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現外籍華人科學家)渠玉芝及其發明的世界領先高效渠氏超導熱管技術成果的遭遇何時能夠在中國獲得公正對待?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f0.php

陳一文

科技創新社會學創立者、“能源與環境”綜合研究者

《陳一文顧問網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

(征求意見稿:2007924

 

《科技日報》〔記者唐先武〕200496的文章《科技進步與資源節約:渠氏熱超導管期待更多關注》報道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4-09/07/content_296845.htm

--  我國科學家渠玉芝發明的渠氏熱超導管,被國外稱之為渠氏理論傳熱技術,已應用於我國的部分煉油廠、鋼鐵廠的餘熱回收、電腦CPU的散熱器、青藏兩路凍土地帶的路基加固處理等方麵,其傳熱和節能效果十分明顯,已引起國外關注。曾參與過渠氏熱超導管應用開發、並有機會接觸過其大部分技術資料的西北工業大學翟平教授近日呼籲,期待能有更多的國人予以關注。

--  翟平教授說:渠氏熱超導管與上世紀60年代發展起來的常規熱管完全不同。常規熱管是靠管內介質液態和氣態的相變傳遞汽化潛能,它受到溫度和循環相變速度的限製,有熱損,壽命也不高;而渠氏熱超導管的傳熱介質是由多種無機元素組成,在外因熱的激發下利用微粒子的高頻率振動(每秒2億次以上)傳遞熱量,無相變,熱阻為零,故稱為熱超導。

--  據介紹,渠玉芝的熱超導介質研究成果分別在1997年和2000年取得了國際和美國專利。華南理工大學化學工程係一個科研小組對此所做的檢測報告稱:熱超導管的出現,將影響所有的熱量傳遞領域,尤其對熱能利用率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並為太陽能、地熱的開發利用,為低能級熱量的回收再利用等開通了一條高速通道,其發展前景目前還難以估量。

--  這項發明在美國斯坦福研究院進行了長達數年的測試,結果表明:傳熱效率達100%,熱流密度每平方米大於8000千瓦,連續1400天運行後性能無衰減。他們的結論是:熱導率是金屬銀的3萬倍;沿軸向的溫度分布奇特,距熱源遠端的溫度比近端還高;對環境無汙染,對人體無害;是在傳熱技術上很有潛力的突破,會在許多工業領域中找到廣泛應用。

--  測試結果讓美國人震驚。他們來到中國,與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反應工程研究所專家組成考察小組,對渠氏管的應用情況進行了現場考察。廣州石化公司裝有兩台空氣預熱器,采用渠氏熱超導管後,同等條件下便將空氣預熱由160上升到260攝氏度;換管後最大的原油處理量也由每天6700噸上升到7500噸。4個月收回投資成本。此外,他們考察的撫順石油三廠、荊門石化公司、清華陽光太陽能公司、唐山鋼鐵公司等,應用效果都十分明顯。聯合考察小組認為:渠氏熱超導管比起普通熱管更能有效和持久地運行,可在更高的溫度下操作;管內介質與管材兼容性更好,可避免腐蝕失效;導熱性能好,管壁等溫性高;工質不結冰,熱管壽命在10年以上。

--  翟平教授說,如果我國有關行業都使用渠氏熱超導技術,每年不知要節約多少能源,可惜目前知之者甚少。華南理工大學蔣中堅教授當年在測試該項技術時,就曾提醒人們:非再生能源在我們星球上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枯竭,而能源的需求又在不斷增長,為了節約能源,傳熱手段的改進是眼下最迫切、最重要的課題之一。如今,能源危機已悄然敲響警鍾,我們期待著渠氏熱超導技術能引起更多人們的重視。

200497《新華網山東頻道》的文章《科技發明轉化為生產力的困惑》進一步指出

http://www.sd.xinhuanet.com/sdcx/2004-09/07/content_2822194.htm

--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已成為國策,並逐步深入人心。但國內的眾多科研成果,在實際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為什麽仍然舉步艱難、阻力重重呢?無機熱超導技術發明成果(詳見本網站91《奇特的科研成果,漫長的轉化之路》即是典型的佐證之一。

科學本身就是探索未知,勇於創新。對於科學試驗結果中取得的一些數據和現象,如何給予正確和客觀的界定,應本著尊重事實,尊重實測數據的原則,不應該輕易地、武斷地否定。

--  由於無機熱超導理論及其元件和樣機的試驗數據,已涉及到一些傳統的傳熱理論的更新和發展,我們當然應采取慎重的態度正確對待。

--  美國史丹福研究院對渠氏超導熱管性能分析(200010月)報告中指出:"能量支付大於1和不能說明原因的高超導能力,使人們推測可能是由於某些形式的核子輻射所致。因而采用γ射線光譜測量和累計中子測量進行測試,以觀察最大可能的輻射過程。試驗的結論是:沒有發現產生γ射線的證據,沒有發現產生中子流的證據。史丹福研究院對渠氏技術熱水爐測試報告(2004年)中對異常高的熱效率的評價,數次采用"暗示"一詞,(原文:Possibly suggesting over-unity efficiency)確認進行更詳細的研究是很必要的。對渠氏傳熱元件的耐久試驗進行1400天,得出了未見效果下降的結論。與此同時,他們還派專家組來華對應用渠氏技術的工程項目進行現場檢測、複查與評定。足見其對待科研工作態度之嚴謹。

--  發明家的項目在他離開祖國前是什麽情況呢?1989年,天津市的科委,已為他的發明組織了科技成果鑒定,但由於眾多客觀因素而無法落實生產項目,因為科委是無權負責組織生產的。華南理工大學蔣中堅教授為其元件做了傳熱性能測試,雖然其結果令人震撼,但卻無力組織全麵係統的檢測,這受到檢測條件、資金限製,還受到專業限製。1991年,由《羊城晚報》這一媒體為他報道,並大聲疾呼要建立一種機製,使有重大意義的發明盡快轉化為生產力。但一份報紙、一個記者,又能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呢?這一時期,發明家還先後在幾家小工廠組織生產了一些熱水爐、電暖氣等產品,但始終不能形成規模效益而自消自滅。

--  如今,應用渠氏技術的工程項目,在我國已有價值10億(人民幣)以上的設備在運行,節能效果令人刮目相看。在這種情況下再來推廣渠氏技術,情況又如何呢?筆者在新華網91發表的《奇特的科技成果,漫長的轉化之路》一文中介紹的渠氏技術演示裝置,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引來了數百人參觀,而事前事後均未經媒體報道。參觀者有學術界、技術界的人員,有企業家,也有各級政府的工作人員。中國人民和政府對新科技成果的反應速度已今非昔比了。但落實起來如何呢?那就不盡人意了。目前,這種阻力來自何方呢?

1、 認識總是落後於實際的,隻有用先進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才能跟上科技的進步。熱管技術問世已近50年,我國中學教科書上還沒有出現,隻在2001年初中物理競賽題中出現過。形似質異的熱超導技術問世不過十幾年。難怪今日之參觀者仍有"不可能""書上不是如此說"之類言詞。渠玉芝教授深知欲提高科學技術水平必須從教育和人才入手,赴美後先後讚助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共三十萬美元教育基金,並接濟了為數眾多的希望小學學生。某檢測機構在檢測熱超導產品發現某一工況熱效率接近甚至大於1時,卻以各種借口不肯出具這一工況的檢測報告。我們在多次參加對渠氏技術課題評審會中,首先碰到"水變油"的警示,一些與會人員頗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感受。同時又把學術上允許的分歧與爭論,和實際工作的推動與執行相混淆。他們洞察秋毫,卻不見有數百台大型設備運行了幾年的事實。

       當時,跟蹤渠氏超導熱管技術的過程中,某些非常不正常的情況引起了本顧問的疑問。

從網絡上多條信息了解到: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創立時的“法人代表:渠玉芝”。

--  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係美國SUNNET國際公司在中國設立的獨資企業。公司成立於一九九七年七月,投資總額3500萬美元,專業從事傳熱技術的應用研究開發,谘詢服務及相關產品的製造與銷售,主要產品為各種傳熱元件及由其組成的各類熱交換設備,……美國SUNNET國際公司擁有獲得了美國發明專利的無機傳熱技術,經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美國SRI(斯坦福研究院)的實驗測試,該技術具有優於任何現有傳熱技術的特性,其遠距離的無熱阻傳遞及所實現的熱能高效率轉化,使其可廣泛應用於包括餘熱回收在內的所有熱交換領域,不僅優化了換熱工藝、改善了換熱效果,提高了換熱效率,也為相關產品結構設計的優化,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持,同時對減少廢(餘)熱及有害物的排放,保護生態環境,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但是從“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目前的網站上了解到如下信息:

http://www.sunnetgroup.com/main.php

--  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係香港新世界集團信息技術公司的全資企業。公司成立於1997年7月3日,注冊資金1450萬美元,投資總額3500萬美元,占地麵積31700平方米,建築麵積20300平方米。

       同時見到“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2005年8月19日發布的《關於法人代表變更的通知》、:

--  根據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近期機構調整的結果,為方便工作聯絡,現就公司負責人變更事宜通知如下:法人代表:明紹福先生總經理:李亞先生。

       從《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網站》同時了解到明紹福教授相繼擔任: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哈爾濱理工大學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黑龍江省省長顧問;中國化學協會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節能與企業能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新世界熱能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法人代表

       還了解到,明紹福教授的“科研成果”:玻璃電極及導電機理的研究、對風化煤(褐煤)的研究和綜合利用、汙水處理、高強度彩色裝飾材料、無滴母料、高溫高壓粘合劑、光飾劑、“ZGM”高效節能技術等。

       但是,大連熵立得傳熱技術有限公司如何發生從“係美國SUNNET國際公司在中國設立的獨資企業,董事長兼法人:渠玉芝”改變為“係香港新世界集團信息技術公司的全資企業,董事長兼法人:明紹福”?

       其中內幕有待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中國新聞界人士予以披露。但是,有一點非常顯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華裔科學家渠玉芝先生肯定受到了“香港新世界集團”以及支持他們的某些人物極為不公正的對待!

200497《新華網山東頻道》的文章《科技發明轉化為生產力的困惑》深刻地指出

http://www.sd.xinhuanet.com/sdcx/2004-09/07/content_2822194.htm

--  社會上某些不良和腐敗現象同樣也滲透到科研領域。假成果、假鑒定、假數據、膘竊、撻閥等等醜惡行徑無孔不入。在科研發展的大浪潮裏,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真可謂"假作真時真亦假"。渠氏無機超導傳熱技術的發明及其推廣應用,也同樣遭此厄運,碰上了眾多的冒牌現象,更有甚者攫取豪奪別人的成果,雀巢鴆占,據為已有。使得科研人員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費在筆墨官司上。

--  國內的科研成果,在自己國家得不到肯定、重視和發展,渠氏技術在1989年已進行鑒定,輾轉到1995年,仍然舉步艱難,最後渠玉芝教授迫不得已,拿著發明到美國去驗證發展。難道不發人深省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愛祖國、愛中華民族的赤子之心,誰也不想舍近求遠。當然,憑心而論,在國內客觀上存在著科技手段,檢測設備等水平的差異。但同時我們也不能不看到,一些人的思維惰性,妒嫉賢能,因循守舊,封閉僵化等因素阻礙了科技創新和發展。

--  我們始終抱著這樣的信念,困難是暫時的,阻力是局部的。隨著科技發展觀深入人心,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隨著一個公正、客觀、實事求是,寬鬆的科研環境的建立,由中國人自己發明的科研成果,一定會在全中國、全世界發揚光大。

       作為一個熱愛中國、熱心推動中國科技創新事業發展的英籍華人,我期待著為中國人民與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的華裔科學家渠玉芝受到中國科學技術界與中國政府公正對待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否則,正如我2005527在《中國人發明的高效渠氏超導熱管技術在中國的普遍推廣為什麽這麽難!》中指出的那樣:

http://cheniwan.sea3000.net/energy-environment/suggest64_13.php

--  中國人自己在中國發明的渠氏熱超導技術用途如此廣泛,在中國如果能夠廣泛普遍應用能力將產生巨大的環保節能經濟效益,在同類技術中無疑世界科技技術水平明顯領先。這樣的挑戰當代傳統科學技術基本理論的“挑戰性環保節能科技創新成果”在中國大地上的廣泛推廣卻如此艱難,難道不令人深思嗎?

--  如果允許這種狀況以及類似的狀況在中國繼續下去,中國已經清楚顯現而且已經非常嚴重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能源短期危機,將永遠不可能解決!!

--  為此建議∶中國科技部與中國能源規劃部門組織有關部門與跨學科學者和新聞界一起專題研究中國人發明的高效渠氏超導熱管技術在中國的普遍推廣為什麽這麽難!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長期在新疆工作的宋安群研究員及其《新生物進化論》
  • 蕭瑟的秋風
  • 讀雪球兒2009年的詩
  • 王文祥研究員及其高效電磁波物探、DYL地下應力測量、MDCB地震監測預測係統、礦山事故防範預測原始創新成果
  • 張鐵錚世界領先《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原始創新研究成果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