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崗事件的起因
高崗受批判,起因是鄧小平和陳雲。鄧小平在1980年談到“黨的若幹曆史問題”時說:“這個事情, 我知道得很清楚。毛澤東同誌在1953年提出中央分一線、二線之後,高崗活動得非常積極。他首先得到林彪的支援,才敢於放手這麽搞。那時東北是他自己的,中南是林彪,華東是饒漱石。對西南,他用拉攏的辦法,正式和我談判,說劉少奇同誌不成熟,要爭取我和他一起拱倒劉少奇同誌。我明確表示態度,說劉少奇同誌在黨內的地位是曆史形成的,從總的方麵講,劉少奇同誌是好的,改變這樣一種曆史形成的地位不適當。高崗也找陳雲同誌談判,他說:搞幾個副主席,你一個,我一個。這樣一來,陳雲同誌和我才覺得問題嚴重,立即向毛澤東同誌反映,引起他的注意。高崗想把劉少奇同誌推倒,采取搞交易 、搞陰謀詭計的辦法,是很不正常的。所以反對高崗的鬥爭還要肯定。”
高崗和陳雲
1953年春夏之交,毛澤東給高崗一個絕密任務:命他親自去查閱東北的敵偽檔案,了解20年代劉少奇在奉天(沈陽)被捕後的表現。毛澤東將如此絕密和重要的事情交給高崗,足以說明他對高崗之信任非同一般。高崗把查敵擋的事交給張秀山去辦,後來給毛澤東送交了一份報告。以後他再未提過此事。
毛澤東交辦的絕密任務,高崗迫不及待地告訴了他特別信賴的陳雲。高崗說,看來,毛與劉的分歧已不是一般的思想認識問題,而是對少奇的革命品質產生了懷疑。
陳雲沉思片刻,說:“這件事非同小可,你先不忙作結論,等調查清楚再說吧。在事情沒弄清楚之前,你可不要隨便到處亂講!”
高崗與陳雲多次交換看法。
聯係到查敵檔的事,他們一致認為,劉少奇過去在政策上不穩,不能在中央掌舵,現在政治上又受到毛澤東的懷疑,作接班人的確不合適。
陳雲說:“看來,主席考慮接班人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前途的大事,也是他心頭的一件大事。但是,他自己不好出麵,我們現在就應該著手幫他解決這個問題,除去他的這塊心病。”
那麽,這事由誰牽頭好呢?他們分析了幾位堪當此任的人:朱德德高望重,最為理想,可惜年紀大了;林彪雖然年輕,且有號召力,但身體多病,建國後長期休養,很少露麵,連抗美援朝的擔子都不接,更不會接此重擔。此外還有誰呢?高崗說:
“陳雲同誌,我看隻有你出來牽頭最合適了。”
陳雲擺擺手說:“我不行,你比我行。你的本錢比我大,你有陝甘寧,毛主席信任你,給你撐腰。你在軍隊和地方都有條件活動,能得到他們的支持,你出來挑頭最好。你怕什麽!”
高崗低頭沉吟。
陳雲又說:“你先幹起來,先不忙告訴毛主席,等搞確實了再說不遲。”“到時候,大旗一倒,你不造反,我先造反!”
惟高崗事發,陳雲卻是另一個說法,稱高崗為了拉攏他,對他“封官許願”,講了“多設幾個副主席,你一個,我一個,都可以參加”之類的話。周恩來在揭批高崗座談會的總結發言中稱,高崗揭發陳雲是倒劉同謀,是“血口噴人”,“臨死還要拉上墊背的”。
高崗和鄧小平
中共建政之初劉少奇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的地位,並不是穩固的。有很多實力派人物可以挑戰劉少奇。高崗出頭了,林彪,陳雲甚至鄧小平都有可能。 事實上,高崗事件也成為鄧小平政治生活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官方的曆史記錄是,1955年3月,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鄧小平代表中央作《關於高崗、饒漱石反黨聯盟的報告》。4月,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鄧小平被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鄧小平在會上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當選為中央委員。隨後,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鄧小平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可見,隨著高崗的失敗,高崗的自殺,鄧小平登上了政治生涯的第一個高峰――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中共重要的領導人,從此確立了毛澤東重要助手,接班人的角色。高崗失去的,或者想要的,鄧小平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