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 有幾個個問題: “中醫在治療疾病的過程中,往往把提高機體本身狀況到正常狀態作為一個最終的‘治愈’概念。。。” 1. 這個機體本身狀況的“正常狀態”在中醫裏是怎麽定義的? 2. 如何與實驗相驗證? 3. 中醫學又是怎麽得知他們的那套方法能夠提高機體本身狀況到正常狀態?有實驗數據嗎?有的話,有多少?
回帖:
關於1,中醫的經典教科書中都有。
關於2和3的‘中醫學又是怎麽得知他們的那套方法能夠提高機體本身狀況到正常狀態?’,簡單地說:即經過治療,肌體狀態又回到‘1’。
問題是3的‘有實驗數據嗎?有的話,有多少?’:回答是有!有許多;但是,坦率地說,其中合乎科學規範化的文章所占得比例是不多的。而這正是中醫中藥以及其研究領域要注重的地方:曆史上,以往的中醫、藥偏重經驗和個案,而由於中醫、藥本身的特點,使得係統地、‘科學規範地’研究(某一)疾病的課題在立題和試驗的具體步驟設計上要較常規的科研要難得多:比如,西醫的藥物成份單一,臨床研究注重的是對應疾病症狀的全體。而中醫藥物成份臨床研究注重的是對應病症的‘個’體類型,即因人而‘可能’異,使得單一的處方按照西醫的、科學的方法應用起來卻有違中醫的治療原則。不是不可以設計中醫、藥試驗的具體步驟,而是說需要考慮的因素要更多、更複雜些。這可能也是中醫、中藥研究領域中合乎科學規範化的文章所占得比例不多的原因之一吧。
不知說清楚了沒有?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