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是三年前體檢查出a1c進了糖前的範圍,當時空腹血糖值還是好的。那之後數了幾個月碳和糖把數值數正常了。後麵不數了,數值又上去了。今年六月體檢完還是糖前,醫生給我開了二甲雙胍,我取了藥但沒吃。那之後一個月還在喝奶茶和吃冰激淩,後來體重有上升趨勢,鬥爭了一下是吃藥還是再試試飲食控製。糖前需不需要吃藥專家們的意見也不一致,覺得不需要吃藥的一方的理由之一就是有些人可以糖前很多年也沒有發展成糖尿病。八月決定先不吃藥而是再試試飲食控製,每天記錄自己吃什麽,大致的數碳和數糖。到目前為止一個月減了六磅,準備堅持六個月以後再查一次。我把主食換成了所謂優質碳水,oats,紫薯,玉米之類的,吃飯的順序改成了先蔬菜再蛋白質最後主食。這樣吃對我來說能看得見的好處是,吃飯速度放慢了,菜和肉都需要多嚼,還有就是一般還沒到主食就覺得有點飽了,不過我還是保證每天一定量的碳水。這一個月除了減了六磅,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是大號比以前規律容易,還有注意到舌苔比以前好看了。我不相信太低碳的飲食,低碳的多數會在脂肪上找補我認為更不好。印象深刻的就是我新冠之後有一次因為心髒不舒服去看急診,我一通檢查做下來都沒問題。而隔壁一個醫生說他百分之六十的血管堵了,需要馬上住院手治療,他一直在跟醫生說“怎麽會這樣呢,我一直嚴格地生酮飲食。”
我其實很看得開,如果需要犧牲太多的人生樂趣,我寧願不要活的太長。我一直是生命要精彩不要長主義者,當然孩子小的時候還是惜命的。不過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並發症,好些很折磨人,所以能不糖還是不糖吧。換粗糧以後我發現我不討厭oats,然後小某書上有好多oats的食譜,換著吃還挺有滿足感的。我本身是喜歡綠葉蔬菜的,多吃也沒問題。戒甜食也沒有太痛苦,目前一周放縱一天。畢竟心情也很重要,如果想吃什麽老吃不上會不開心的。另外我不喜歡代糖,需要用糖的食譜我減分量但不用代糖,水果也吃但是控製分量,放棄了火龍果芒果這種高糖的水果。好在我喜歡的水果種類多,蘋果藍莓梨柚子這些還是會吃的。希望六個月以後數值能恢複正常或至少走低。小某書上看見有些人控糖控的崩潰了,因為他們帶那個動態的血糖儀,每頓飯都看餐前餐一餐二啥的,我覺得他們把搞得自己好緊張啊,糖前的人沒必要這樣盯著吧。我現在是一邊學習一邊摸索了解自己,千人千糖,我希望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又不太剝奪我人生樂趣的方式好好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