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文(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年第18卷,專刊)發表]
作者按:《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年第18卷,專刊)發表《對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大氣“氧氣枯竭”造成比“全球溫室效應”更為嚴重惡果》後,國外朋友2009年協助查閱到新的證據:眾所周知大氣氧氣含氧量量為20.9%,但是法國1931年版《百科全書》第110頁列出當時監測的大氣氧氣含量為21.02%,表明大氣氧氣含量近80年來已下降0.12%。
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報》
筆者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與目的應將保證社會所有居民持續安全健康生存與發展的共同社會利益置於首位”的道理非常簡單,沒有“社會所有居民持續安全健康生存與發展”,建立“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人類與自然界的和諧”豈不成了一句空話!本文揭示的全球大氣含氧量下降問題毫無疑問是直接涉及全球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與發展的共同社會利益”的首位問題。
本文揭示的問題還涉及到人們尚未意識到的極其重要的現實情況∶各國政治家、決策官員、科學家、大企業家、投資者及其家人大都住在大城市高檔住宅,使他們免受“全球溫暖”造成的一係列氣候惡化最嚴重的後果,當然也影響了他們采取“全球溫暖”應對措施的立場、決心與力度。大氣“氧氣枯竭”的後果卻不同,所有的人,無論當官或者老百姓,都要呼吸大氣中的足夠的氧氣才能夠持續安全健康生存誰也逃脫不了。因此,世界所有的政治家、官員、科學家、企業家、新聞界與公眾一旦了解大氣“氧氣枯竭”是已經實際存在的後果,不是未來的風險,必將促成全球人類對大氣“氧氣枯竭”盡快果斷采取一係列有效應對措施。這些措施一箭雙雕,同時是對付“全球溫暖、氣候變化”惡果的有效措施。
為此,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做出全麵、詳盡、科學上令人信服的回答。這就是作者為什麽用較大氣力與較大篇幅撰寫論證原本應當由大氣科學家撰寫的本文的目的。
摘要∶揭示“能源與大氣汙染”綜合複雜巨係統問題中世界絕大部分科學技術界人士以及所有企業界人士至今尚未認識的核心問題,指出礦物燃料與各種新型燃料的過量燃燒,不僅造成“溫室效應à全球溫暖”一種惡果,而且造成全球“溫室效應à全球溫暖”與大氣“氧氣枯竭”兩種惡果;介紹地球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形成和變化;回顧地球曆史中大氣含氧量發生過重大波動及其對生物圈的巨大影響;揭示全球大氣含氧量不斷降低的科學證據;警告“氧氣枯竭”問題的嚴重危害;揭示“氫能源、氫經濟”嚴重加劇大氣“氧氣含量下降”,指出大城市與經濟發達地區大氣低層空間“氧氣含量下降”問題尤為嚴重!提出大氣“氧氣枯竭”的科學定義與科學意義。1982年頒布的《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82)、1996年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以及2007年開始實施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範(試行)》,存在嚴重缺陷:既不監測二氧化碳,又不監測大氣中的氧氣,必須盡快修改!
關鍵詞∶燃料過量燃燒 溫室效應 全球溫暖 大氣“氧氣含量下降” 大氣“氧氣枯竭”定義。
〔1〕“氫經濟”提出的問題
-- “氫經濟”這個概念最早是由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出來的。所謂“氫經濟”就是指淘汰目前以石油作為燃料的能源,而代之以零汙染的氫能源作燃料。目前,美國汽車製造業和石油工業正在普遍醞釀以氫燃料汽車為核心的“氫經濟”革命。[1]
從表麵上及局部看,“氫能源”似乎是解決汽車燃料汙染與能源短缺問題的最為理想的綠色能源∶氫氣燃燒時隻產生水蒸氣,不產生導致“全球溫暖”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也不產生危害人類健康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有害氣體;海水能夠向人類提供氫氣“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天然來源……。
但是,從表麵上及從局部看來能解決二氧化碳排放問題的“氫能源、氫經濟”提出了兩個方麵重要問題∶
1〕 傳統礦物燃料的過量燃燒對人類基本生存環境造成的惡果,除“全球溫室效應”及其導 致的全球氣候異常與後果以外,是否還有危害更為嚴重的其它惡果?
2〕 依照“氫經濟”的概念,人類若大規模采用“氫能源”取代目前礦物燃料的大部分,或者取代全部汽車用燃料的話,真的對人類的安全健康持續生存不造成任何惡果,還是加劇人們目前普遍還沒有認識到的傳統礦物燃料的過量燃燒對人類基本生存環境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的其它惡果?
(2)全球“可能變冷”提出的問題
《俄科學家稱2012開始全球將遭遇氣候變冷50年》∶[2]
-- 據俄羅斯新聞網
複旦中國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劍雄引證中國豐富的氣象曆史記載資料論證:[3]
-- “甲骨文裏多次出現“象”,也就是野象。甲骨文大多在河南安陽發現,是在黃河以北。而象生長在亞熱帶、熱帶。這說明,3000年前的黃河流域氣溫要比今天高很多。到了漢武帝時,在堵塞黃河決口時用了河南北部的竹子,而竹子也是喜溫暖的植物。但在南宋冬天時,太湖上全部結冰;福州的柑橘樹還會被凍死。這些記載表明,曆史上出現過比現今更熱或更冷的氣候。”
姑且不論全球今後50年至100年“可能變冷”是否正確,全球“可能變冷”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假設全球今後50年至100年真的開始“變冷”,而且因此解決了越來越多的人擔心的“全球溫暖”—〉“氣候變化”問題,而且讓我們同時假設中國與世界地球發現了許多新的石油、天然氣自然資源,那麽中國與世界目前礦物燃料大量燃燒所造成的大氣中越來越多二氧化碳的問題是否就不用再擔心了呢?
〔3〕礦物燃料大量燃燒同時造成兩種惡果--全球“溫室效應”與大氣“氧氣枯竭”!
世界多數學者認為大量礦物燃料過量燃燒造成的全球“溫室效應”問題導致對人類造成負麵影響的一係列嚴重後果∶
l 全球“溫室效應”à“全球變暖”à南北極冰蓋以及全球冰川加速溶化à海平麵上升à…à全球性異常惡劣氣候à……阻礙全球經濟發展à加劇全球貧富差距à加劇全球社會動蕩à…阻礙全球經濟發展à…
但是,各國新聞媒體、絕大部分科學家與所有政治家們沒有告訴我們的另外一種更為嚴重的情況,這就是礦物燃料與所有種類新型燃料大量燃燒同時造成的大氣“氧氣枯竭”對人類持續安全健康生存導致更加嚴重危害的惡果。
〔4〕全麵深入認識大氣“氧氣枯竭”問題為什麽極其重要?
對人類大規模經濟活動、能源短缺、大氣汙染、全球溫室效應、水汙染與缺水問題交織在一起的開放式複雜巨係統問題以及能源結構調整對其影響必須做整體綜合性分析
這個問題涉及到中國與全世界對能源結構不得不做出重大調整時,對重點鼓勵投資發展的傳統能源或新型能源必須考慮的基本要求。
擬議重點鼓勵投資發展的能源在燃燒時,與大氣“氧氣枯竭”有關的問題是否應當作為重點考慮甚至優先考慮的基本要求?還是可以完全不需要考慮?
還有,在能夠實現經濟有效生產“氫能源”前提下,大力發展“氫能源”能夠減緩能源短缺問題,同時能夠解決“氫能源”所取代的其它燃料燃燒時所產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排放問題。但是,大規模發展“氫能源”有助於減輕還是加劇大氣“氧氣枯竭”狀況?對“氫能源”的研究開發中國已經投入了幾十億元,對這樣一些問題應當考慮,還是完全不需要考慮?
不僅如此,這個問題還涉及到對於“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監測指標問題,以及“城市生活環境質量”的首位評價標準等許多問題。
為此,對於這些問題必須做出全麵、詳盡、科學上令人信服的回答。這就是作者撰寫本文的目的。
為了全麵深入認識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首先回顧地球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形成及其變化情況。
〔5〕地球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形成和變化
《自然》雜誌427卷第6870期∶原始地球的大氣中可能含有氮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其他氣體,但幾乎沒有自由氧,後者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是生命所必需的。自由氧最終是由進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引入大氣的。各方麵的證據都表明,在距今24.5億年前,大氣中的氧氣水平極低,但在距今22.2億年前有所增加。[4]
〔6〕地球發展曆史中大氣含氧量發生過重大波動
美國地質調查隊〔USGS〕政府網站介紹∶[5]
圖1表明,大氣含氧量曾從約1億4千萬年前26%逐漸上升到約6500萬年前最高35%;然後突然下降,最低曾經到約17%;以後逐漸上升,大約4000萬年前恢複到約22%後,經過向下波動後逐漸穩定到目前20.9%的大氣含氧量水平。6500萬年前正是恐龍突然滅絕的年代。
《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6]
-- 2.5億年前,稀薄的空氣可能迫使動物從高緯度地區撤離,聚集到低地,對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起到了推動作用。
-- 2002年,美國耶魯大學的地質化學家Robert Berner計算得知,6億年前的大氣氧含量與現在相近,約為20%,直到4億年前一直相當穩定,大約3億年前,氧含量突然升高到30 %,隨後在2.4億年前驟降到12%。
--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進化生理學家Raymond Huey和古生物學家Peter Ward表示,對那些措手不及的動物來說,正常氧氣減少了大半,所造成的影響是深遠的。他們指出,每種動物都有自身的最低需氧量。這就是每個物種在某個特定海拔高度以上便無法生存的原因。
《中國科技信息網》《氧氣缺乏是史前物種大滅絕的禍首》∶[7]
--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2003年11月上旬表示,最新的研究證據表明,在距今1.75-2.75億年之前的期間中,地球表麵大氣層中氧氣含量與今天相比要低得多。再加上當時火山爆發帶來了大量的甲烷氣體,因而給地球表麵造成了強烈的溫室效應。科學家們認為,正是氧氣缺乏及溫室效應兩種因素造成了這個期間物種出現了大量滅絕的現象。……而其中的一次竟然導致了當時地球表麵90%物種的滅絕。
〔7〕生態學家早在1968年就對大量燃燒礦物燃料造成大氣含氧量降低提出警告
美國科學進展協會1968年年會上,生態學家拉莫恩特·
〔8〕當代全球大氣含氧量不斷降低的科學證據
未能查閱到中國大氣科學家這方麵的研究的中文信息,這是作者不得不僅引證西方科學家論述的原因,但也令人深思∶中國的大氣科學家難道沒有從事這方麵的長期研究?沒有這方麵的研究成果?對這些問題不關心?其他原因?
美國生態學家彼德·H·威斯〔Peter H. Weis〕在“下降著的自由氧”中指出∶[9]
-- 自我們從1989年開始測量以後,表明我們的大氣中的自由態含氧量正在穩定的下降。這沒有什麽奇怪,因為每增加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意味著鎖住兩個氧原子,而自由態氧的下降多於二氧化碳鎖住的氧量。
-- 自由態氧比預計下降更多,證明地球生物圈總的光合作用能力在減少。
-- 采用一種新型的幹涉測量法對大氣中分子氧氣變化的測量,表明北半球與南半球大氣中的氧氣不但發生季節性變化,而且逐年減少。
美國研究者羅恩·梅利特·
圖2表明,北半球高緯度監測站1991-1995年監測到的大氣中相對於氮含量的含氧量〔O2/N2〕變化情況∶大氣含氧量每年有季節性波動,但是總體上以2ppm的速率下降!
l 與大氣氧氣總含量相比,每年的大氣氧氣枯竭量較小……逐年3-4ppm氧含量減少量非常小,隻有0.00181%……反映大氣氧氣濃度變化下述數字描述了北半球接近高緯度地區大氣含氧量年度變化∶
l 曲線顯示大氣氧濃度每年的上下變動量為30 ppm〔相對於氮〕,而氧濃度變化周期的逐年大氣氧枯竭量為3-4 ppm。
拉爾夫·F·尼靈〔Ralph F. Keeling〕1992年發表前述論文9年之後,此時在美國加州大學斯克裏普斯海洋學院工作的拉爾夫·F·尼靈〔Ralph F. Keeling〕,安德魯斯·C·曼寧〔Andrew C. Manning〕、與羅拉·E·卡茲〔Laura E. Katz〕合作提出2001年研究報告《對於美屬薩摩亞觀測站觀測到的大氣氧氣與二氧化碳濃度季節性周期變化的解釋》[12]。
-- 圖中顯示人們熟知的大氣中由於礦物燃料燃燒所導致的二氧化碳〔CO2〕濃度增加以及與此對應的大氣中氧氣/氮氣〔O2/N2〕含量比減少的趨勢。
圖3表明,從美屬薩摩亞群島馬塔吐拉角監測的大氣(a)氧/氮〔O2/N2〕含量比及(b)二氧化碳濃度〔CO2〕變化情況〔1993-2000年〕,從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隨著大氣二氧化碳濃度〔CO2〕不斷上升,大氣中的氧含量逐漸減少!
l 礦物燃料的開采與燃燒,森林開采、臭氧枯竭、大量還原性化合物的排放,以及與世界總人口增長及其開采地球資源的無數其它人類活動,一起增加對大氣氧氣消耗的需求。
-- 據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測量發現,在過去20年中,空氣中的氧濃度正在呈略微下降的趨勢,據稱,這是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對空氣中氧含量的測量調查。在測量中,研究人員發現,大氣中氧氣的耗損量隻占空氣總含氧量的一小部分,約為體積比的20.95%。在過去20年中,氧的耗損量僅為0.03%,相信這種耗損程度還不致對人類呼吸構成威脅。
新的科學證據:國外朋友2009年協助查閱到新的證據:眾所周知大氣氧氣含氧量量為20.9%,但是法國1931年版《百科全書》第110頁列出1930年監測的大氣氧氣含量為20.02%,表明大氣氧氣含量近80年來下降了0.3%。[注:本段為作者2009年添加。]
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馬克·奧利韋
-- 2005年地球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含量創下新高,達到379.1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比2004年的377.1ppm增加了0.53%。
-- 這位發言人說,世界氣象組織的44個成員參與了針對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的觀測計劃。除觀測二氧化碳含量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另一種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的含量也創下紀錄,從2004年的318.6ppb(1ppb為十億分之一),增至2005年的319.2ppb。
--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自18世紀末以來,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長了35.4%,這主要與大量使用礦物燃料有關。釋放到大氣中的一氧化二氮大約有三分之一是使用燃料、施用化肥和某些工業活動等造成的。
〔9〕桑蒂利 教授2000年9月在國際氫能論壇會議首次警告“氧氣枯竭”問題的嚴重危害
2000年9月11-15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國際氫能論壇”是國際科學界與企業界當時向世界展示相關企業界、許多科學家與政治家們視為解決世界能源短缺的“氫能源”、“氫燃料電池”最佳方案的最重要的世界性會議。
在這樣一次會議上,當代科學前沿強子力學的創立人
-- 過分的從我們的大氣中消耗我們直接呼吸使用的氧氣,是礦物燃料燃燒所造成的環境問題,人們對此了解的比“溫室效應”問題較少,即便在環境保護主義者之間也如此,盡管這個問題潛在更為嚴重。這個問題稱為“氧氣枯竭”,……全球“溫室效應”本身的存在就是“氧氣枯竭”正在發生的毫無疑問的證據,因為“氧氣枯竭”所涉及氧氣減少量就是未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釋放出氧氣導致“溫室效應”的那部分二氧化碳〔CO2〕中所含有的那部分氧氣〔O2〕。
-- 任何對此認真具有興趣的人,通過購買一台精確的測氧計都可以測量當地目前的“氧氣枯竭”狀況∶測量當地空氣的氧含量,然後與有記錄的標準進行比較,即1950年時我們大氣海平麵的空氣氧含量為20.946% ±0.02%〔參看當時英國大百科全書的記錄〕。以此為標準,我們在佛羅裏達我們實驗當地測得的“氧氣枯竭”值為3%-5%,即大氣含氧量為18%-16%!顯然,在人口密集區域可以預計的“氧氣枯竭”值將更為明顯,如曼哈頓、倫敦,以及東京,或海拔更高的地方。
〔10〕大城市與經濟發達地區 “氧氣枯竭”問題最為嚴重!
人口密集、汽車保有量大、礦物燃料消耗量大、綠色覆蓋麵積不足的大城市與經濟發達地區 “氧氣枯竭”問題最為嚴重。
-- 生活在水泥森林裏的都市人越來越向往草原和大海的氣息,事實上,城市裏越來越汙濁的空氣使大多數人經常處於缺氧狀態。教室缺氧、商場缺氧、寫字樓缺氧……幾乎所有人們常待的地方都亮起了紅燈,罐裝氧氣就這樣應運而生了。正常情況下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21%,但是,在空氣汙染嚴重的城市,氧氣含量甚至跌至15%,而大氣中氧含量低於18%時,人就會產生缺氧症狀。
目前的問題是,人口密集、大量使用汽車、大量燃燒礦物燃料的經濟發達地區大氣氧氣消耗過於嚴重,綠色樹木覆蓋率則過低,其它地區的氧氣無法及時補充使這些地區含氧量及時恢複到正常水平。結果,這些地區的大氣低層空間氧含量低於正常含量的水平,同時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大氣汙染物過量。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匡耀求的研究結論,盡管沒有直接談及大氣含氧量,但是卻間接地論證了大氣“氧氣枯竭”問題在中國某些地區更為嚴重∶[17]
-- 匡耀求認為,近年來,全球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每年都在增加,其中中國、印度的增長最快。在中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區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溫室效應比較嚴重,其中珠三角地區單位麵積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是全國之冠,這一趨向將直接導致全國的氣候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11〕大氣“氧氣枯竭”的科學定義與科學意義
麵對大氣含氧不容置疑逐年下降的事實,有人進行很有意思卻誤導的計算分析[18]∶
-- 僅考慮全世界汽油燃燒所消耗的氧氣,從目前大氣大約20.95%含氧量降低到大氣含氧量20%需要大約2.4萬年,再降到人類無法生存的大氣含氧量18%則需要7.2萬年!
-- 但是,如果將其它礦物燃料燃燒所消耗的大氣氧氣也考慮在內,從目前大氣大約20.95%含氧量降低到人類無法生存的大氣含氧量18%也需要大約1.5萬年。
-- 盡管如此,我們人類將在大氣氧氣降低到影響人類生存之間把礦物燃料用完,因此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
了解到缺氧對人類造成的一係列致命的後果後,作者認為上述這樣的計算與分析導致嚴重誤導,但同時向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大氣“氧氣枯竭”確切的科學定義是什麽?
作者向科學界和公眾建議的大氣“氧氣枯竭”的科學定義如下∶
1) 地球大氣“氧氣枯竭”不是指全球大氣含量非常緩慢的逐年減少的趨勢,更不是指全球大氣含有的氧氣消耗已盡!
2) 地球大氣“氧氣枯竭”的科學定義必須“以人為本”,指的是人口密集、大量使用汽車、大量燃燒礦物燃料的經濟發達地區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生活、工作的接近海拔高度的地區,因人類經濟活動大氣氧氣過量消耗與立體化的光合作用綠葉總麵積過少〔作者注∶一棵樹的光合作用綠葉總麵積比該棵樹的地麵覆蓋麵的草坪光合作用綠葉總麵積大幾十上百倍〕,使這些局部地區大氣低層長期得不到其它地區氧氣及時有效的補充,使這些地區的大氣低層空氣含氧量長期處於或低於19.5%的水平,或者逐年降低逼近19.5%的水平,對這些地區人類健康造成長期嚴重損害的大氣缺氧狀況!
(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存在嚴重片麵性與缺陷
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
標準規定需要進行監測的六種“空氣汙染物”包括∶(1)總懸浮微粒;(2)飄塵;(3)二氧化硫;(4)氮氧化物(以NO2計);(5)一氧化碳;(6)光化學氧化劑(O3)。
科學常識以及我們人類時刻不能停止的呼吸告訴我們∶“大氣環境質量標準”的內容必須包括大氣環境質量全麵的兩個方麵,而不是大氣環境質量片麵的一個方麵∶
第一個方麵∶對大氣中對人類、動物以及植物有害成份方麵的規定,即大氣中對人類健康有害的主要“空氣汙染物”不得超過的濃度限值。
第二個方麵∶對大氣中對大氣中對人類、動物以及植物有益成份方麵的規定,即人類與動物生存與健康至關重要必須呼吸的空氣含氧量不得低於的濃度限值。
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技術監督局1996年初發布
國家環保總局公告 2006年公布了
必測項目 | 選測項目 |
二氧化硫(SO2) | 總懸浮顆粒物(TSP) |
二氧化氮(NO2) | 鉛(Pb) |
可吸入顆粒物(PM10) | 氟化物(F) |
一氧化碳(CO) | 苯並[a]笓(B[a]P) |
臭氧(O3) | 有毒有害有機物 |
這讓我們再一次看到,盡管全球二氧化碳(CO2)濃度逐年上升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前邊介紹的美國科學家從1990年開始監測全球大氣氧含量(O2)隨著二氧化碳(CO2)濃度逐年上升而逐年不斷下降的長期監測科學證據也早已公布,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及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範(試行)》卻依然對於二氧化碳(CO2)濃度與大氣氧含量(O2)不作為監測,連“選測項目”都不是。
為此建議:應當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盡快進行修訂,規定采用精度+/-0.01%的測氧儀增加對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與含氧量的監測指標。
〔13〕中國必須盡快建立全國範圍低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與氧氣含量水平波動情況監測網
不僅為中國人民的持續健康生存考慮,也為全球人類的持續健康生存考慮,中國必須盡快建立全國範圍低層空間大氣二氧化碳濃度與氧氣含量水平波動情況的監測網,密切關注中國大城市、經濟發達、大量消耗燃料地區、交通密集的公路網周邊地區、農村地區、森林覆蓋地區、荒漠地區低層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情況與大氣含氧量水平哪怕微量持續降低變化及其對於這些地區人類健康狀況與生活質量的有害影響。
結論
過去以為地球不可再生能源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後來,人類中個別有識之士首先發現錯了∶不可再生能源資源的蘊藏量是有限的,必須采取充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節能措施。
過去以為地球上的水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後來,人類中個別有識之士首先發現錯了∶水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必須采取充分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節水措施,同時要提高水的價格,使其不但包括水資源采集、處理、輸送的成本,而且還要包括將廢水處理達到自然界淨水質量水平的成本。
個別有識之士不斷的呼籲與解釋,使更多的人逐漸對此有所認識,逐漸形成政府規範的社會進步行為。但是,短期經濟效益的追求,驅動既得利益集團自覺或不自覺的對抗人類的這種社會進步。
過去以為地球大氣中的氧氣的總量無窮無盡的。美
人類如果不認識這個嚴酷的科學事實,任其經濟、不可再生能源工業、汽車產業等行業以目前方式與速度繼續發展,不緊急采取根本改變能源結構的革命性變革,越來越多地區低層空間大氣中的含氧量終將不可逆轉地逐漸下降到許多地方生活工作的人的健康造成永久性損害以至人類窒息無法繼續生存的地步!
致謝
借此機會特別感謝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信息網》、中國科學院《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中國災害防禦協會災害史研究專業委員會以及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組織的第16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對於中國到目前為止僅我一位學者從事的上述研究給予的關注與支持。
(作者:科技創新社會學研究者、“能源與環境”問題整體綜合跨學科研究者、災害防禦研究者。《陳一文顧問網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郵箱:cheniwan@263.net)
參考文獻:
1《中國環境報》
2 俄羅斯新聞網
http://tech.tom.com/2006-08-28/04BF/13190153.html
3 俞陶然,葛劍雄針對變暖提出不同觀點:全球變冷也可能發生,新聞晚報
4 《中國科技信息網》: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401/1_20040112_72468.html
5 USGS website: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Through Chemistry -- Air Bubbles, Amber, and Dinosaurs http://minerals.cr.usgs.gov/gips/world_version/amber.html#amber
6《科學時報》(
7 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311/1_20031110_68606.html
8 Eugene Linden, A World Awakens, Times Magazine,
http://www.time.com/time/archive/preview/0,10987,942377,00.html
9 Peter H. Weis (pweis@shaw.ca), The Decline of Atmospheric free Oxygen,
http://www.truehealth.org/oxydecl.html
10 Keeling, R.F., and S.R. Shertz, Seasonal and intcrannual variations in atmospheric oxyge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Nature, 358, 723, 1992.
11、Ron Merritt Morris (rmorris2@csulb.edu),Ophere Aanthropogenic influence
http://seis.natsci.csulb.edu/rmorris/oxy/oxy7.html
12、Andrew C. Manning, Ralph f. Keeling, et al., Interpreting Seasonal Cycles of Atmosphereic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at
13、科學家探測顯示大氣中氧濃度呈下降趨勢,《中國氣象報》第三版,
http://www.envir.online.sh.cn/info/np/file.asp?file=999-9-156.txt
14、新華網日內瓦
15、Ruggero Maria Santilli, Alarming Oxygen Depletion Caused By Hydrogen Combustion And Fuel Cells And Their Resolution by MagneGas(tm), Contributed paper, International Hydrogen Energy Forum 2000, Munich, Germany, September 11-15, 2000
http://arxiv.org/PS_cache/physics/pdf/0009/0009014.pdf
16、北京晚報
http://www.senoso2.com/haow.htm
17、新華網廣州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13/15237489066.shtml
18、O. Hooge (tfrisen@shaw.ca), Is there enough Oxygen in the atmosphere?
http://members.shaw.ca/tfrisen/is_there_enough_oxygen.htm
19、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國家標準GB3095-82)
http://www.law999.net/law/doc/c009/1982/04/06/00097822.html
20、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國家標準GB3095-1996)
http://www.sepa.gov.cn/image20010518/5298.pdf
2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規範(試行)(國家環保總局)
http://www.zhb.gov.cn/info/gw/gg/200701/W020070126307152032012.doc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is an Even More Disastrous Consequence than the “Global Green House Effect”
to the Continuance Healthy Survival of Mankind
Chen I-wan (cheniwan@263.net)
Advisor, Committee of Disaster Historical Studies for
Abstract: Reveals the core issue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lex massive system problem of “energy & atmospheric pollution” today is still unrecognized by most members of the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and all members of the world industry: Excessive burning of fossil fuel and “new fuels” not only causes disastrous consequence of “green house effect à global warm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use another disastrous consequence of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Reviews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e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contained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nd the dramatic fluctuation of atmospheric oxygen content during the Earth’s history and serious effect on the biosphere; presents science evidence of continuance reduction of global atmospheric oxygen content; warns that “Hydrogen Energy, Hydrogen Economy” will more seriously cause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Stress that most serious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problem exists in major cities and advance developed economic regions!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National Standard GB3095-82) issued in 1982, the Environm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National Standard GB3095-1996) implemented in 1996, and the Environm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ndard implemented in 2007, exists serious defects: It does not monitor carbon dioxide (CO2), and does not monitor atmospheric oxygen, must be revis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Fuel excessive burning,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definition.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