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曆法可以精確地推算日蝕月蝕出現的時間:古瑪雅人非常害怕太陽月亮的消失,祭司就利用日蝕月蝕的自然現象來控製人民。他們認為星星是神人移動的軌跡,所以祭司日夜記錄,研究星象,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當時用星象來占卜吉凶。
聖廟是王與天神溝通的地方。它修建得很陡。普通民眾隻準呆在下麵,貴族可以呆在上麵一層,隻有王可以登頂。大家仰望著王登上去,仿佛登上天空,在那裏與神交流。王獨自在聖廟之頂搞放血儀式,用自己的血泡一種樹皮,然後點燃。在放血後的神誌不清中,王完成與神的交流活動,之後告知民眾神諭。當時所有的命令就是這樣發布的。
聖廟是一層層堆建的,裏麵埋著更古老的聖廟,有的埋好幾層,跨越幾代王。聖廟的裏麵下麵是王陵。所以說,當時的建築思維是,圍繞著一個祭司中心,後來的王在外層包建更新更高的聖廟。
瑪雅的文化是一種遊耕文化(我發明的詞)。因為它的耕土層很薄,更古老的時候,瑪雅人耕種一季,用完了土壤的肥力,需要棄耕,讓熱帶藤曼長過來。瑪雅人再尋另一地,把地麵的藤曼砍了燒了,取得灰肥力耕種下一季。所以拋棄一地,再尋一地開始新家園的思維是刻在瑪雅人血液裏的。隨著文明的發展,後來瑪雅的農耕發明了堆土的方法,可以反複耕種,但是因為比較費力,還有地形要求,所以不是主流文化。瑪雅文明在那片地方持續了一千多年,越是後期文明,越在某個中心持續比較久。後麵的古典時期,城池的荒廢絕大部分因為戰爭。
19xx年代,美國人瘋狂地沉迷於瑪雅文化,很多大學派出考古隊,出版了很多好書,我也讀過一點。