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潛力巨大,具備後發優勢以及創新意願。如果亞洲能夠在這一輪革新與創新的浪潮中把握際遇,實現更多的自主創新,並圍繞革新與創新加強外部合作與內部互聯互通,將有可能使得亞洲再次實現一輪經濟騰飛,甚至實現長久、可持續的亞洲富強夢。
如何激發亞洲的本土創新?何為亞洲的創新路徑?西方兩百年來的創新興衰能為亞洲提供何種借鑒?亞洲各經濟體之間應該如何圍繞革新和創新互聯互通、深化合作?——這些都是非常值得延伸的話題。
Trusper創始人、合夥人,金沙江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賈石璉對經濟學家的提問做出了以下回答:
科斯: 與英國18世紀以及美國19世紀的工業革命相比,中國在技術創新上稍遜一籌。您是否認同這個評價?您認為自己在創新方麵麵臨哪些主要困難?
賈石璉: 這個問題大家談了很多次,就是中國到底創新能力怎麽樣,如果從一個宏觀角度來講,東方也好、西方也好,人創新的能力都是一樣的。創新需要一個條件:你有需 要才會創新,沒事創新幹什麽?中國經濟發展過去這幾十年,還不需要太多的創新,是模仿別人。實際上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都是一個社會模仿一個社會,回看 整個文明的發源,然後怎麽到希臘,到羅馬,到西歐,很多是一個村模仿一個村。西方一些媒體上講中國就會抄,那因為過去這幾十年,中國確實不需要發明創造, 但你倒推到兩千年前,一千年前,中國不是有四大發明,那全世界實際上模仿了中國的東西。所以模仿是人類發展中的一個必然走的一個過程。
科斯:那您覺得您自己在創新方麵麵臨哪些主要的困難?
賈石璉: 我做的公司都是在美國,在矽穀。我們創業的本質或者基礎,就是要創新。在矽穀做事情,你不創新的話,就別在這兒做。創業者往往先要找市場的需要,市場的亮 點在哪兒,然後怎麽去解決。在解決方式上,一定是要追求最新的技術,把它這個問題解決得更好,一般來說,就說能夠把這個問題解決的好十倍,這個創新公司就 可以做,不管是價格降十倍還是效率十倍。
創業就三件事對吧,一個是市場,一個是人才,另外一個是技術,那技術是靠人才做出來的,那最難的實際上是觀察市場。
科斯:就我所知,在中國向著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經濟學家所扮演的角色較為有限。隨著中國不斷進步並完善自身的市場經濟,中國經濟學家很可能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作為企業家,你們認為經濟學家應該解決哪些最重要的問題?你們對於中國經濟學家有何建議?
賈石璉: 經濟學家實際上主要還是觀察宏觀經濟方麵的事情,經濟往哪個方向走。但對於創業者來說,應該說經濟學家是基本上是關係不是很大。其實在矽穀創業從來不管經 濟學家講什麽事,甚至有時候是與經濟學家的預測想相反。如果在經濟不太好的情況下,或者有經濟危機的時候,實際上創業的機會會更好、更多。真正創業的時候 不要等到經濟特別熱的時候,那時候已經太晚了。所以經濟學家說什麽經濟不好了,那你就準備創業吧,如果經濟學家說經濟好的時候,你最好那個公司已經到一定 的規模,開始要考慮怎麽樣轉手了。
菲爾普斯: 許多經濟學家(特別是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亞洲國家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經濟中的創新率。在亞洲企業界領袖們的心目中,推動亞洲自主創新的主要障礙是什麽?是在 政府層麵?資金層麵?是企業家投身於創新的意願不足?是對於失敗風險的擔心?還是亞洲人不願意標新立異,去嚐試不同的路徑?
賈石璉:文化對創業、創新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在中國失敗往往比較難以接受失敗的人,家庭也好,社會也好,都是如此。另一方麵,社會會變化很快,假如倒退十年或者十幾年,當時中國創業的精神是非常缺乏。但是這三、四年,我覺得中關村跟矽穀已經沒有什麽太大的差別了。
創業從書本上學不來。即使是很有創業天分的人,他沒有一個直接能看得到、摸得到的一個榜樣,創業也是比較難的事情。第一批海歸把技術上的創業帶回去了,也促進了創業的生態環境。
所以我覺得說亞洲不創業,是很大的一個偏見了。
魏伯樂: 你認為氣候友好的增長在中國有發展機會嗎?
賈石璉: 氣候友好確實是非常重要,現在不是氣候友好的問題,我覺得中國最大的危機實際上是汙染的危機,因為從老到少,全民受害,而且沒地方可躲,中國對環境的需要 已經到了致命性的需要。我希望有人做處理汙染的創業,現在不是說在創業上要尋找致命的需要嗎,環境就是真的致命的需要。
陳誌武:鑒於中國經濟轉型麵對挑戰。在中國經濟這個轉折點,你認為你在中國內地的企業更應該側重國內市場,還是更應該在海外發展,包括海外投資與並購?
賈石璉: 從國內市場到在海外發展,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中國過去這十幾年很多企業做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到海外去。但是中國想做生意的人太多,而且想做老板的人也 多,任何一個好的、成功的事情以後,可能有幾十個競爭對手,甚至上百個、上千個,所以中國一件事情做好了以後往往會做爛,那麽中國市場就會很難打,這時候 很自然地就有一些公司就要向海外去,所以現在可以看到實際上有兩類中國公司走到國際上,一類是在中國生存不下去,到海外找空間,有些企業、產品其實也相當 不錯;另外一類比較個別,就是說在中國做得非常好再到海外發展,比如說像騰訊、華為,但這類企業還是占少數。因為確實是在沒有逼迫,沒有特別需要的情況 下,一個企業不會去輕易到海外。特別是中國文化語言跟其他國家的區別還是很大,中國企業到海外發展的確要遇到很多不利因素,相比在國內發展,海外發展的成 功幾率的確要低很多。
陳誌武:中國跟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等周邊國家的領土糾紛繼續升溫,這些影響你在中國內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方向嗎?如果今天還沒有影響,將來是否會?這會讓你減少境外投資還是會增加?
賈石璉: 我覺得這個影響不會很大,隻要不是打仗、戰爭,小的糾紛的話不會帶來太大的影響,其實美國在全世界遇到的地區衝突很多,但沒有影響美國在國際上發展經濟。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願不願意用你的產品,完全是你的產品好或者壞,價錢好不好,這個很簡單,中國人恨日本人恨了那麽多年,日本車在中國還是到處跑吧。
陳誌武: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否影響了企業的投資計劃?是要增加在中國國內的投資,還是減少?
賈石璉: 像我們做高技術的創業跟政治其實牽扯不多。在中國能不能夠長期做下去,第一個我就擔心環境,因為汙染讓很多人就不願意去中國,或者留不下來了。這對中國將 來的消費的能力、消費的方式都會有很大的改變。甚至包括我們以前在中國做研發,可能要選擇青島、煙台等等稍微汙染少一點的地方;我要從美國派個工程師去青 島、煙台,人家還可能願意去,如果是去北京,人家說:你是要毒死我啊。
第二我比較關心的政策是到底中國要發展多快,到底房地產的問題怎麽解決,銀行貸款等等,這些可能會高技術的發展有比較更大的一些影響。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