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風,Founder of Yebol
從我二十一起,錢學森先生就開始影響我的研究生涯,並且至今影響越來越大。
1985年,我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信息係讀碩士研究生,研究人工智能和模式識別。一天我在實驗室發現一本錢學森《關於思維科學》的小冊子,在這篇文章中,錢學森提出人的思維是有規律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研究,思維科學是可以成立的。他進一步指出對思維可以分成抽象(邏輯)思維,形象(直感)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三個部分。特別強調要在形象思維研究有突破。錢學森還認為計算機模擬對研究人的思維有重要的啟發,計算機模擬技術是研究思維的有效工具。
當時世界人工智能研究的焦點是邏輯符號推理係統,日本正提出第五代智能計算機計劃,聲稱日本不僅能在技術上做得精製,而要用這個計劃在基礎研究和思想上對世界作出貢獻。
我讀完錢學森的文章後,自己的思路一下子被打開,幾天幾夜反複思考文章中問題,怎樣去實現形象思維?突然想到形象思維應該用一種網絡結構來實現,也想通了三種思維之間的關係,從而建立了一個思維的結構模型和理論,根據這些理論和錢學森的研究,我看到當時日本的智能機計劃是一個不可能成功的項目。
這些結果使我非常興奮,就把這些想法寫了一篇《論思維與模擬智能》的稿件,並給研究室一位參加過錢學森思維科學研討會的副教授看,但遲遲沒有回音,當時我的導師知道我研究思維科學也不滿。後來我就放膽把稿件寄給錢學森,並在附信中提到自己研究的壓力。後來那位副教授說他接到錢學森的來信,說我給他去信並談到自己的壓力。隨後,就給我安排在研究室報告我的研究,我發現這不是一個報告會,而是一個批鬥會,我剛講幾句,導師就說,錢學森可以空想,你一個學生憑什麽空想,然後氣憤離去,會議不了了之。後來我就下決心要到國內學術最好的導師那裏作博士生。
87年,我考取科學院自動化所戴如為教授的博士生,開始和劉迎建(漢王科技總裁)一起作漢字識別研究。當時王玨從美國回來帶來一篇美國關於人工神經元網絡的論文,我看後非常震驚,我幾年前關於形象思維設想是完全能夠用嚴格的數學模型來研究和用計算機來模擬的。戴老師也馬上讓我轉到人工神經元網絡的研究,並很快有了新的突破,我也把幾年前寫的《論思維與模擬智能》也重新充實修改,增加到四萬多字,戴老師就拿給錢學森看,錢學森將稿件逐字逐句修改,更令我驚訝的是,文章後有些參考文獻我是從其他文章的參考文獻中直接抄寫來的,錢學森卻逐個查了參考文獻,連最微小的差錯都發現修改,可見他是何等的嚴謹。
錢學森回信說,這篇長文非常重要,應能寫成劃時代的經典巨著。我發現至今為止,也隻有他認真研究思考了我的文章,並能洞察文章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正如雖然很多人參與他的思維科學討論,也發表了一些附庸、虛浮和口號式的吹捧文章,但隻有我真正讀懂他文章的深邃的思想,偉大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把他的思維科學的思想深入發展成科學的理論,並多年致力於把這些理論實現為偉大的技術革新。這樣我們可以看到他的一生不是虎頭蛇尾,他晚年研究的輝煌還沒有完全顯示出來,他晚年的研究對世界科學和技術的貢獻完全有可能超越早年在美國的成就和對中國航天的貢獻。因為在美國的研究他畢竟隻是先驅者之一,導彈雖對中國有巨大意義,但是在美國和蘇聯之後做出,在世界範圍內意義又是另外一個層次。
十年前,我意識到思維科學思想和理論正是新一代搜索引擎的理論基礎,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類似人的世界知識庫,從而可以提供基於知識的搜索,或者說是知識引擎,這種知識引擎就是智能計算機。我就探索這些技術的實現,有許多的算法的問題和工程實現問題。後來逐步認識到,要把人的知識和算法結合起來才能夠達到精確和規模的要求。這又使我想到錢學森和戴老師早也就提出要建立人機共創的智能係統,真是不謀而合。這幾年雲計算和並行算法的巨大突破為實現這樣的巨大的知識庫提供了平台的基礎,2007年6月,我就辭掉Yahoo的工作,專心開發新的知識引擎,2008年5月成立Yebol。2009年推出基於知識的語義搜索引擎,涵蓋一千萬關鍵詞的語義搜索結果,比人手建立的Mahalo要大百倍,而花費隻有它的極小一部分。這隻是我們的第一步,我們還會克服市場和技術巨大的挑戰。但這種基於知識的語義搜索引擎必定會在幾年之內主導搜索市場。
技術正在從信息技術向知識技術的巨大轉變,從以數據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變,我們現在可以清楚的看到錢學森二十多年前的研究和思想正是這場偉大的技術變革的基礎,他再一次走到科學和技術的最前列。遺憾的是,今天在紀念他的時候,還沒有多少人看到和提到他的這方麵巨大貢獻,這隻是一個未完成的紀念。
錢學森晚年又回到他所鍾愛的基礎科學研究,大膽研究探索各樣問題,這正是一個偉大科學家的特質。但是每一個偉大的思想和探索都需要一批科學家經過長期、艱苦、嚴謹、深入的分析論證後才能真正形成科學理論。但是探索也不可能都成功,不可能都對,有的可能研究的條件還不具備,我有基督信仰後,看到他有些探索有的已經涉及靈界,超出了科學研究的範圍。中國科學界的研究主要是追隨國外研究的潮流和熱點,即使是錢學森提出的思想和理論,也很少有人願意認真、深入、嚴格的進行真正去研究探討。另一方麵,一大批不具備基本科學研究素質的人,把他看得等同於科學和真理,對他提出任何思想和理論不進行深入科學研究,盲目跟從和起哄,把科學變成迷信。不論他有多大的成就,也不能把他看成超越真理,否則就會受到真理的懲罰。這一切造成的錢學森晚年研究的成就沒有被充分的認識,沒有完全發揮出他對世界科學應有的巨大貢獻。
科學是認識真理、發現真理的工具之一,不是真理本身,因為真理是永恒不變的,科學在不斷發展修正,真正的科學精神是對真理的執著、熱愛和崇拜。而不是對科學的崇拜,更不是對科學家的崇拜。從五四以來至今,科學在中國被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從而形成對科學的崇拜,這才是對科學精神的背叛,這才是中國科學發展的最大禁錮。
真正紀念錢學森要學習他嚴謹的態度、博大的胸懷、勇於探索、信心、甘於寂寞、謙卑的態度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真正紀念錢學森是深入研究、認識、發展他的理論和思想,而不是把他變成偶像來崇拜。吾愛吾師,但吾更愛真理。中國科學隻有回到對真理的執著、熱愛才能給世界科學和思想帶來巨大的貢獻,才能超越錢學森的科學成就。
對錢學森未完成的紀念
所有跟帖:
• 也是對錢學森未完成的紀念 -楚聲- ♂ (680 bytes) () 11/03/2009 postreply 02:40:29
• 回複:也是對錢學森未完成的紀念 -yebol- ♂ (641 bytes) () 11/03/2009 postreply 08: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