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城市垃圾自動處理係統:完全在地下運行(組圖)

來源: skywalker2010 2009-06-17 01:29:32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6132 bytes)

你可以把這套係統看做是一套地下管道和巨大吸塵器的結合體,垃圾們在這套特殊的“下水道”中,以每小時70公裏的速度奔向小區邊緣的垃圾收集站,速度媲美地鐵。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漢馬貝濱海新城(Hammarby),垃圾筒們好像是無底洞——無論你扔進去多少垃圾,垃圾桶都不會滿溢——這並不是因為收垃圾的工人手腳勤快,事實上,就算你在垃圾筒旁蹲守上一年,也逮不住一個收垃圾的。另一件怪事兒是,早晨和傍晚時,漢馬貝地下會隱約傳來一陣嗡響,類似抽油煙機工作時的聲音。

其實,這是漢馬貝地下的垃圾自動收集係統在工作。你可以把這套係統看做是一套地下管道和巨大吸塵器的結合體,垃圾們在這套特殊的“下水道”中,以每小時70公裏的速度奔向小區邊緣的垃圾收集站,速度媲美地鐵。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6/17/200906170926283e4e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6/17/200906170926390cab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圖:瑞典垃圾處理係統示意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6/17/20090617092610478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圖:在正常狀態,也就是垃圾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傳統的方式需要占用14個垃圾桶,用150個小時搜集,而氣動垃圾分類搜集係統隻占用7個豎井(相當於垃圾桶),搜集用時1.4小時。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6/17/200906170925593b9db.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圖:可燃垃圾會被熱電廠的焚燒爐燃燒,燃燒產生的能量一部分轉化成了電能,另一部分熱能則被水流吸收,並跟隨“暖氣管”進入小區居民的家中。有機垃圾則被送進沼氣池,產生的沼氣一部分進了居民的廚房。

簡單來說,這兒的“垃圾桶”們其實是一個個豎井,與地下的水平管道相連。把垃圾扔進去後,垃圾會落到豎井底部的閥門上,在這兒稍事休息。控製係統的電腦會根據程序設定的時間,指揮某個豎井與水平管道間的閥門打開。此時,抽風機開始發動,管道中“刮”起每秒18到25米的大風,空氣夾裹著垃圾,奔向中央收集站。在進入中央收集站的密閉垃圾集裝箱前,還得過旋屏分離器這關,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在旋轉中,垃圾落入集裝箱,廢氣則上升,順著管道經過裝有活性炭和除塵裝置的廢氣處理器,除塵除臭後被排出室外。

在使用這套係統的居民那兒,“幹淨整潔”是最常見的評價。傳統垃圾收集方式的問題在於,一旦扔點盒飯西瓜皮一類的東西,就會出現髒水橫流的情形,接著蚊子、臭味兒就全來了。而垃圾自動收集係統是密閉式的,不會出現這類問題。2006年時,蓋洛普谘詢公司對西班牙的用戶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相較於傳統垃圾收集方式,9成以上的用戶更喜歡垃圾自動收集係統。對一般人來說,幹淨雖好,但用傳統的方法似乎也沒什麽大影響。但在垃圾的二次汙染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地方,比如醫院和廚房,自動收集的好處就顯出來了。事實上,世界上第一套垃圾自動收集係統就安裝在瑞典的一家醫院裏,從1961年開始,已經安穩地運行了48年。垃圾自動收集係統在北京的3 個項目中,一家是中國解放軍人民總醫院,另一家則是中國石油大廈的廚房。

但垃圾自動收集與傳統方式相比,最根本的好處在於效率更高。在瑞典一個集合了住宅、商鋪、寫字樓的混合型項目中,曾做過一個對比:在正常狀態,也就是垃圾數量不多的情況下,用傳統方式收集垃圾需要用150個小時,而垃圾自動收集係統用時僅需1.4小時。當垃圾量多、處於垃圾投放高峰期時,垃圾自動收集的優勢更加明顯:即便每天收集2次,垃圾自動收集也隻用4到5小時,用傳統方式即便一天隻清理1次,累計工作時間也要1841小時,也就是說,如果按每人一天工作8小時計算,需要230人才能幹完。

作為垃圾自動收集係統的發明者,也是該領域全球壟斷性的供應商,恩華特(envac)曾在香港葵湧做過一個頗為自得的項目:為幾棟35到40層的高密度“經濟適用房”中的1萬400餘戶居民提供服務。該係統順利解決了垃圾量過大,物業不勝負荷的問題。由於香港地少人多,高層建築密集,它在香港發展得格外好,20年間在這一個城市就做了9個項目,而它48年間在世界範圍內也不過賣出了800多套係統!這種高密度住宅之所以是垃圾自動收集係統的理想用戶,另一個原因是,由於樓與樓之間距離很近,地下的水平管網距離就短,總成本就會降低,再加上被服務的對象為數眾多,把成本平攤下來,價格就顯得劃算。

地下運行、無需垃圾車來回跑動的特點,為垃圾自動收集係統帶來了另外幾類客戶。一類是機場。按照傳統的做法,垃圾收集車不得不在飛機與飛機間穿梭往返來收集垃圾,在飛機起降繁忙時,會給機場的工作帶來很大困擾,垃圾車和清潔工的頻繁進出也給機場安檢工作帶來了壓力。另一類是漢馬貝這種想盡量降低汽車尾氣排放、減少交通流量的環保項目。

垃圾的故事並沒有到此完結。在漢馬貝,由於垃圾在投放時,就分為“有機垃圾”、“可燃垃圾”和“紙張”三類,使得對垃圾的後期處理變得很高效。三類垃圾各有去處,可燃垃圾會被扔進當地熱電廠的焚燒爐,燃燒產生的能量一部分轉化成了電能,另一部分熱能則被水流吸收,並跟隨“暖氣管”進入小區居民的家中,發揮餘熱。有機垃圾則被送進沼氣池,產生的沼氣一部分進了居民的廚房,一部分供給了小區內的混合動力車。剩下的殘渣作為有機肥料,返回到土地中。廢紙則進了回收廠,被製成其他紙製品繼續使用。

作為漢馬貝“循環生態圈”的重要部分,垃圾自動收集係統連同汙水處理係統、沼氣池、集中供暖/製冷係統、被動式節能建築、太陽能使用、“拚車小組”(三百多人共用25輛汽車)等等環保節能技術,使得漢馬貝的房子即便房價達到了每平米約9萬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幣約6.75萬元),是周邊地區的3倍多,依然供不應求。

但奇怪的是,垃圾自動收集係統賣得最好的,並不是最發達的國家,比如說,恩華特在美國的項目數就“一隻手數得過來”,英國也是去年底才第一次安裝了這套係統。而在政府對此類環保項目推動力度大的國家,比如中國、北歐各國、西班牙、新加坡、韓國,銷售情況到都不錯。在這個冷僻的領域中,誌在“垃圾”的恩華特和它的同行們之所以把目光更多投向中國,還是因為看好中國城市化的火熱進程。 GDP的快速增長伴生的往往是垃圾的幾何級數的產生,城市化進程中,人口密集、建築密集的區域不斷形成,給這些垃圾自動收集係統提供了最能體現自身價值的 “理想對象”。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