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歌地球發現羅布泊神秘墓地 66年中一度消失(組圖)

來源: 結誠晶 2010-04-05 11:29:1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5284 bytes)

近年來,通過GPS和Google Eearth的幫助,考古學家再次開啟了這片墓地的探索,並揭開了與樓蘭遺址完全不同的秘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4/5/201004051137463b130.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4/5/20100405113746de003.jpg" border=0>

羅布泊沙漠中的小河五號墓地,上百根巨大的木柱是小河古墓最顯著的標誌。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4/5/20100405113746c49a4.jpg" border=0>

有“小河公主”之稱的女性木乃伊,距今有3800年曆史。

南都周刊4月5日報道 在猙獰的羅布泊,考古學家發掘出一處神秘的墓地。墓的主人死於大約4000年前,但他們的屍體卻在幹燥的氣候下得以保存。

DNA追蹤

這片被稱為“小河墓地”的地方位於新疆塔裏木盆地附近一個幹涸的河床裏——一個被山脈環繞的禁區。這片荒漠並不適合人類居住,因為塔克拉瑪幹沙漠占據了盆地的大部分麵積,來往於絲綢之路的人們隻能沿著它的南北邊緣前行至戈壁。

新疆的維族人有著跟歐洲人相似的五官特征——棕色頭發及長鼻子。同樣,這些木乃伊也有著獨特的西方麵孔,公眾很容易把它們和樓蘭遺址的木乃伊聯係起來。

複旦大學著名遺傳學家金力對樓蘭遺址的一些木乃伊進行過DNA分析,尤其是保存完好且眾所周知的樓蘭美女。他在2007年公布調查結果稱,樓蘭木乃伊中的DNA標記證實其有東亞甚至南亞的血統。

然而,關於小河墓地,吉林大學的周慧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上月在BMC生物學學報發表了一篇報告,該文章指出,小河墓地的木乃伊是混血,他們同時擁有著歐洲和西伯利亞的遺傳標記,因此推斷它們有可能來自於國外。

大多數實驗結果表明:一種男性的Y染色體現今主要集中在東歐,亞洲中部及西伯利亞地區,但在中國卻很少見。線粒體DNA,這種負責傳遞雌性特征的DNA,一條具有西伯利亞的基因特征,另外兩條基因在歐洲則極為常見,這兩個Y染色體和線粒體DNA都很古老,研究團隊由此推測:歐洲和西伯利亞人種很可能是4000年前進入塔裏木盆地定居,並相互通婚。

到目前為止,就數塔裏木盆地小河流域公墓裏發現的木乃伊,年代最為久遠。在北京大學,遺傳學家用碳14測試分析了木乃伊的DNA,發現最古老的木乃伊有著3980年的曆史。

生殖崇拜

小河流域墓地在1934年最先被瑞典考古學家貝格曼發現,後來又消失了66年,直到中國探險隊重新發現,並在GPS上對墓地進行了準確定位。考古學家從2003年開始挖掘,一直持續到2005年。

考古工作者對5層古墓進行挖掘,見到差不多200支杆,每根近4米高,很多柱子上麵是扁平的平麵,被塗成黑色和紅色,就像大船在“沙浪”上“劃水”的槳。

每根杆的底部都是反轉放置並覆蓋著牛皮的船形棺材,船內屍體穿著的是埋葬時的衣服,邊上是插滿羽毛的帽子,由此推斷他們很可能是來自阿爾卑斯山脈的提洛爾山(Tyrolean)。他們披著羊毛披肩,胸前別著胸針,腳上是皮靴。下身的衣服僅能蔽體,男性穿羊毛短褲,女性穿線裙。

每個船形棺材裏都裝滿了隨葬品,其中包括漂亮的編織草籃,手工精細的雕刻麵具和用於儀式或治病的麻黃包。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10/4/5/20100405113746252a6.jpg" border=0>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10/4/5/201004051137467414b.jpg" border=0>

考古學家在女子棺木裏發現了一個與實物差不多大小的木製男性生殖器,它被放在屍體的上麵和側麵。通過考古學家的分析,這些在每個女士船頭升起的4米長的管狀物實際上代表著一個巨大的男性生殖器。

在男子船的一邊又發現了一些槳,槳的一頭鋒利無比,跟他們第一次發現的有點不一樣。中國考古學家猜測,這些剛好與女子棺木船上男性生殖器對應,代表著女性生殖器。“整個墓地都遍布性器官的象征物”,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研究塔裏木盆地史前時期的維克托·梅爾(Victor Mair)博士認為,這種“生殖情結”正是反映出當時社會對生育的重視程度。

斯坦福大學的人類學家、東亞繁殖研究專家亞瑟·沃爾夫(Arthur Wolf)則認為,這些槳極有可能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征,墓穴裏的隨葬品幾乎是同一主題的東西。“事實上,大多數人更重視的是他們的社會地位,認為這些隨葬品是他們的驕傲。”他說。

梅爾博士認為,中國考古學家把這些槳視為男性生殖器這一分析理論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這些木乃伊生前顯然對性和生殖有著極大的興趣,這兩者對於他們來說密不可分。尤其是,他們對生殖表現出特別的崇拜。梅爾博士說,他們在幾個女性木乃伊的雙層棺木裏見到很多特別精美的隨葬品。

“在惡劣的環境下生活,嬰兒的死亡率肯定很高,特別在地區偏遠的情況下,所以特別重視生育,”梅爾博士說:“如果這些人口將來成為族群的話,那麽生育這些孩子並把他們撫養成人的婦女們將受到特別的尊重。”

語言猜想

小河墓地埋葬的文物在歐洲已家喻戶曉。據梅爾博士介紹,船葬在維京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風俗習慣,青銅時代的北歐就已經發現線裙和男性生殖器標誌。

在墓地附近依然有很多未知的定居點,因此人們很可能住在別的地方,而乘船到達墓地,但在現場並沒有發現任何的木製工具,進一步說明這些柱子並不是在這裏雕刻的。

塔裏木盆地小河流域的居民,在4000年前入住時,這裏就已經是一個幹燥得難以生存的地方,他們當時很可能就徘徊在生死邊緣,直到他們賴以生存的湖泊和河流在公元400年消失。埋葬的氈帽和編織草籃在公元2000年前也開始普及。

小河墓地的人說的語言一直是個謎,但梅爾博士認為可能是吐火羅語(Tokharian),印歐語係中的一個古老分支。塔裏木盆地發現過用吐火羅語寫的手稿,這種語言曾在公元500年到900年在該地區用過。雖然在東方出現,對比印度和伊朗的噝音類語言(Satem),吐火羅語更接近與歐洲的顎音類語言(Centum)。這個結論是基於數百個詞匯的拉丁語與梵語(Sanskrit)發音的區別。小河墓地的人們生活在距吐火羅語最早記錄的2000年前,但其中呈現出“一種清楚的文化連續性”,梅爾博士說。這種連續性體現在埋葬方式上——與帽子一齊埋葬,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公元後前幾個世紀。

文_ NICHOLAS WADE 編譯_ 潘婷(本文來源:南都周刊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