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古洞發現透明金線鲃 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227/Img26250270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阿廬古洞發現透明金線鲃 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

  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

  如果沒有光線引導,眼睛也就失去了它的用處,所以生活在深不透光的洞穴裏,眼睛似乎成了多餘的。在人類很少觸及的洞穴黑暗地帶,生活著一種俗稱“盲魚”的生物,這種天生就沒有雙眼的魚類用它奇特的身體構造向我們展示了地球上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生存方式。日前,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所專家和雲南大學雲南省地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深入雲南阿廬古洞的地下暗河中,幸運地找到了這種與世隔絕的珍稀“盲魚”——透明金線鲃。


  透明金線鲃揭開盲魚身世

  昆明動物研究所的魚類專家崔桂華告訴記者,這種小魚全身通體透明,身上血管清晰可見,鰓部鮮紅,一呼一吸,非常漂亮。“它最典型的特征是背部具有一個發達、向前的錐狀突,這一適應黑暗環境的特殊感覺器,具有部份代替觸須、側線的感覺功能。透明金線鲃既玲瓏秀氣,又神秘漂亮。”讓人遺憾的是,雖然科研人員采取供氧等多種搶救措施後,依然不能讓脆弱的透明魚適應新的環境,不能讓更多人看到它具有生命時的真麵目。“它們將作為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魚類標本庫的珍稀魚類標本永遠保存起來。”

  據崔桂華介紹,盲魚是生活於洞穴或地下水環境中並表現出一係列適應性特征的魚類,這些特征包括眼睛退化、色素消失、鱗片數目減少或消失,而感覺係統高度發達等。它們終生生活在無陽光的環境下,發生適應性演變而形成一群特殊的魚類,共有全盲、半盲、眼顯著變小等多種類型。 由於盲魚獨特的生存環境、離地表深淺及不同穴居類型,形成不同亞科的盲魚,曆來都是中外魚類學專家爭相研究的焦點。

  “其實生活在雲南阿廬古洞暗河中的透明魚,早在500多年前的《阿廬洞記》中就有記載,這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洞穴魚類的確切文字記錄,並被當地人世代傳誦流傳至今。”但科學的鑒定和命名,一直到1991年6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才獲得兩號寶貴的標本,才鑒定並確認為鯉科、鲃亞科、金線鲃屬一新種,並以最早記載的俗名命名為透明金線鲃。此後,透明魚神秘的麵紗才漸漸被人們掀開了,並確定了它的分類地位,真正進入了中國魚類名錄。

  盲魚謎底仍未完全解開

  “通過此次考察,證明了透明金線鲃還未絕跡,依然能尋覓到它的蹤跡,但數量稀少,處於瀕危狀態。”科研團隊的另外一位隊員楊劍博士說,希望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加強宣傳保護,並且不要在洞內放生其他魚類及生物,讓大自然千百年來留給人類的這一寶貴自然遺產、珍稀的魚類物種,能夠永遠存活下去。

  而目前來說,科研人員對洞穴魚的了解還遠遠不夠。“我們知道洞內蝙蝠晝伏夜出,在洞外捕食昆蟲後,回到洞內排泄的糞便,通常是洞穴魚類的重要食物來源,形成了獨特的洞穴生態係統食物鏈。但自從阿廬古洞開辟為旅遊區後,遊客劇增,白晝洞內五彩繽紛的景光燈、遊船撞擊聲、遊客喧嘩聲,一改昔日寂靜黑暗的環境,洞內蝙蝠和魚類均受到直接和間接的生存幹擾。”楊劍說,洞穴魚類的食物往往是極其匱乏的,對於透明金線鲃的現狀如何?旅遊如何影響洞穴魚類?生長速度如何?眼睛變盲的規律怎麽樣等等一係列問題一直困擾著動物學專家們,作為科學探索的一個方向還在苦苦尋覓。

  同時作為透明金線鲃的棲息地,雲南阿廬古洞同樣散發著神秘的色彩。楊劍說阿廬古洞是個非常發達的石灰岩溶洞係統,它由“三洞一暗河”組成了一個錯綜複雜的地下溶洞係統。三洞分別是瀘源洞、玉柱洞和碧玉洞,一暗河為玉筍河,河水最終流出洞外,注入南盤江,屬南盤江水係。“透明金線鲃生活阿廬古洞地下暗河中,該魚是何時進入暗河已經難於考證,不過從其適應性性狀變化序列來看,這裏無疑是一種高度特化的典型洞穴魚類,它伴隨洞穴演變的進化曆程是十分漫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