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和北京城

來源: 都是國貨 2019-02-16 08:06:11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57 bytes)

zz

查資料時忽然看到,於謙——明代的於謙——是永樂十九年的進士,而永樂十八年北京城正式修好,永樂皇帝剛搬進去。我心想這豈不是說,於謙是大明第一批在北京科舉的士子?後來一查,原來不是。永樂十年是最後一次南京春闈,從永樂十三年開始,無論會試殿試全都移到北京舉辦,於謙是第三屆。

這可實在太慘了,北京的早春二月可不比南京,天氣苦寒幹燥。而且永樂十三年那會兒,南北漕路剛剛修通,整個北京城就是一片大工地,皇宮都來不及建,貢院就省省吧,考棚隻能拿木板加葦席隨便一搭,完全不抗凍,考生還得自己生火盆。

估計當時最反對遷都的,就是這幫士子。好好的在南京春天裏考試多舒服啊,考完拐彎就是十裏秦淮可以放鬆一下,北京考完就隻能去工地搬一會兒磚來運動取暖。

當然,永樂十三年、十六年的考生也不必太感歎命不好。到了永樂十九年,北京城修得了,大概是皇上覺得這種艱苦環境有利於磨礪意誌,貢院始終保持這種簡陋風格,沒改。永樂十九年以及此後的每一屆,都得窩在這個破棚子裏考試。

結果到了天順七年,貢院出了回大事。“二月戊辰,會試天下舉人,火作於貢院,禦史焦顯扃其門,燒殺舉子九十餘人” 。英宗一看,趕緊每位死者都賜了進士出身,在朝陽門外埋了六個墳包,說是天下英傑塚。至於會試,隻能推到八月,殿試要等天順八年三月——但是,英宗一月份就死了,這場考試他到底也沒見著結果……[允悲][允悲][允悲]

順便說一句,當時鎖門的禦史叫焦顯。民間紛紛傳這名字不好,焦嘛,所以火災了。陳洪謨《治世餘聞》記了老百姓兩句順口溜:“禦史原姓焦,科場被火燒”。後來這話傳來傳去,傳反了,成了“科場燒,狀元焦。” 意思是這一屆狀元搞不好就姓焦。

這有典故可循。宋元豐八年,考試前夜,作為考場的開寺寶突然起火,燒死了一大堆考官。後來複試,狀元叫焦蹈。民間傳言說不得“開寶火,安得狀元焦”。

推古及今,天順七年這一科史上最倒黴的考試,狀元怎麽也得姓焦吧?結果八年殿試結果一出來,狀元叫彭教為狀元,科學教押韻的做人。但押韻黨不肯服輸,因為這一科裏後來最有出息的,不是彭教,而是二甲裏的焦芳,乃是做到首輔的大人物。你看,命運還是押韻的!

真是沒救了。

順帶一說。今人陶易的《貢院火災悲喜錄》裏還記了一條關於這一屆倒黴科舉的八卦。《江西通誌》裏說,江西有個考生叫吳野,從小手邊就帶著一塊硯台,特別喜歡,還把自己名字刻了上去。他正好趕上天順七年這場會試,活活燒死,死時還拿著硯台。打掃的人靠這個,才算分辨出他身份,單獨立了一塊有名字的墓碑。

而當時另外還有一個陝西考生,叫雷澤。他趕考路上夢見一個仙女,給他看一張紅榜,上頭沒有他的名字,但榜首狀元叫吳野。貢院起火的時候,雷澤翻牆跑了,得以幸免,回過頭想那個夢,紅榜就是火榜啊,那榜上全是死人的名字……他再次參加複試,得中二甲,名詞比焦芳低一點。大概是因為名字不押韻吧,所以也沒人拿段子編排雷澤。

 

其實我扒拉完這些資料之後,最大的感慨是:原來北京城正式誕生那一天,於謙就在那裏,他一直想要守護這座城市,也許還有這一層緣由。他看到它生,它看到他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