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汙染尚未遏製何來“極端的環保是很反動的”?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  陳一文(cheniwan@263.net

2009819修訂稿)

作者按:《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9年第343-50頁發表本文。該刊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作者歡迎上海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葛劍雄教授及其“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觀點支持者對本文提出反駁或質疑。

不久前見到上海複旦大學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葛劍雄教授宣揚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觀點的文章,筆者認為有必要剖析研究

葛教授“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的矛頭指向

大家非常清楚,“反動”這種說法,在曆史學中特指“曆史的倒退行為,或者逆於正常曆史進程的行為”;在當代並非指一般性的錯誤認識或行為,而特指“思想上或行動上反對社會進步”、“反對現行執政黨的政治主張”與政治行為。

“很反動”自然比“反動”嚴重的多,指“思想上或行動上非常反對社會進步”、“非常反對現行執政黨的政治主張”與違法政治行為。

列舉葛教授認為“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具體表現時,葛教授最後強調“還有是把環保作為政治武器,那些人就是偽君子”。在這裏葛教授“上綱上線”了,矛頭指向顯露出來,成為一種政治威脅:在葛教授看來,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主要不是指在新聞媒體與網絡上與其辯論的那些不謀官職的“環保人士”,而直指為廣大人民利益不斷挺身而出堅持經濟發展必須優先考慮環保原則的環保官員!

至於“極端環保”國內的原始出處,經筆者查詢,發現近來較少出麵的何祚庥院士至少是“極端環保”、“極端環保人士”、“極端環保主義”這類概念的始作俑者之一。[1]

再追溯到國外,發現英國《獨立報》2005520FBI警告:極端環保人士是最大的恐怖主義威脅》的報道:“他們正越來越多地使用縱火工具襲擊從住宅小區、科研實驗室到汽車經銷處的各種目標”。[2]

國外的報道有助於我們形象地了解國際上“極端環保人士”的犯罪特征縱火襲擊與他們觀點衝突不同者。

為避免葛教授指責筆者對他的文字“斷章取義”,本文後邊的附錄中,筆者摘錄葛教授列為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觀點主要依據的原話,同時列出筆者針對性的評注。

何種條件下我們確實應當反對什麽樣的“極端環保”的主張?

作為“能源與環境”跨學科綜合研究者與災害防禦、災害預測研究者,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研究者與科技創新社會學創立者,筆者認為,隻有在七項條件基本具備條件下,屆時過分“環保”主張以至違法行為阻礙經濟進一步健康綠色發展的情況下,才談的到我們確實應當反對的“極端環保”主張。

筆者提議的這七條基本條件概括如下:

1)環保界、科學界、政府環保部門、新聞界與公眾有所認識全方位環境汙染趨勢已獲扼製,開始全麵好轉,而不是繼續惡化,沒有獲得遏製;

2)各級國家環保部門立法授予“鐵腕權力”強勢有效執法,而不是受製於地方經濟利益保護難於有效執法;

3)一整套嚴格、係統、賞罰分明、環環相扣的環保法規體係不僅建立起來,有效實施發揮顯著作用,而不是還沒有建立起來,或者沒有有效實施發揮作用;

4)獲得環保政策保護以及崇尚環保的企業支持的各地強勢民間環保人士組成的非政府組織(NGO)與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新聞媒體相互支持協作配合,嚴密監督並及時揭露侵害人民持續安全健康生存條件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而不是民間環保團體在當地政府麵前成為“弱勢群體”,不時受到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之類言論的威脅。

5)一整套嚴格、係統、賞罰分明、環環相扣的“綠色稅收”法規體係不僅建立起來,有效實施發揮顯著作用,而不是像目前這樣還沒有建立起來,還談不到有效實施發揮作用;

6)環保界、科學界、政府環保部門、新聞界與公眾對全球人類持續安全生存造成嚴重危害的潛在環境問題已經有清楚的認識,而不是缺乏認識;

7)有助於顯著改善環境的重大原始創新科技成果項目能夠獲得政府部門、企業界與社會的有力支持,得以規模化開發健康發展,而不是繼續受到壓製與排斥。

公眾對第(1)點至第(5)點所描述的情況比較清楚,葛教授也不得不承認。[3]限於文章篇幅,本文重點對環保界、科學界、政府環保部門、新聞界與公眾至今缺乏認識的第(6)點予以說明。

首先,我們必須認識:

當代全球人類麵臨著西方資本主義大發展時代根本不同的新狀況

一百多年以前,以至五十多年左右以前,開放式地球複雜巨係統諸多因素中的全球人類經濟活動的規模沒有達到對我們星球運行規律的實質性體係造成了影響的程度,而且,地球自然資源開發的規模與速度有限,對人類而言各種自然資源依然處於極大豐富的階段,人類對所有自然資源的開發不需要過多考慮任何節製與計劃的問題。

這樣的狀況為所有企業追求各自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特征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自由發展提供了必要前提發展條件與可能。

在那樣的情況下,人類對於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研究也可以劃分為基本上不需要涉及自然科學、環境科學、科學技術以及因素的純社會科學、經濟學、科學社會學研究,以及基本上不需要涉及社會科學、經濟學、科學社會學因素的純自然科學、環境科學、科學技術研究;在研究人類社會經濟活動有關的科學技術內容時,也可以不考慮環境科學方麵的因素及其影響。

但是,如美國《時代》周刊發表尤金·林敦Eugene Linden〕一篇文章《世界醒來》深刻揭示的那樣人類本身已經變成了一種地球物理力量”[4]

“現在有理由相信無論富國與窮國都在做出努力改變先汙染,而後支付治理汙染的古老傳統。由於一個原因,人們認識到基本的狀況已經改變。本世紀某個時期,人類本身已經變成了一種地球物理力量,對我們星球運行規律的實質性體係造成了影響。受過教育的人長期以來了解核武器具有滅絕陸地相當部分生命的潛力。近幾十年來已經越來越清楚,人類依照經濟發展目前規律繼續發展,也能夠不經意地造成同樣的惡果。

“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告訴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們,他們正在認識到他們生活的改善不僅僅是更多的消耗,而且與土地、水與天空的健康狀況聯係在一起。”

也就是說,上一世紀某個時期,開放式地球複雜巨係統諸多因素中的全球人類經濟活動的規模發生了量變到質變的根本性變化以後,全球人類的經濟活動已經變成了一種地球物理力量,對我們星球運行規律的實質性體係造成了影響

這種新的狀況下,人們開始發現,原先誤認為可以無窮無盡盡情開發的越來越多自然資源出現了今後可能“枯竭”的前景,包括人類經濟發展與舒適生活所需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以及冶金、化工、建築諸行業發展必須需的越來越多金屬礦、化工原料,以至水泥的基本原料石灰石等礦藏的經濟開采越來越困難,這些原材料的價格逐步上漲到相關行業越來越難於承受的程度。

近幾十年期間,在越來越多地區生存的人們進一步發現連人類持續健康生存必須的自然資源,包括清潔的飲水、空氣與可耕地土地也發生短缺,全方位環境汙染問題則越來越嚴重地加劇這種短缺。

不僅如此,近十年來日益發展的全球化趨勢,不僅造成全球各國經濟發展的相互依賴性日益強化,而且造成任何大國經濟出現的重大問題對全球經濟產生越來越嚴重的衝擊。

許多農業國家抵擋不住美國大量補貼農產品的衝擊,嚴重削弱了他們原先基本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越來越嚴重依賴美國低價農產品進口的局麵形成之後,美國相當比例玉米用於生產生物質燃料,導致全球範圍糧食短缺與價格上漲。中國規模越來越大的鋼鐵工業逐年受到西方資本控製的鐵礦石價格飛漲的衝擊。

眾多這些狀況對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造成越來越大的製約作用。

所有這些情況證明:當代全球人類麵臨著西方資本主義大發展時代根本不同的新狀況,地球自然資源(水、能源、礦物、建材資源以至“綠色健康的空氣”)“無限”或者人們普遍認為“地球自然資源無限”允許所有企業追求各自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特征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自由發展的必要前提與發展條件已不複存在,反而與全球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發展生存環境必要前提要素發生了無法調解的衝突。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存在嚴重片麵性與缺陷

科學常識以及我們人類時刻不能停止的呼吸告訴我們∶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內容必須包括大氣環境質量全麵的兩個方麵,而不是大氣環境質量片麵的一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對大氣中對人類、動物以及植物有害成份方麵的規定,即大氣中對人類健康有害的主要空氣汙染物不得超過的濃度限值。

第二個方麵∶對大氣中對大氣中對人類、動物以及植物有益成份方麵的規定,即人類與動物生存與健康至關重要必須呼吸的空氣含氧量不得低於的濃度限值。

令人們感到意外的是,無論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198246頒布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5],或是取代1982年標準1996101開始實施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技術監督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6],還是國家環保總局公告 2006年公布了2007119開始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範(試行)》規定了《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監測項目》[7]依然對於二氧化碳(CO2)濃度與大氣氧含量(O2)不作為監測,連“選測項目”都不是。

為此建議:應當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與《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監測項目》盡快進行修訂,規定采用精度+/-0.01%的測氧儀增加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與含氧量的監測指標。

全麵深入認識大氣“氧氣枯竭”問題為什麽極其重要?

對人類大規模經濟活動、能源短缺、大氣汙染、全球溫室效應、水汙染與缺水問題交織在一起的開放式複雜巨係統問題以及能源結構調整對其影響必須做整體綜合性分析。

大氣每增加一個二氧化碳分子(CO2),大氣中就少掉一個氧分子(O2),全球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必然伴隨著全球大氣氧含量逐年降低!對森林的過度砍伐、城市化區域樹林過少、人類經濟活動所有種類燃料過量燃燒導致全球大氣含氧量逐年減少的大氣“氧氣枯竭”問題對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的環境造成比“全球溫室效應”更為嚴重的惡果![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國與全世界對能源結構不得不做出重大調整時,對重點鼓勵投資發展的傳統能源或新型能源必須考慮的基本要求。

擬議重點鼓勵投資發展的能源在燃燒時,與大氣“氧氣枯竭”有關的問題是否應當作為重點考慮甚至優先考慮的基本要求?還是可以完全不需要考慮?

還有,在能夠實現經濟有效生產“氫能源”前提下,大力發展“氫能源”能夠減緩能源短缺問題,同時能夠解決“氫能源”所取代的其它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但是,大規模發展“氫能源”有助於減輕還是加劇大氣“氧氣枯竭”狀況?對“氫能源”的研究開發中國已經投入了幾十億元,對這樣一些問題應當考慮,還是完全不需要考慮?

但是,世界絕大部分科學家、新聞界與政治家對於上述情況或者完全不認識,或者置若罔聞視而不見!為什麽?因為這種狀況不僅對於當代傳統煤炭、石油、天然氣工業提出了挑戰,而其對當代所有種類的燃料(乙醇、甲醇等生物質燃料、“煤變油”,以及氫能源等)以及當代科技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因為所有這些種類的“新型燃料”燃燒時都要繼續大量消耗大氣中的氧氣,無法解決“大氣氧氣枯竭”問題,因為真正“綠色環保”的燃料,不僅必須少排放或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必須少消耗或不消耗大氣中的氧氣!

這是當代人類必須盡快解決的“能源與環境”問題的核心難題!

世界的政治家、官員、科學家、企業家、新聞界與公眾一旦了解大氣“氧氣枯竭”是已經實際存在的後果,不是未來的風險,必將促使全球人類對大氣“氧氣枯竭”問題盡快果斷采取一係列有效應對措施。這些措施一箭雙雕,同時是對付“全球溫暖”惡果的最有效措施。為此,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做出全麵、詳盡、科學上令人信服的回答。

 

附錄:葛劍雄“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的觀點的主要依據

(摘錄自《中國經營報》:http://msn.ifeng.com/1/200804/0401_1656_471211_2.shtml

 

論據之一:“引起地球環境變化的有自然本身的因素與人為的因素,現在大家更重視人為因素,強調環保、減少汙染消耗等等,這也是不錯的。但是所有的災害都是人為的嗎?顯然不是,地球本身也有作用,這一部分得到我們足夠重視的時候,才能真正解決問題。地球很可能有變冷、變暖、不變三種情況,但是目前很多言論都隻談論其中的一種,都是建立在地球不變基礎之上進行研究。我覺得,基於這樣的基礎,就製定公共政策而言是可行的,但是作為科學研究來說卻有所局限。”

            筆者評注:葛教授說的很正確,“地球很可能有變冷、變暖、不變三種情況,但是目前很多言論都隻談論其中的一種,都是建立在地球不變基礎之上進行研究。”

            但是,如同世界絕大部分學者一樣,葛教授不了解地球目前無論處於“變冷、變暖、不變三種情況”中的哪一種趨勢,當代人類目前麵臨對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造成比“全球溫暖、氣候變化”危害更為嚴重的全球大氣含氧量逐年下降的後果。

論據之二:“此外,現在很多研究資料都是在一百多年來發明了溫度計以後,對於一百多年前的記錄就缺乏證據了。”

            筆者評注:作為“曆史地理學者”葛教授應當了解,盡管沒有西方“一百多年來發明了溫度計”後才有°C氣溫記錄,但是中國許多地方年代久遠的豐富曆史紀錄資料如實反映當時氣候氣溫變化狀況。此外,中國以及世界各地種類繁多的古生物化石、古冰川痕跡以及古氣候研究成果,揭示出地球不同曆史時期所處於的“變冷、變暖、不變三種情況”趨勢。

論據之三:“人之所以為人,靠的是人類自身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自然為人類提供了很多資源,但是人必須積極地利用自然,不是忍受,應該趨利避害。很多人提倡敬畏自然,我認為這是一種倒退,就像以前用天災人禍等迷信思想來嚇唬人一樣,現在不應該這樣了。”

筆者評注:必須對葛教授“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的錯誤說法予以批駁。首先,據我的理解,葛教授不加進一步說明的“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這種說法包含他認為“自然界物種之間”、“人與自然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的含義。

需要批駁的是,無論“自然界物種之間”、“人與自然之間”或“人與人之間”的首位基本關係不是“優勝劣汰”關係,而是“相互依存”以至“相互依存、和諧共存”關係,在此前提下才有此基礎上的“相互競爭”關係,因此“優勝劣汰”不是首位的“基本規律”。

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無疑是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達爾文也確實認為生物學規律影響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並不僅限於自然界,他還將生物進化論引入到了人類社會。事實上,就是適者生存這一概念,斯賓塞在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十多年前也已經提出。但是,無數曆史事實證明,將“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視為人類生存競爭基本規則成為一係列社會不公問題的辯護詞,如“為歧視辯護”、“掩蓋不公平的規則,為不道德行為張目”、“與強勢者結盟,劫貧濟富”、“追求統治、忽視和諧”。[20]

許多人強調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提出的“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是“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的依據,殊不知達爾文本人《物種起源》的原著並沒有將“物種的變異完全歸因於自然選擇”,反倒是後來自稱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繼承者”的某些學者將“物種的變異完全歸因於自然選擇”絕對化,阻礙並拒絕對“物種的變異”更深層的原因進行任何原始創新的研究。

在人們紀念達爾文《物種起源》200周年之際,人們有必要重溫達爾文《物種起源》原著中特別強調的如下一段話:[21]

但是因為我的結論最近曾被嚴重地歪曲,並且說我把物種的變異完全歸因於自然選擇,所以請讓我指出,在本書的第一版中,以及在以後的幾版中,我曾把下麵的話放在最顯著的地位——即《緒論》的結尾處:‘我相信自然選擇是變異的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話並沒有發生什麽效果。根深柢固的誤解力量是大的;但是科學的曆史示明,這種力量幸而不會長久延續。

自稱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繼承者”的某些學者有意“忽略”的這一段話證明,達爾文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家,他由衷歡迎(不是“假惺惺歡迎”,更不是反對、阻礙、拒絕)後來科學探索研究者能夠發現和證明“自然選擇”以外可能存在的“物種的變異”的原因。

論據之四:“有些觀點存在著似是而非、很模糊的問題。比如有人提倡以生態為中心,但是生態是什麽,樹還是狗?生態還是需要人來定義的,歸根結底仍然以人為中心。”

筆者評注:“生態”是科學界早有共識無疑義的概念。生態(Eco-)一詞源於古希臘字,意思是指家(house)或者我們的環境。簡單的說,生態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從環保角度認真提出“以生態為中心”的概念,其中“生態”當然包括人類在內的地球整個生物圈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

葛教授提出“但是生態是什麽,樹還是狗?”是明知故問,有意將這個本來相當清楚的問題變為“似是而非、很模糊的問題”。

葛教授有意強調“歸根結底仍然以人為中心”,實質上將“人”與全球人類安全健康生存所必需的“地球整個生物圈一切生物的生存狀態,以及它們之間和它與環境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對立起來。

論據之五:“又比如人不能破壞環境,但是人不破壞環境怎麽能生存下來呢?破壞環境是一個度的問題,把握適度才是關鍵點。”

筆者評注:“環境”包括許多種層次,包括與個別人、少數人以至部分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局部“環境”;也包括數百萬人生活工作的區域性“環境”,還包括與全球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條件密切相關的地球整個生物圈生存狀態宏觀“環境”。

與此對應,“破壞環境”也有許多層次。“開發露天礦”、“建立一個小型的水電站”可以叫“破壞環境”;向千百萬人賴以作為水源的江河或湖泊排泄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汙水也叫“破壞環境”;人類無節製的超大規模經濟活動危害到全球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密切相關的地球整個生物圈生存狀態宏觀“環境”也叫“破壞環境”,但是這三種類型“破壞環境”的影響、後果與規模顯然極大不同。

葛教授提出“破壞環境是一個度的問題,把握適度才是關鍵點”時,既不說明“環境”的層次,也不談“破壞環境”的影響、後果與規模,僅籠而統之地談到“破壞環境是一個度的問題”,再次將本來可以相當清楚的問題變為“似是而非、很模糊的問題”。

試問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向千百萬人賴以作為水源的江河或湖泊排泄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汙水是否也有個“度”的問題?所謂“把握適度才是關鍵點”是否暗示應當將排汙量控製到僅影響少部分人健康,或控製到難以發現的“度”!?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凡是影響到老百姓持續安全健康的“破壞環境”問題,根本不存在什麽“把握適度才是關鍵點”的問題。這種類型“破壞環境”問題,無論大小都不準許。

論據之六:“再比如人的活動會加速物種的消失這些說法。恐龍的時代沒有人類,它們也消失了;相反,人類活動還造就了某些新的物種,比如很多人喜歡的狗也是由狼馴化而成的。應該承認人的活動確實可能加快某些物種的消失,但是物種消失是自然規律,就像人類最終也要消失一樣。所以科學的態度應該提倡人和自然進行良性的互動,我始終認為在開發過程中,人的尊嚴應該被放在第一位。”

筆者評注:“物種消失是自然規律”,但是問題在於:人類超大規模經濟活動情況下某些物種的消失表明自然界環境發生了與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毫無關係的變化,還是表明地球整個生物圈發生了與人類持續安全生存相關的變化,以及某些物種的消失是否通過不同物種之間某種環環相扣的關係最終與人類的持續安全健康生存有關,當代科學界並不十分清楚,還在研究之中。這種情況之下,如何保證“科學的態度應該提倡人和自然進行良性的互動”,又如何保證“人的尊嚴應該被放在第一位”?

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22]

美國媒體2007年期間報道,國內35個州的養蜂人都不同程度地發現自家蜜蜂飛走以後就沒有回來。除了美國的35個州,法國、西班牙、澳大利亞也出現了數量不等的蜜蜂從養蜂場神秘消失的現象。蜜蜂不知去向,絕不僅僅意味著人們可能從此無法吃到美味的蜂蜜那樣簡單。

在北美洲,90多種經濟作物都需要蜜蜂幫助授粉,從而獲得養分,長出果實和種子。許多果園和農場每年都要引進養蜂場的蜜蜂。蜜蜂消失後,莊稼可能無法成熟,蘋果、藍莓、桃子等水果也可能無法結果。如果這一情況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美國今年(2007)將因此蒙受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科學家們預言,按照目前蜜蜂消失的速度,它帶來的危害在短時間內比全球氣候變暖更為嚴重。

為了減少損失,一些地區隻能對經濟作物人工授粉。然而,對數量巨大的經濟作物而言,這種方法顯然是杯水車薪。

現在,人們總算知道自己是多麽依賴蜜蜂,我們所食用的三分之一食物都與其有關,一名試圖找到蜜蜂消失原因的研究人員說,至少,人們再也不會覺得蜜蜂(為人類服務)理所當然。

不少媒體文章廣泛報道“愛因斯坦的一個預言”:“如果蜜蜂從世界上消失,人類也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筆者未能夠核實愛因斯坦生前是否真的做過這樣的預言,但是上述典型例子說明這樣的預言雖然不一定準確,但確實很有道理。

論據之七:悲觀是沒有用的,平衡是相對的,絕對的平衡是沒有的。地球養兩億人、養兩百億人都可以,但是程度不一樣。改變與破壞,隻有程度差別,沒有什麽本質區別。現在看來,人類的任何進步都不得不改變甚至破壞自然環境,一點都不改變環境是不可能的,所以改變與破壞,隻有程度差別。

筆者評注:在當代全球人類麵臨一係列繼續惡化得不到遏製危害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環境汙染嚴峻狀況下,對全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負責任的任何學者絕對不會鄭重宣稱“地球養兩億人、養兩百億人都可以,但是程度不一樣”。

為一條可能發生洪水的江河修築堤壩可稱之為“改變”(環境),向同一條千百萬人賴以生存水源的江河或湖泊排泄危害人類身體健康的汙水隻能稱之為“破壞”(環境),兩者之間當然有“本質區別”。

改變與破壞,隻有程度差別,沒有什麽本質區別”這種說法,已經不是正常學者負責任的表達,隻能是不正常學者不負責任的表達。

極其不負責任地首先混淆“改變與破壞”的“本質區別”,然後稱“人類的任何進步都不得不改變甚至破壞自然環境”,這種解釋的唯一社會效用隻能是為那些口頭上大談“經濟發展”,實則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繼續“大撈一把”的獲利者提供辯護詞。

論據之八:我認為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前麵談過很多站不住腳的環保觀念,有時是因為認識的偏差,有時是不了解實際情況,全部僅從良好的願望出發,還有是把環保作為政治武器,那些人就是偽君子。所以我認為對待未來的變化,我們的態度應該是八個字:不應無憂、無須過慮。為什麽呢?人類要發展,每天都要損耗能量與資源,但是同時我們可以利用技術的發展來謀求進步”

筆者評注用葛教授的話講,如果“改變與破壞,隻有程度差別”都“沒有什麽本質區別”,那麽“有時是因為認識的偏差,有時是不了解實際情況,全部僅從良好的願望出發”的“環保觀念”再“站不住腳”也與“很反動”相差十萬八千裏。這些顯然不是葛教授“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的矛頭指向!

還有是把環保作為政治武器,那些人就是偽君子”。注意,葛教授“上綱上線”了,“極端的環保其實是很反動的”的矛頭指向開始顯露:葛教授顯然不是指在媒體上與其辯論的那些不謀官職的“環保人士”,而直指為廣大人民利益不斷挺身而出堅持經濟發展必須將環保原則置於首位的官員!

葛教授奢談“人類要發展,每天都要損耗能量與資源,但是同時我們可以利用技術的發展來謀求進步”時,不知道葛教授是否了解美國與中國有多項有助於顯著減少對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依賴程度、顯著減少溫室氣體以及有害氣體排放、安全經濟有效的原始創新成果長期受到壓製得不到支持與開發的事實?!為什麽受到壓製?因為,這樣的原始創新成果一旦獲得規模化開發,全世界爭奪的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氣)就無法維持目前的高價!

筆者評注總結論:

綜上所述,葛教授前述種種“似是而非、很模糊的問題”,沒有任何一條足以構成他提出“極端環保其實很反動”哪怕“似是而非”的理由或“很模糊”的依據,更不用說充分理由或依據。

 

參考文獻:

[1] 何祚庥,究竟是“誰”把某些極端環保主義者進行極端化的描述?,2005218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503/63ed3edf7f49461ebd4d608c1ee07aeb.shtm

2英國《獨立報》2005520文章《FBI警告:極端環保人士是最大的恐怖主義威脅》

http://www.rumormillnews.com/cgi-bin/archive.cgi?noframes;read=71707

3 葛劍雄,太湖藍藻大暴發:近憂和遠慮,葛劍雄的BLOG,2009125

Oiyrewq             ``1234567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7d16b0100cb2p.html

4 Eugene Linden, A world awakens, Times, Nov. 1997, Asia special issue/our precious planet; perspective; p80

http://www.time.com/time/reports/planet/perspective.html

5 文匯報,葛劍雄VS田鬆:春天尚未來到之際,2005-03-31

http://www.southcn.com/nfsq/scene/hdzt/gzjt/200503310641.htm

6 3

7《中國科技信息網》: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401/1_20040112_72468.html

8 USGS website: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Through Chemistry -- Air Bubbles, Amber, and Dinosaurs http://minerals.cr.usgs.gov/gips/world_version/amber.html#amber

9《科學時報》(20050419):http://tech.sina.com.cn/d/2005-04-19/1513587203.shtml

[1]0 Peter H. Weis (pweis@shaw.ca), The Decline of Atmospheric free Oxygen,

http://www.truehealth.org/oxydecl.html

[1]1 Keeling, R.F., and S.R. Shertz, Seasonal and intcrannual variations in atmospheric oxyge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Nature, 358, 723, 1992.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58/n6389/abs/358723a0.html;sessionid=AA30E6B45D42 9C5EB586C3F8A9C2553F

[1]2 Ron Merritt MorrisOphere Aanthropogenic influence

http://seis.natsci.csulb.edu/rmorris/oxy/oxy7.html

[1]3 Andrew C. Manning, Ralph f. Keeling, et al., Interpreting Seasonal Cycles of Atmosphereic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at American Samoa Observator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0art. no.-1333   

http://dbs.clib-jena.mpg.de/dbs-publ/pubi/bgc/BGC0617.pdf

[1]4 科學家探測顯示大氣中氧濃度呈下降趨勢,《中國氣象報》第三版,199999

http://www.envir.online.sh.cn/info/np/file.asp?file=999-9-156.txt

[1]5 O. Hooge (tfrisen@shaw.ca), Is there enough Oxygen in the atmosphere?

http://members.shaw.ca/tfrisen/is_there_enough_oxygen.htm

[1]6 北京晚報2002-5-25(記者李莉):賣氧氣,都市中的新行當

http://www.senoso2.com/haow.htm

[1]7 新華網廣州2005-8-13(梁鋼華、袁秀賢):專家:中國將從南澇北旱改為南旱北澇格局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13/15237489066.shtml

[1]8 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國家標準GB3095-82

http://www.law999.net/law/doc/c009/1982/04/06/00097822.html

[1]9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國家標準GB3095-1996

http://www.sepa.gov.cn/image20010518/5298.pdf

20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範(試行)(國家環保總局

http://www.zhb.gov.cn/info/gw/gg/200701/W020070126307152032012.doc

2[1] 周安平,優勝劣汰與優勝劣不汰——人類社會生存競爭規則的道德底線,(J)法商研究,2007年第24卷第3期。

22 (英)達爾文,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翻譯,物種起源:進化與遺傳的全麵考察與經典闡述,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01

23美國數百萬蜜蜂神秘消失 科學家疑其失憶,新華網,20071031

http://tech.tom.com/2007-10-31/06NL/05883659.html

(責任編輯  張岩)

作者簡介:

                陳一文,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網址:http://sea3000.net/cheniwan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白家莊西裏126301

                郵政編碼:100020

                E-mailcheniwan@mx.cei.gov.cn

(作者注:本文為原稿壓縮後的修訂版,為讀者閱讀時方便,同時將“參考文獻”作為腳注列出。)



[1] 何祚庥,究竟是“誰”把某些極端環保主義者進行極端化的描述?,2005218

http://www.donews.com/Content/200503/63ed3edf7f49461ebd4d608c1ee07aeb.shtm

[2] 英國《獨立報》2005520文章《FBI警告:極端環保人士是最大的恐怖主義威脅》

http://www.rumormillnews.com/cgi-bin/archive.cgi?noframes;read=71707

[3] 葛劍雄,太湖藍藻大暴發:近憂和遠慮,葛劍雄的BLOG,200912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7d16b0100cb2p.html

[4] Eugene Linden, A world awakens, Times, Nov. 1997, Asia special issue/our precious planet; perspective; p80

http://www.time.com/time/reports/planet/perspective.html

[5] 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國家標準GB3095-82

http://www.law999.net/law/doc/c009/1982/04/06/00097822.html

[6]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國家標準GB3095-1996

http://www.sepa.gov.cn/image20010518/5298.pdf

[7] 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範(試行)(國家環保總局

http://www.zhb.gov.cn/info/gw/gg/200701/W020070126307152032012.doc

[8] 陳一文,對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大氣“氧氣枯竭”造成比“全球溫室效應”更為嚴重惡果,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J),2008年第18卷(專刊)

[10] USGS website: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Through Chemistry -- Air Bubbles, Amber, and Dinosaurs http://minerals.cr.usgs.gov/gips/world_version/amber.html#amber

[11] 《科學時報》(20050419):http://tech.sina.com.cn/d/2005-04-19/1513587203.shtml

[12] Peter H. Weis (pweis@shaw.ca), The Decline of Atmospheric free Oxygen,

http://www.truehealth.org/oxydecl.html

[13] Keeling, R.F., and S.R. Shertz, Seasonal and intcrannual variations in atmospheric oxyge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Nature, 358, 723, 1992.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58/n6389/abs/358723a0.html;sessionid=AA30E6B45D42 9C5EB586C3F8A9C2553F

[14] Ron Merritt MorrisOphere Aanthropogenic influence

http://seis.natsci.csulb.edu/rmorris/oxy/oxy7.html

[15] Andrew C. Manning, Ralph f. Keeling, et al., Interpreting Seasonal Cycles of Atmosphereic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at American Samoa Observator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0art. no.-1333   

http://dbs.clib-jena.mpg.de/dbs-publ/pubi/bgc/BGC0617.pdf

[16] 科學家探測顯示大氣中氧濃度呈下降趨勢,《中國氣象報》第三版,199999

http://www.envir.online.sh.cn/info/np/file.asp?file=999-9-156.txt

[17] O. Hooge (tfrisen@shaw.ca), Is there enough Oxygen in the atmosphere?

http://members.shaw.ca/tfrisen/is_there_enough_oxygen.htm

[18] 北京晚報2002-5-25(記者李莉):賣氧氣,都市中的新行當

http://www.senoso2.com/haow.htm

[19]新華網廣州2005-8-13(梁鋼華、袁秀賢):專家:中國將從南澇北旱改為南旱北澇格局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13/15237489066.shtml

[20] 周安平,優勝劣汰與優勝劣不汰——人類社會生存競爭規則的道德底線,(J)法商研究,2007年第24卷第3期。

[21] (英)達爾文,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翻譯,物種起源:進化與遺傳的全麵考察與經典闡述,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01

 

[22] 美國數百萬蜜蜂神秘消失 科學家疑其失憶,新華網,20071031

http://tech.tom.com/2007-10-31/06NL/05883659.html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世界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失敗的中國西部高等教育敢不敢於闖出高等教育創新之路
  • 中國業餘研究者趙學勝跨學科發明的世界領先“Al-Mn-Si-N係不鏽耐酸鋼”
  • 塞下秋來風景異 --外四首
  • 相思意已深
  • 中國人(現外籍華人科學家)渠玉芝及其發明的世界領先高效渠氏超導熱管技術成果的遭遇何時能夠在中國獲得公正對待?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