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中國需要轉基因嗎?

  中國需要轉基因嗎?

  一麵是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不斷擴大,一麵是跨國巨頭已壟斷國際轉基因育
種市場,麵對轉基因技術,中國怎麽辦?抗拒?開放?還是自主研發?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汪孝宗北京報道

  “農業部從未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商業化種植,在
國內也沒有轉基因糧食作物種植。”針對近期出現的“中國三大主糧作物全部轉
基因”傳言,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在2月16日重申了中國政府
的“態度”。

  僅過了一周,農業生物技術應用國際服務組織(ISAAA)於2月22日發布數字:
2010年全球29個國家的1540萬農民種植轉基因作物1.48億公頃,種植麵積同比增
加10%。從1996年至2010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麵積增加了86倍,累計已經超
過10億公頃。

  中國特立獨行了?

  轉基因“安全”嗎?

  世界上第一個出現在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美國,是
一種保鮮番茄。

  這項研究成果本是在英國研究成功的,但英國人沒敢將其商業化,美國人便
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事實上,食品轉基因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伴隨著激烈的安全爭論。

  自1998年起,陸續發生了“英國普斯塔事件”、“美洲斑蝶死亡”、“加拿
大超級雜草事件”、“歐洲轉基因玉米對哺乳動物健康影響”、“中國抗蟲棉破
壞生態”等事件。而這些轉基因技術的“醜聞”,最終被各國政府和權威研究機
構一一否定。

  例如1998年,英國科學家普斯塔個人在電視台(並不是通過學術論文或者通
過權威機構)發布了他的實驗結果,稱用轉基因的馬鈴薯飼喂大鼠可以破壞免疫
係統。英國皇家學會針對普斯塔的報告,專門組織專家進行了認真評估,最後的
結論是,實驗結果不能證明轉基因土豆對大鼠有這樣的一些危害。

  這是第一個與轉基因生物安全有關的事件,它引發了一場到現在仍未平息且
愈演愈烈的轉基因生物安全之爭。

  爭論的主角,是轉基因的支持者美國與謹慎者日、歐。

  “美國是對轉基因技術態度最前衛、最開放的國家,全球大規模的轉基因產
品的商業化是從美國開始的。”李紹明表示,“實際上,美國的這種態度很大程
度上鼓勵了轉基因技術創新和研發。”

  據介紹,美國人吃的食品中,60%~70%都含有轉基因成分在內。包括玉米、
水稻、馬鈴薯等美國人的主食中,均有轉基因品種被美國政府批準種植和食用。

  美國國家科學院於2010年4月發表的最新報告《轉基因作物對美國農業可持
續性的影響》,從農戶視角對美國發展轉基因作物14年來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效
益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從總體情況來看,與傳統農業相比,轉基因技術為美國
農民創造了巨大的環境收益和經濟收益。

  歐盟和日本對轉基因食品的謹慎態度,更多地是出於其農產品[16.40 1.61%
股吧]進口國的實際情況,以安全問題作為一種技術性貿易措施。事實上,歐盟
及日本相關主管機構、第三方研究機構近10餘年來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研
究,均未發現與已產業化轉基因食品直接相關的安全問題。

  國內多數專家認為,就轉基因種子爭論不休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麵:其一,
轉基因糧食作物是否可安全食用;其二,轉基因技術專利主要由跨國種業巨頭掌
握,他們可能靠轉基因技術壟斷別國種業市場。

  美國壟斷轉基因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經說過:“誰控製了石油,就控製了所有國家;誰控
製了糧食,就控製了人類;誰控製了貨幣,就控製了全球經濟。”

  “石油、糧食和美元是美國統禦全球的三大戰略。實際上,美國的國際戰略
布局基本都是圍繞這三大戰略展開。因此,大力發展與糧食、種業有關的轉基因
技術,本身就是美國國家戰略的一部分。”大北農[32.51 0.71% 股吧]集團北京
金色農華種業公司總經理、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紹明指出。

  李紹明介紹說:“在全球轉基因育種的市場中,美國孟山都一家公司就占據
85%的份額。美國目前在轉基因技術上是全球領先的,這個領先比常規育種更大,
是全球壟斷。”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的調查,當前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轉基因作物研發的相關技
術都已經被孟山都等少數公司所控製,而且這些生物巨頭已經通過專利技術和國
際公約,攻陷了一些國家的糧食控製權。

  目前,阿根廷國內種植的大豆99%以上都已經是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大豆,
阿根廷的農民不僅要為這些轉基因大豆付出額外的費用,而且從此陷入了法律訴
訟的泥沼。孟山都公司已經實際上壟斷了阿根廷的大豆市場和大豆種子的銷售,
從中獲取了巨額利潤。

  “現在許多歐洲國家對生物技術還設有很高的門檻、不允許商業化,導致大
部分歐洲生物育種公司都把總部遷往美國,反而進一步加強美國生物技術方麵的
優勢。”李紹明對此不無擔憂地表示。

  李紹明坦陳:“這可能是不少國家在政策和立法方麵上的一個尷尬選擇:允
許商業化的話,市場可能很快就被美國為首的跨國公司占領;不允許商業化的話,
差距會越來越大。”

  妖魔化轉基因食品“有商業推手”

  既然引進轉基因技術有“引進”跨國巨頭的危險,中國能不能自主研發轉基
因技術呢?

  “轉基因就是把我們已知的、有用的、優良的、安全的基因,非常精確地去
做一個轉移,它的安全性完全能夠得到保障。因為轉基因食品有很多技術要求,
比如說對一個植物要做轉基因進去,首先它要沒有任何‘不良記錄’。”中國農
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國內知名轉基因研究專家羅雲波解釋說。

  羅雲波進一步解釋道,“生物體就是基因構成的,雜交育種是一群群的基因
在進行轉移,就是亂選,有的甚至是隨機組合來弄的,以期找到一個好的。如果
用轉基因的標準來評價它,肯定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實際上在自然界中,基因的
漂移、交流是普遍存在的,如農作物的花粉風一吹就到處亂跑,它也是一種基因
漂移。”

  “有些人說‘未來我們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們的食品裏頭不能有轉基因’,
是很愚蠢的。實際上,妖魔化轉基因食品及其育種背後有商業推手,有不可告人
的政治目的、商業目的。”羅雲波強調。

  實際上,轉基因食品已開始進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我國市場上出售
的大豆色拉油,幾乎全部都是用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生產的。

  “我們國家一定要大力地發展轉基因種子,大力地發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
物產業。不然市場一旦放開,我們的種業就有可能會全軍覆沒,遭受滅頂之災。”
羅雲波指出。

  羅雲波頗為“痛心疾首”地表示,“例如大豆是我們的原產,我們當初在戰
略上的一個重大失誤,就是沒有開展大豆轉基因種子研究。現在大量國外的轉基
因大豆賣到中國來,中國的大豆已經麵臨滅頂之災了。”

  “不搞轉基因,就要落後挨打”

  事實上,目前,大多數國家對轉基因生物研究與產業化政策日趨積極,把發
展生物技術作為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戰略選擇。2006年,我國將轉基因生物新
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列入《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

  2008年7月,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我國啟動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
大專項。2009年6月,國務院出台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幹政策》,明
確提出要“加快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家的戰略性新興
產業”。

  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
抓緊開發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基因和生物新品種,在科學評
估、依法管理基礎上,推進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

  “從技術角度看,轉基因和常規育種都是品種改良的技術手段,是一種相對
精確和定向的現代分子育種技術,其本身不存在安全性問題;從產品應用的情況
看,全世界至今未發現有安全性問題;從育種技術的發展看,已經逐漸由經驗育
種向精確定向育種的方向轉變。” 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長萬建民教授認為。

  而在當前的國際技術格局下,“我們不搞轉基因育種,肯定要落後、挨打。”
萬建民說,“我們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我們自己也去研究轉基因育種,使之成
為我們的專利產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