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社交網站的興起是2003左右的事情,那時候拷貝美國模式還是一件費勁但容易討好用戶的事情,Linkedin剛剛開始創業。Facebook好像還隻能通過大學郵箱注冊,2004年,專注服務白領人群的聯絡家Linkist網站吸引了一大批中國用戶使用。我所在的公司也幾乎在同時推出了類似服務,瞄準高級白領開展以獵頭服務為核心的人脈網站,很可惜拷貝並沒有成功,時間太早了,團隊也幾乎沒有除獵頭業務以外的互聯網運營經驗。
當時的職業社交網站幾乎全部是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聯係為核心,無論是通過朋友介紹還是所謂六度理論,它的核心功能就是打通我和我想結交的人的界限。可以說當時的Facebook是以“泡妞”為誘餌建立起來的社群網絡,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用戶打發寂寞時間的大眾化平台,而Linkedin則是以職業發展為核心,認識能夠幫助你更好進行職業晉升的人和事。
轉眼之間,Linkedin也走過了十年時間,最近LinkedIn宣布,將以9000萬美元購買新聞閱讀應用Pulse,社交和閱讀的整合成為了一個移動互聯世界的新注腳,為什麽Linkedin會鍾情於閱讀呢?
毫無疑問,職業社交網站已經從人與人之間的“工具聯係”進化到“資源和利益交換”。如果Linkedin還僅僅是滿足幫助用戶擴大自己的人脈圈,那麽恐怕它早已經失去了核心價值,除了職位、公司信息以外,Linkedin做的事情都聚焦在商業用戶本身的需求上:職業技能、職場資訊、專業圈子、知識共享等等。對於一般用戶來講,換個工作一般是兩三年才來一次,但源源不斷的獲取專業信息和維護商業人脈,則是頻率非常高的事情。去年5月,LinkedIn以1.19億美元收購在線文檔共享服務提供商SlideShare,便是為了保證用戶的活躍和知識分享,拓展新的盈利模式的開端。
個性化內容的搜索、挖掘、推送成為LinkedIn的下一步大動作,今年3月份LinkedIn更新後的搜索功能即可以幫助用戶尋找社交關係,但它同時可以幫助用戶提高尋找內容的體驗。其新聞聚合服務 LinkedIn Today,允許用戶選擇接收直接來自意見領袖們的原汁原味獨家言論。論專業程度,LinkedIn Today顯然不能滿足用戶更個性化,精準的內容需求,Pulse能夠在這方麵形成對LinkedIn 求職媒體平台的有益補充,進一步完善LinkedIn的生態環境。
Pulse誕生於 2010 年,這款應用可以幫助用戶收集他們喜愛的新聞,並以一種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一度成為蘋果應用商店的熱門應用。
優質並且豐富的內容源是LinkedIn頭疼的事情,大部門的社交入口都是以Facebook和Twitter為核心,LinkedIn在開放平台整合方麵的努力並沒有取得讓人滿意的效果,如果不能為LinkedIn用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開放的社交平台毫無意義,如果LinkedIn的用戶不參與規模化的信息傳播和內容再生產,社交平台就沒有流量優勢和新營收渠道。目前與Pulse合作的內容提供商750家,每天有超過2000萬的用戶在Pulse上閱讀超過1000萬條資訊,如果LinkedIn和Pulse能夠再進一步整合,促進上億規模的用戶消費內容,這本身就是一個大生意。
內容平台本身的社交化也成為一種新趨勢,由於智能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會通過手機來閱讀、分享、互動。LinkedIn中的社交關係是一個可信任網絡環境,基於這樣的網絡環境所篩選出的信息,不僅僅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還能夠增強信息傳遞的準確度和信息判斷的精準性。相比 Facebook,LinkedIn 有著更加清晰的定位和市場目標群體,加上其特有的商業氣質,用戶在信息流中所起到的信息發現的角色也會更靠譜。
所有內容為所有人服務這種模式在互聯網現階段已經失效了。移動閱讀平台一定會和社交媒體水火交融,在社會化閱讀網絡中人與人的關係將決定內容平台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