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回憶錄作者手稿證實 蘋果砸中牛頓隻是傳說(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10/0124/2010012414272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艾薩克·牛頓爵士生平回憶錄》扉頁。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10/0124/2010012414275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斯蒂克利在《艾薩克·牛頓爵士生平回憶錄》談到了牛頓和蘋果的故事。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2010/0124/2010012414281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艾薩克·牛頓被譽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經典力學。

  被掉落的蘋果砸中腦袋後,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回憶錄的作者威廉·斯蒂克利的手稿證明,這隻是個傳說。

  17世紀60年代的一天,牛頓正坐在自家莊園的蘋果樹下深思,一個蘋果突然不偏不倚地落在牛頓頭上。牛頓靈光一閃,隨即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數百年來,蘋果巧砸牛頓並砸出萬有引力定律一直是科學史上最為膾炙人口的一段佳話。然而,英國皇家學會最近披露的一段史料顯示,“蘋果砸中牛頓”並不屬實,這隻是一個“善意的謊言”。

  日前,一份有關牛頓如何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手稿被傳到網上,這份手稿的作者是與牛頓同時代的傳記記者威廉·斯蒂克利。作為牛頓傳記的作者,斯蒂克利在手稿中徹底澄清了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蘋果並未砸中牛頓

  為慶祝英國皇家學會成立350周年,皇家學會把一部分科學著作原稿的電子版上傳到網上,這其中就包括威廉·斯蒂克利於1752年出版的關於牛頓生活的回憶錄。在這本180多頁的回憶錄手寫本裏,斯蒂克利還原了牛頓與他院子中的蘋果樹的故事。事實上,那個被後人廣為讚譽的蘋果根本就沒有砸中牛頓。

  斯蒂克利在書中記載到,“午餐後,天氣很暖和,我們走進花園,在蘋果樹的陰涼下品茶聊天。當時隻有牛頓和我兩個人。他告訴我,他以前也經曆過這樣的場景。那時候他也是坐在蘋果樹下,陷入了沉沉的思緒中。此前,他就對重力問題有了模糊的認識,這時候,一個蘋果掉在地上,打斷了他的思緒。”

  這個蘋果到底起了什麽作用?斯蒂克利接著寫道:“牛頓開始探究,為何蘋果總是垂直地落向地麵?為什麽蘋果不會斜著落下或飛向天空,……很顯然,這是因為地球引力在牽引蘋果。牛頓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的風車老鼠拉

  除蘋果軼聞外,斯蒂克利在《艾薩克·牛頓爵士生平回憶錄》中還講述了牛頓童年的趣事。

  據斯蒂克利記述,牛頓從小就聰明好學,小時候,他把自己家附近風車的機械原理摸透了,並仿照風車做出一個小型的風車模型,這個風車還有動力裝置 ———一隻老鼠。牛頓將老鼠綁在一架有輪子的踏車上,然後在輪子的前麵放上一粒玉米,剛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而不可即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斷的跑動,於是輪子不停的轉動。

  牛頓其他的發明也讓人驚歎。比如他製造了一個小水鍾。每天早晨,小水鍾會自動滴水到牛頓臉上,催他起床。“牛頓從不滿足於單純的模仿,他的好奇心不斷驅動他創新,以超越前人和他的參照原型。”斯蒂克利表示。

  伏爾泰亦記錄蘋果

  斯蒂克利與牛頓同樣出生於英格蘭林肯郡,他利用這層“老鄉”的關係與牛頓成為了朋友。牛頓年老時,常常與這位“忘年交”談天說地,也為後者寫傳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從傳記記載的時間來看,牛頓是在自己逝世前一年,即1726年,在自己的家鄉———英格蘭北部小鎮格蘭瑟姆———向斯蒂克利吐露了有關蘋果的逸事。那時,距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已有60多年,但這位80多歲的老人顯然一直沒有忘記23歲那年的“靈光一閃”。

  此前,法國啟蒙運動翹楚伏爾泰也曾記載牛頓與蘋果的故事。伏爾泰在《哲學通信》中這樣寫道:“牛頓回到劍橋大學附近的故居。有一天,他在花園中散步,看到一個蘋果從樹上落下來,這使牛頓想到許多科學家研究而未獲突破的重力起源問題。”伏爾泰自己透露,他是從牛頓的外甥女凱瑟琳·巴沃那兒聽到這個故事的。

  其實,盡管牛頓沒有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蘋果樹,但牛頓的親戚和朋友卻多次證實蘋果落地的故事。牛頓晚年的一位密友斯多克雷以及另一位朋友潘伯頓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傳說使牛頓更人性化

  此前,有關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存在多種版本,一種版本是蘋果砸中了牛頓,導致他發現萬有引力,還引發過“如果砸中牛頓的不是蘋果,是鉛球”的搞笑爭論;也有懷疑派學者認為蘋果的故事是整個捏造的,他們表示,牛頓從未在自己的著作裏提到過蘋果的故事,也沒有同時代的作者能夠證明牛頓是從蘋果落地找到的靈感。

  對此,英國牛津大學三一學院曆史學名譽教授馬丁·肯普表示:“牛頓和蘋果的故事多年之後終於真相大白。原來它是後人根據牛頓和斯蒂克利的一段對話‘演繹’而來。”

  英國皇家學院的圖書館與檔案庫的負責人凱斯·摩爾則表示,“學者們知道蘋果的故事是怎麽來的,很顯然,這是一個被牛頓的光環渲染過的故事。我們想做的就是,希望大眾能自己看到故事的原貌。牛頓的光環讓這個故事成為一樁奇聞軼事,但經過一代一代後人的加工,這個故事變得更具有傳說色彩,也把牛頓變得更人性化。”

  蘋果故事激勵後人

  無論經過了多少藝術加工,牛頓與蘋果的故事已經成為了激勵人類想象力的最好讀本。麻省理工學院的托馬斯·列文森教授表示,後人不僅對牛頓和蘋果的故事進行了考據,甚至愛屋及烏地關注起了那棵蘋果樹的命運。

  著名的“牛頓蘋果樹”原本生長在牛頓的故鄉伍爾斯索普莊園,那裏有一片蘋果園,牛頓從臥室的窗戶望出去,就能看到枝葉搖曳。1820年,這棵蘋果樹被暴風雨刮倒後斷成數截。1998年,英國約克大學的基辛博士提出新論,認為“牛頓的蘋果樹”老樹發新枝,仍然在繼續生長。牛頓的母校劍橋大學,就從這棵蘋果樹上剪下枝椏,移栽到劍橋大學的校園內。

  列文森表示,麻省理工學院也於2006年移栽了一棵牛頓蘋果樹到麻省理工學院的校園裏,意在激勵學生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