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拿下5G短碼方案 5G技術標準中國定!
據了解,由於短碼的討論分為控製信道和數據信道,各公司從性能、實現複雜度,以及可行性等角度對幾個候選編碼進行了全麵的分析。有媒體報道稱,會議的討論異常激烈,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參與其中,其中華為公司的提案支持公司有59個之多。而即便是淩晨,關注編碼方案的與會者仍然爆滿,隻能站在一旁關注著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此前10月14日,5G中長碼編碼方案在裏斯本確認,最終獲勝方案是LDPC,也標誌著3G、4G下使用的 Turbo 碼結束了其長達十幾年的統治地位。據了解5G 三大編碼候選技術的背後是真正的三國之戰:美國以高通領隊主推 LDPC,法國主推 Turbo2.0,以及中國以華為為首的Polar code。
中國通信網稱,3G標準之爭以及商用進程的博弈給國人上了深刻的一課,國際市場WCDMA、CDMA2000的商用化加速,讓我國的TD-SCDMA遭遇到從產業鏈到市場的重重困難。
有媒體評論認為,TD-SCDMA是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跟上了世界的腳步。而TD-LTE技術的發展,中國通信技術第一次成為了世界的主流技術之一,但其中的核心長碼編碼Turbo碼和短碼咬尾卷積碼,卻不是中國原創的技術。
現在,中國華為公司主導的Polar碼最終打破了這個天花板,這既是中國在基礎通信領域多年精心研究的回報,也是中國在通信技術領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的寫照。
三大編碼候選技術
由於移動通信存在幹擾和衰落,在信號傳輸過程中將出現差錯,故對數字信號必須采用糾、檢錯技術,即糾、檢錯編碼技術,以增強數據在信道中傳輸時抵禦各種幹擾的能力,提高係統的可靠性。對要在信道中傳送的數字信號進行的糾、檢錯編碼就是信道編碼。
極化碼是由土耳其畢爾肯大學(bilkent)Erdal Arikan教授於2008年首次提出,其論文從理論上第一次嚴格證明了在二進製輸入對稱離散無記憶信道下,極化碼可以“達到”香農容量,並且有著低的編碼和譯碼複雜度。
目前,極化碼是唯一可理論證明達到香農極限,並且具有可實用的線性複雜度編譯碼能力的信道編碼技術。極化碼構造的核心是通過“信道極化”的處理,在編碼側,采用編碼的方法使各個子信道呈現出不同的可靠性,當碼長持續增加時,一部分信道將趨向於容量接近於1的完美信道(無誤碼),另一部分信道趨向於容量接近於0的純噪聲信道,選擇在容量接近於1的信道上直接傳輸信息以逼近信道容量。在譯碼側,極化後的信道可用簡單的逐次幹擾抵消譯碼的方法,以較低的實現複雜度獲得與最大自然譯碼相近的性能。
中國通信網報道稱,早在3GPP討論前,Polar Code(極化碼)便在中國IMT-2020 (5G)推進組5G第一階段外場測試中進行了測試,包括靜止和移動場景的性能。
測試結果顯示,通過極化編碼的使用和譯碼算法的動態選擇,同時實現了短包(大連接物聯網場景)和長包(高速移動場景,如自動駕駛等低時延要求)場景中穩定的性能增益,使現有的蜂窩網絡的頻譜效率提升10%,還與毫米波結合達到27Gbps的速率,實測結果證明極化碼可以同時滿足ITU的超高速率、低時延、大連接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三大類應用場景需求。
更值得注意的是LDPC碼由於提出時間最早,其相關的專利已紛紛到期或接近到期,而極化碼最為年輕,它的相關專利更是華為一枝獨秀。
綜合自中國通信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