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業回歸自然:糧農組織倡導以 “節約與增長”為原則的耕作模式

從下麵的轉載文中摘錄出來再發一遍。這個也是俺很讚同和支持的。

讓農業回歸自然:糧農組織倡導以 “節約與增長”為原則的耕作模式。
2011 年06月1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
連接:
http://www.fao.org/news/story/zh /item/80096/icode/。

作物產量可以增長六倍。2011年6月13日,羅馬 - 糧農組織今天宣布啟動一項新的重大舉措,旨在以環境上可持續的方式擴大糧食生產,滿足世界日益增長人口的需要。

在上世紀60年代出現“綠 色革命”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糧農組織通過其植物生產及保護司新近出版的《節約與增長》一書,呼籲實行作物生產的可持續集約化。

小 農

新方法主要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小農。幫助發展中國家的低收入農戶(大約25億人)節約生產成本,培育健康的農業生態係統,使 他 們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並將儲蓄用於家庭的保健和教育。

“綠色革命”技術將大約十億人從饑荒中解救出來,所生產的糧食足以養活不 斷增 長的世界人口;其數字在1961年至2000年期間翻了一番,從30億增加到60億。

新千年

然 而,目前 采用的集約化作物生產模式無法應對新千年的挑戰。要想農業實現增長,必須學會節約。

“節約與增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倡導 免耕或少耕 保護性農業技術,從而維護土壤的結構和健康。農田為植物殘留物所覆蓋,並對穀類作物與具有肥土作用的豆類作物實行輪作。

精 準農業

在 過去數年裏,糧農組織及其合作夥伴為“節約與增長”工具包開發的其他技術包括精準灌溉,實現節水增收,“精準施肥”可以使植物吸收的養分加倍。

作 為另一個要素,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能夠遏製有害生物種群的發展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農藥的需求。

這些方法有助於作物適應氣候變化,不僅 可 以提高糧食產量,而且有助於將作物的需水量降低30%,能源開支減幅可達60%。最近在南部非洲開展的玉米試驗表明,在某些情況下,作物產量可增長6倍。 在57個低收入國家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采用上述技術的農場平均單產提高了近80%。

生態係統方法

“節 約與增長”模式采用生態係統方法,利用大自然賦予的條件,如土壤有機質、水流量調節、授粉和害蟲天敵捕食等進行作物生產,並適時適量地合理利用外部投入物 – 完全根據作物的需要,不多也不少。

該方法汲取上個世紀60年代綠色革命的教訓,即過於強調提高作物的產量,而忽略了環境問題。

生 物多樣性

數十年的集約化耕作或已導致肥沃土壤退化,地下水枯竭,蟲害肆虐,生物多樣性遭侵蝕,空氣、土壤和水源受到汙染,而 且 已有跡象顯示主要穀類作物的單產增長率持續下降。

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增至92億,這也意味著需要滿足的發展中國家糧食需求量 將增 加一倍。對此,進一步加大作物生產的集約化程度是唯一的選擇。若要在2050年之前消除饑餓和滿足需求,世界糧食生產必須增加70%,發展中國家則需要增 加100%。

應對挑戰的關鍵在於作物生產實現可持續集約化,即“節約與增長”。但這將意味著從作物生產的同類模式向知識密集型且適應特 定 地點的耕作係統轉變。

支持農民

采用這種耕作方式還將需要對農民提供大力支持,幫助他們學習新方法和 技 術,同時各國政府則需要加強國家植物育種計劃,以促進采用氣候適應能力更強和投入物利用效率更高的新型種子品種。

政策製定者必須為應 用有 益的良好生態係統管理等新模式製定鼓勵措施。關鍵是促進農業投資。發達國家應增加針對發展中世界的官方發展援助中農業的比例。發展中國家本身則應提高國家 預算中農業部門所占份額。還需要增加國內和外國私人投資。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