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被科學點中死穴 (2) 老幾 隨著東方巨龍兩百多年前在西方列強的槍炮下轟然倒地,作為中華文明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像是被西方現代科學點中了穴位,動彈不得。在科學的“照妖鏡”下,中華幾千年傳統文明幾乎一夜間全都成了“封建迷信”, 其傳承者被歸為“牛鬼蛇神”。有兩千多年完整實踐曆史的中華醫學也倍受爭議,幾次麵臨被廢除的命運。 一門學科曆經千年後而不得不自證其“科學性”以示存在的合理性,算得人類曆史上的奇事一件。由 此而來關於中醫是否“科學”的爭議也從來沒有間斷過。擁護和反對中醫兩派對立之嚴重,言辭之尖銳,中間沒有絲毫調和餘地,這在嚴肅的學術討論中是不多見 的。同樣明顯的是,無論舉出多少支持中醫的證據,到目前為止,從科學角度看來,都是無效的。中醫就像是被科學點中了“死穴”,無解。 令人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意識到,中醫是否“科學”本身就是偽命題。究其根源,在於中西方認知體係的根本不同。明白了這一點,就不難得出上述結論。 西方經典科學認為,世界為客觀獨立存在,不受人的主觀意識幹擾;其特點是“外向” 即認知是通過觀察試驗歸納總結個體和邏輯推理而產生。在此框架下,經過眾人“盲人摸象”以逼近本原。科學體係的優勢是明確,嚴密,可控,重複性強,便於操 作。科學的動力來源於其結果的實用性。科學的特性使其在人類物質文明發展上貢獻巨大。這也是老幾熱愛科學從事科學的個人原因。 科 學在方法論上的優勢在有些時候也是其軟肋,即它所依據的邏輯係統是不完備的。這點在“悖論”討論中已明了,不再贅述。除此之外,科學體係有一無法跨越的障 礙,或者說科學的“死穴”,那就是作為主觀的“我”以及“我”與觀察對象的關係是什麽,不在科學可研究之列。這一“死穴”根本上講,就是產生量子力學中波 粒二象性這個“怪物”的原因,使天才如愛因斯坦, 晚年對這個量子力學中的怪物百思不解, 到死都不能釋懷, 中國古人則不同,認為天人合一, 世間萬物普遍聯係, 不可隔裂。作為傳統認知起點的易經,其建立是通過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通過觀察天上日月星辰運行的現象規律,以及觀察大地上的種種的法則,又觀察鳥獸羽毛的文采如何和環境相適應,近取象於人的自身,遠取象於宇宙萬物, 以主觀的“我”去感受宇宙本原。 換句話說,東方傳統認知是“內向的”,係統的, 動態的,全息的概念,沒有主觀和客觀的截然區別。再換句話說,中國古代先賢探求的是世界的本原 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其動機在於使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企圖改造自然。了解了這一點,就不難理解為啥在唯物主義泛濫的時代,傳統文化為何沒有立足之地。好在現代量子力學已經證明了唯物主義的荒謬。 古代中國傳統認知的目的,方法和範圍,使其較有可能發現宇宙更為根本的規律和原則。這種更為根本的規律和原則決定了其描述應該是且隻能是,及其簡練的,高度概括的,嚴格辯證的,正確的,準確的,和普遍適用的; 同時又是主觀的 (這點上與科學不同)。 由於作為觀察者的“我”也在其中,認知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主觀性, 為經典科學所排斥。中國傳統文化這種認知的差異,給其應用操作上造成了巨大局限性。同時也容易陷入神秘主義和迷信。 不 同於神秘主義的不可驗證,傳統文化認知的結果是可驗的,盡管高度概括,同時也是精準的。在這一點上,與科學沒有任何不同。隻不過要求實驗者真正具有傳統文 化素養,就像科學實驗者具有真正科學素養一樣(聽起來像是廢話,實際中對中西文化持雙重標準的人不在少數)。以上傳統文化特點,都可以從正確的易經和中醫 實踐曆史中得到證明。 希望討論到這兒,大家能夠了解中西文化的互補性而不是優劣性。 待續。 (因博文交流形式所限,文中盡可能采用約定俗成說法。)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