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萬光年外超新星爆炸殘骸由暗轉亮

16.5萬光年外超新星爆炸殘骸由暗轉亮




據美國太空網報道,一般而言,一顆恒星爆炸之後的殘骸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漸黯淡下去,但是根據哈勃空間望遠鏡的一項最新觀測結果,有一個這樣的殘骸卻似乎再次變亮了。

6月10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一張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超新星1987A的最新哈勃望遠鏡觀測圖像。這是近400年以來人類觀測到距離地球最近的超新星事件。它為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絕好的樣本,對超新星爆發之後的演化情況進行觀察研究。

在最近的觀測中,一個天文學家小組發現在多年持續變暗之後,超新星1987A的殘骸體在最近似乎又重新變亮了。這意味著這個位於距離地球16.5萬光年之外大麥哲倫星雲中的超新星殘骸體正逐漸轉化形成所謂的“超新星遺跡”。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6月9日出版的英國《自然》雜誌上。

當超新星爆發之後的物質開始暗淡之際,它會逐漸開始轉變為“超新星遺跡”,但此時由於殘骸之間以及殘骸與周遭空間的氣體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其亮度會出現再次的上升。這種轉變非常細微,其細節很難研究。然而由於超新星1987A距離地球較近的位置,我們得以在1994年至2009年之間斷斷續續一直保持著對這一目標的精細觀測。

羅伯特·柯什納(Robert Kirshner)來自美國哈佛-史密鬆天體物理中心,他說:“1987A是我們目前所觀測到最年輕的超新星。而這次我們得以發現其亮度增加,完全取決於它距離我們太近,並且哈勃望遠鏡擁有無與倫比的觀測精度。”

自從哈勃空間望遠鏡1990年發射升空以來,柯什納領導的小組一直以來進行著對超新星1987A的長期跟蹤觀測。自那以後,哈勃的觀測數據為我們紀錄下了超新星1987A爆發後的各時期演化曆程。

在此次公布的這張最新照片中,超新星1987A的四周被明亮的物質環圍繞著,這是其爆發前數千年間陸續擴散到周圍空間的物質殘留。這個物質光環的直徑約有1光年(約合9.6萬億公裏)。而在這個明亮物質環內部,可以觀察到超新星爆炸後的碎片遺骸正向外擴散。

我們現在所觀察到的1987A的光大多來自在爆發時產生的反射性元素衰變。隨著時間推移,其亮度將逐漸下降。但是1987A顯然出現了變亮的現象,暗示有一種新的能源來支撐它的發光。

經過長時間的急速膨脹,當年的超新星爆發產生的碎屑遺骸開始接近並撞擊其四周的物質環區域。劇烈的衝擊波和摩擦使溫度迅速上升,產生強烈的X射線輻射,這種輻射信號能被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塞卡X射線空間望遠鏡捕捉到。這些X射線轟擊超新星殘骸,炙熱的衝擊波則讓整個遺跡結構閃閃發光。相同的情形在我們銀河係中也有,如仙後座A。

除此之外,由於1987A非常年輕,天文學家們將有機會通過對這些擴散遺跡的研究而反演其整個爆發演化曆史。

最後,隨著擴散的物質融入周遭的星際塵埃氣體之中,其爆發的曆史信息將變得無法辨認。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來得及,1987A的情形仍然非常適合對其進行深入的考察。(來源:新浪科技 晨風)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