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周刊》:為什麽菲律賓種轉基因作物?

來源: 加州老李 2011-08-05 06:42:0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099 bytes)
為什麽菲律賓種轉基因作物? 

2010年04月19日三聯生活周刊

  菲律賓是亞洲唯一批準種植轉基因主糧的國家,本刊記者對菲律賓進行了實
地采訪,試圖找出原因。

  ◎袁越(發自菲律賓)

  羅薩莉的說法

  3月的菲律賓,天氣已是酷熱難當。在這個位於赤道附近的島國,一年不分
春夏秋冬,而是隻有兩個季節——從5月到10月為雨季,其餘皆為旱季。受厄爾
尼諾現象的影響,菲律賓去年遭受了創紀錄的颶風災害,損失慘重。今年卻又遇
到了罕見的旱災,很多地方已有半年沒怎麽下過雨了。

  本刊記者從位於呂宋島南部的首都馬尼拉出發,乘坐長途汽車一路向北,沿
途橫跨數條幹枯的河流,原本寬達幾百米的河床都隻剩下了一條幾米寬的小溪。
此時正值春玉米即將收獲的時候,枯黃的葉片在熱風中互相摩擦,發出了刺耳的
聲音。

  5個小時後,長途車駛進了班詩蘭(Pangasinan)省。這是位於呂宋島中西部
的一塊平原,也是菲律賓最重要的糧倉之一。羅薩莉·埃利亞蘇斯(Rosalie
Ellasus)開著一輛嶄新的進口SUV將本刊記者接到了她位於馬納瓦格(Manaoag)市
的家中。這是一個典型的農家小院,院子中間的曬穀場上鋪滿了剛剛收獲的金黃
色玉米粒,院子周圍是一排羊圈,幾隻山羊在悠閑地吃草,院子後麵是一眼望不
到邊的農田,種滿了一人多高的玉米,再過幾天就可以收獲了。仔細看,這片玉
米葉片碧綠,葉形完整,密密麻麻的葉片遮住了陽光,地上看不到多少雜草。

  “今年的莊稼全靠抽地下水灌溉,花了不少油錢。”羅薩莉說,“因為旱災,
今年玉米收成不好,每公頃隻有8.2噸,比去年少1噸。按照目前的價格計算,這
就相當於少掙了3萬比索。我們這裏缺水,一年隻能種一季水稻,隻夠自己吃。
但是氣溫足夠高,剩下的時間裏能種兩季玉米。玉米是我們的經濟作物,掙錢全
靠它了。”

  羅薩莉不但說話的口氣像個商人,就連衣著打扮也不像是一個典型的農民。
“我本來不是農民,也曾經瞧不起農民,但現在我經常塗著口紅,穿著高跟鞋去
參加各種聚會,目的就是想讓大家看看,農民可以是一個令人驕傲的職業。”

  羅薩莉就出生在馬納瓦格市,她的父親是個司機,母親是一名家庭婦女,一
家人從來沒有種過地。20歲時羅薩莉嫁給了一名住菲美軍士兵,並於1980年跟隨
丈夫移民美國,在一家醫院找到了一份技術員的工作。1995年丈夫因病去世,3
年後她帶著3個孩子回到菲律賓,花了70萬比索買下1.3公頃土地(1公頃等於15
畝),變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70萬比索大約相當於11萬元人民幣,對於一
位單身母親而言不是一筆小錢,羅薩莉決定好好經營,下半輩子爭取靠它過上安
逸的日子。可是一年後她就嚐到了當農民的滋味,真的是一點也不好受。

  “我一開始種的是雜交玉米,結果田裏冒出很多玉米螟,把玉米棒子和葉片
都啃得坑坑窪窪的。我趕緊撒農藥,撒完也不放心,每天都要去查看一遍,飯都
吃不好。到最後每公頃隻收獲了4.5噸玉米粒,又因為被玉米螟啃食後賣相不好,
糧站不收,最後隻賣出了3.5噸,勉強保本。”

  “種玉米很費錢,光是化肥每公頃就要9000比索,如果施用有機肥的話就要
1.5萬比索。再加上種子的費用、農藥的費用、農機(柴油)的費用和人工的費用,
每公頃玉米的各種成本加起來至少10萬比索。”

  2000年10月,菲律賓政府派來一支工作隊,向縣裏的農民宣傳轉基因玉米。
羅薩莉去聽了科學家們舉辦的講座,對這種不需要噴藥的玉米很感興趣,便主動
申請把自家的田當做試驗田,試種轉基因玉米。

  “當時去聽講座的大都是老農民,他們生性固執,對傳統的種田方式有一種
天生的驕傲感,看不起台上的那幫年輕的技術員。但我不一樣,我本來就不是農
民,從頭開始學習怎樣種莊稼。另外,多年的外國生活也讓我眼界大開,敢於接
受新生事物,所以隻有我一個人簽了約。”

  2002年,羅薩莉在自己的田裏種了3種不同的玉米,一種是孟山都公司的轉
Bt基因玉米——MON 810(商品名DK818 YD),一種是先正達(Syngenta)公司的類
似產品,一種是普通雜交玉米,結果孟山都的玉米收獲了7.367噸,先正達收獲
了7.240噸,雜交玉米因為蟲害的原因,仍然是隻收獲了3.5噸。

  “當時轉基因玉米還未獲批準,很多人告訴我菲律賓的非政府組織(NGO)正
在準備大規模抗議,甚至還要武力毀田。我說我不怕,我相信科學家的話,這種
玉米沒毒。再說美國已經種了很多年,如果有毒早就被禁了。另外,我親眼看到
了轉基因玉米的好處,既能省勞力又能省錢,憑什麽不讓我種?於是我私自買來
種子,繼續種植轉基因玉米。”

  2002年底,菲律賓政府正式批準了轉基因玉米的種植。當地農民看到了羅薩
莉的榜樣,紛紛改種轉基因玉米,以至於種子公司都供應不上了,轉基因迅速變
成了賣方市場。目前除了孟山都和先正達這兩個行業巨無霸外,還有先鋒
(Pioneer)和拜爾(Bayer)這兩家跨國公司,以及玉米世界(Corn World)和生物種
子(Bioseed)這兩家菲律賓本土公司加入了競爭,菲律賓農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競爭的直接結果就是逼著競爭對手不斷推出新產品。果然,2005年孟山都又
推出一個新產品NK 603(商品名Roundup Ready),把抗除草劑基因轉入玉米。兩
年之後,孟山都再接再厲,把MON 810和NK 603進行雜交,成功地培育出帶有這
兩種特性的新型雜交玉米。羅薩莉很快改種這一新品種,每公頃隻需要花700比
索除草劑的錢,就能有效地控製雜草的生長,不但節省了人工除草的費用,而且
還免除了耕地需要的柴油費用(耕地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除草),進一步降低了成
本。雖然這種新種子比較貴,每公頃需要花7000比索買種子,但平均每公頃能收
9噸玉米,刨去成本和租地的開銷後每公頃淨賺7萬比索。

“轉基因玉米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葉片不被蟲咬,形狀完整,做成手工藝品還能
多賣幾個錢!”

  此時的羅薩莉已經不再親自種地了,而是搖身一變成了一名管理著10公頃土
地的小地主,雇了幾個佃農幫她種地,但她仍然喜歡把自己叫做農民:“我隻是
拋棄了傳統的方式,把農業當做一項產業來經營而已。”她現在還有一個身份是
馬納瓦格市的議員,已經做了兩年,今年5月又將舉行大選,她製作了一批印有
自己頭像的招貼畫,準備開始上街拉票。

  “新一代的菲律賓農民觀念已經非常現代化了,我們慢慢習慣了自己決定自
己的生活。”羅薩莉說,“沒人逼我們種轉基因玉米,是我們親眼看到了好處,
自己決定要種的。如果將來有了轉基因大米,我想我們會立即接受的。”

  朱莉和安東尼奧的說法

  離開羅薩莉,本刊記者又奔赴同樣位於呂宋島中部的塔立(Tarlac)省康塞普
西翁(Concepcion)市,拜訪了朱莉·麥迪娜(Julie Medina)女士。她和羅薩莉一
樣今年都是50多歲的年紀,但她衣著簡樸,肩膀上還搭了條毛巾,看上去比羅薩
莉更像一個地道的農民。沒想到,她卻是一個掌管著400公頃土地、擁有150名佃
農、每年糧食總產值達到了1200萬比索(約合27.5萬美元)的正宗的大地主。

  “我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歡種田,對農民的辛苦十分了解。”朱
莉對本刊記者說,“所以我雖然身在國外多年,心裏卻一直惦記著家鄉人。”

  和羅薩莉一樣,朱莉21歲時嫁給了一名美軍士兵,並於1981年跟隨他移民美
國,可惜兩人於次年離婚。朱莉獨自一人留在了洛杉磯,並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
校拿到了一個文秘學位。此後她嫁給了一個石油工程師,跟隨丈夫周遊全世界,
擴大了視野。正是在越南和泰國旅行時她見識了當地的有機農業,並對有機肥料
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1991年,距離塔立省不遠的皮納圖博火山突然噴發,火山灰讓大片農田顆粒
無收。當時身在國外的朱莉立刻想到了她在智利和秘魯的見聞,這兩個國家也位
於火山多發地帶,當地農民掌握了在火山灰上種莊稼的技巧,收成相當不錯。為
了幫助家鄉民眾盡快走出皮納圖博的陰影,她決定回到菲律賓,把自己學到的知
識傳授給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誰知她一回來就不想再走了,便決定定居在家鄉經
營農場,傳播有機農業的理念。

  “我現在最大的樂趣不是掙錢,而是看看用有機的方法到底能讓玉米產量增
加到多少。”朱莉笑著對本刊記者說,“我最近從一個韓國人那裏買到一種有機
肥料,主要是用雞糞做的,雖然1公頃要施3萬比索的這種有機肥,但產量提高非
常顯著,而且土壤結構依然保持得很好。”

  “既然你這麽喜歡有機農業,為什麽還用轉基因種子呢?”本刊記者不解地
問。

  “這兩者不矛盾啊,我隻用先正達的轉Bt玉米種子,不用孟山都的‘二合一’
種子。”

  原來,朱莉認為有機農業就是盡量不用任何化學物質。Bt玉米可以不用打農
藥,正好符合她的要求。另一個抗除草劑特性則正好相反,隻有噴灑除草劑才能
體現出它的優勢,所以朱莉沒有采用,而是寧願用人工的方式除草。

  “我還發現了轉基因玉米的一個好處。”朱莉對本刊記者說,“一些害蟲吃
不了玉米,隻能改吃雜草。Bt基因讓害蟲變成了益蟲,我們就不用殺它們了。”

  其實,朱莉對於有機農業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菲律賓大學馬尼拉分校公共
健康學院院長尼娜·格勞利亞尼(Nina Gloriani)醫生對本刊記者介紹說,由孟
山都開發的這種抗除草劑玉米抗的是草甘膦(Glyphosate,商標名Roundup),這
是一種有機磷除草劑,屬於第二代除草劑,實驗證明對哺乳動物的傷害很小,沒
有致癌性,其半衰期也很短,對環境的影響輕微。相比之下,人工除草需要翻土,
費工費油不說,翻土造成的水土流失也是一個不可小覷的潛在危害,所以說人工
除草其實並不一定就比草甘膦更環保。不過,朱莉依然堅持己見,菲律賓政府也
沒有強行要求她改變,而是給了她選擇的權利和充分的自由。

  這個例子正好說明轉基因技術的可塑性很強,一個崇尚有機農業的人同樣也
能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轉基因種子。

  離開朱莉的農場,本刊記者又來到了一個家庭農場,農場主安東尼奧
(Antonio)是一個40多歲的地道農民,不怎麽會說英語,隻能依靠翻譯和記者溝
通。他對轉基因技術的來龍去脈並不十分了解,隻是看到別人種的轉基因玉米既
省錢又高產,就決定自己也試試,沒想到他立刻愛上了這種高科技種子,決定全
部改種轉基因玉米。

  安東尼奧甚至成為新型“二合一”種子(商品名DK9132 RRC2/YG)的最早試種
者,這是孟山都剛剛投放市場的第二代“二合一”種子,有40%的植株每株能結
出兩個玉米棒子,產量比第一代“二合一”又提高了不少。

  “我不管別人怎麽看,反正我體會到了轉基因玉米的好處,這是我自己的決
定,任何NGO(非政府組織)都別想改變我。”安東尼奧說。

  與其他國家一樣,菲律賓也出現了一批專門反對轉基因技術的NGO,他們一
度相當活躍,甚至組織過暴力抵抗。那麽,為什麽菲律賓農民最終沒有聽他們的,
而是敞開懷抱迎接了這種新技術呢?這首先要歸功於菲律賓大量的回國“菲僑”。
記者采訪的3位菲律賓農民有兩位都是“菲僑”,這不是偶然的。事實上,因為
菲律賓寬鬆的出國政策,以及英語的普及,使得菲律賓成為亞洲對外輸出勞動力
最多的國家。本刊記者在采訪期間沿途遇到的大部分菲律賓人要麽自己曾經出過
國,要麽家裏有人正在國外打工,這些人帶回國的不光是美元,還有開放的心態。
菲律賓人尤其對美國的生活方式和先進技術非常崇拜,而美國恰好是轉基因農業
進行得最早,也是最徹底的國家,美國中西部那些麵積龐大的轉基因農場為菲律
賓農民樹立了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視,菲律賓人的飲食習慣是一種奇怪的東西方結合體。
他們的主食通常是大米,但菜則幾乎都是大魚大肉,很少吃蔬菜豆腐,這就使得
菲律賓對動物飼料的需求量非常大。各種動物飼料當中玉米無疑是最劃算的,同
時玉米也是發展得最早、技術上最成熟的一種轉基因主糧。菲律賓政府之所以能
夠成功地引進轉基因玉米,與上述幾個因素密切相關。

  當然,菲律賓科學家和政治家們的貢獻也不可忽視。

  科學家和官員們的說法

  “菲律賓的轉Bt玉米從溫室試驗到大田試驗,再到最終的商業化生產,走過
了一條艱苦曲折的道路。這是對菲律賓生物安全監管體係的一次挑戰,可以說我
們這個體係經受住了考驗。”菲律賓科技部執行秘書長埃斯特雷拉·阿拉巴斯特
洛(Estrella Alabastro)在一本名為《現代生物科技與農業》的書的扉頁上寫下
了上麵這句話。該書的主編萊昂納多·岡薩雷斯(Leonardo Gonzales)博士向本
刊記者介紹說:“這本書是由5位親自參與過菲律賓引進轉基因玉米這件事的專
家學者撰寫的,詳細地講述了這件事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一本如何在發展中國
家推廣現代農業技術的教科書,非常值得亞洲各國學習借鑒。”

  要想理解為什麽菲律賓走在了其他亞洲國家的前麵,可以先來研究一下岡薩
雷斯博士的履曆表。他在菲律賓上的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田納西大學讀書,獲得
了農業經濟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他先是在國際水稻研究所擔任農業經濟學研究員,
後又成為菲律賓政府的農業政策顧問,領導著一個以研究農業新技術發展為宗旨
的非政府組織(STRIVE)。也許是因為菲律賓曾經是美國殖民地,兩國之間的文化
交流一直非常頻繁,像岡薩雷斯這樣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後回來從事研究工作的
學者人數非常多,他們的存在極大地促進了菲律賓科學界與國際同行之間的交流。

  菲律賓有兩個農業科研中心,一個是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總部設在呂宋
島南部的洛斯巴諾斯(Los Banos)。另一個是菲律賓大學洛斯巴諾斯分校(UPLB),
尤其是隸屬於該分校的植物育種研究所(IPB),更是匯集了不少國內頂尖的育種
專家。早在1987年,這兩家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就看出了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巨大
潛力,聯合成立了一個生物安全研究小組,開始著手研究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問
題。1990年,時任菲律賓總統克拉鬆·阿基諾宣布在這個小組的基礎上成立國家
生物安全委員會(NCBP),使得菲律賓成為南亞地區最早建立類似機構的國家。
NCBP聯合了包括菲律賓農業部、衛生部、科技部和環境與自然資源管理委員會等
數個國家級機構的科學家,共同管理轉基因農作物的引進和種植。

  1996年,孟山都公司向NCBP提出申請,打算引進轉Bt基因玉米(MON 810)。
接到申請後,NCBP委托IRRI和IPB聯合進行試驗,地點選在了IRRI專門花費100多
萬美元建成的轉基因農作物專用玻璃溫室。“由於Bt玉米已經在美國、加拿大、
南非、阿根廷和日本等國獲得了批準,因此我們決定把研究重點放在轉基因玉米
對菲律賓本土環境的適應上,而不是一般性的安全問題。”前菲律賓大學昆蟲學
家艾米莉亞娜·博納多(Emiliana Bernardo)博士對本刊記者說,“比如MON 810
原本是用來對付歐洲玉米螟的,我們專門研究了它對亞洲玉米螟的毒性,發現照
樣有效。”

  第一批試驗結束後,NCBP決定在選定的幾個地點進行戶外試驗。試驗的條件
嚴格遵循國際慣例,試驗田一律選在遠離人群的地方,周圍有護欄,並設24小時
保安。轉基因玉米的播種時間和附近的普通玉米保持3個星期以上的時間差,防
止交叉傳粉。試驗完成後所有玉米和植株都必須先煮沸15分鍾後再埋入土中。更
重要的是,試驗地點全都對外公開,保證周圍的老百姓享有知情權。

  第一批戶外試驗完成後,NCBP又決定擴大試驗範圍,檢驗這種新型作物對於
不同環境的適應程度。大規模試驗同樣嚴格遵循國際慣例,對每一塊試驗田的位
置都做出了公示。也就在這個時候,由一些國際NGO牽頭組織的反轉基因運動開
始了。

  “菲律賓的反轉基因聲勢一點也不亞於其他亞洲國家。”博納多博士告訴本
刊記者,“我們這裏不但有人絕食抗議,還有人采用暴力手段破壞試驗田,以至
於所有的試驗田都不得不配備了武裝保安人員。”

  “轉基因技術的反對者通常都是一些不懂技術的人,他們的立場都很絕對,
不可能發生改變。”岡薩雷斯博士補充說,“比如2003年6月的那次絕食抗議,
政府派出官員和專家和他們溝通,誰知絕食者們在念完自己的聲明後便聲稱自己
餓了,根本沒有聽專家們的回應便回家吃飯去了。”

  “大部分反對轉基因的人都來自國際非政府組織,他們提出的很多質疑都來
自國外,並不適合菲律賓國情。”博納多博士舉例說,“比如有人認為Bt蛋白質
會殺死蝴蝶,但這個證據來自北美,北美蝴蝶需要遷徙,往往在某個時間集中到
某個地方進食。而菲律賓蝴蝶不需要遷徙,因此沒有這個問題。再比如有人懷疑
轉Bt玉米會讓害蟲產生抗性,但菲律賓的玉米都是和水稻間種的,加之菲律賓農
作物的多樣性很高,害蟲的生存壓力低,很難產生抗性。”

  雖然科學家的意見非常一致,但菲律賓政府並沒有強行推廣轉基因,而是在
市政廳舉辦了多次公開辯論會,讓正反兩方的人都有發言的機會。麵對反方的咄
咄攻勢,菲律賓科學家們保持了冷靜的心態,堅持采用理性的方式和對方溝通,
堅持用事實來說話。“我覺得這是菲律賓科學家們做得最成功的事情。”岡薩雷
斯說,“我們通過講道理爭取到了菲律賓農民的支持。事實上,正是由於農民代
表在辯論會上公開支持轉基因技術,公開爭取自己種植轉基因玉米的權利,才使
得天平轉向了我們這一邊。”

  在認真傾聽了各方意見後,菲律賓政府決定站在科學這一邊,於2002年12月
4日正式向MON 810頒發了證書,允許其在菲律賓進行大規模商業化種植,同時批
準了轉基因玉米作為主糧和飼料進入菲律賓市場,轉基因主糧的種植領域裏第一
次出現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身影。不過,由於MON 810屬於黃玉米,不是菲律賓
人愛吃的白玉米,因此轉基因玉米大都作為飼料被使用了,但這並不妨礙有相當
一部分轉基因玉米被加工成玉米粉,進入了食品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證書的有效期隻有5年。在這5年的時間裏菲律賓的科研
人員一直在密切監視種植情況,一旦出現問題,比如亞洲玉米螟出現抗性,就可
以要求種子公司改進技術,研製出新型的Bt轉基因種子。可喜的是,菲律賓尚未
發現玉米螟出現抗性,MON 810的許可證已經延期一次了。

  “轉基因玉米的引進是符合菲律賓農民利益的。”菲律賓科技部政策研究室
研究員戈弗雷·拉蒙(Godfrey Ramon)對本刊記者說,“菲律賓農民完全有權決
定是否采用轉基因種子,以及采用什麽樣的種子。比如有些地方玉米螟危害不大,
就不必用抗Bt種子。”

  菲律賓農民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截止到2009年底,菲律賓種植轉基因玉米的
總麵積已經達到了50萬公頃左右,比去年增加了7%。除此之外,菲律賓政府還批
準了轉基因油菜、苜蓿、棉花、土豆、大豆和甜菜在菲律賓的種植,轉基因大米、
木瓜和茄子也將在不遠的將來端上菲律賓人的餐桌,菲律賓成為轉基因農業領域
最醒目的一張亞洲麵孔。

  與此同時,全世界種植轉基因農作物的總麵積也已達到了驚人的1.34億公頃,
同樣比2008年增加了7%左右。目前已經有25個國家的1400萬農民種上了轉基因農
作物,其中90%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普通農民。轉基因技術為提高糧食產量,保
護生態環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為世界各地的農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偏見源於無知+不講道理

  ◎袁越(發自菲律賓)

  轉基因是一種技術。評價一種技術的好壞,第一要看它服務於誰,第二要看
它是否劃算。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都必須根植於科學分析,但同時也必須跳出科
學的框框,從社會和環境的角度予以考量。

  任何成功的技術,都必須讓使用者受益。轉基因技術在醫藥方麵的應用滿足
了這一要求,但在農業方麵就出現了偏差。目前已經被商業化的轉基因農作物大
都是針對農民的需要而設計出來的,它們減少了農民的勞動強度,降低了種田的
成本,增加了農業的利潤。但對於消費者,也就是所有吃糧食的老百姓而言,轉
基因農作物更像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怪物,誰也說不清它究竟好在哪裏,為什
麽要種它。難怪有相當數量的老百姓對轉基因持反對態度,因為他們不覺得這種
技術是為他們服務的。

  反對需要理由。老百姓缺乏專業知識,隻能把目光轉向少數意見領袖。於是,
綠色和平組織和少數專家學者站出來充當了老百姓的意見領袖,對轉基因農業的
服務對象和服務效率都提出了質疑,聲稱轉基因技術是大公司賺錢的工具,其潛
在危害尚未可知。

  第一種質疑本來是站不住腳的,現在還有哪一種新技術是免費的呢?但是當
反對者將此事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後,這種質疑就立刻變得擲地有聲了。

  第二種質疑看似合理,誰能證明轉基因食品沒有潛在的危險?但是仔細分析,
這種質疑同樣站不住腳。誰能證明任何東西永遠無害呢?當一件事情的時間尺度
被放大到“永遠”之後,就隻能用概率來描述它。科學家早就證明轉基因農作物
的安全性和其他新型農作物等同,其對環境的益處很可能大於壞處,但這樣的描
述顯然太過抽象,沒能打動消費者的心。

  在一個自由的社會,消費者就是上帝。沒有消費者的支持,轉基因農業不可
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問題在於,大多數消費者一葉障目,並沒有意識到潛在的風
險正向他們逼近。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內的絕大多數國際農業研究機構都在發
布警告:世界糧食危機是真實存在的,轉基因技術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問題在於,任何新技術的發展都需要時間,如果我們現在不做好準備,等到危機
真的來臨時很可能就來不及了。

  這就是我們必須了解轉基因技術的理由。■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