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喬治華盛頓在1796年拒絕就任第三任期以來,美國總統連任隻限兩任一直是不成文的傳統(直到羅斯福擔任總統後第22修正案才打破)。而過去曾有兩屆美國總統,尤利塞斯·S·格蘭特與西奧多·羅斯福,皆曾因企圖取得第三次與前次不連續的任期而飽受抨擊。羅斯福有組織有計劃地削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裏的傑出人士。這些人士包括兩名內閣閣員:國務卿科德爾·赫爾和詹姆斯·法利(James Farley)。法利是羅斯福1932年與1936年大選的競選經理、美國郵政部長暨民主黨黨魁。羅斯福把民主黨大會移到芝加哥舉行。在那裏他有城市機器的大力支援(禮堂音效係統由城市官員控製)。在大會上反對勢力組織鬆散,不過法利的黨羽仍塞滿禮堂整整幾層座位。羅斯福表示他不會參與競選,除非黨征召他,故州代表們可以自由投票給任何人。州代表們大吃一驚;然後禮堂喇叭大聲廣播著“我們要羅斯福……世界需要羅斯福!”最後州代表歇斯底裏的以946票對147票,讓羅斯福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新的副總統候選人是亨利·A·華萊士。他是自由派知識分子,曾任農業部長。[81]
在羅斯福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溫德爾·威爾基一役裏,羅斯福強調他已受過考驗的領導經驗,以及他打算盡一切可能讓美國遠離戰爭的打算。他贏得了1940年大選55%的大眾選票以及48個州中的38州選舉人票。此次大選中透過提名亨利·A·華萊士為副總統以取代保守的德州人約翰·南斯·加納顯示羅斯福政府內部政治立場轉向左翼。加納在1937年後成為羅斯福頭痛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