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西部人才及其重大原始創新成就
“科技創新社會學”創立者 陳一文(cheniwan@263.net)
作者按:眾所周知,國內外自稱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繼承者與“專家”的學者一代又一代堅持將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內容絕對化,頑固拒絕、壓製與扼殺向絕對化的“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優勝劣汰”內容提出質疑、挑戰的任何科學探索研究。中國科學院《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9年10月發表筆者《環境汙染尚未遏製何來“極端的環保是很反動的”?》介紹了達爾文及其《生物進化論》的“緒論”強調“我相信‘自然選擇’是變異的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明確反對將《生物進化論》中“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內容絕對化。
陳一文《西部開發必須求真務實、解放思想、衝破阻力、走中國特色安全和諧創新之路》綜合建議報告,介紹了1990年以來我所了解認識的眾多中國非主流原始創新研究者中,我對宋安群研究員及其《新生物進化論》的評價最高:“宋安群女士及其“新進化論”對人類的潛在貢獻,將超過居裏夫人及其對於放射性鐳的科學發現,因為宋安群女士的“新進化論”對於人類的貢獻涉及更加寬廣的多的領域,從微生物(醫藥工業等)、植物(所有農作物)、動物(所有家禽、畜牧業等)以及人類健康、保健、養生(醫學與中醫理論)、生命科學等。”
本文由上述兩方麵內容構成。
“和諧西部論壇”編輯部編輯2008年12月出版的《和諧西部論壇》大型文獻史冊與網站收錄筆者《西部開發必須求真務實、解放思想、衝破阻力、走中國特色安全和諧創新之路》綜合建議報告全文:http://www.hexiexibuluntan.com/zshz/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2
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明確反對將“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絕對化
“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無疑是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核心內容。達爾文也確實認為生物學規律影響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並不僅限於自然界,他還將生物進化論引入到了人類社會。事實上,就是“適者生存”這一概念,斯賓塞在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十多年前也已經提出。但是,無數曆史事實證明,將“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視為人類生存競爭基本規則成為一係列社會不公問題的辯護詞,如“為歧視辯護”、“掩蓋不公平的規則,為不道德行為張目”、“與強勢者結盟,劫貧濟富”、“追求統治、忽視和諧”。[1]
許多人強調達爾文“生物進化論”提出的“自然選擇;即最適者生存”是“優勝劣汰是基本規律”的依據,殊不知達爾文本人《物種起源》的原著並沒有將“物種的變異完全歸因於自然選擇”,反倒是後來自稱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繼承者”的某些學者將“物種的變異完全歸因於自然選擇”絕對化,阻礙並拒絕對“物種的變異”更深層的原因進行任何原始創新的研究。
在人們紀念達爾文《物種起源》200周年之際,人們有必要重溫達爾文《物種起源》原著中特別強調的如下一段話:[2]
“但是因為我的結論最近曾被嚴重地歪曲,並且說我把物種的變異完全歸因於自然選擇,所以請讓我指出,在本書的第一版中,以及在以後的幾版中,我曾把下麵的話放在最顯著的地位——即《緒論》的結尾處:‘我相信‘自然選擇’是變異的最主要的但不是獨一無二的手段。’這話並沒有發生什麽效果。根深柢固的誤解力量是大的;但是科學的曆史示明,這種力量幸而不會長久延續。”
自稱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繼承者”的某些學者有意“忽略”的這一段話證明,達爾文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實事求是的科學家,他由衷歡迎(不是“假惺惺歡迎”,更不是反對、阻礙、拒絕)後來科學探索研究者能夠發現和證明“自然選擇”以外可能存在的“物種的變異”的原因。
藏龍臥虎的西部人才是西部開發另辟蹊徑的關鍵
2008年3月,本顧問應邀出席了在天津財經大學舉行的《聯合國APCTT民間創新大會(中國)》,會見了解譽為“草根發明家之父”的印度安尼爾·古普塔(Anil Gupta)教授及其推動印度與發展中國家民間創新活動的許多感人事跡。
麻省理工學院一位科學家尼爾·戈申費爾德(Neil Gershenfeld),在印度見到古普塔的活動後,將他描述為“全球草根發明之父”。古普塔的工作,戈申費爾德說,幫助“地球最為寶貴的自然資源—它的人民與他們的想法”。
2007—2008年對成都與重慶進行訪問期間,本顧問深感藏龍臥虎的西部人才是西部開發另辟蹊徑的關鍵。
宋安群研究員及其《新生物進化論》
1990年以來我所了解認識的眾多中國非主流原始創新研究者中,我對宋安群研究員及其《新生物進化論》的評價最高。
宋安群原是新疆石油地調處職工,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由於患多種慢性疾病,久治不愈幾乎絕望時,一本“耳針”書給她帶來了一線希望,她對著鏡子試著自學自紮耳針,不想經過一年時間竟逐漸痊愈。從此她學習探索醫學問題,漸漸地看到人體有其特有的一些運動(變化)規律性。進而想知道其它生物都有怎樣的運動規律而學生物學時,卻令她十分驚訝,發現裏麵矛盾重重,逐漸看到問題的根源是作為生物學基本理論的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自然選擇”學說上,因這一學說的“實質”就是認為生物的變異無規律(即有所謂“不定變異”),是大自然把生物在這無規律的變異中,碰巧變得有利於生存的個體保存下來,不利的淘汰掉才有生物的進化,使人們對於解釋各種生物現象、改造生物,促進農牧業發展等都陷入困境。許多事實使宋安群斷定生物學理論本身肯定有問題,她相信生物的變化一定有規律性,決心深入這一未知世界去探索。
難於描述極其艱辛條件下多年研究與科學實驗使宋安群發現:首先在西方發展起來的“現代生物學”的研究思路,深入方向,著眼點等等,正是導致他們得出“無規律”結論的直接原因。因“現代生物學”的研究特點是:(1)著眼於試驗。(2)分科研究越分越細。(3)向微觀深入,著重於分子水平上的研究。
宋安群看到這些方麵的研究雖有必要,但若單有這些方麵的研究必無法看到生物變化、進化規律。因為生物的進化是在億萬年極其漫長的時間裏,在大自然中進化的。它不可能由誰在試驗室去重複、去檢驗、去認識。要認識地球上所有生物共有的運動規律,也不可能由誰作幾個試驗就可得出結論。
尤其是當人們分科研究越分越細時,每個人觀察的麵也越來越窄,這離認識所有生物共有規律的路必越來越遠。當人們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時,則離得更遠。在分子水平不僅看不到所有生物共有特性(規律性);就連單個生物最起碼特性也看不到了。因為每個生物都是以“活”的個體形式存在與運動變化,每一個“活”的個體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有活整體特有的運動規律,這些規律是在分子水平上根本看不到的。
這就需要有人從相反的方向,從宏觀進行研究,著眼於地球上所有生物在不同環境裏的不同變化,著眼於從遠古到今天的變化,去收集各個方麵的資料,既要收集各有關學科在試驗室進行試驗的資料,也要收集試驗室以外,如古生物學上,大自然中,人類社會的長期實踐(馴養動植物,以及與自身疾病作鬥爭)中的等等資料。收集的資料越多,越有可能見到生物之“全貌”,越有可能發現其中帶普遍性的規律性的東西。宋安群後來收集大量資料的工作是一個“外行”最有條件做的工作。通過多年的努力她發現包括微生物、植物、動物、人類在內的所有種類生物確有明確的運動變化規律,總結出了數條規律,寫出了多篇論文,於1998年出版了專著《新生物進化論》(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出版)逐漸得到越來越多專家的好評與推薦,但是長期研究中至今遭到生物學學術權威的無情打擊與封殺……。
讓人們信服與支持的不僅僅是她的著作,更有她一係列科學試驗所取得的驚人效果。例如使試驗田小麥增產20—30%;使棉花結棉桃數增加1—2倍;使辣椒抗病性顯著提高:在同塊地裏經她處理的辣椒全長得很好,未處理的全因病害死光了,兩者對比鮮明。在微生物上尤為顯著(因微生物繁殖周期短,發展快),如在重慶製藥五廠,河北省高碑店生化製品廠,大港油田,北京美的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對其多種生產上的菌種進行定向改造,在短期內(半月——兩個多月內)使其菌種的生產能力(效價)成倍提高,繁殖周期縮短,抗雜菌汙染能力顯著增強,且改造後的菌種穩定性強等等。
借此機會本顧問特別讚賞《新疆中醫藥》雜誌2005-2008年發表了宋安群研究員多篇科學挑戰理論顛覆性文章,包括《必須重新認識中西醫學讓醫學朝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認識生物的運動規律須有正確的認識途徑》、《討論幾條生物共有的基本運動規律》、《“獲得性狀”的遺傳 》、《“基因”理論具有根本性錯誤》、《從中醫治病看疾病的本質與現象》……。
宋安群的原始創新研究成果的詳細情況,詳見網站:http://sea3000.net/songanqun/
2007年11月,本顧問應邀出席了在四川都江堰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民間科技發展研討會暨首屆四川省民間科技創新論壇》期間,我曾向有關學者與新聞界朋友提出這樣的評論:
“宋安群女士及其“新進化論”對人類的潛在貢獻,將超過居裏夫人及其對於放射性鐳的科學發現,因為宋安群女士的“新進化論”對於人類的貢獻涉及更加寬廣的多的領域,從微生物(醫藥工業等)、植物(所有農作物)、動物(所有家禽、畜牧業等)以及人類健康、保健、養生(醫學與中醫理論)、生命科學等。”
[1] 周安平,優勝劣汰與優勝劣不汰——人類社會生存競爭規則的道德底線,(J)法商研究,2007年第24卷第3期。
[2] (英)達爾文,周建人/葉篤莊/方宗熙翻譯,物種起源:進化與遺傳的全麵考察與經典闡述,人民日報出版社,2005-01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