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就要落山了? 一個來自美國矽穀的悲情故事

“希望SunSet不會這麽快到來,祝福SunRise!”Sun一位老員工驚聞老東家將被IBM收購後在博文中感歎。

3月18日,海外媒體爆出了IBM準備以65億美金收購Sun的消息,這一消息撼動了矽穀。據消息人士透露,盡管IBM與Sun在進行談判,但談判可能破裂,該交易可能不會發生。如果這次收購成功,將成為IBM曆史上規模最大的收購案,超過了去年以50億美元收購Cognos的收購金額。截至當日收盤,Sun在納斯達克的股價收於每股4.97美元,IBM給出收購金額相當於Sun市值的兩倍。

IBM發言人伊安·考利(Ian Colley)拒絕對此發表評論,Sun公司發言人Shawn Dainas也表示不會對市場關於公司的傳言作任何評論。本報記者19日分別致電兩家公司中國區相關部門,IBM中國區公關經理申小乙表示對此事毫不知情,需要進一步核實後才能給予答複。

而在Sun 17日在北京舉行的巡展活動中,Sun中國區總經理薛耀焜表示,Sun的現金有30億美元以上,Sun的深圳辦事處也是去年剛剛成立,中國區2009年的重點是推進IT優化解決方案的巡展以及銷售業績。此次金融風暴,Sun中國區沒有涉及任何裁員及調整計劃。

前Sun中國區市場部經理馬君海表示:無法確認消息的確鑿性,以Sun創始人、前CEO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的個性來說,對於被收購是斷然不會接受的,但如果Sun的股票市值長期低迷,被IBM收購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太陽就要落山了?

有消息顯示,IBM的律師團隊正按盡職調查流程對Sun的合約和文件進行審核。消息人士指出,企業並購過程中的盡職調查很複雜,特別是Sun與其他公司有很多交叉授權和正式協議,在達成交易前,IBM需要徹底評估,這一工作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IBM 欲收購Sun的傳言並非首次,這一“傳言”在去年尤甚。去年11月份訪華的Sun董事會主席麥克尼利曾對記者表示:“我無法阻止IBM、惠普兩大競爭對手散布‘Sun將被收購’等謠言。很多人認為Sun的股價太低了,但是聰明的投資者都應該買我們的股票,我也會購買。”他說:“我想說的是,Sun連續20 年正常運營,現在我們擁有30億美元現金。”

當時有業內人士指出,IBM的確存在“惡意”收購Sun的可能性。盡管Sun在麥克尼利的帶領下通過不斷創新,由一個計算機工作室,借助互聯網迅速發展成為一家主要的服務器係統提供商。在網絡泡沫破裂後,Sun卻一直無法擺脫困境。Sun現任 CEO喬納森·舒瓦茨(Jonathan Schwartz)則將公司的業務重點轉移到軟件創新和數據存儲方麵。

但是,Sun的股價過去一年仍舊不斷下滑,主要歸因於該公司對高端產品和金融部門客戶的依賴,而這兩個部門是受經濟放緩衝擊最嚴重的。為此,去年11月Sun宣布全球裁員6000人,即員工總數的18%。而在過去三年,Sun已經裁減了7000多個崗位。

Sun 被形容為“技術上的巨人,商業上的矮子”。Sun有著一係列的創新技術,比如Java和Solaris操作係統等等,但在商業上卻無法取得相應的輝煌。從 2001年開始,Sun一直沉陷於虧損之中難以自拔。2007財年第二財季,Sun終於結束了四年的虧損,實現淨利潤1.26億美元。好景不長,Sun很快又陷入虧損的泥淖,公司股價從網絡繁榮期的60多美元跌到了4美元以下。

對於長時間無法走出虧損的Sun而言,被賣掉是遲早的事情。知情人士稱,近幾個月,Sun已經就出售事宜接洽了很多高科技企業,惠普就曾拒絕對Sun提出收購要約。在上周的年度會議上,當被股東問及“IBM-Sun交易將對惠普產生怎樣影響”時,惠普CEO馬克·赫德(Mark Hurd)表示不對傳聞發表評論。赫德表示鑒於當前低迷的經濟狀況,惠普將致力於削減成本。

iSuppli資深行業分析師顧文軍表示:Sun這家科技公司最大的特點之一就在於,華爾街是其業務的重要客戶,整個金融服務行業正在經曆著結構性的危機,這對於Sun而言顯然不是什麽好消息。電訊行業、金融服務行業和政府部門在Sun的營收中占據了“可觀的比重”。互聯網泡沫破滅時,電訊行業的整合曾給Sun的營收造成了重大損害,當前銀行業的整合正在重複同樣的故事。

在顧文軍看來,對Sun有興趣的企業還有戴爾、惠普、聯想、思科等,但是這幾家企業現在都有些自顧不暇,比如惠普正在消化他們不久前並購的IT服務巨頭EDS,聯想在收購了IBM個人電腦業務後國際化道路一直不順暢,而戴爾正在忙於自身企業的轉型與複興,思科則是服務器市場新丁。

“技術創新”的悲劇

創立Sun的麥克利尼曾經與微軟的蓋茨、蘋果的喬布斯並稱為“矽穀三鬥士”。如今,微軟依然雄風不減,蘋果在不斷煥發新風采,隻有Sun在“日薄西山”。“Sun最終被並購的宿命,是技術的悲哀,是‘技術創新’輸於‘商業創新’的悲劇。”

“通過收購Sun,IBM可以觸及到大量使用Sun服務器和軟件的客戶,並促使他們從IBM購買其他產品。”美國晨星公司分析師Rick Hanna表示,雖然遭遇金融危機,但是Sun的客戶群忠誠度很高。

市場研究公司IDC估計,全球正在運行的Sun服務器超過160萬台。截至去年底,Sun在全球服務器市場占據10.1%的份額,IBM擁有32%,惠普則是30%。另外,Sun的許多客戶來自金融、電信和政府部門,IBM希望在這些領域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這宗並購交易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IBM可以更高效地銷售Sun的技術。”顧文軍認為,盡管Sun以創新而聞名,但利用創新技術創收卻是其一直以來的軟肋,而IBM在將技術融入對企業有吸引力的服務方麵則是行家裏手。

“IBM 看中了Sun的開源技術,希望以此來對抗微軟,並加強IBM在軟件和服務上的實力。”Rick Hanna指出,Sun通過免費的開源軟件業務來彌補其硬件業務虧空的嚐試一直未能實現,但開源確是大勢所趨。Java是Sun最為優秀的資產,但這一平台從未實現盈利,或許IBM有能力幫助Java盈利。

顧文軍指出,這宗交易換個角度可看作是IBM的一場防禦戰。3年來,Sun營收增長乏力,IBM將Sun看作是對抗微軟的盟友。Sun擁有Java,是開放源代碼計算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並支持開放計算標準——所有這些都是對抗微軟 Windows和Office壟斷優勢的重要武器。當Sun衰落後,微軟會更強大,這對IBM很不利。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盡管Sun有著優質的資產,但IBM接手並不明智。其一,IBM並不需要通過買Sun來增加自己的市場份額。根據IDC數據,2008年全年,IBM和Sun分列服務器市場第一和第四位,份額分別為31.9%和10.13%,惠普和戴爾分列第二和第三。市場競爭的常例,經常是老二並購老三或老四,以超越對抗老大。而IBM 已經是服務器的老大了,它不需要通過並購Sun來對抗其他對手,並且這必然會引發反壟斷的調查。其二,IBM和Sun在UNIX、軟件、存儲等多項業務上高度重疊,通常互補性是並購的核心出發點。第三,收購Sun並不符合IBM的發展戰略,IBM堅定不移地向服務轉型,硬件早已被IBM打入“冷宮”,近年 IBM不斷出售硬件業務,比如PC、存儲器和打印機等,降低對硬件的依賴,盡管Sun擁有Java,但畢竟還是一家硬件公司,並購過來會拖累IBM奔向服務的後腿。

IT業邁入整合時代

隻要並購合同沒有簽署,傳言將依然是傳言。但傳言一旦成真,那麽由IBM和Sun所組成的公司就將是一頭IT巨獸。

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的一份分析報告也指出,每當一個行業充斥著現金充裕但卻增長乏力的公司時,整合的條件也就成熟了,而目前的科技行業正好符合這種情況。IBM向Sun伸出橄欖枝,可能預示著下一輪IT行業整合的浪潮又將掀起。

該報告指出,在經濟走向複蘇之前,更多公司將試圖通過提高自身的生產力來求得生存,他們采取的方式不是租用或建造工廠,而是收購技術產品,這不僅限於硬件,同時也包括軟件和服務在內,進而達到提升生產力的目的。

“隨著下一輪計算革命的出現,尤其是在新興的虛擬化和雲計算技術方麵,IBM正力圖為自身找準市場定位,以應對未來的經濟複蘇。”顧文軍也認同,IBM在服務器市場並不需要獲得幫助,其鎖定的依舊是軟件和服務的下一輪競爭。

Sun 旗下的軟件產品包括Java、MySQL和Solaris,能夠為IBM提供一個在新興開源、雲計算、虛擬化技術市場獲得優勢地位的機會,這些技術能夠讓用戶更易於在互聯網上獲取應用軟件。“IBM要解決的,就是自身在利用這些軟件方麵如何比Sun更為出色,從而在它們的幫助下與技術市場上的思科係統、惠普等對手充分展開競爭。”

“如果IBM收購Sun成功,該交易將改變矽穀科技產業的現有格局,進而引發美國科技產業尤其是服務器、數據中心等業務領域的新一輪整合。”顧文軍認為,IBM並購目的是為了同惠普、思科在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業務領域展開新一輪競爭,作為回應,惠普和思科可能也會展開外部收購活動。而收購活動必然導致業務整合,而在全球經濟低迷大環境下,相應業務整合也將導致裁員數量增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