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怪怪的

這個標題怪怪的

Stegy 因為天生比同齡人慢半拍,所以總是多一些二百五的問題。這篇斐剛PNAS1999文章標題恐怕其他做過生物學研究的一目十行就知道是說啥的,昨晚我看來看去總有點不清楚,放個 'appear' 幹嗎?

Google 和百度了一下:

Appear: seem; give the impression of being.

百度: 顯得,似乎

小時所到任何故事總要問是真的還是假的。從來不理解啥叫似乎是真的。 那似乎是真的又和似乎是假的有啥區別呢?  常常上當受騙,要不說是慢半拍呢。 因為認知不了就把這個長長的題目拆分了一下( 即老美常愛玩的Slice-and-Dice一下):

Case 1:   如我做研究生拿到了文章報道的全套結果,真是高興得要覺都睡不著了,我一定要老板同意用下麵這個做標題:

“Identification of a Functional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 chemokine receptors”

如果老板不同意我就躺倒不幹了。我己經做了己知的所有的功能活性測定,拿到的都是那麽漂亮的數據,你還硬要給加上個我一看就糊塗的“似乎是”. 我又不是去騙人,要怎麽才能不“似乎是”呢?

從專業技術角度上講這篇文章涉及的內容有二部分:  五個跨細胞膜區段(5-TM)  和GPCR 受體功能活性。因為所有以前知道的成百上千的例子都顯示GPCR 受體功能活性需要7-TM.   所以5-TM 這例如屬實有重要意義。這篇文章做了全套的受體功能和活性測定,這些結果本身得是絕對經得起考檢的能重複的對吧?  因為這正是你要報道的核心結果。關於究竟是否有5個TM,  經過計算機軟件分析蛋白質分子序列,可以說是most likely, almost certain. 但我們是要記住這5-TM還沒有被實驗100%證明。說清了這一點, 這第一個標題是可以用的。

關於“Identification”,  生化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文章用的很多。科學研究畢竟是在探索末知,瞎子摸象搞錯了的事也有。但隻要實驗數據結果是可重複的解釋錯了可能會成個笑話, 但人們是不會事後問罪的 因為 hindsight is 20/20.   如果每篇文章的每個內容都以100%“確鑿”證據標準來要求,反而不利於科學的進步,因為這促使人們趨向於去做保險點人雲亦雲的課題(私下裏有一說法叫“condom science”).

Case 2:  如果在當時對究竟是不是5-TM有保留態度,那標題可以點出來 “An unique chemokine receptor, which appears ( 似乎) possessing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functional receptor”.

從蛋白序列可以完全排除7-TM的可能.  前麵說過5-TM是基於蛋白質序列分析,most likely, almost certain 但不是100%實驗驗證的。如果業內對這點有質疑,那就再做一些實驗出第二篇文章.

Identification of Five Transmembrane domain in a functional receptor".    這一篇呼應做實前一篇,這也是科學研究的常規套路之一。  同時這題目也清楚地表明這 “a functional receptor" 是個確切的事實而不是個“似乎的”。

雖然至今沒見實驗證明,看來5-TM不是爭議的焦點,那就來看看第3種情況把。

Case 3:

"Five-transmembrane domains appear (似乎) sufficient fo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可以清楚地看到  PNAS1999標題似乎的不是5-TM,   似乎的是功能性受體這點。文章可以發,留下這麽個不大不小的“似乎”(不確定性),難到不立馬招二名真正愛科學的複旦交大學生來做個畢業論文? 當然也別忘了顏寧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出成果可快呢。

Case 4:

Identification of an apparently (似乎是) five-transmembrane-domain protein which appears (似乎是的/貌似的/未必真實的) sufficient for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一個“似乎"己經把本來就慢半拍的Stegy搞得暈頭轉象了,這二個“似乎”那真把人搞傻了。這真是

真是真,假是假

真假原本不相幹

假變真來真變假

真真假假誰能辨

 

凡人剛說過,重大疑問問三遍: 為什麽?為什麽?為什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