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鐵錚世界領先《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原始創新研究成果

-- 中國人原始創新研究成果早已宣判“上天容易下地難”謬論必須休矣!(一)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顧問 陳一文(cheniwan@263.net

(紀念2009921離我們而去的張鐵錚老人!)

作者按:筆者2002年撰寫文章《張鐵錚預測地震“三要素”的“磁暴二倍法”及其“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對我們的啟示》明確提出“不容置疑,張鐵錚是中國以至世界地震預測科學當之無愧的先驅者”。20096月,筆者寫給一位院士的信中進一步指出:“以我粗淺之見,1922年出生今年86歲的張鐵錚最偉大的成就,並不是他作為“中國以至世界地震預測科學當之無愧的先驅者”的傑出成就,而是1996年已經寫好卻因挑戰當代占主導地位基本理論過了十二年至今依然未能夠正式發表的《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張鐵錚從60年代以來從長期、廣域、地磁場異常動態變化觀測分析研究中發現了長期、廣域、動態地磁場變化反映地殼構造運動,既反映古代地殼構造運動,也反映當代地殼構造運動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張鐵錚老人的這個科學觀測發現,絕非一般科學發現,而是科學新學科奠基之發現。” 200712月完成的《對於1996年定稿的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的補充說明》中,張鐵錚老人與世無爭宣告:“筆者老矣,對個人已無多擔心,但必須將對於中國境內未來地殼構造運動可能出現的後果的預測意見毫無保留地告訴後人。當代其他學者如認為筆者意見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但後人與規劃者切切不可不予以考慮。”令人悲痛的是,張老傑出科學成就長期未獲得中國科學界重視的情況下,張老於2009921已經離我們而去。

[注: “和諧西部論壇編輯部編輯200812月出版的《和諧西部論壇》大型文獻史冊與網站收錄陳一文《西部開發必須求真務實、解放思想、衝破阻力、走中國特色安全和諧創新之路》30個部分綜合建議報告。本文為其中一節。全文請訪問《和諧西部創新網》:http://www.hexiexibuluntan.com/zshz/ShowArticle.asp?ArticleID=412 ]

            汶川地震後,以“專家”自居的某些人士特別熱衷的一種托辭是“上天容易下地難”,對不了解情況的政府官員、新聞媒體與公眾進行誤導!

       身體內部的某些疾病,可以通過身體外部表征獲得一定程度的認識。科技創新的不同類型監測設備,亦可以采集反映身體內部情況的眾種信息,經過信息處理對身體內部許多情況獲得相當清楚的了解。

       與此類似,中國非主流研究者開發成功某些原始創新研究成果亦能夠幫助人類對地殼內部運動許多關鍵情況獲得相當清楚的了解。

特此推薦介紹對西部開發有重大意義的張鐵錚及其世界領先原始創新研究成果《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

       世界主流科學家盡管不否定當代依然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地殼構造運動並認為地震與火山運動是當代地殼構造運動的表現形式之一,他們至今缺乏研究當代地殼構造運動的科學有效手段,從而誤認為別人也沒有這種科學有效手段,這也是他們熱衷於“上天容易下地難”托辭的依據之一。

       本顧問今年6月寫給某位院士的一封信中強調:

2002年明確提出‘不容置疑,張鐵錚是中國以至世界地震預測科學當之無愧的先驅者’。

2002年以來,我一直支持與鼓勵張鐵錚老人繼續總結他一生的傑出成就,寫回憶錄,並向他鄭重承諾:一定在他有生之年頭腦還清楚時讓他享受到社會對他的傑出成就給予充分肯定的那一天!我一直並且將繼續為此努力。

“今天給您寫這封信主要為了上述第一篇論文,即1996年就已經完成,也投過稿,卻因挑戰當代占主導地位基本理論過了十二年至今依然未能夠正式發表!

“以我粗淺之見,1922年出生今年86歲的張鐵錚最偉大的成就,並不是他作為“中國以至世界地震預測科學當之無愧的先驅者”的傑出成就,而是1996年已經寫好卻因挑戰當代占主導地位基本理論過了十二年至今依然未能夠正式發表的《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

“張鐵錚從60年代以來從長期、廣域、地磁場異常動態變化觀測分析研究中發現了長期、廣域、動態地磁場變化反映地殼構造運動,既反映古代地殼構造運動,也反映當代地殼構造運動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張鐵錚老人的這個科學觀測發現,絕非一般科學發現,而是科學新學科奠基之發現。在選取更合適的學科名稱前,可以暫時稱這個學科為《長期、廣域地磁場動態變化--地殼構造運動分析學》。

       “對於中國當代與未來經濟發展規模而言,這個新的學科具有極其重大的科學意義、經濟意義與國家安全意義:

       “中國已經規劃與將規劃的幾十座核電站的合理選址?已發現,中國某些海岸區域海水上升的速率似乎比世界其他海岸區域快,海水上升的同時是否陸地在下降?長江下遊某些區段目前水位與一百年前水位線差別非常顯著,近百年是否繼續發生緩慢的地殼構造運動?目前規劃中,或者未來規劃中的某些超巨工程,與當代地殼構造運動及其未來發展趨勢是否有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張鐵錚2006年寫的《地球時空二倍法運動研究》書稿第159頁中指出:“……華南地塊基底整體收縮拱起,形成東低西高,最高點在四川和重慶一帶,這是深部高溫物質上湧,表層構造在隆起,可能引起應變能釋放。20031223,中石油在重慶開縣進行石油鑽探,將蓋層鑽透引起井噴,形成人為火山噴發。後來,重慶達縣又一次發生井噴,並發生幹旱,這是地球公轉運動中應變能發生變化,引起構造運動,引發了自然災害。”

“張鐵錚2008520寫給陳一文的信及附圖指出:“這次汶川地震,在地磁圖上有前兆反映。華南磁正異常周邊有一圈密集線,是深大斷層活動反映;應變能聚集最高點在四川和重慶一帶。汶川地震位置,是在龍門山和大巴山接壤的鞍部,能量來源,是唐山7.8級地震應變能釋放以後,地球深部應變能通過天水窗口運移來的。1995年地磁年變圖中有應變能積累的反映。20031223開縣發生井噴,又發生幹旱,表明應變能已達極限。後來達縣又發生井噴,說明應變能快要釋放的時候。這樣好的前兆,專家們說地震不能預報使人痛心。” 

“毫不誇大地說,張鐵錚老人即使年來應用地磁研究地殼構造運動的科學觀測發現及其理論研究成果,使張鐵錚老人成為當代世界最為傑出的地球科學家之一,盡管目前極其個別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

       “在200712月完成的《對於1996年定稿的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的補充說明》中,張鐵錚老人與世無爭宣告:

--  筆者老矣,對個人已無多擔心,但必須將對於中國境內未來地殼構造運動可能出現的後果的預測意見毫無保留地告訴後人。當代其他學者如認為筆者意見有不當之處,歡迎批評,但後人與規劃者切切不可不予以考慮。

“鑒於此,本顧問向中國工程院的院士呼籲:

由於所有這些考慮,我希望您與中國其他地質科學家能夠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寶貴時間認真研究一下張鐵錚老人《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1996年稿)》以及《對於1996年定稿的應用地磁對地殼構造運動的研究>的補充說明(200712月稿)》,看你們能否對我的上述看法取得某些共識?

如果你們能夠對我的看法取得某些共識,希望你們能夠大力推薦張鐵錚老人這兩篇論文在《中國工程科學》發表。如需做必要修改,可以通過我與患病中的張老聯係。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汶川地震的慘痛教訓--中國特色地震工作方針是有效防震減災的法寶
  • 對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大氣“氧氣枯竭”造成比“全球溫室效應”更為嚴重惡果
  • 寂寞被淚水淹沒的夜晚
  • 日語歌曲翻唱《女の秋》
  • 南方特大凍雨雪災成因分析提出的嚴峻問題不能不搞清!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