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爭是一個蘇聯半個中國和一個美國在打,南北兩個高麗: 朝鮮和韓國,是兩個小囉囉,不但說話沒人聽, 放個屁也是沒聲響的, 所謂聯合國軍的十幾個國家, 也隻是跟屁蟲。
之所以中國算是半個,是因為決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不久, 事事按毛主席所說的得向“蘇聯一麵倒”,斯大林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彼得大帝,一言9.5鼎,鐵托想鼎一點點,被趕出來陣營, 毛主席親自領導了中國革命的成功,在陣營內可以說話算一些話。
各國可以自己當家,大事必須斯大林作主。
北朝鮮不想打了,沒人理老金,南朝鮮不想停, 同樣沒人鳥。
斯大林給了毛主席足夠的麵子,打或停, 總是要聽聽中國同誌的意見,但剛愎自用的斯大林,聽可以聽進去, 也可以不聽進去,這個毛主席也當不了斯大林的家。
戰爭打到那個時候,毛主席以及中國的領導人們,已經覺得再打對中國的建設沒有什麽好處了,雙方都覺得差不多了,所以戰線就三八線附近你扛一下我, 我擠一下你,沒有大動作了。
說到中國人最喜歡講的麵子,好歹也曾打過了三八線很遠, 想不想打下去,看看早期的誌願軍高級領導人,已經回國張羅別的更重要的事情了, 幾個”留守司令“在那兒”留守“,就該曉得中央的意圖了。
美方呢,一如既往的國內反戰情緒,再打下去國會就會嘰歪, 國會以哇啦哇啦, 鈔票就可能消減, 沒錢打個鳥仗?
雙方都在等一個契機,一不小心, 斯大林同誌走了。
馬林科夫赫魯曉夫等等,自顧不暇,此刻他們中間的哪個也不能一言”幾“鼎了,於是對打下去不起勁的意見自然就占了上風,戰爭就結束了。
否則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錢,還不知道從哪兒來呢,156工程得等到何年何月啊!
順便說一句,大概是1951年吧,沈陽相當一部分重工業工廠已經開始北遷,東北人民政府的一部分也搬去了哈爾濱,很快, 已經遷去的工廠就遷去了, 沒遷的就不遷了, 東北政府又遷回了沈陽,說明戰爭的膠著象征著擴大的可能性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