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之交五大科技預測實現多少:數碼住宅 虛擬人生

“我希望在50年內我們能夠知道這個艱深問題的答案:我們的存在,是否隻是宇宙大爆炸後眾多後果中的隨機一個,就像我們的太陽係僅僅是星際間無數星係中的隨機一個?”

  ——《末世紀》作者、劍橋大學馬丁·李斯

  “此時我們正處於曆史上最獨特的時期,移動電話、因特網、國際貿易、語言翻譯以及噴氣飛機等打造了一個緊密聯係、相互依賴的人類世界,這一切同時創造與補充了足以改變未來展望的全球策略。”

  ——聯合國《2008年未來報告》

  《未來學家》雜誌高級編輯派崔克·塔克爾說:“雖然人們對未來預測的描述基於現階段事情發展之趨勢,但是我們並不能依此認為這些事情就決定會發生。未來會如何並無固定模式,世界每天都在發生改變。”

  回顧世紀之交五大預測,它們如今實現了多少?

  預測一遍地網絡

  十年前,筆記本電腦尚是新鮮玩意,“智能手機”更是科幻小說中才有的字眼。IT行業曾預測,隨著移動計算的發展,人們可以利用迷你和可隨身攜帶的設備方便地上網衝浪。

  “在2009年,網絡將無處不在,我們可以通過多種設備隨時隨地上網。”IT谘詢公司“創造策略”總裁提姆·巴甲林曾在世紀之交對《亞洲電腦周刊》說:“‘移動計算’一詞或在2009年有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屆時,我們的電腦可以穿在身上,用戶可以隨時隨地接入網絡獲取信息。”

  現狀:我們的電腦還不能像戴眼鏡那樣穿在身上,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這一預言毫無意義——目前的手持式計算設備在智能和外形上更勝一籌。去年初,微軟英國劍橋研究院推出微型數碼相機SenseCam,它是一款具有超廣角魚眼鏡頭的數碼相機,采用全自動拍攝設計,也就是說,像身份卡片一樣可佩戴在胸前的SenseCam 實際上記錄下了使用者眼裏的世界。

  點評:移動上網設備的鋪天蓋地……其實不少人對這一進步持保留意見:當你的約會對象在燭光晚餐中第三次掏出手機查看郵件等信息的時候,你大概隻希望一切都退步回筆耕信紙時代吧。

  關於SenseCam,噱頭在於勉強實現了羅賓·威廉斯主演的經典科幻電影《最終剪接》的場景:事無巨細地記錄人生。現階段除了健忘症患者樂於使用外,市場普及度大概不太高。

  預測二無間共享

  在1999年出版的《心靈機器時代:當電腦超過人類智能》一書中,未來學家和發明家雷曼德·克孜威爾預測:“雖然社會上有很多提供中央數據存儲的服務,但是很多人更願意將個人信息交由自己來打理。在雲計算中,由於數據資料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其間無需任何物理對象的介入,所以諸如書本、唱片、電影和軟件等的數字信息都可以快速分享。

  現狀:2009年,我們可以在Flickr 上瀏覽海量的精美圖片與個人攝影作品,可以通過Google Docs在線編輯文檔文件,可以在雅虎或Gmail上查看電子郵件。布什在伊拉克遭鞋砸的視頻在YouTube被瘋狂點擊,加沙戰火紛飛時全球記者欲入無門,但仍可以上網看到當地居民用博客記錄充斥血淚與驚恐的22天……

  點評:任何在此期間享用網絡發展成果的骨灰級網蟲,都會對突飛猛進的上傳速度心懷感激,即使網絡時代隱私權的岌岌可危已然無需贅述,不過應對方法也是有的,有網站可讓上傳者作出相關選擇,讓其隻對特定用戶開放。另外,在設置個人賬戶信息的時候,Facebook和MySpace的用戶還可以選擇隱藏個人資料,使其免遭搜索,並隻允許選定的個人進行查看。

預測三數碼住宅

  蘭斯·塔維斯是IT研究公司AMRResearch促成技術研究部門的主任,他曾於2000年對《亞洲電腦周刊》說:“到了2009年,屆時的住所或完全網絡化,我們或進入一個萬物網絡化的時代。”

  現狀:通過廚房的一個簡單麵板,你可以控製整個住所內的音樂播放、調整臥室溫度或者開關燈都可以隨心所欲,當然,這前提是你要願意為所有這些設備付上可觀的金錢投入。

  微軟、蘋果、IBM等世界IT巨頭都已經發布了自家的“數碼樣板房”,並有誌願者長期入住,以搶先體驗科技為飲食起居帶來的便利,並為“數碼樣板房”的改進提出切身的寶貴意見。

  點評:去年看過《Wall-E》的人或許對電影中在飛船待了700年、被電腦伺候得白白胖胖的人類的“幸福”生活印象頗深。顯然,並非每個人都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感到享受,但科技的最終歸宿仍舊是生活,讓我們拭目以待。

  預測四虛擬人生

  克孜威爾還在1999年預測過,人們或在虛擬實境聊天室中進行互動,即便身在家中,你都可以去感知他人的音容笑貌。克孜威爾寫道:“雖然尋找虛擬伴侶在性娛樂方麵甚為流行,但是相比現實而言,參與者之間更是以遊戲的態度視之。”

  任何對《第二人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很多人都在其中參與過各類虛擬的性體驗。在這個虛擬世界,人們還可以繼續模擬現實生活,其中還有虛擬住所、虛擬貨幣、虛擬餐館和虛擬食品。

  現狀:雖然現在的虛擬世界沒有完全如克孜威爾預測那般3D化,但是現實世界中還真有因為《第二人生》相關的事件而導致離婚的情況——去年年底,世界各報爭先報道英國一對“網蟲”夫婦因分別戀上素未謀麵的虛擬戀人而分道揚鑣的新聞,《連線》雜誌則評論網絡便利了婚外情,亦大大增加了其曝光的機會,中國的“人肉搜索”第一案亦引發歐美國家關注。

  點評:網絡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將觸角探入了現實世界,但隨之而來的也是一係列問題,當沉迷網絡也被列為一種精神疾病之後,人們或可得到警示。

  預測五克隆人類

  世紀之交時,科幻小說作家亞瑟·克拉克曾預測,首例克隆人或在2004年公諸於眾。在首隻克隆羊——多莉於1997年進入公眾視野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克隆人或很快替代我們長期以來的愛戀對象,甚至是我們自己。

  現狀:2007年,《時代》雜誌發出警告說,克隆人的研究步伐要比“人們所了解的更快”。一年前,一間加州公司宣布,他們已經用捐獻的人類卵子和成年人皮膚細胞克隆了人類胚胎。2009年1月23日,美國藥監局首次批準以治療脊椎損失為目的的人類幹細胞研究。有評論說,倫理的底線正在以令人咋舌的速度潰退,到目前為止,雖然尚沒有被證實成功的克隆人實體曝光,但是科學家卻堅稱,這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情。

  點評:《科幻世界》曾列出半開玩笑性質的時間表調侃人們對克隆人類的擔憂:2010年,首個克隆人問世;2020年,公園門口掛上警示:克隆人與狗不得入內;2040年,報紙頭條是《克隆人包攬諾貝爾獎》,同年,所有招聘廣告都有附錄“克隆人優先錄用”……

  生命奧秘之精深,或許還不是了解皮毛的人類所能把握的潘多拉之盒,但克隆的未來已在步步逼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