,能培養出人才那就怪了。

蔡元培決心改革!

五天後,北大的開學典禮上,蔡元培發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就職演說,針對學校的不良風氣,蔡元培提出了三項要求:“拍定宗旨”、“砥礪德行”、“摯愛師友”。

並開宗明義,闡發他對大學性質的理解:“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大學生當以研究學術為天職,不當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

蔡元培的話擲地有聲,足以讓大雪中的北大為之震撼,也正是從蔡元培的這一句話開始,中國的大學才真正地擁有其獨立的人格:大學就是大學,不是權力的依附,更不是你升官發財的階梯。

大學真精神之二:

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1919年春,巴黎舉辦的“和平會議”,並沒有成為人們期待中的那樣大獲成功,山東的權益竟被日本所侵占,舉國激憤。

5月4日,北京各校共5000名學生遊行示威,得知學生將采取行動,他沒有像一年前那樣全力阻止,而是保持某種“放任”的姿態,對於學生的愛國之舉,蔡元培內心是同情乃至讚成的。

行動卻出人意料,甚至出現焚宅毆人的越軌局麵,最終有32名學生被捕,其中北大學生20人,這是蔡元培所不能容忍的。

這一次,他完全站在學生的一邊。

當天晚上,蔡元培來到三院禮堂上,對著學生講:“發生這種事,我這個校長要引咎辭職,不過在我辭職之前,一定會把三十二位學生保釋出來。”

蔡元培四處奔走,聯絡其他13所大專院校的校長,一再同北京政府交涉,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支持,最後以身家作保,要求北京政府釋放被捕學生。

迫於壓力,當局最終釋放被捕學生,5月7日,蔡元培率領全體師生親自迎接。

當大家都以為事件已完美結束時,蔡元培卻因為營救學生而得罪了當局,尤其是親日派,為緩和親日派的憤怒,且不願意因個人去留而使得事態進一步擴大,蔡元培決定辭職。

5月9日,蔡元培割掉長須,登上南下的火車,悄然離開了北京,並於《晨報》刊登聲明一則:“殺君馬者道旁兒,民亦勞止,迄可小休,我欲少休矣;北京大學校長,已正式辭去。”

蔡元培要辭職,北大的學生和老師卻不同意,學潮再起。

5月19日,北京各校再次罷課請願,要求政府迎還蔡元培,學生還親自組成了“南下代表團”,由張國燾帶隊,親自勸返。

9月12日,蔡元培由杭州返回北京,重新主持北大校務。

世間再無蔡元培

1940年3月3日晨,蔡元培起床後剛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鮮血跌倒在地,然後昏厥過去。兩天之後,醫治無效,溘然長逝,年七十三。

然而,這位曾經以一己之力影響著整個時代變遷的北大校長,死後竟無一間屋、一寸土,還欠下醫院千餘元醫藥費用,就連入殮時衣衾棺木,都是商務印書館的王雲五代籌。

國民政府發布褒獎令:“道德文章,深孚時望”、“推行注意,啟導新規,士氣昌明,萬流景仰”。遠在延安的毛澤東發表唁電:“孑民先生,學界泰鬥,人世楷模”。

蔡元培之前,北大校長無數,蔡元培之後,北大校長依舊往來不絕,然而一提起北大校長或是大學校長,我們最先想到的卻一定是蔡元培。緣何?

因為他憑借著一己之力,締造了中國大學應有的模樣和精神。

曆史大論壇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