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轉基因技術科普:讓公眾聽得懂

轉基因技術科普:讓公眾聽得懂

  作者:許智宏
  光明日報2011-7-25

  不能籠統地講轉基因作物是否安全,關鍵是看轉的什麽基因,所以必須一個
基因一個基因地去討論,就像我們不能因為牛奶、雞蛋出了問題就否定整個食品
行業。1996年,從美國第一批批準的轉基因作物品種推出以後,至今已有15年時
間,目前還未發現有安全性問題。至今已有29個國家種植轉基因作物,2009年全
球種植麵積已達1.34億公頃。從作物種類而言,主要是玉米、大豆、棉花、油菜
等。以大豆為例,目前全世界種植的大豆中約3/4的麵積是轉基因大豆,美國作
為全球大豆的主要生產國,轉基因大豆的麵積已達90%左右。

  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對人是否安全,這屬於食品
安全的範疇;二是對環境是否安全。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對轉基因的生物安
全性檢測來講,也需要由不同的部門開展工作。

  首先,對已經研發出來的轉基因作物品種,如新近我國批準的轉基因抗蟲水
稻、轉植酸酶基因玉米,都要做有關食品安全方麵的各種試驗,測試對人體是否
可能有害,是否有過敏反應,還要看其營養成分等方麵是否有變化。

  其次,是看所試驗的特定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生態的影響,比如轉的抗蟲基因
除了殺死害蟲以外對有益的昆蟲有沒有影響,對生物多樣性是否有影響。

  對老百姓來講,一般會首先關注轉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問題。我個人覺得,
截至目前,不少人仍對轉基因作物缺乏基本的了解,一聽到抗蟲基因、毒蛋白,
就開始懷疑它是不是對人體有毒。其實,抗蟲毒蛋白隻對部分昆蟲有毒,有很強
的專一性。就像現在的轉基因棉花、轉基因水稻裏的抗蟲基因所產生的抗蟲毒蛋
白,它隻對鱗翅目害蟲有毒性,這方麵已經做過大量的毒理試驗。

  這個抗蟲毒蛋白並不是從轉基因作物才開始使用的,人類知道這個抗蟲蛋白
已幾十年了。所謂“BT”,其實就是一種細菌——蘇雲金杆菌的縮寫。科學家早
就發現這種細菌在其芽孢中生產一種可起到抗蟲效果的晶體蛋白,以前人們是通
過發酵生產把它作為生物防治藥物用於農業,拿到田間去噴,但其缺點是很不穩
定,一下雨很易被雨水衝刷掉而失效。現在,科學家隻是讓植物自己生產這種晶
體蛋白殺蟲。

  我國現在有40%多的汙染源來自農業,主要是使用了太多的農藥、化肥。我
年輕時曾在棉花地裏工作過。當時,每年因農藥使用不當或過量導致中毒、死亡
的情況時有發生,因為棉花的病蟲害很嚴重,而噴灑農藥都是在最熱的夏天,而
且棉花在生長過程中要多次噴灑農藥。種植抗蟲轉基因棉花後,不用噴那麽多農
藥,這其實也是對環境的一種保護。而轉基因的棉花地裏也會播種非轉基因棉花,
或在周圍種植其他作物,給昆蟲提供繁殖後代的機會,以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影
響。

  一些人認為轉基因植物對生物多樣性不利,也隻是通過一兩個假設的例子推
出來的結論,並沒有確實的科學研究依據。現在,人們仍對轉基因的基本科學知
識了解不夠,所以才會產生種種誤解。這隻能通過更多的科普宣傳,使公眾了解
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作物是怎麽回事。科學家應該通過合適的方式,用公眾明白
的語言,增強人們對轉基因作物的了解。(作者為中科院院士、中國植物生理學
會理事長)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