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專家破譯“麥田圈”稱外星人發出的預警

來源: 老書蟲 2009-07-18 05:05: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077 bytes)
⊙該文章轉自 UFO探索網
陳功富有許多顯赫頭銜: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教授、世界華人UFO聯合會常務理事會學術部負責人、SETI與ufo高級專家。作為一名航天航空領域的教授,陳功富多年來致力於ufo和“麥田圈”的研究。如今,已經完成了《神秘的麥田怪圈新探》的寫作工作,這本書是《宇宙拓荒》係列叢書的第2冊,其中收錄了約48萬字的書稿和幾百幅圖片。書中介紹了“麥田圈”的生成機理、各類效應及到2008年夏近20年來世圖各圖出現的典型“麥田圈”圖案,並重點地破譯(或稱猜譯)典型“麥田圈”圖案的含義。
  是什麽讓一位航天專家對“麥田圈”如此癡迷呢?近日,記者采訪了陳功富教授。
  研究發現“麥田圈”許多奇異的特性
  陳教授告訴記者,“麥田圈”在科學界被稱為“迪安圈”。這個名字的由來,主要因為20世紀70年代在英國首先研究“麥田圈”的人是迪加多和安德魯斯。“麥田圈”一般在每年的4至8月份出現在麥田等農作物的種植地裏,並且,被“雕塑”出來的圖形越來越複雜。自1970年以來,在世界各個國家已被發現的“麥田圈”圖形總共有2000多幅。
  陳功富研究發現:“麥田圈”具有許多奇異的特性。例如:倒伏的麥子不折斷,可以繼續生長,秋收後,倒伏的麥子比正常生長的麥子增產40%左右。圈內可使動物屍體不腐爛,不招蒼蠅等。有的鳥將鳥巢築在“麥田圈”中,巢中的卵很快會孵化。

英國人Colin Andrews在1983年首次發現麥田圈

自從20世紀90年代迄今,幾乎每年都有麥田圈出現

尤其是1990年,英國幾乎每周都有麥田圈出現
  “麥田圈”如何產生一直困擾著人們
  “麥田圈”的形狀也不像早期人類發現的隻有簡單的圓圈組合,而呈現出越來越複雜的多樣性組合。如:多種幾何形狀、對稱和非對稱形、旋渦倒形、圓錐狀、方格陣列等形狀。
  有的在直徑十幾米大的圓圈中心隻有兩三根麥子站立,其精度之高堪稱一絕。
  “麥田圈”到底是如何產生的?有何用途?作者是誰?多年來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人們。答案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麥田圈”是龍卷風過後留下的痕跡,還有人認為是由於動物踐踏或個別人的惡作劇所形成的。
很多研究者認為與飛碟和外星文明有關
  然而,這其中最令人稱奇的答案是,很多研究者認為“麥田圈”與飛碟和外星文明有關。陳功富則是這種答案的堅決擁護者,他說,從“麥田圈”圖案的麵積、規則和複雜程度來說,絕對不會是龍卷風刮過後留下的痕跡,也不會是成群動物的蹄印造成的。最有可能的就是某種智慧生物的傑作。通過多年的研究,他認為:眾多“麥田圈”圖案中,隻有1%的圖案可能是人類所為,其餘99%的圖案都應該是外星智慧生物造訪地球時留下的證明。
  多年“麥田圈”研究令他有獨特發現
  陳功富說,正是因為“麥田圈”的神秘,才引起了他對外星文明和ufo的濃厚興趣。早在20多年前,他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教計算機網絡通訊時,工作之餘就喜歡看《飛碟探索》這類雜誌,當時,這隻是他的一個興趣。直到1994年有人報告黑龍江省鳳凰山上出現飛碟後,他才正式開始對外星文明進行研究。
  此後,研究外星文明和破譯(猜譯)“麥田圈”占據了他所有空餘時間。經過研究,陳功富發現一直被很多人認為和外星文明有著千絲萬縷聯係的“麥田圈”,似乎在向我們人類預示著某種災難的降臨。
  某些圖案可能是外星人發給人類的預警
  陳功富說:“研究過程中我注意到世界各地發現的‘麥田圈’當中有一些好像在向我們人類預示著什麽。首先是,我在翻看1994年的所有‘麥田圈’圖案時發現,其中兩幅有‘蜘蛛狀’和‘螞蟻狀’的圖案。而在1995年,我意外得知非洲和中國的山東等地都出現了嚴重的蝗災。 文章來自:http://www.ufo-1.cn外星探索網”
  “接著,我又發現,2002年的一幅‘麥田圈’圖形竟然和艾滋病毒的顯微鏡下圖形一模一樣,而另一幅圖形更與‘非典’的冠狀病毒顯微圖一模一樣。我忽然想到,難道這些圖案是外星人發給我們的災難預警?如果這真是外星人對人類的提示,我們及時地破譯這些‘麥田圈’,那將給人類造福。”
  “星際通信”是外星人與地球人溝通方式
  通過查閱資料陳功富得知,有這樣想法的人不止他自己。在歐美有很多專家都在研究“麥田圈”,並且也認為“麥田圈”很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人的一種溝通方式。他們將這種溝通方式稱為“星際通信”。陳功富講了這樣一件事:1974年11月16日,美國康奈爾大學設在波多黎各火山口上的阿雷西博天文台,在慶祝地球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鏡盤換麵典禮上,以波長12.6厘米的調頻電波,向銀河係內M13(武仙座球狀星團)發送了人類特意給外星人的第一封“電報”。這封“電報”用圖形描述了構成地球生命的五大基本元素、地球人DNA的結構、地球人的形象、高度、地球上人口總數、太陽係的概貌和地球在太陽係中的位置等信息。
  外星文明應該能理解地球人的“圖像語言”
  陳功富說,之所以將M13選擇作為發送的目標是因為,該星團有30萬顆恒星,而所發射的電磁波束,能將它們完全覆蓋,大大提高這一信息被接受到的可能性。這次發射的“電報”采用的便於理解的“圖像語言”。它用1679個二進製信息數碼來組成,並反複連續播發了3分鍾左右。如果外星文明真能收到這一“電報”,隻要依照順序從右到左、從上到下,把這1679個二進製信號排成73列23行,並用白色方塊替代信號“0”,用黑色方塊替代信號“1”,就可以獲得這一電信號的圖像語言,進而了解到“電報”所表達的含義。
“麥田圈”很可能是外星人發來的“回電”
  在這封“電報”發出數年後,在英國的一處麥田中出現了一個和“電報”中圖像幾乎一模一樣的圖案。隻是將代表太陽係的恒星和行星體都改為了圓形(人類向太空發射的圖案是方形)。此後,在同一地點的麥田裏又出現了一個類似的圖案。可是,這次的圖案內容和上一次有所不同,一些研究人員經過破譯(猜譯)認為,這是外星文明生物在向我們傳達他們的信息,其中包括了我們向M13發送信息的所有對應信息。陳功富說,這很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給我們發來的“回電”。

  陳功富介紹,其實人類一直沒有間斷過尋找外星文明的曆程。為了尋找宇宙其他文明生物的身影,地球人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一係列行動:接收發自外星人的無線電波信息(稱奧茲瑪計劃),結果收到極少信號且無法破譯;向外星人發送無線電波———向固定天區和全天區的無線電掃描(多頻道發送);向外星人發送禮品和載體信息(人體等圖形鍍品和鍍金唱片等,壽命達10億年,由先驅者10號、11號及旅行者1號、2號宇宙飛船攜帶飛向太陽係之外的銀河係);向外星直接發射各類探測飛船和探測器,采集外星標本等。 \
  研究“麥田圈”是解秘外星文明的最佳方法
  陳功富說,雖然這些工作已進行多年,但截至目前,還沒真正發現外星人的實體跟蹤,而投入的人力和物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對“麥田圈”進行研究,則是人類了解宇宙的一種新方法。經過研究很多專家都發現,“麥田圈”中,有的寄意了宇宙宏結構;有的表意高科技創意;有的預示演變信息;有的揭示宏觀宇宙和微觀宇宙機理玄機……因此,研究和破譯這些極可能是外星人送給我們的暗示圖符,則是更為有意義和切合時代實際的舉動。反之,將是舍近求遠,舍本求末。陳功富堅持認為,研究“麥田圈”是了解和解秘外星文明世界的最新、最有效、最省資金的切實可行的方法,其意義不可低估。
⊙該文章轉自 UFO探索網(www.ufo520.com) 原文鏈接:http://www.ufo520.com/html/ETwaixingren/20090514/324_2.html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