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法書攷》大篆者,周史籀所作也。或曰柱下史始變古文,或同或異,謂之篆。篆者,傳也,傳其物理,施之無窮,《漢·藝文誌》《史籀》十五篇是也。以史官製之,用之敎授,謂之史書,凡九千字。小篆者,秦相李斯所作也”。
篆, 傳也。寫一個人的生平,叫“傳”,寫一個文明的曆史,叫“篆”。信息,是一個非常科學的名詞,篆,是一個非常人文的名詞。把科學和人文結合起了,就叫做社會科學。什麽是科學,科學是價值中立的,是人類共同的知識。什麽是人文,人文是文明的價值體係,是人類某一族群的符號體係,基於信仰和價值。由於人文信仰價值不同,就會有文明衝突之說,就有普世之說。實際上,價值中立沒有信仰的科學才是普世的。如“能量”、“物質”和“信息”這些名詞才是普世的概念,而“民主”,“自由”等並不是普世的概念。我們無需用大炮強製各國科學院接受“能量”、“物質”和“信息”這樣的概念,但是,卻需要大炮強製或保衛信息的“自由“。顯然,一部分人把自己的信仰和價值強加給另一部分人不能稱之為“普世”。但是,一些無需暴力強製而普片為所有不同文明和文化接受的理念才能稱之為普世,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普世理念,無需大炮強製其它文化接受,其它文化自然接受。
當布魯諾被燒死的時候,日心說就不是普世,因為日心說挑戰一種信仰和價值。如今日心說隻是物理學中諸多參照係之一種,地心說、日心說、銀河係心說,宇宙大爆炸心說都是具體論說上下文中可以成立的參照係說。一旦科學化了,就價值中立了,就沒有信仰衝突了,就無需暴力強製了。鴉片戰爭以後,工業技術來到中國也挑戰了農業文明到信仰和價值,如有人以破壞風水龍脈為由反對建設鐵路和電訊,但這隻是短暫的阻力,很快科學理性就戰勝了信仰和價值。一個概念基於理性科學而不是基於信仰價值才能避免文明衝突,或者說,人類和平的時代隻能建立在一種信仰和價值體係之上,那就是人本主義的科學理性。
我指望這個係列成為《物質循環的世界》係列的補充,或者是成為《物質循環的世界》的姊妹篇,旨在建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橋梁,在科學試驗驗證的概念之上建立社會科學。所以,這即是對“信息”概念的科學探討,也是對“信息”概念的科普,但目的是以“信息”這個科學概念理解人類社會本身,重點是構建人文科學,用自然科學的基礎概念構建價值中立的人文科學。也希望在今天中國文化建設時期,為華夏文明的複蘇和崛起添磚加瓦。
我在這挖個坑,並沒有胸有成竹,而隻是摸著石頭過河,把自己關於“信息”這個概念的理解紀錄下來。這個紀錄可能是跳躍式的意識流,想到哪寫到哪,希望網友指教補充討論。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