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和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和貢獻哪個大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8-11-2 10:45
提問者: minidunkey - 助理 四級
最佳答案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麵——恒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恒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他的宇宙學理論。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邊的自洽的動力學宇宙模型,並引進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大大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我感覺這就像讓我們拿邁克爾喬丹和科比布萊恩特比較一樣,很難說個明白,沒有服眾的答案。
愛因斯坦的理論和成果世人皆知,當然,也包括那個偉大的原子彈的原理。
而楊振寧對物理學的貢獻範圍很廣,包括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學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發現宇稱不守恒之外,楊振寧還率先與米爾斯(R.L.Mills)提出了“楊-米爾斯規範場”,與巴克斯特(R.Baxter)創立了“楊-巴克斯方程”。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Segr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為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
人們讚揚在理論物理前沿度過了半個世紀的諾貝爾獎得獎人楊振寧是一位堅忍不拔、具數學天才的科學家。他致力於揭示自然的對稱性,而這些對稱性常常是隱藏在雜亂的實驗物理結果的後麵。
他參與20世紀一個最主要的思想革命。這場革命是試圖用一個統一的方法來了解自然的無窮多樣性,從混沌的星球爆炸到電子環繞原子核的顫動。
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的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說:“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曆,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為欣賞。”
他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愛國者的典範。佩服!~ 楊振寧主要科學成就
楊振寧的物理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他在統計物理,粒子物理理論和量子場理論等方麵都取得了傑出成就,特別是他和李政道合作期間成果豐碩。
* 在統計物理方麵,他與李政道合作關於相變的一係列研究已經成為經典文獻;他本人在1967年首先發現的Yang-Baxter方程為可積模型的研究開辟了全新的方向,對物理和數學都有廣泛的影響;他還提出了非對角長程序的概念。
* 1954年,楊振寧與羅伯特·米爾斯頁麵羅伯特·米爾斯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百科對應頁麵為Robert_Mills_(physicist)。一道提出了楊-米爾斯理論,即非阿貝爾規範理論,楊-米爾斯理論對基礎物理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基礎;1970年代他與吳大峻合作研究規範理論的整體性質,亦即規範理論與數學上纖維叢的密切聯係,楊-米爾斯理論的數學性質也是近三十多年來數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 1956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當時令人困惑的θ-τ之謎——即後來所謂的K介子有兩種不同的衰變方式。楊振寧和李政道通過分析認識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他們仔細檢查了過去的所有實驗,確認這些實驗並未證明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在此基礎上他們進一步提出了幾種檢驗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實驗途徑。次年,這一理論預見得到吳健雄小組的實驗證實。因此,楊振寧和李政道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承認,並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獎。
[編輯] 榮譽
*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Nobel Prize, Physics)
* 1980年獲拉姆福德獎頁麵拉姆福德獎並不存在,英語維基百科對應頁麵為Rumford Prize。(Rumford Prize)
* 1986年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U.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 1993年獲本傑明.富蘭克林獎章(Benjamin Franklin Medal)
* 1994年獲鮑爾獎(Bower Award)
* 1996年獲玻戈留玻夫獎(N. Bogoliubov Prize)
* 1999年獲昂薩格獎(Lars Onsager Prize)
* 2001年獲費薩爾國王國際獎 (King Faisal International Prize)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生於德國烏爾姆一個經營電器作坊的小業主家庭,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是一名不成功的商人,母親波林·科克是一位鋼琴家。愛因斯坦從小不很聰明,三歲還不會說話。五歲時對袖珍羅盤著迷,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愛因斯坦出生後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遷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遷至意大利米蘭。1895年他轉學到瑞士阿勞市的州立中學。愛因斯坦在就讀小學和中學時,功課表現平常,不愛與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授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曾經公開責罵他:“你將一事無成。”他的父親曾寫信對朋友說:“愛因斯坦的功課成績並不完全符合我的希望和期待。很久以來,我已經看慣了他的成績單上總是有不太好的和很好的成績”。
1895年,愛因斯坦來到瑞士蘇黎世投考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得很不錯,但其他科目沒有考好,該校校長赫爾岑推薦他去瑞士的阿勞州立中學學習一年。在阿勞州立中學學習的這段時光中使愛因斯坦感到快樂,這所學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觀’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愛因斯坦進入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師範係學習物理學,學校裏的物理教授韋伯很討厭愛因斯坦,曾對愛因斯坦說:“你很聰明,但有個缺點,你聽不進別人的話”,愛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時常與韋伯教授衝突,她指責他對愛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愛因斯坦在實驗室引起一場爆炸,手部嚴重燒傷。1900年畢業,沒能如願留校擔任助教,隻能靠當“家教”維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國籍。1902年在大學同學格羅斯曼(M. Grossman)的父親協助下,被伯爾尼瑞士專利局錄用為技術員,從事發明專利申請的技術鑒定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開展科學研究,於1905年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中取得了曆史性成就,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同年,以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取得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的博士學位。
[編輯] 奇跡年
愛因斯坦於伯恩的故居
愛因斯坦於伯恩的故居
愛因斯坦在1905年發表了四篇劃時代的論文,分別為:《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物體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因此這一年被稱為“愛因斯坦 奇跡年”。100年後的2005年因此被定為“2005 世界物理年”。
* 1905年3月發表《關於光的產生和轉化的一個啟發性觀點》(On a Heuristic Viewpoint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認為光是由分離的粒子所組成。愛因斯坦解釋光也是由小的能量粒子(量子)組成的,並且量子可以像單個的粒子那樣運動。“光量子”理論把1900年普朗克創立的量子論大大推進一步,對早已成為定論的光的波動理論提出有力挑戰,揭示了微觀世界的基本特征:波動—粒子二元性。
* 1905年4月:根據在咖啡館裏關於茶的討論,愛因斯坦寫出一篇論文,論證可以根據糖在液體中的擴散速度來計算糖分子的大小。這一篇《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On the Motion Required by the Molecular Kinetic Theory of Heat of Small Particles Suspended in a Stationary Liquid)的論文。
* 1905年6月30日,德國《物理學年鑒》(Annalen der Physik)發表《關於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一文。首次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基本原理,論文中提出了兩個原理:“光速不變”,以及“相對性原理”。
* 1905年9月27日,德國《物理學報》刊出〈物體的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有關嗎?〉(Does the Inertia of a Body Depend Upon Its Energy Content?),認為“物體的質量可以度量其能量”,隨後導出了E = mc²的公式。
[編輯] 成名
愛因斯坦1908年兼任伯爾尼大學的兼職講師。1909年離開專利局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國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1912年任母校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教授。1914年,應馬克斯·普朗克和瓦爾特·能斯特的邀請,回德國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應亨德裏克·安東·洛倫茲和保耳·埃倫菲斯特的邀請,兼任荷蘭萊頓大學特邀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投入公開和地下的反戰活動。
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所作的光線經過太陽引力場要彎曲的預言,於1919年由英國天文學家亞瑟·斯坦利·愛丁頓的日全食觀測結果所證實。1916年他預言的引力波在1978年也得到了證實。愛因斯坦和相對論在西方成了家喻戶曉的名詞,同時也招來了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沙文主義者、軍國主義者和排猶主義者的惡毒攻擊。
1917年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性》一文中提出了受激輻射理論,成為激光的理論基礎。
1919年11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新觀察證實相對論的消息,形容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大勝利.
1919年11月10日《紐約時報》刊登新觀察證實相對論的消息,形容這是愛因斯坦理論的大勝利.
愛因斯坦因在光電效應方麵的研究,被授予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科學院的公告中並未提及相對論,原因是認為相對論還有爭議[1]。
1933年1月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後,愛因斯坦是科學界首要的迫害對象,幸而當時他在美國講學,未遭毒手。3月他回歐洲後避居比利時,9月9日發現有準備行刺他的蓋世太保跟蹤,星夜渡海到英國,10月轉到美國擔任新建的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的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與普林斯頓大學非同一機構),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國國籍。
1937年愛因斯坦曾經探訪住在美國加州的查理·卓別林。
1939年他獲悉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在匈牙利物理學家利奧·西拉德推動下,上書羅斯福總統,建議研製原子彈,以防德國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愛因斯坦對此強烈不滿。戰後,為開展反對核戰爭的和平運動和反對美國國內法西斯危險,進行了不懈的鬥爭。
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因主動脈瘤破裂逝世於普林斯頓。遵照他的遺囑,不舉行任何喪禮,不築墳墓,不立紀念碑,骨灰撒在永遠對人保密的地方,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為聖地。愛因斯坦的後半生一直從事尋找統一場論的工作,不過這項工作沒有獲得成功,對此,著名的愛氏研究專家亞伯拉罕·派斯曾說:“愛因斯坦在1925年之後就應該去釣魚,而不是繼續做研究”[2]。現在,尋找比統一場論包含內容更廣泛、能夠統一解釋各種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論,是理論物理學研究的中心問題之一。
1999年《時代》雜誌將其評選為20世紀風雲人物。為紀念他,第99號元素被命名為“鎄”。
另外,“愛因斯坦”一詞還是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注冊商標. 科學的巨人
一般來說,愛因斯坦的理論基礎性的影響更為深遠一些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的科學成就和貢獻哪個大 zt
所有跟帖:
• 哪個容易懂,哪個更基礎。 -hemorrhoid- ♀ (0 bytes) () 09/30/2010 postreply 19:06:39
• 楊振寧和愛因斯坦是一個級別的科學家嗎? -ken222- ♂ (0 bytes) () 10/04/2010 postreply 09:33:39
• 同問:) -tov- ♂ (0 bytes) () 10/06/2010 postreply 13:57:53
• “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有什麽具體應用價值沒有? -hemorrhoid- ♀ (208 bytes) () 10/05/2010 postreply 19:03:59
• 當然是楊振寧的對稱性理論和實踐對人類的貢獻大 -美國老土- ♂ (112 bytes) () 10/08/2010 postreply 01: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