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和家長發情緒福利。剛開始借的時候戰戰兢兢,習慣了打假分反倒成了自然,不打假分就是老師“不懂得自己的站位”,要“受到譴責”。乙老師之所以打了真的分數,很簡單,她剛入職,不懂潛規則。
小學把學生送入中學就萬事大吉,中學把學生送去會考就萬事大吉,會考也是大放水,人人拿個高分喜滋滋不知自己幾斤幾兩。大學變成大型托兒園,把一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圈起來,免得他們流到社會上,增加不安定因素,還提高了失業率,,,啥都不會,幾乎文盲,他不失業誰失業。。。
這個過程中,真正做到了沒人承擔責任,也無法追問責任。
領導曾經帶過本科班,他說學生裏不誇張地說有1/3幾近文盲,如果要補法語,恐怕要重修小學。這些人如何混到了大學裏?說它是個謎,原因又是那麽顯而易見。法國大學教授入職競爭非常激烈,能獲得教職的應該都有兩把刷子。而我們的社會,就拿這些精英的教授當保姆。
民主為什麽會極化?極端化的簡單思維通常來自缺少結構的大腦。批量培養了很多這樣的腦子,還希望人民可以“獨立思考”,“理性選擇”,,,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