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顛覆的8個行業——你無法置身事外:正在到來的社會大變局(六)

互聯網顛覆的8個行業——你無法置身事外:正在到來的社會大變局(六)






作為信息革命的主要部分,互聯網的影響已無遠弗屆,大家正在親身體驗著這種影響,這包括正在大熱的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等。它改變的遠不是幾個行業,而是正在總體地重塑我們的社會。從社會的產業結構,商業運行模式,生活模式,工作模式乃至人的理念的改變等都在互聯網的衝擊下,經曆著根本的變革。


上篇介紹的電子商務文章參見:零售的哀歌與電商的藍海,隻是互聯網影響的一角而已。由於各種論及互聯網影響的信息汗牛充棟,我們就不再分專題一一解析互聯網的對各個行業的影響。這裏就從更宏觀的盡量以與眾不同的角度入手,簡單分析一下互聯網正如影響和改變著世界。


一 窮國的禮物


盡管互聯網孕育於六十年代,但真正稱為革命的是1989-1990年,因為這一年,Web誕生了。人們大都關注互聯網對具體行業的影響,比如,在教育領域,大家都多少感受和關心互聯網對遠程教育的影響和變革等等。


不是每個人都認識到,互聯網是天上掉下來給窮國的禮物。這要從兩方麵說,一是科技知識的傳播擴散速度,二是知識的分享是互聯網的一個精神和特征。如果說,21世紀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大概沒有人反對。


在互聯網以前,科技知識的傳播擴散,有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撰寫(書籍和論文),二然後是寄給編輯部,三是審稿(編輯部首先要寄給審稿人),四是印刷,五是出版,六是運送到銷售渠道,然後才能到讀者手中,其中大部分環節都受限於交通運輸的速度。我們也可以說,科技知識的傳播的速度是和車及飛機的速度呈某種線性正比關係,那麽互聯網時代,科技知識的傳播速度是光速的。隻要是在互聯網上公開的知識,不論源頭在哪,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同時看到,隻要你能上網就可以了。


可以說,互聯網的精神是:開放,平等,協作和分享。軟件的開源運動是體現這種分享精神的最好例子,現在,開源硬件運動也正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這種分享精神,也影響了大學。美國許多知名大學如麻省理工,哈佛,耶魯,斯坦福等等,都把他們很多的課程(包括教程大綱,試卷,講課記錄,問題(及解答),實驗室,項目,超文本的課本,模擬,演示,輔導等等)視頻都在網上公開了。你足不出戶,就可享受世界一流學者的精彩課程。這在互聯網誕生前,是不可想象的。這給落後國家追趕發達國家的科技水平,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二 互聯網顛覆的行業


作為信息技術應用的一個小部分,數字攝影技術,基本消滅了膠片行業,而作為信息革命的主角,互聯網將顛覆更多的行業。在前麵的係列中,我們已經簡單介紹了電子商務對零售業及傳統批發業的顛覆性影響。三維打印對製造業的重塑等等。


下麵,我們簡單討論一下互聯網對各個行業的影響。影響大致可以分四類,


一是顛覆性的(或曰摧毀性的),如實體書店零售業,光盤實體租賃業等。


二是受重大打擊性影響,但不至於毀滅,如零售業的實體店(不包括食品蔬菜零售業等),印刷業,造紙業等。


三是將被或正在被脫胎換骨式改造的行業,比如媒體行業(包括但不限於報紙,雜誌,書籍,電視,出版,廣告業),郵遞業,通信業等。


四是有重大影響的行業,比如旅遊業,餐飲業,教育,醫療,金融保險業等,除此之外,還有新創生的行業,象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等。


1.紙和矽


用了兩千多年的信息載體-印刷用紙,在互聯網時代,也開始大步流星向博物館進發,取而代之的,將是另一種載體,即以矽為主的電子材料。當然,造紙業不會消失,因為包裝用紙,衛生用紙及紙板業等都需要紙,但用作信息載體的印刷紙,正在從大象的體量向螞蟻的體量快速萎縮。


不久前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新聞,被人們不大不小地關注了一下,就是亞馬遜的創始人花錢把美國有影響的大報華盛頓郵報給買了。報紙業自從互聯網誕生後,就一直走下坡路,而互聯網第一個巨頭雅虎本身,是把自己定位為新媒體的。“數字化一代“的作者-DonTapscott在他的另一本書中披露,根據美國報業聯盟的數據,從2000年起到2010年十年間,美國報業的日發行量已經下降了25.6%。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主流報紙也開始陷入困境。所以,華盛頓郵報被迫賣掉,一點都不奇怪了。與“紙媒”業緊密相隨的出版業,作為一個獨立行業,恐怕是無法生存了,電子出版的成本幾乎為零,網上營銷策劃也不是傳統出版業所長。不轉型,就隻有經營小眾市場,苟延殘喘,但多數恐怕都隻剩進博物館一途了。


前麵我們已經提到芝加哥太陽報把整個攝影部門裁掉,反映的正是這個傳統媒體業衰落的進程。這個進程,其實還隻是處在開始的階段,高潮還未到來。幾年前申請破產保護的有世界級影響的雜誌《讀者文摘》,雖然倒掉的原因不止一種,但最根本的,是來自於互聯網的衝擊,人們特別是數字化一代(35歲以下)的人,閱讀習慣已經改變,不信你問問,有幾個這個年齡以下的人還閱讀報紙看新聞的?他們也許會反問你:為什麽要讀報紙?讀報紙在數字化一代看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當傳統紙媒和紙質書籍倒掉時,陪葬的還有印刷業。


互聯網對傳統媒體的另一個衝擊是信息來源的扁平化,一個或幾個巨頭可以壟斷傳媒和話語權的日子,都隨雨打風吹去。Web2.0是這一進程的推手,微博和自媒體大行其道是一個很好的例證。隨著三網融合和互聯網電視的發展,傳統電視業成為互聯網多屏的一屏,被互聯網統一在麾下。


隨著傳統媒體業的崩潰,與此相伴相生的廣告業,也不得不轉世投生,從粗放廣告時代邁向精準廣告時代。在兩年前的2011年,美國最熱的創業模式是:SOLOMO,即社交,位置和移動。廣告不僅根據你的喜好,地理位置,乃至虛擬空間裏的實時行為來投放廣告(比如你使用搜索引擎時的搜索關鍵字)。傳統媒體和廣告,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


2. OTT-通信業的挑戰


電報,曾是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現在很多90後恐怕都不知道電報是什麽。因為它已經進博物館了。90年代初,如果你拿個“大哥大”,那絕對是有錢人的象征,猶如現在開蘭博基尼跑車一樣拉風。現在,幾乎人手一部手機,這世界叫變化快。本來這是通信運營公司的春天,誰知春風剛起,秋風已至。電話,已不再是一個單純電子產品,而變成了智能裝置的(包括移動)的一個功能了。你想想,你可以用QQ聊天,但QQ是電話嗎?


OTT 是“Over The Top”的縮寫,這個詞匯來源於籃球等體育運動,是“過頂傳球”之意,指的是球類運動員(player)在他們頭之上來回傳送而達到目的地。即互聯網公司越過運營商,發展基於開放互聯網的各種業務,把通信運營商變成了管道商。現在,風頭正健的微信,就成了三大運營商的心病,通信運營商盡管有占據底層的優勢,但他們也不能不顧及用戶的接受度,成了進退維穀的局麵。如何做到與互聯網OTT,用戶三方共贏,是他們麵臨的一個挑戰。


3.物流,物流


去年有一回去中關村郵局向美國寄一封信,來到郵局,其破敗的程度令我吃驚,看起來像是一個偏遠鄉鎮的郵局,看來郵遞也徹底走入曆史已經不遠了。


這些年,美國的郵件數量也逐年減少,與之相伴的,是美國郵局虧損越來越嚴重,一直在討論破產的問題,現在,個人之間基本都是電子郵件了。基本上,在北美隻有帳單和一些傳統印刷廣告,還在通過郵局來郵遞的。郵局如果不能向快遞業或物流業方向轉型,那就隻有等人們來送行悼念了。


電子商務的興起,對物流行業絕對是利好消息,看看淘寶的單日出貨量就知道了。按馬雲調查的數據,現在中國每天有2500萬個左右的包裹,10年後預計是每天2億個。龐大的物流係統,將創造很多就業機會,而鑄就物流的背後,是數據流,其實,真正考驗物流業的,不僅是快捷的運送能力,更是數據的處理能力。隨著數據流的積累,數據會成為物流業二次開發的原始資源。


4. 電視2.0


互聯網剛誕生時,就被人們認為是一種新媒體,顯然,它具有媒體屬性,盡管媒體屬性隻能概括它的一小部分。所以,首先受到衝擊的是傳統媒體,也就不奇怪了。


根據《中國視聽新媒體發展報告(2013)》報道,“北京地區電視機開機率從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這是令人震驚的數據,流失的觀眾,主要是年輕人,這是最恐怖的,流失的,基本不會回頭。而電視台的收入,遲早會跟著觀眾的流失而急劇下降。電視媒體的大地震還還沒到呢,現在隻能算是有些預兆,未來的十年到二十年,必然有許多電視台陷入虧損甚至難以存活(如果不靠財政撥款的情況下)。而電視台相關的崗位,必然隨著電視台收入的下降而減少。


筆者認為,如果電視台不能走向網絡化和平台化,未來大部分電視台必然虧損,如果沒有政府的財政撥款,那就隻有關門大吉了。而那些優秀的製作人,創意人員將有更大的揮灑空間,隻是不再受雇於一家電視台了。等到傳統電視製播體係無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時,其體係的末日就到了。而這一天,已經不太遙遠。在這體係解構與重建過程中,會帶來很多的創業機會。


2004年,美國的影像錄像帶出租業巨頭Blockbuster正處在巔峰期,在17個國家有500多家分店,6萬雇員。2006年十月,發生了看來與Blockbuster不太有關的事,即剛誕生一年半的Youtube被穀歌用16.5億美元的股票收購了。Youtube 不過是網友自拍的視頻節目的網站而已,在那時,Youtube簡直是燒錢的熔爐,被收購時,很多傳統電視媒體都嘲笑它,不認為Youtube代表電視的未來。但Youtube背後的技術發展是帶寬的快速提高,在撥號上網的年代,視頻是很難通過網上傳播的,因為太慢了。因此,Youtube的誕生,其實標誌著互聯網的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即寬帶的普及,這才是對傳統電視可能一劍封喉的利器。


到了2011年3月,Blockbuster破產清算了。Blockbuster是影視業的一個渠道,互聯網對影視業的衝擊,好像圍城一樣,先從外圍據點攻起。現在,每分鍾上傳到Youtube上的視頻,相當於10多萬部電影的長度。由於質量參差不齊,時間長短不一,所以UGC(用戶自製節目/內容)還沒對傳統電視節目業造成大的衝擊。但是,據華爾街估計,Youtube 2012年的銷售收入是36億美元左右。


本人認為,UGC這種原生態的草根節目,盡管和傳統電視節目有不同的陣地,爭奪的卻是相同的廣告資源。真正讓電視業變成互聯網一部分的,將是三網融合。同時,隨著數字電視製作技術設備的普及和價格的降低,傳統電視台的製作優勢壁壘也將逐漸崩塌。這將給有誌於在這個領域裏創業的朋友提供大量機會。節目製作的扁平化(不在受製於電視台)和用戶的選擇自由,將是未來電視的特點。電視,也不過是互聯網多屏時代的一屏而已。


5. 電影2.0


去年,微電影的概念在國內開始興起,不知是不是由於生活節奏的原因,電影也開始突破原來的傳統概念,不像原來那樣兩個小時左右的長度了。長短不一將是未來的一個形態。顯然,人們通常不太會在電影院觀看這種微電影,而互聯網顯然是最好的平台。這種低成本的製作,將給那些做明星夢的人們,提供更多的舞台,也給電影後期處理製作工作室之類的小公司提供更多的機會。


然而,與下麵我們要描述的,這些還是小兒科,電影《星球大戰》享譽世界,它的導演喬治·盧卡斯曾把星球大戰的電影素材放到網上,讓“粉絲”們自己來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製作他們自己的星球大戰版本,然後喬治·盧卡斯挑選質量上乘的放在starwarsuncut上。這不僅在利用互聯網的技術,也體現了互聯網的互動,合作,開放和參與精神。但這隻是開始。因為可以參與的,不僅是製作,還可以是投資,乃至劇本及情節的演化等。


indieGoGo.com,一個眾籌網站,你在上麵就可以推銷你的電影項目,並進行籌款,和kickerstart之類的眾籌網站不同之處在於,indieGoGo是全球性質的,而且不局限於創新項目。當然,這樣的模式,在法製還不發達的中國,複製起來就困難了。而像SnagFilms.com是一個靠廣告支持的免費電影發行平台,最早以記錄片為主,獨立製片人可將拍攝的電影放在上麵。如果從籌款到製作可以是互動的,為什麽放映過程不可以是互動的呢?我相信,隨著互聯網遊戲的發展,未來的電影和視頻遊戲的界限也會開始模糊起來。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和盧卡斯認為目前這種大投資,大製作的模式,將走頭無路。他們認為這種揣摩觀眾喜好,然後大投資的做法,象是賭博。筆者不太同意他們的觀點,高預算和大製作自有它的優勢,在影院放映的音響效果和視覺效果,也是家庭裏的客廳無法比擬的。但很顯然,高預算的電影,風險會越來越高。現在娛樂的方式太多了。


6. “驢友”的春天——旅遊業和相關產業


與幾十年前相比,現在人們出門旅行太幸福了。從計劃,訂票,安排行程,了解目的地的文化,餐飲,住宿乃至娛樂活動,甚至旅行夥伴,都靠互聯網來解決。同時,旅遊目的地的任何黑暗麵,不僅可以被文字曝光,也可被拍照,錄像。還有,數字照相技術也使人們拍照想要拍照的,不再局限於膠片的成本限製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旅遊業深度挖掘,可以找到很多商機。2011年在美國大熱的創業模式SOLOMO,都可以在此找到用武之地。其中,yelp就是其中的代表。而象訂旅館,機票,車等應用,是第一代互聯網創業就成熟的模式,如美國的expedia,國內的攜城網等。


7. 互聯網金融


2013年,中國互聯網創業最火的領域之一是互聯網金融。金融業與互聯網有某種相似之處,都是數字在流動,全球化的今天,資金的調動,不過是數字的變動而已。因此,互聯網與金融結盟,是很自然的事了。比如,他給借貸雙方都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再比如,XBRL技術標準,給全球金融合作和監管提供一個開發的技術標準。金融業是如此龐大,複雜,金融業不僅包括銀行(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等),還包含了證券,各種基金公司,保險,乃至期貨等等。


全麵闡述互聯網在金融業的應用和對金融業的影響,顯然不是一篇短文,甚至不是一本書能夠的做到的,也遠超出了筆者的能力。但有一點,無人能夠否認,就是互聯網對金融的影響,是天翻地覆的。這裏就蜻蜓點水地談兩個問題,一個是互聯網精神對金融的影響,再一個就是當下的熱門話題:互聯網金融。


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了近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無論你對金融持什麽觀點,無法否認的是金融處在經濟結構的核心位置。華爾街把CDO這種有毒債券賣到全世界,美其名曰金融創新,雖然事後美國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但且不說美國政府本身很大程度上受製於華爾街,退一步說,就算政府對華爾街能實現全麵監管,監管的步伐也慢於“金融創新”的腳步,這有點像體育界的興奮劑的發明和禁用,禁用的規定總是落後於興奮劑發明的速度。而很多“金融創新”都基於複雜的數學模型,不要說外行看不懂,很多銀行家恐怕都雲裏霧裏。否則華爾街怎麽把別人兜裏的錢忽悠到自己的兜裏?


開放的互聯網給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種可能,因為金融內行不可能被華爾街獨占,他們還分布在包括學術界在內的許多機構裏。如果各種金融衍生工具,各種金融產品能夠開放,透明,那麽騙子似的創新,生存的空間起碼被大大地擠壓。OMC ( Open Models Company )於是在2009年應運而生。這是一個開放和合作的平台,因為一切風險評估都是透明的,開放的,數據都會和客戶共享。


下麵我們再蜻蜓點水式地介紹一下在中國風頭正健的話題: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金融似乎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但總的來說,僅把互聯網技術應用在傳統金融領域,不能稱之為互聯網金融,而是必須用互聯網精神(開放,平等,分享,合作等)和技術來進行金融活動的,才能算互聯網金融。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信息的透明,扁平化,從而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扭曲或借貸雙方的風險和損失。從這點來說,P2P,阿裏巴巴的餘額寶模式,支付寶模式,美國的風投VenCorps,眾籌模式都屬於互聯網金融。不論是哪種模式,都與具體的社會和法製環境分不開。比如,由於中國的“中”,“小”,“微型”企業不容易得到貸款,所以民間的高利貸盛行,所P2P模式在中國就更興旺。而由於法製的完善程度較低,眾籌模式在中國開展不易。而象與餘額寶這樣的模式,要有一個平台和大數據做依托。


· P2P金融


顧名思義,P2P(Peer-2-Peer)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一般是小額借貸。當然,借貸關係的確立和交易的完成都需在網上完成,需要貸款的人,在網上發布需要借貸的信息,包括數額,利息,還款的方式,和時間。貸出者根據這些信息,自行決定是否借貸,借貸多少等,完成自助式交易。這種小額貸款模式,最早是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孟加拉國的學者穆罕默德·尤努斯開創和發展的,他創立了鄉村銀行來經營這種業務。美國人Stephan Vermut 受這樣的借貸模式啟發,創立了第一家P2P網上借貸服務平台Prosper。目前Proper已經有160萬會員,包括紅杉資本等風投給Prosper投了錢。然而,在美國,P2P金融平台領先的,卻不是Prosper,而是LendingClub,今年5月份,穀歌按15.5億美元的估值,給它投了1.25億美元。


目前,P2P前三甲,除了這兩家外,還有英國的zopa平台。據報道,中國網絡借貸平台已經超過2000家,這有點像兩年前的“團購”的千團大戰啊。LendingClub正計劃明年上市,這些網絡P2P金融平台的成功,是P2P互聯網金融開始在世界範圍內獲得認可和發展標誌。P2P金融平台對金融業的影響,現在還剛剛開始顯現。筆者認為,盡管這種模式在中國發展迅速,但法律者政策風險,比在美國高,創業者必須小心,不要行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帶,否則弄不好一夜歸零。


· 眾籌金融平台


眾籌模式的曆史,可以追溯的很遠,但用互聯網作為平台,讓小企業, 或有創意或想法的個人,從大眾支持者手裏籌資(不給股權),還是2001年的事。最早的平台是ArtisShare。從名字就可以看出,這是給藝術家籌資的網站平台。但眾籌平台中,名氣最大的還是2009年創立的KickStarter,據報道,迄今在KickStarter上 籌資總額達到7億多美元,支持的項目達到4萬7千多個。出資者不占股權,那麽什麽是他們的回報呢? 回報可以是產品幾年徽章,T恤,階段性產品或最終產品。而融資者在一定期限內達到籌資目標後,要在說好的期限內給予出資者設定的回饋。之所以不是股權籌資,因為美國的法律限製,一個非上市公司,其股東人數不能超過500人。


2012年5月,美國簽發了針對眾籌模式的Jobs法案,該法案旨在通過取消對於新興創業企業在融資上的一些限製條件來促進經濟增長。這個法案為股權眾籌的變革,開啟了一道機會之門,這個法案首先將為電影製片人提供一個暢通的資金通道。想想看,這已經有點像IPO了,不同的是不必經過股票交易所。據福布斯網站報道,2012年是爆炸式增長的一年,到2012年年底,美國有700多家眾籌網站,而預計到今年第二個季度,眾籌網站將增加到1500家。在美國,這麽短的時間,誕生如此多的同一模式的網站,在互聯網史上甚為少見。一些評論人士認為,這種模式,對金融業的影響,將是顛覆式的。如果股權眾籌大門徹底打開,那些靠幫助公司IPO吃飯的傳統投資銀行,弄不好就從大碗吃肉,變成小碗喝湯了。但是,由於不同的社會,文化和法製環境,眾籌模式在中國如何發展,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不過,筆者相信,這裏麵風險多多,機會也多多。


· 阿裏巴巴的模式


阿裏巴巴的模式包括以支付寶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業務,餘額寶模式,小型貸款模式等,餘額寶模式就是把支付帳戶裏的餘額,用於基金投資,投資收益將高於活期利息,同時,錢卻可以隨時支取。餘額寶上線不到6天,用戶數就突破100萬,18天後,用戶數超過251萬,累計轉入資金規模66億這種模式,隻要收益率大於活期利息,其規模就會越來越大,而銀行的活期存款,恐怕就會越來也少了,這種模式,對信用卡業務有什麽影響,人們也可以期待。可以說,餘額寶模式是互聯網長尾效應的一格體現,充分利用長尾效應,成就了穀歌,那麽,餘額寶會成為什麽?這是一場精彩的好戲,大幕剛剛拉開。阿裏模式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海量的數據,可以挖掘出大量的有價值的信息去構建包括評價體係在內的各種應用,用於風險控製,也可用來有償分享。


上麵隻簡單地介紹了互聯網金融的幾個主要領域,細分領域可以有很多,可以說,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精神實質,和現實相互作用,產生了許多新物種。互聯網金融還處在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階段。其格局還遠未塵埃落定,隨著移動支付,大數據處理,分享合作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對傳統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保險業等金融業的改變,將洶湧澎湃而來。比如,前幾天,有消息報道91金融超市”獲得了寬帶資本、經緯創投等多家機構的第二輪6000萬元人民幣投資,91金融超市,是為消費者和金融機構搭建的一個平台。該平台旨在將潛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需求及資質證明等數據匹配給相應的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則根據上述數據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點擊看快鯉魚相關報道)。有誌於金融業創業的“童鞋”們, 趕緊退而結網,準備撈魚吧。


8.教育



8.教育


教育行業,是與知識最相關的行業,知識的傳播是教育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教育是培養公民,培養人才,培養知識分子的主要渠道,從個人角度來說,受教育是學習工作技能的和技術的重要手段,也是初始能力認證的關鍵一環(學位證書)。互聯網最開始影響的,是與信息傳播(知識傳播是其中的一部分)相關的外圍產業,比如印刷,百科全書,報紙,錄製行業等等,想想看,現在還有多少人去看百科全書?一台聯網的電腦,至少是大部分疑問都能搜到答案。搜索引擎,是人們打開知識寶庫,獲取知識的一把金鑰匙。但,這些和前麵提到的開放課程, 還隻是開始。這些年,美國大學的學費像開花的芝麻,節節攀高。一個四年製的大學,很多學校的學費和生活費的開銷,都要在25萬美元左右了。而2013年,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年薪是45000美元左右(參見)。


近幾年,到發達國家留學念本科的國人,學費和生活費,四年下來要100多萬人民幣,而這樣海歸的年薪是多少呢?看到很多(或曰多數)都在十萬一下。這樣的投入與產出的扭曲,長時間勢必影響人們對追求傳統高等教育的積極性。因為,除了公務員,市場經濟下的公司,長期看重的還是一個雇員的能力,而非文憑。美國有一個調查研究,把那些有能力和機會進入長春藤名校但卻進入州立大學的人,和那些進入長春藤學校的人進行了比較,以十五年為尺度,發現這兩種人的收入相當。名校的學位,在開始找工作時,占有優勢,但時間一長,能力就起主導作用了。這個調查說明,大學的認證功能,未必如人們想象的那般“金”光閃閃。而且,某種角度上,這是可以替代的。所以才有各種職業考試證書等。當然,在中國這樣有科舉傳統的國家,文憑,特別是名校的文憑,是某種意義的象征。所以含“金”量要高些。


麵對傳統大學如此高昂的學費,照片分享網站snapfilsh(2005年被惠普以3億美元的價格買去)前總裁Ben Nelson在2011年創立了Minerva Project, 這是最具雄心的把在線教育和線下教育相結合的創業公司,因為它的目標就是要顛覆傳統的大學,它計劃用長青藤四分之一左右的學費,卻提供可以和長春藤教育相媲美甚至更好的本科教育。Minerva 2012年籌集到兩千五百萬美元,而前哈佛校長和前財政部長Larry Summers 做它的顧問委員會主席,而顧問委員會裏包括前斯坦福大學行為科學主任,前哈佛大學理學院院長等人。Ben Nelson直言不諱地說Minerva Project的目標就是替代哈佛,要成為高等教育裏最有價值的品牌。


大學教育的另一個功能是,知識的傳播和技能的訓練,我們看到,這種功能正開始被方興未艾的網絡開放課程蠶食,當然,現在僅僅是開始。在線教育,已存在多年,但最近兩年,似乎開始被主流教育機構所重視,美國大學麵對互聯網的大潮,不想被被動顛覆,開始自行行動起來。比如,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聯手,創立了免費開源在線項目edX,隨後,伯克利就加入了這個項目,而由斯坦福大學教授創立的Udacity,也將很多課程放到了網上,並對全世界免費開放。而由另兩位斯坦福大學教授Andrew Ng和Daphne Koller 創立的Coursera更是勢頭凶猛,目前,Coursera不僅已經融得大筆資金,比這更讓人驚豔的是它的豪華陣營,Coursera提供來自斯坦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密西根大學,賓西法尼亞大學,加州理工,杜克,約翰霍普金斯等美國一流名校的免費在線課程,現在,Coursera 已經囊括了一百多所院校,有500多萬注冊學生。


這三家最重要的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提供者,掀起了一個MOOC的浪潮,但筆者相信,這僅僅是高等教育重構風暴前的一點微風。互聯網對教育領域的滲透,其顛覆性的根源在於互聯網的內在技術和精神,可以讓教育與傳統方式完全不同的模式運行。哈佛商學院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認為,15年內,美國的大學一半都可能破產。


前麵提到的Don Tapscott和Anthoney D. Williams在他們的書中,提出一種觀點,就是21世紀的大學係統,將是一個網絡,一個生態係統,而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象牙塔。Don和Anthoney認為,每個大學都將是這個教育網絡的一個節點並參與合作。有關課程的內容和學習,合作分三個層次。


一是課程內容的分享和互換,傳統上,課程是一個大學的競爭優勢和核心資產之一,現在,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分享和免費精神,使其免費成為現實。


合作的第二個層次是課程內容的合作創造,製作和升級,這超越了共享新想法和共同討論的範疇。這是開源軟件和開源硬件運動的延伸和延續。


合作的第三個層次,是關於學習的,未來的一個可能是,所有的大學課程對全世界的所有學生開放,這將把大學變成一個跨地域,跨越年齡,跨越專業的24小時開放式平台,任何人都可以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選修任何大學的課程。關於這一點,其實我們已經看到了曙光。Don和Anthoney認為,這種合作式教育和學習(大學合作協同,提供學習的課程等),將成為教育學的核心。


這裏,我們並未關注學習的方法,其實,互聯網所能提供的互動性和時間的靈活性,也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還有,通過人工智能,認知科學和行為心理的分析,適合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課程,我相信也會逐步誕生。這裏我們就不詳述了。


也許有人會問,大學會消失嗎?筆者認為不會,因為大學還有兩個功能,一個是研究功能,一個是社交功能,如果研究功能還可以被其他方式取代的話(比如專門的研究機構),社交功能(學生在一起的互動)是不好被替代的。但是,如果課程都是免費的或費用非常低廉,那麽還有人為了單純的社交功能花前文提到的金錢買單嗎?國內許多大學開設EMBA班,筆者認識有的朋友上了不止一個EMBA班,目的當然不是學習,而是建立個人人脈關係網,以現在的價格,100多萬人民幣,大概可以上兩個EMBA班,但顯然,100多萬在國外大學(很多還是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學)所結識的人脈,遠不如在EMBA結識的人脈“含金量”高。那些有能力送孩子花100多萬留學的家長,是不是該考慮一下教育的投資回報率呢?與美國大學競相追求變化相比,國內大學好像還在20世紀酣睡。


除了前麵提到的EdX,Coursera,Udacity外,下麵,我們列一些MOOC或與此相廣的創業公司名單,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去考察一下,或可為創業或學習知識做參考。



  1. NovoEd – 斯坦福創立,是一個專注於學生合作和課程項目的網站。

  2. Futurelearn- 第一個英國創立的17所大學課程的開放平台,也是對全世界開放。

  3. OpenUpEd– 第一個泛歐洲的MOOC平台,包含了十一個國家。

  4. iversity德國的一個MOOC平台

  5. Open2Study– 澳大利亞的MOOC開放平台。

  6. Canvas– 開放的連接在線課程,學生和老師的平台。

  7. 10gen Education– 在線學習平台,由10gen 運營。

  8. MRUniversity –專注於經濟學課程的開放課程

  9. Udemy – 任何人都可以發布視頻課程的平台.

  10. 2tor- 這是一個為大學在線教育項目提供技術服務工具的公司。


現在的MOOC大潮對傳統大學的衝擊,會不會像95年創立的Amazon對實體書店的衝擊呢?人們有理由期待。


上麵,我們隻談了互聯網對高等教育的影響,那麽對中小學呢?筆者認為,對中小學的影響也不會小,隻不過這個影響還沒有真正開始。中國傳統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一個早該揚棄的理念。應該改為“書山有路樂為徑,學海無涯趣作舟”,也隻要在互聯網時代,這樣的理念有可能變為現實。


現在的所謂一些網校,都是把優秀教師的講課錄製成視頻,放到網上,筆者覺得這太原始了,將來的課程,可能都是電影或動畫的形式,並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個性化調整。而課件的製作,將來可能是老師和各種製作公司合作完成,寓教於樂,才應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將來的老師,起得更多的可能是答疑解惑,而不是講課。寓教於樂,才應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教育,醫療和住房,被當下中國人稱之為新“三座大山”,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行業,當然無法在技術革命浪潮下獨善其身,我們將另辟專文討論這個領域。


你無法置身事外 ——技術革命正在引領社會大變局(一)


Tesla的啟示——你無法置身事外:正在到來的社會大變局(二)


自動駕駛汽車將顛覆哪些行業——你無法置身事外:正在到來的社會大變局(三)


三維打印背後的無影腳——你無法置身事外:正在到來的社會大變局(四)


零售的哀歌與電商的藍海——你無法置身事外:正在到來的社會大變局(五)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