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uanlan.zhihu.com/p/464115535
蘇聯向亞非國家開展了大規模的援助行動,到80年代,一共有60多個國家接受過蘇聯的援助。在諸多受援助國中,印度從蘇聯受惠頗多,在蘇聯人的幫助下,印度從一個隻能種種棉花,搞點紡織品的農業國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實力與技術的工業化國家,至今仍享受著當年蘇聯援助帶來的紅利。
印度獨立於1947年,在建國之初,印度由於各方麵的原因,印度一直倡導不結盟運動。在50年代,印度是第三世界國家中的核心之一。當時蘇聯與美國正在冷戰對峙中,但蘇聯由於國力不足,在對峙中處於劣勢。在這樣的情況,蘇聯需要更多的盟友,印度就是其中之一。蘇聯對印度的援助開始於1951年。直到80年代末期才終止。也就是說,蘇聯對印度的援助長達30多年。
就在同時期,美國也在援助印度。不過美國的援助摻雜了很多政治附加條件,而蘇聯則主要援助印度工業設備,這對印度的作用很大。認真的說,印度現在的工業體係有一半以上都歸功於蘇聯。
在印度還沒有完全獨立時,兩國就已建立起了大使級外交關係。但是起初,蘇聯人隻把印度當作美英兩國的小跟班,對其一直不冷不熱,直到1955年,也就是在赫魯曉夫執政後,兩國關係由冷轉熱。這時蘇聯人給印度送來了一份大禮,答應幫助印度的比萊鋼鐵廠建設提供設計服務和生產設備,並對工程進行技術指導、人員培訓。蘇聯為這個工廠提供5億盧布貸款,貸款期限為12年,年利率僅有2.5%。比萊鋼鐵廠的合作,拉進了蘇聯與印度的關係,開啟了蘇聯大規模援助印度的序幕。
1956年,印度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到1965年第三個五年計劃結束,蘇聯一共向印度提供了高達10.2億美元的援助,是當時28個接受蘇聯援助國家中受援額最多的一國,是蘇聯對我國“一五”計劃援助的一倍以上。10億多美元的金額相接近美國馬歇爾計劃對德國的援助,而德國經曆馬歇爾計劃輸血後,很快恢複了生產,並在60年代重新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強國。
進入60年代以後,中蘇關係交惡後,蘇聯加大對印度的援助規模。蘇聯曾經希望在印度獲得港口,以便自己的核潛艇部隊停泊。但是這一舉動等於直接加入了蘇聯陣營,印度雖然雖然與蘇聯關係很好,但同時也需要顧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態度。印度不願意承擔太過火的行動,在印度獲得港口的計劃一直沒有成功。不過蘇聯對印度的援助力度並沒有因此而降低,這還要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利用印度牽製自己的鄰國。當時,蘇聯與自己的東南鄰國已經徹底鬧僵。蘇聯在北部邊境屯兵百萬,號稱要南下。不過實際上,蘇聯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印度與這個鄰國也接壤,蘇聯援助印度也是希望印度在西南方牽製這個國家。出於這個需要,蘇聯一直在援助印度。
根據蘇聯人自己的統計,到1979年1月1日,蘇聯答應給印度的度的貸款達143.1億盧比,贈款達1.2億盧比,總計為144.3億盧比。扣除於1977年印度以實物償還蘇聯小麥貸款的20.2億盧比。印度實際使用蘇聯貸款100.0億盧比、贈款1.1億盧比。
在蘇聯解體前,印度一共獲得蘇聯的援助項目有102項,投產80項。這些援助項目提供了印度鋼鐵三分之一的產量,五分之一的發電量,石油的六成,冶金設備的8成等等。蘇聯援助項目的落成,幫助印度的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從1951年的15%提升到蘇聯解體前的25%,使得印度建立起了完善的工業體係,促進了印度經濟的發展。正是由於大規模的援助,從60年代後期開始,印度開始在國際舞台上倒向蘇聯。至今,印度軍隊仍有大量的蘇製武器。
在90年代之前,蘇聯盧布有很強的購買力,與美元幾乎是1:1兌換,有些年份甚至1盧布可以換1.5美元。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不但繼承了蘇聯的外債,也繼承了各國拖欠蘇聯的援助款。其中,印度是僅次於古巴的第二大欠款國,有100多億美元。放在今天這筆錢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何況是90年代。
當新成立的俄羅斯政府要求印度償還貸款後,印度曆屆政府均已各種理由或借口來搪塞俄羅斯的還債要求。要麽堅持以蘇聯解體後的貶值盧布與美元匯率進行結算。90年代盧布貶值嚴重得很,1992年1美元能兌換200-400盧布,到了1997年直接飆到了1美元兌換5000多盧布,如果按照印度人的計算方式,隻需300多萬美元就能全部償還蘇聯解體前欠下的100多億盧布。
回顧蘇聯對印援30年援助史,下的本錢不可謂不重,付出不可謂不多。當初期望通過對印度的援助,實現對美印、中印關係的牽製並沒有完全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