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賀銓院士,光纖傳送網與寬帶信息網專家。1943年1月16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番禺人。1964年畢業於武漢郵電學院。曾任信息產業部電 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大唐電信集團副總裁。現兼任國家863計劃監督委員會副主任、國家973計劃專家顧問組成員、國家信息化專家組谘詢委 員會委員、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是國內最早從事數字通信技術研究的骨幹之一。
專訪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侯雋 | 北京報道
1994年,當一條帶寬64K的國際專線,讓中國互聯網正式與國際互聯網接軌,中國被國際上正式承認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經過20年的發展,中國網民數量已突破6億大關,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互聯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2014年,各種互聯網“寶寶”悉數登場,P2P網貸平台蓬勃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旋風引發了金融監管部門高度關注。而各類企業爭相實踐O2O(線上與線下相結合)、互聯網思維,更讓不少傳統行業擔憂自己將迷失在這股互聯網浪潮中。
8月26日,在素為互聯網行業發展風向標的第13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暢談他對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的見解。
我們對互聯網要且行且珍惜
2014年恰逢中國接入互聯網20周年。20年來,以民營為主的互聯網企業不僅頂住了生存壓力,而且還擁有了內生的創新動力。從初創業時模仿國外的理念,到現在中國互聯網企業已經有了在國際上有巨大影響力的創新。鄔院士進一步認為,互聯網創新的理念將影響中國所有的企業。
《中國經濟周刊》:今年是中國互聯網發展20年節點,作為見證者之一,您對目前中國互聯網發展如何看待?
鄔賀銓:1994年中國成功實現了與國際互聯網的連接,由此中國步入互聯網新時代的大門。借用一句時髦的網絡體來表述:我們對互聯網要且行且珍惜。
曆 經20年的發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32億,中國以令人驚歎的速度發展成為互聯網大國,成為全球互聯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 展,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正處於難得的曆史機遇期,在技術應用創新的驅動下,互聯網以開放、融合的態勢滲透到各個領域,更深層次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為 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機遇。互聯網新經濟也成為引領信息消費、提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中國經濟周刊》:麵對飛速發展的現狀,您對未來中國互聯網發展趨勢有什麽預測?
鄔賀銓:我國正在進入寬帶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雲計算時代、物聯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也將向我們走來,網絡技術正走向換代發展的轉折點。但是互聯網超越了原來的設定,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滲透到各行各業。互聯網創新的理念將影響所有企業。
尤 其是中國的互聯網誕生於競爭時代、植根於草根文化,經曆過泡沫沉浮和大浪淘沙,以民營為主的互聯網企業因麵臨生存挑戰具有內生的創新動力。盡管很多國內互 聯網企業在初創業時還在學習國外的理念,但實際上中國的互聯網企業已經有了創新,並且結合中國國情,生產了很多在國際上有巨大影響力的產品,不少企業自身 創造出的影響力已經走出國門,可以預測下一個20年,中國在全球互聯網產業格局中將處於領跑位置。
互聯網金融並不意味著“天下無賊”
2013年夏天,餘額寶橫空出世,開啟了互聯網金融時代,中國金融業變革加速,然而對於何為“互聯網金融”,互聯網行業和金融行業都有著不同的定義和看法。鄔院士認為,互聯網金融依然存在融資風險,也需要監管部門的監管。
《中國經濟周刊》:這一年,各種“寶寶”橫空出世,“互聯網金融”成為最熱的詞,以BAT(百度、阿裏巴巴、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已經涉足了證券、基金、保險、銀行等幾乎全部的金融業態,有人說互聯網企業是一個非常麻煩的攪局者。您對此如何評論?
鄔賀銓:銀行擔心現在的年輕客戶養成了在餘額寶理財的習慣,未來他們成為“土豪”的時候,就不會跑到銀行來了。因為網民發現,我們的資金理財還有更好的去處。這時就像動了銀行的奶酪。
但是,互聯網金融不是天下無賊,盡管看起來很美,但互聯網金融也存在融資的風險,尤其是今年以來,因其高風險性的特點,P2P網貸平台跑路現象頻現,這表明互聯網金融最終難逃監管。
目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頂層設計已基本成型,國家出台一係列措施,希望通過管理把風險控製下來。但監管並不等於管死。國家還是希望利用互聯網金融促進利率市場化,觸動銀行業的改革,我覺得未來還是看好。
《中國經濟周刊》:您認為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會有什麽樣的改變?會革了銀行業的命嗎?
鄔賀銓:我覺得是一個交互融合。事實上,銀行金融界的互聯網化轉型早已成為“新常態”,不 僅如此,其他傳統行業也在加緊與互聯網跨界融合的腳步。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正在進行相互融合,未來將會出現新的格局。從過去隻有通信設備能夠接入互聯 網,到現在包括汽車、消費品零售,甚至傳統的機械製造都在和互聯網交互融合,互聯網就像空氣一樣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潛滋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